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梁山如果不招安,能推翻北宋吗?

哈哈再哈哈


《水浒传》里,最令人气不过的就是宋江,这厮一天到晚只想着“招安”,只想着当大官。

当年,梁山英雄排完座次,好汉们开怀畅饮,气氛很好。这时宋江写了一首《满江红》,让北宋好歌手—乐和唱了出来。


宋江此举大有深意,他想试探一下弟兄们对于“招安”的看法,顺便统一一下思想。

当乐和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大厅瞬间安静了下来,气氛变得十分诡异。

这时,武松停下了酒杯,“啪”的一声,把酒杯摔到了地上,冷冷地笑道:“今也招安,明也招安,弟兄们的心都冷了!”

黑旋风李逵也坐不住了,跟着起哄道:“招什么鸟安!”,趁着酒性把桌子掀了,酒杯、菜肴洒落一地。

聚义厅内,鸦雀无声,空气似乎凝滞了,大家神色凝重,头全都转向了宋江,呆呆地看着宋江。

只见宋江,脸气的发紫,大口喘着粗气,厉声骂道:“把这黑厮推出去斩了!”,众人听了,吓得酒醒了大半,军师吴用赶忙跪下来求情,大伙也跟着跪下来了,宋江这才饶了李逵。


有人说,这是宋江、李逵和吴用合演的一出戏,目的是杀鸡儆猴,不过鸡并没有真的杀。

这只鸡就是李逵,由李逵说出“反招安”之语,而宋江故意暴怒,要砍了李逵,吴用赶忙求饶,宋江顺着台阶而下,饶了李逵。

演戏结束。

从此之后,大家思想出奇的统一,就连高傲的武松也不敢反对招安了!

言归正题。倘若宋江不招安,那么能推翻北宋,建立新政权吗?

绝不可能!

你要看正史,你会发现宋江只不过是个读过两天书的贼人,梁山好汉就是一帮打家劫舍的土匪。


当年,郓城县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准备将梁山泊充公,之后凡是打鱼的一律交税,否则不许下河捕鱼。

此举引发了当地百姓的不满,这些百姓之中,有个读过几天书,面色黝黑,身材短小的汉子,振臂一呼:“哥就是不交税,官兵来咱们就跟他们干!”

这个汉子就是宋江。

没想到宋江这一声怒吼,真的聚拢了一帮人,数了数,有三十六个,这帮人在梁山泊上盖了房子,屯了粮食,打造了兵器,又忽悠来了百十来个小喽啰,准备与官府打持久战。

后来,官府派了一队乡勇来征讨,打了几次,无功而返,乡勇根本不想打,谁都不想白白丢掉了性命。


不久之后,官府又派了正规军来攻打,这下子宋江发慌了,夹着尾巴就逃了!

先是逃到了沂州,结果被打败了一阵,又逃到了沭阳,又被打跑了,最后流窜到了连云港,在海边抢了十几条渔船,准备潜逃到海岛上。

这时候,海州知府张叔夜,派了一千勇士,很快击溃了宋江一伙,宋江眼见大势已去,就率众投降了。

张叔夜见宋江有些才能,就奏请宋徽宗,让宋江将功赎罪,由他带兵去征讨方腊,结果打了几次,大败而回,后来,北宋派正规军出马,最终灭了方腊。

宋江再无下文。


一半秋色


可能是《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影响力太大,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水泊梁山兵多将广,实力强大。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宋江起义只不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中最不起眼的那几支,无论是起义规模还是对北宋统治的打击程度,都非常有限,远远不及方腊起义所产生的影响。

抛开文学作品不谈,北宋历史上确有宋江其人和水泊梁山,但真实的宋江起义却并没有像《水浒传》中描述的那样“两嬴童贯”“三败高俅”,反而是像“流寇”一样,转载熟地,还没有发展起来便被北宋的地方军所击败招安。

《宋史·徽宗本记》是这样记载宋江的:“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南军,遣将讨捕;又犯

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

《宋史·侯蒙传》记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比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宋史·张叔夜传》记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chān)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从宋史的记载来看,“宋江起河朔”,也就是现在河北中部地区,被称为“河北剧贼”,然后辗转进入京东(今山东西部地区)、江北(淮阳军,今宿迁地区),最终在海州(今连云港地区)被张叔夜击败招安

关于宋江起义军的规模,候蒙在上奏朝廷的文书中说“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关于这三十六人的数字,有些人认为是以宋江为首三十个将领,不然也不至于需要数万大军讨伐。那具体是多少人呢?我们可以通过宋江在从梁山转战海州所经历的几场战斗来推算。

当宋江经过沂州的时候,沂州知州蒋圆的令人把手要道,使得宋江无法前进,宋江只好要求“借道”。蒋圆一边假装答应,一边派人暗中观察,发现宋江粮草不济,于是发起突然袭击,宋江大败“北走龟蒙间”(今山东平邑)。

宋江南下淮南转向海州的时候,又遭到了官军的讨捕。宋江经过海州沭阳时,沭阳县尉王师心“引兵邀击于境上,败之,贼遁去。”宋江在沭阳一败后,逃到了海州的海边,抢了十条大船,张叔夜知道后,征集了千名死士,设伏围攻宋江,先派少量士卒将宋江等人从船上引下来,然后火烧舟船,与埋伏在周边的死士一同合击,宋江战败投降。

上述三次战斗中,先后击败宋江的有沂州知州蒋圆,沭阳县尉王师心,海州知州张叔夜,分析他们三人的军事力量便可以从侧面推测宋江起义的规模。

在北宋的兵制中,将全国的军事力量分为禁军、厢军、乡兵、土军和弓手,其中禁军是北宋最重要的军事力量,由中央直接控制,驻守在京畿地区,是中央威慑地方的重要力量;厢军则为各州府的地方军,主要负责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等杂役,一般不做训练,也很少有军事任务

;乡兵,也称民兵,由地方农民组成,有任务需要的时候,临时从农民中按比例抽调;土军和弓手是政府从民丁中雇佣而来地方治安部队,归县尉管辖。

△《水浒传》中的林冲,就号称八十万禁军教头

因此,沂州知州蒋圆和海州知州张叔夜基本上调用的历史州府的厢军,在以弱闻名的宋军中,厢军的战斗力更是惨不忍睹,于是蒋圆最开始面对宋江的时候,只能守住要道不敢贸然出击,张叔夜围剿宋江是也要“募死士,得千人”,才有信心对宋江下手。而沭阳县尉王师心,作为一个县尉,其手下的土军和弓手在宋朝最多也只有一百多人的规模。

综合这蒋圆、张叔夜、王师心的兵力,推测宋江起义军的规模在100-1000人之间。如果超过一千人,很难想象一个县尉仅凭手上一个“县大队”就能打得宋江“北走龟蒙间”,而低于100,又很难想象张叔夜为何需要募集1000死士。

综上所述,宋江起义军规模太小,其实力不足以推翻宋朝统治。而同时期“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众殆百万,四方大震”的方腊起义极盛时期的方腊占领了杭州在内六州52县。可就在自起义后的第七个月,北宋朝廷调集了十五万大军,在青溪消灭方腊主力,方腊及其妻、子和主要将领被俘杀,方腊起义失败。


地史馆


谢谢提问!

《水浒传》这一部小说,施耐庵将里面的人物和事件都描写的栩栩如生,几乎被认为是真实的历史了,其实宋史记载宋江领导的只是一小股起义队伍。所以说梁山是不可能推翻宋朝的。


就算梁山拥有如《水浒传》故事里所描写的一百零八将,也是不可能推翻宋朝的。首先领导阶层的几位首领格局不大,又各怀心思,梁山首领宋江只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完全没有推翻宋朝的远大志向。军师吴用只会迎合宋江,完全没有推翻宋朝的主见。副首领卢俊义原是宋朝朝廷命官,怀才不遇,虽受奸臣陷害,但也没有反叛朝廷的意思。梁山的杏黄大旗上写的是“替天行道“,“天″即天子也。总之梁山核心领导集体完全没有推翻宋朝的政治纲领,如果没被招安,充其量继续打家劫舍、杀富济贫而已!


梁山领导层没推翻宋朝的远大志向,那他们手下的将领就像无头苍蝇了,这些将领有的来自投降的官军,他们也是被逼上梁山的,从内心深处,还是想回归朝庭的,如关胜、呼延灼等。其他一部分来自三教九流,如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他们除了争强斗狠,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论称分金银之外,还能有什么远大理想。 从梁山的人员结构来看,不受招安,也不可能推翻宋朝的。



厦门老新


没有任何可能。

首先,梁山上都是一些什么人?

1.原朝廷军官,比如秦明、林冲、关胜、呼延灼、花荣等;

2.底层小吏,比如宋江,裴宣,戴宗,杨雄等;

3.梁山“饭票”,也就是土豪,比如柴进,卢俊义,李应等

4.社会闲散人士,如刘唐,三阮,王英,张横,穆弘,李逵,石秀等

这些人没几个有文化的,连最起码的公文都看不懂,连个功名都没有,如何做官,如何理政?


其次,梁山这些人品行如何?

王英见财起意杀车夫,张横是个黑车司机,时迁是个小偷,雷横是个警痞,总之一大堆人不是品行恶劣就是有人命官司,不具备成为官员的基本素质。


第三,水泊梁山的用兵如何?

吴用九宫八卦阵两赢童贯三败高俅,那打的是草包官兵,而且有地理优势,一碰上正规军比如种家军、杨家将,肯定是不行的,几万农民,占山为王的草寇,是没有什么动力去系统学习兵法和军事的,这也导致了关胜的排名高于林冲,因为后者虽然武艺高,但不会带兵。

梁山的攻城略地,基本就是骚扰周边村寨,没有远距离长途奔袭的能力,这是因为自古以来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而梁山的粮草运输吗……


第四,如果固守待援会怎么样?

答案就是俩字:等死。

梁山四面环水,没有田地,几万人的吃喝需要靠绑票和掠夺来维持,他们没有自己的产业,一旦朝廷下决定围剿,比如用数万兵马把梁山围城铁桶,不出半年,山上的人不是饿死就是下来投降。


所以说梁山没有任何可能推翻宋朝,招安是唯一的出路,自古以来都是如此,除了李逵等少部分反人类分子,大多数强盗匪徒都表示:如果有机会洗白做好人,我一定重新当个好人。


托尼不带水的历史


梁山如果不招安,也推翻不了北宋。梁山实力太弱小,他们也不是农民起义,只不过是些占山为王的草寇土匪。

我们从真实历史上的梁山和小说水浒传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梁山的实力。

一、真实历史上的梁山,就是一股土匪流寇武装,全部人数只有36人。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结36人聚众起义,活跃于山东、河北。后南下攻淮阳军,入楚州、海州界,中知州张叔夜伏,遂降。

比较确切的说法,就是一股36人的流寇或者叫江洋大盗,在山东、河北比较活跃,然后跑到楚州、海州,中了知州张叔夜的埋伏,就投降了。

历史上的宋江,哪怕三十六人个个都是特种兵,武林高手,也推翻不了北宋。


二、《水浒传》中的梁山:

我从头到尾翻看了几遍《水浒传》,也没找到梁山泊人马的具体数量,只是给人感觉有几万兵马。但是我们看看梁山泊陆地到底有多大?


梁山泊,文献中也作梁山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

3.5平方公里,不是3.5万平方公里,如何装的下几万兵马?

再看看北宋疆域: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国土面积280万平方公里。

再看梁山泊水域面积有多大?

宋时的梁山泊南到今巨野县城北10公里处,东南到嘉祥梁宝寺一带,东到梁山东北10公里处,北到梁山北35公里的斑鸠店一带,西到今黄河十公里,方圆(周长)约200公里,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左右。

整个北宋的疆域是梁山泊陆地加上水域面积的1,862倍。大写:一千八百六十二倍。

而且梁山不种粮食,靠打劫、攻击大地主庄园、攻占县城,来获取粮食、军械、财富。所以,如果有几万人民,不用北宋派大军来围剿,就是吃饭问题也能吃垮梁山。

所以,就是小说中的梁山,也推翻不了北宋。

小说中的宋江,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要招安?

就是因为不可能做到李逵的梦话,杀到东京,夺了鸟位,杀了鸟皇帝。

宋江对梁山和北宋实力的对比,是太清楚了,他知道推翻不了北宋。


陈健4396


不能。

从最初的梁山聚首,到末尾的宋江接受招安,梁山好汉实行的制度来看,梁山上的这群人更多的像占山为王的强盗,并不是真正的农民起义,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权,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农民阶级所具有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梁山上的这群人是承担不了历史的使命以及责任的。

梁山(政权)的组成成分

梁山一共108位好汉,然后每个好汉带这一些人,这是组成整个梁山(政权)架构,从成分上来看,虽然有不少是以前的官吏,但是所占据的比例很小,更多的是一些游手好闲的游侠儿,而兵马更多的是农民,那么这种情况下,梁山上的这群人就缺少长远的眼光。

梁山好汉们虽然打着替天行道的口号,但相比于其他农民起义,缺少一种核心思想,拿近的太平天国运动来讲,太平天国在最初的时候是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为核心思想,但是因为后来的内部倾轧,加上太平天国运动依然没能摆脱小农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不能继续贯彻核心思想,最终还是失败的下场。再来看看梁山好汉,这群人连具体的核心思想都没有,更谈不上执行措施了,就这样的人群怎么可能会建立王国,从而推翻宋朝?

从梁山好汉们的理想情况来看,他们中许多人都是被逼无奈而走上梁山,并不是非常坚定的主动的想要去反抗宋王朝,而且当时的宋王朝虽然政治腐败,但是也总比秦始皇在位的时候要好得多,而宋朝也是在我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中人民幸福感最强的一个朝代。

因此,就算梁山好汉们反抗,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花儿,北宋王朝的统治还没有达到人神共愤的地步。


小南史


关于这个问题,谈几点我的看法,梁山众好汉在大头领宋江的带领下接受了北宋朝廷的招安并被安排去消灭其它反对朝廷的武装势力,通过讨伐其它势力梁山帮也受到了巨大损失,最终名震天下的梁山群雄相继陨灭。所以后人认为是宋江毁掉了梁山势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梁山接受朝廷招安是正确的,如果不接受招安他们也很难再有更好的发展,那个时候北宋朝廷虽然很腐朽但是还没到岌岌可危的境地,还是有相当的实力的,所以北宋朝廷不可能任由梁山继续发展壮大,肯定会继续对其势力想方设法拔除而后快。再说梁山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没有胸怀大志怀有雄才伟略之士做谋划组织领导,其战略实力并不强,再说那个时期北方的金和蒙古也对北宋江山虎视眈眈。所以梁山就算不接受朝廷招安也不可能具备推倒北宋王朝的实力!假设梁山有这方面的人才领导和北宋死磕,到时候各方势力都会参与其中,金和蒙古也会趁乱进取中原,到时候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本色依然742


纵观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原因来看,无非残暴酷政,腐朽懦弱,以至民不聊生的状况下,才会有新势力起而夺之,这些新势力有平民起义造反,有外部强权势力侵入,再则内部瓦解,这些新势力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推翻它,取代它。

而梁山的鼻祖是落魄秀才王伦,上山落草为冦,根本就是躲难不得已而为之,再后来的晁盖也是如此,从未想过推翻朝廷,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就是他们的宗旨。

梁山的中心思想"替天得道"

再后来的首领宋江,他内心本就瞧不起为盗为匪这一行当,上梁山也是迫不得己,从他数次上梁山,把梁山的宗旨定义为"替天行道"就可看出,他从头至尾都是梦想归顺朝廷,以达到封妻荫子的目的。

梁山108位好汉经过作者的精彩描述,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天下无敌的错觉,从朝廷的数次征讨遭受失败的结果看,认为他们可以推翻宋朝,这只能是小说的成功与作者的定位。

梁山好汉的组合,多为鸡鸣狗盗之徒,违法犯罪之后上的梁山,根本就是去避难的,从未有改朝换代的远大政治目标,他们的"英雄"也只能在梁山这一亩三分地上,远离梁山,无论兵力财力物力都会匮乏,而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国家,与此时并不是崩溃的宋朝为敌,师出无名,不可能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拥戴,最多逞一时之能,最终必败无疑。

此时的北宋政治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一个朝代要灭亡,民心是砝码,此时的宋朝大多数百姓能安居乐业,政治经济都处于较好的状态,而且政治环境宽厚,否则怎么会有哪么多朝廷为吏为官者与黑道勾肩搭背呢,宋江也是一吏,柴进更是朝廷供养的前朝王室后裔,此时的"江湖义气"盛行,颇受民间推崇,从这些都可看出百姓不是处于酷政之下,也没造反的思想(江南方腊的造反是因为信鬼神教而起事,最终被灭)。

北宋若不是外部势力金国的侵略,不会那么早亡国。

所以梁山即使不招安,也不会去推翻朝廷,也没实力与北宋争夺天下。


可荣188


梁山好汉们当时正处北宋末年动乱的大背景,由于北宋政府官吏的腐败,人民纷纷起兵反抗,其中又以方腊起义最为声势浩大,建立起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国内四处爆发的农民起义严重打击了宋王朝的统治,所以就是局势来说梁山起义正处于一个风口之上。

梁山泊确实是一处易守难攻的风水宝地,在短时间内政府军根本拿不下此地,但是这也仅仅建立在北宋军不全力以赴的前提下。众所周知,由于当时的方腊起义实在是声势浩大,所以北宋政府一直将方腊视为心头大患,如果梁山好汉趁机举事短时间内的确能有所成就。不过,一旦北宋政府腾出手来,就算是10个梁山泊也抵挡不住北宋军队的进攻。

《水浒》里塑造的所谓梁山“一百单八将”,虽长期以来被人们推为“英雄”“道义”的化身,但他们在上梁山之前多是些被政府通缉要犯,诸如武松、宋江、吴用哪个不是嗜杀成性、滥及无辜的主。梁山好汉身上包藏着太多的恶习,他们靠打家劫舍来维持生计,可以说真实的他们有时更像一群画着伪装的暴徒,久而久之百姓们自然对他们疏而远之。

表面上看梁山108将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的确做过几起杀贪除暴的义事,但细数起来他们所谓“道义”,更多的只是出于一己私利。就像宋江为了诱扈三娘就范杀她全家;吴用为了逼卢俊义聚义背后陷害等等。所以说本就是一群‘鸡鸣狗盗’之辈,假如梁山真的起兵反叛,并得以推翻赵宋天下,那这被“一百单八将”管制的天下又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新加坡负十四


从历史的角度说,宋江一伙草寇才几条枪?怎么可能推翻一个王朝?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宋史·张叔夜传》

宋江也就是大一点的帮派集团,最多几百人,张叔夜凭着临时招募的千把人就能搞掂他们。方腊号称聚众百万,最盛时攻占六州五十二县,不到半年就被北宋朝廷调来的西军镇压,何况宋江那点人马?

如果从水浒传文本看,宋江一伙先后攻陷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凌州、东平府、东昌府等一系列州城,又多次打败乃至歼灭童贯高俅率领前来镇压的中央禁军主力,从军事实力上看,压倒北宋朝廷无疑。

况且按小说所言,北宋朝廷不只是外强中干,淮西王庆攻占的八座军州中就有西京洛阳,于东京开封府简直是近在咫尺,这种虚弱已经浮于表面的王朝怎么还站得住脚?

因为北宋并未亡于内部叛乱,所以施耐庵只能违反起义逻辑,硬给他们安排一条招安不归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