为什么有些人善于开导别人的情感问题,却无法自我排解问题呢?

Mc小知识


说跟做是两回事,要按比例的话,大多数是说的多,能言善辩!但真能把自己说的做到的可能凤毛麟角了!这就是我的观点。希望能多做点说到做到的事可能自己就会受益。


长岛渔家乐老周


可能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平时会有一些朋友我烦心事我跟我吐槽,我会开导他们,做一个聆听者,安慰别人,帮他们想想办法出出主意。找我诉说的朋友还是挺多的,有时候我也觉得比较欣慰,他们愿意找我,至少她们是信任我的。尤其是我朋友出现情感问题的时候,我会想各种办法帮她们。

但是当我自己深陷其中的时候,怎么样都没有用。正所谓道理我都懂,就是不会做。

因为安慰的是别人,我们心里想的一直是积极向上的一面,但是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自己的心理只有难过和委屈,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怎么能解开自己呢。



丫吖Smile


对于这个问题,我感同身受。

那我打比方吧!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有什么心事喜欢跟我说,第一是因为她们告诉我的秘密我从来不会告诉别人,第二也许是我说的话她们觉得有道理。很多事情我三言两语开导一下,就能茅塞顿开,可是偏偏到我自己,我反而很难走出事情的阴影。

我后来想了想,也许是因为在面对身边朋友的事情时,我作为第三人称,看待事情比较客观,能有逻辑的思考事情的脉络,当我在给朋友讨论这事的时候,我的角度是不偏任何一方。自然分析一些道理出来朋友听了还是很受用。

而事情到我身上的时候,因为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就是当事人,我想事情肯定站我角度上思考问题,很多事明明很简单,我自己越想越乱,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局外人来告诉我自己,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听了第三人称的说法自己内心会得到安慰。

有人说开导得了别人开导不了自己的人是善良的人。




杨乖乖12


我在办公室工作多年,遇到过各种情感纠纷,我奉劝别人,人生苦短要想开些。…但自己遇到家庭问题就处理不好啦,小则小吵,大到大吵。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你对别人马列主义对外,自己遇到事为什么处理不好呢?纠竟是为什么呢?我也说不清楚。请朋友们探讨。


段继民123智


有一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看到别人有感情问题时,自己去开导他,这个时候自己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的。自己的思维和想法都是很清晰的,没有感情的成分在干扰,就很容易看清别人感情中的问题。所以劝别人的时候,也更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

这些人又比较能说会道,也富有同情心,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这样就能与别人产生共鸣,心理上就拉得更近了,那劝别人时就更容易了。

善于开导别人,却无法排解自己的问题,这主要是感情的成分在影响着自己。感情会影响情绪和心理,那做出决定时,就容易情绪化。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好的情绪会让事情更好,而坏的情绪会让事情变得更坏。

因为有情绪在影响着自己,就不容易排除自己的问题了。这犹如有些医生,他能够给外人动手术,而且手术做得很好。但他却没法给自己的亲人做手术,就是因为有感情成分在左右着,弄得自己下不了手。

一个人在自己的感情问题上,也遭遇了挫折或者麻烦,他才会有经验,才会明白某些感受。所以他去劝别人时,也更善于开导别人。因为他有相同的感受,就更能理解和体谅别人,也更能说服别人。

而且,有些事情站在别人的立场,说起来是很容易的。所以口才好一些,说话时又比较煽情一些,就很容易会打动别人的心。但当自己经历时,才知道那种痛或者烦恼是什么滋味,就无法那么轻松了,也就难排除自己的问题了。

总之,有些人善于开导别人的感情问题,却无法排解自己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主要就是一个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问题。


结绿聊情感


一个普通姑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世界的感悟,帮助你获得情感的治愈。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心理的七种兵器》一书中有专门写过一个主题:看到的境界,与达到的境界。我觉得里面的内容,正好可以回答以上这个问题。

比如这句:一个能看到很好境界的人,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甚至,他可能还会背离这个境界。

如果套用这句话的意思来回答,那么答案是:有些人尽管善于开导别人的情感问题,但是他自己无法用这些情感的解决方法在自己身上,他无法达到自己理想或追求的境界。

我们对电视新闻上类似的报道也并不陌生,比如某某心理医生自杀,某某搞笑大师或明星得抑郁症。是的,他们在现实中都是大多数普通人崇拜的对象,他们那么侃侃而谈,那么轻松幽默,那么睿智聪明。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们光鲜的外表,以及专门排练过的精彩台词或者专业技能展现出来的智慧之光。可是,回到家里,摘下面具,他们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


“任何一个人,不管他能说出多么好的道理,他仍然只是一个凡人,并且必然有一个范围的苦恼和脆弱。”武志红如是说。

生活中,我们身边可能也会出现像题主提到的朋友,大家遇到什么事情了,都会第一个想到他。因为交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们很有见解,对生活有深刻的洞察力,能随时说出抚慰人心的话,拯救我们破碎的心灵。可是,往往是这样的情感大师,在处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反而会陷入进去。因为能给别人提供细腻的情感分析和帮助的那群人,他们往往同理心强,能够换位思考,心思敏感。

素黑说过类似的话,一个心理学家首先要是一个好的艺术家。恰恰反映了善于疏导他人情绪的人,情感都是极度丰富细腻的,而心理问题一般光顾这类人群更多。

写心理文章写出了迷人境界的武志红,在采访和书中都也说过自己因为失恋曾陷入两年的抑郁状态。你看,那些心理咨询大咖,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也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学之所以能传承,越来越系统化和方法论,多半是吃过心理问题的苦的那群人钻研出来的。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其实,我们要感激生活中这些愿意帮我们排忧解难的人。他们是在用诚恳的人生经验给予我们在失落境遇的些许温暖。愿哪一天,当你身边受欢迎的“情感大师”突然倒下来了,不要觉得诧异,而是主动帮助他,扶起他,就像当初他疗愈过我们一样。彼此温暖,彼此疗伤。愿我们每个人都有勇气拥抱灵魂的黑夜,最终跨越过去。

大家有没遇到人生的低谷,求助身边人的经历呢?欢迎在评论中说说自己的故事。


黄筱蓝


为什么有些人上午开导别人的感情问题,却不能排除自己的问题?

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人都是这样的毛病,看别人的事特别明白,道理也非常清楚,说的也是头头是道,事理也摆的有条有理,可是轮到自己的事情旧蒙圈了。

古人云,自己也刀削不了自己的把。

人们嘴上常说换位思考,到了自己身上了却怎么也不会换位了,就是转不过来这个弯,心里也非常明白,却做不到,这可能就是人性吧。

大夫给人看病,却不能给自己看病,瓦匠给别人盖房子,自己住泥房,道理都是一样的。

很多人在外面和别人交往性格温柔可爱,回到家里对待亲人那股热情和耐心就没了,温柔不知道丢哪里去了,宁可自己吃糠咽菜,把好东西送给别人吃。我们的民族可能都是这样吧?

当朋友感情出现危机想离婚,自己会讲出一大堆道理,说的比专家还好,特别专业,把所有的利弊讲的都非常到位,终于朋友想明白了,两个人和好了。第二天自己去离婚了。

就是说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永远也不会感觉到是什么滋味,感同身受,只是一句成语,道理,意思都知道。就是不会转身。

想一想都累,睡觉吧。明天还不能出门。


会飞的流浪猫猫猫


当局者迷 能医不能自医



车联生活


这就像观众与演员的关系一样!

观众始终是一个外观者,来评论演员演的好坏!情感到不到位!但是演员只能根据自己理解的剧情来表达情感!这就是立场和角度不一样!可以大胆的评论演员的技术!但是当观众变成演员去演时候,就酝酿不出情感,演不出导演要的感觉!

有些人虽然善于引导别人情感问题,但是并不代表自己的情感就能分析到位,人不是完美的!自己触及不到的情感!这时候就会形成短路!但是当对别人表达情感的时候,自己的激情就被激发出来!滔滔不绝说出个123!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道理懂了一大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虽然很矛盾也很纠结,但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像这个头条上面一样,大家要分领域!有的是科学领域,有的是文化领域,有的教育者领域!等等太多了!

比如像科学领域一样,他懂一点科学常识,能代表他就是一个科学家吗?或者说科学代表!或者在科学的道路上指点一二!那是不可能的!

当别人有情感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去给别人提意见,这个时候我们是不参与自己情感的!自己的情感这时候是独立存在的!

当自己有情感需要处理的时候,我们就回到了现实生活当中,此时我们就会从观众的角度变回演员的角度!也就是回到了自己本来的生活中。

一个是观,一个是演!就像在一个演播室一样,大家都在讨论问题,说女主角做的对或者说男主角做的对,讨论了一番之后,感觉自己已经可以当人生导师了,或者说情感导师了!

但是当回到现实中,如果现实出现演播室夫妻同样的问题,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办了。同样的一副画面又出现了!

这就像一位老师一样,会教育,会辅导,但你就能保证他的孩子就能考上大学,或者说,将来和他一样有出息吗?

还有好多医生一样,倾其一辈子看了那么多病人,到最后自己得病还得经过别的医生看,这就是医者无法医自己。

所以说,这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造就人这个情感的抒发点就不一样!

不管怎么说能帮到人就是好的!别的就不需要纠结那么多了!


净心情感


开导别人靠的是说,自我排解却是要靠做,但说和做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正所谓,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只要你懂得道理多,你就会用那些道理去开导别人,但换做是自己,只有把道理落实为行动,才可以解决问题,才可以过好这一生。

懂得道理简单,做到却难,知道但不一定做到,这就是问题的根本。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心理咨询的,曾经帮助很多人走出了情感困境。她曾和我说,她帮助过一位事业型的女强人重获家庭的温暖和丈夫的爱,但她自己却无法平衡家庭和事业,进而影响了夫妻感情。这是典型的善于开导别人,自己却无法排解的例子。

大道理人人都懂,却不是人人都能按照道理去做。即使去做,结果也是因人而异。

我这个朋友告诉咨询者要适当放弃工作上的一些时间去过二人世界,提出了很多增进夫妻感情的方法和技巧,还要与丈夫坦诚沟通和分工合作,多争取丈夫的理解和包容。

咨询者开始尝试把一些工作交给助手或其他负责人去做,她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家庭和丈夫身上,她还意外发现下属有超乎寻常的工作表现,原来以前自己抓着工作不放,不但累了自己还让下属失去了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但我朋友在处理自身相同问题时,也尝试去做同样的事情,但却收效甚微。因为个案咨询、研讨会、论文等总是占满了她的时间,难以取舍。

总的来说,善于开导是在“说”这一层面,而排解自身问题是在“做”这一层面,说到不等于做到,做到也不一定做好,所以才有了这一矛盾问题的出现。

我是东吉,更多精彩文章资讯,欢迎点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