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仔豬腹瀉,抗生素因耐藥久治不愈,中藥白痢散輕鬆解決

隨時我過現代化建設的推進,養殖業的發展也慢慢走向了高峰。我國在2018年8月非洲豬瘟之前,我國生豬出欄量已達到世界第一,但是在養豬技術方面,國內同發展中國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新生仔豬白痢就是目前困擾廣大養豬朋友的問題。仔豬白痢是一種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是10-30日齡的新生仔豬,又命名為“遲發性大腸桿菌”。由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白痢遍佈世界各國,國內最為嚴重。由於大腸桿菌的結構複雜血清型又多變,疫苗對本病效果不明顯。

目前國內主要對仔豬白痢的有效防止辦法是將治療劑量的抗生素加入飼料中,或者在仔豬出生的時候對豬進行肌肉注射,美其名曰“三針保健”。這在初期確實取得了比較好的下過,良好的推動了國內豬場的發展。但是隨著抗生素在豬場的大劑量使用,大腸桿菌開始出現了耐藥性。調查發現,目前豬源大腸桿菌對一些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已經高達100%。且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藥性。同時,豬體內的無法消化排出體外的抗生素通過生肉進入到人的體內,或者通過其他的生物鏈途徑進入到人的體內,給人的身體健康也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這個時候中藥由於長期使用也無毒副作用、無殘留、不易產生耐藥性,慢慢開始了在豬場廣泛應用。

白痢散是由白頭翁、石榴皮、黃連、訶子、甘草、苦參組成,是用於防治仔豬白痢的方子,功效為清熱解毒、澀腸止瀉。雖然在豬場臨床治療已經取得很好的成績,但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很少有臨床上的實際評價。

初生仔豬腹瀉,抗生素因耐藥久治不愈,中藥白痢散輕鬆解決

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是人和豬倡導的正常棲居菌,構成倡導正常菌群的一份子,並且有重要的作用。人和動物出生後,大腸桿菌即通過口腔進入消化道後段,在進入消化道後段之後,便開始大量繁殖,終生伴隨,並且通過糞便,不斷的散播到周圍的環境當中。根據致病性可將大腸桿菌分為:產腸毒素大腸桿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產志賀素大腸桿菌(Shigatoxin-producing E.coi1,STEC)、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nteropathogenic E.coi1,EPEC)、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nteroheomrrhagic E.coi1,EHEC)、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nteroinvasive E.coi1,EIEC)、尿道致病性大腸桿菌(Uropathgenic E.coi1,UPEC)、腸集聚性大腸桿菌(Enteroaggregative E.coil,EAggEC)、產壞死性毒素大腸桿菌(Necrotoxigenic E.coi1,NTEC)、吸脫性大腸桿菌(Attaching and Ei}acingE.coi1,AEEC)和腸粘附性大腸桿菌(Enteroaggregative E.coi1,EAEC)。1955年,Scholneld等研究發現了某些大腸桿菌對豬有致病性。其中ETEC是養豬場中大腸桿菌腹瀉的最常見原因。

一般情況下,豬場環境當中ETEC經過口腔進入到豬的體內,動物的胃、十二指腸和空腸通常不含大腸桿菌群。ETEC在豬的糞便當中能夠存活6個月,是豬場中主要的傳染源。細菌傳播並在小腸中定植,細菌在進入主的體內後,通過識別小腸上的特異性受體定植。ETEC可以通過菌毛或者非菌毛黏附素,附著到豬的腸道並且快速繁殖,增加毒素的傳播速度,導致腸腔中的水喝電解質大量分泌並引起腹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豬隻死亡。

ETEC具有感染選擇性,對於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非常易感染,但是對於其他階段的豬群的感染則非常罕見。

初生仔豬腹瀉,抗生素因耐藥久治不愈,中藥白痢散輕鬆解決

仔豬白痢

仔豬白痢是一種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於10-30日齡的仔豬,所以又被稱為“遲發性大腸桿菌”。仔豬白痢常見於10-20日齡仔豬,7日齡以內或30日齡以上的發病較少。但是從近幾年的王老師對市場的瞭解30-60日齡仔豬也有不少發病的情況。本病呈世界流行性,發達的養豬國家像美國,本病的發病率20%左右,死亡率15.5%。國內養豬業由於發展不平衡,發病率在29%-60%不等,死亡率在15%-20%不等。由於大腸桿菌的結構複雜和血清型多變,使用疫苗防治本病很難。國內也有人通過給母豬注射疫苗或者使用自家苗等方法預防本病,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本病沒有很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但是在寒冬和炎夏的環境中發病率更高,母豬的品種、年齡、體質、奶量都會對哺乳仔豬的發病率和發病時間有一定的影響。母豬產奶數量不足、奶水質量差,都會引起哺乳仔豬發病。飼養環境也是造成哺乳仔豬的白痢的重要因素。環境不衛生導致地面有大量的細菌存在,母豬的乳房接觸地面,哺乳仔豬在吃母乳時,病菌會從口腔進入到哺乳仔豬的腸道中,從而引起腹瀉。此外,天氣突變,颳風下雨,哺乳仔豬運動量不足導致消化不良等等,都是引發仔豬白痢的誘因。

當發生仔豬白痢時仔豬往往會出現突然腹瀉,開始腹瀉的次數不多,之後會慢慢增加,排出糊狀糞便,呈黃白色、灰白色或者乳白色,少量還會出現綠色,有時還會混雜氣泡,散發腥臭味。部分嚴重的豬隻還會出現食慾減退,精神不振,日漸消瘦,背毛粗亂無光澤,不愛運動,非常怕冷,後期還會出現臥地不起,口乾舌燥,心率較快等症狀。

初生仔豬腹瀉,抗生素因耐藥久治不愈,中藥白痢散輕鬆解決

大腸桿菌耐藥性現狀

目前臨床上對仔豬白痢的防治主要依靠抗生素等抗菌的藥物,初期抗生素大劑量的時候在養豬業有效的控制了大腸桿菌的擴散,對我國養殖業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母豬生產前期使用適量的抗生素添加到母豬飼料中,能夠有效的預防仔豬白痢的發生。土黴素、金黴素、硫酸粘桿菌素、頭孢等在臨床上使用都比較多。但是很多養殖場使用抗生素的方式行為並不科學,例如長期、大劑量的濫用抗生素,臨床使用時候盲目使用,導致豬腸道菌群失調,機體抵抗力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抗生素濫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交叉耐藥和多重耐藥的問題。以下是根據國內部分地區的耐藥性測試得出的結論。

四川和重慶部分地區的規模化養殖場對臨床16種抗菌藥物進行檢測顯示:大腸桿菌對四環素、磺胺嘧啶、氨苄西林、紅黴素、林可黴素都有嚴重的耐藥性,分別為97.07%、93.77%、97.07%、81.32%和100%,對於其他的藥物也有不同的耐藥性。

黑龍江部分地區的規模化養殖場對臨床使用的8種抗菌藥物進行檢測顯示:大腸桿菌對氟苯尼考、頭孢曲松、頭孢噻呋、慶大黴素、阿米卡星、恩諾沙星、環丙沙星和多西環素的耐藥率分別為72.64%、70.75%、70.75%、66.04%、64.15%、48.11%、32.08%,其中多重耐藥的比率高達73.58%。

廣東部分地區的規模化養豬場對臨床常使用的18種抗菌藥物進行檢測顯示:大腸桿菌對頭孢他啶、粘菌素和阿米卡星比較敏感,耐藥率分別為6.06%,18.18%, 19.19%,對氨苄西林、鏈黴素、慶大黴素、新黴素、安普黴素、氯黴素、氟苯尼考、四環素、萘啶酸、環丙沙星和複方新諾明都高度耐藥,耐藥率81.82%到100%不等。

從以上數據來看,我國目前存在著嚴重的大腸桿菌耐藥性的問題,而且交叉耐藥和獨寵耐藥現象也十分嚴重。因此我們要對抗生素的濫用進行控制,防止我們養殖業中出現無藥可用的困境。

初生仔豬腹瀉,抗生素因耐藥久治不愈,中藥白痢散輕鬆解決

白痢散的複方組以及單味中藥的研究進展

目前,中草藥所具有的資源廣、天然性、成本低,長期使用無副毒作用、無殘留、不易產生耐藥性等特點贏得了很多業內人士的青睞,同時中草藥具備的抑制病毒、抗病原菌、提高豬隻免疫力、促進生長等功效更使其成為新興的飼料添加劑。

中獸醫辯證理論認為仔豬白痢是因為仔豬剛出生,正當稚陰稚陽、氣形不足、衛氣不固之際,外感溼邪,溼可困脾,導致脾陽不振,運化失常,清濁不分而引發腹瀉,最終虛脫,不知而亡。治療應以清熱解毒,澀腸止瀉為原則之所以選擇白痢散。

方中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為主藥,輔以黃連、苦參清三焦鬱火兼化溼熱;石榴皮、訶子澀腸止瀉為佐藥;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為使藥。經臨床測試和研究表明,方中所涉及的幾味中藥不僅具有殺菌和抗毒素作用,還能激發免疫力,提高白細胞吞噬能力。

白頭翁

白頭翁為毛食科植物白頭翁(Pulsatilla C Bge. ) Rge.)的乾燥根或全草。多產於東北、內蒙古及華北等地。春季開花前或秋末葉黃時均可採收,一般認為春季採收質量較好。採收時,將根挖出,除去葉及殘留的花莖和根鬚,保留根頭白絨毛,洗淨泥土,曬乾,生用。白頭翁味苦、性寒。入大腸、胃經。功用為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本品具有抑制痢疾桿菌和對腸粘膜收斂的作用,故為治痢專藥。用於熱毒血痢,下痢便血,裡急後重等症。

石榴皮

石榴皮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乾燥果皮。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秋季果實成熟,頂端開裂時採摘,除去種子及隔瓤取果皮,或收集吃食石榴後的果皮,洗淨。切瓣,曬乾。生用。石榴皮味酸、澀,性溫。入肺、腎、大腸經。功用為止瀉、驅蟲。

黃連

黃連為毛食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deltoidea C.Y.Cheng etHsiao)及雲連(C.teetoideas C.Y.Cheng.)的乾燥根莖。主產於我國中部及南部各省,以四川、雲南產量較大。秋季採挖5-7年的植株,除去苗葉、根鬚,乾燥。生用,薑汁炒或酒炒用。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腸經。功用為清熱燥溼,清心瀉火、清熱解毒。

訶子

訶子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樹(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乾燥果實。原產印度、馬來西亞、緬甸。現我國雲南、廣東、廣西等省區均有栽培。一年可採收三批,分別為9, 10, 11月,將成熟果實採下,曬乾。生用或偎用。若用果肉則去核。訶子味苦、酸、澀,性溫。入肺、胃、大腸經。功用為澀腸止瀉,斂肺利咽。

甘草

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Glcyc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莖。主產於內蒙古、甘肅、山西、陝西、新疆、東北等地區。秋季採挖,除淨根鬚,截成適當長短的段,曬至半乾,打成小捆,再曬至全乾。也有將外面栓皮削去者,稱為“粉草”。切片生用或蜜炙用。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經。功用為補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調和藥性。

苦參

苦參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乾燥根。主產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春秋兩季採挖,除去蘆頭、根鬚,洗淨,曬乾。切片生用。苦參味苦、性寒。入心、肝小腸、大腸、胃經。功用為清熱燥溼,祛風殺蟲,清熱利尿。

初生仔豬腹瀉,抗生素因耐藥久治不愈,中藥白痢散輕鬆解決

白痢散的用法用量

治療:通過灌服,連續5天以0.18g/kg劑量給仔豬灌服白痢散,可有效治療仔豬白痢,治癒率為85%以上。

預防:通過灌服,在初生後連續兩天以0.09g/kg劑量給仔豬灌服白痢散,可有效預防了仔豬白痢,發病率僅為16.7%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