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把手你注意了嗎?病毒驚現,上下樓鄰居被感染

門把手你注意了嗎?病毒驚現,上下樓鄰居被感染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病學調查的不斷深入,各地市病例情況逐漸公佈出來,2月2日晚,廣東省疾控通過一些真實案例,揭曉公眾如何在搭乘交通工具、電梯時做好防護。

案例:

01

案例1:與患者同乘大巴2小時被感染

最近住在珠海一26歲的年輕小夥兒,於上週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開展調查,順藤摸瓜,竟然發現他在發病一週前與病例孫某同乘一輛大巴車,大巴車是從廣州南站到珠海,車程2小時。

02

案例2:上下樓鄰居感染可能是因為同乘電梯

內蒙古一名男士最近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他並沒有明顯的外出接觸史,也沒有到往過農貿市場,他也很疑惑自己為什麼會感染。隨後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他與另外一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是樓上樓下的鄰居,很有可能因為同乘電梯感染。

03

案例3:廣州首次在門把手上發現病毒蹤跡

記者3日從廣州市疾控中心獲悉,該中心通過對確診患者居住外環境的監測、檢查中發現,一名患者鐵門門把手上出現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蹤跡。

门把手你注意了吗?病毒惊现,上下楼邻居被感染

疑問:

疑問1:是不是跟病例同坐一輛車就會成為密切接觸者?

解答:其實據不同的交通工具,密切接觸者定義也不同。

首先,飛機。

一般情況下,民用航空器艙內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後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區域內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人員作為密切接觸者。其他同航班乘客作為一般接觸者。

其次,鐵路旅客列車。

如果乘坐的是全封閉空調列車,病例所在硬座、硬臥車廂或軟臥同包廂的全部乘客和乘務人員。

如果乘坐的是非全封閉的普通列車,病例同間軟臥包廂內,或同節硬座(硬臥)車廂內同格及前後鄰格的旅客,以及為該區域服務的乘務人員。

第三,汽車。

如果乘坐的是全密封空調客車時,與病例同乘一輛汽車的所有人員。

如果乘坐通風的普通客車時,與病例同車前後3排座位的乘客和駕乘人員。

最後,輪船。

與病例同一艙室內的全部人員和為該艙室提供服務的乘務人員。

如果上述與病例接觸期間,病人有高熱、打噴嚏、咳嗽、嘔吐等劇烈症狀,不論時間長短,均應作為密切接觸者。

疑問2:同乘電梯的感染風險有多高?

解答: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因此電梯中如果病例打噴嚏或咳嗽,就可能汙染電梯按鈕等地方,健康的人如果觸摸之後沒有及時洗手就接觸眼睛或嘴巴,就有感染的風險。

這些外環境最容易被汙染

2日,廣州首次在確診患者的門把手上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這對疫情防控帶來挑戰的同時,也提示廣大市民要做好預防性的舉措,尤其是居家通風、清潔等。

“我們很多人都很關心病毒在離開人體後在外環境中能存活多長時間。與其關注這些,還不如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外環境的清潔、消毒和個人衛生”,廣州市疾控中心新聞發言人、中心副主任張周斌表示,除了門把手,此前提及的手機、電話、鍵盤、水龍頭開關、遙控器按鍵等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易汙染區域。

呼籲:

做好六大防護措施

針對上述最新披露的案例,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呼籲,做好以下六大防護,確保大家健康:

1、勤洗手

飯前便後、戴口罩前脫口罩後、外出回家、製備食物前後都一定要及時洗手。

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搓洗雙手20秒,再用乾淨的清水洗淨雙手。沒有條件的可以使用免洗洗手液。

2、家裡注意開窗通風

居家每天要保持一定時間的開窗通風,建議每天開窗通風3次,每次半小時以上。

3、外出時做好防護

儘量不串門、不聚集。

如果必要前往人多密集的地方、乘坐交通工具時都要佩戴好口罩。

減少接觸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4、注意咳嗽禮儀

如果沒有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使用過的紙巾應丟棄在垃圾桶內並及時洗手。

5、衝馬桶前先蓋蓋子

有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出現腹痛和腹瀉,檢測發現病毒能夠在糞便中檢出,不能排除會出現沖廁所導致糞便顆粒氣溶膠存在。

建議大家特別是患者和疑似患者以及密切接觸者,如廁後一定要先蓋好馬桶蓋再衝水,減少室內病毒氣溶膠的產生,降低家人、陪護人員和其他人被感染的風險。

6、電梯消毒

小區物業應該在電梯按鈕、廣告牌等經常會被人觸摸的地方貼膜,並隔1-2小時就要進行消毒、更換貼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