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產出了“中國第一刀”

說起廣東陽江的名牌產品,人們首先想起的便是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十八子集團”或“十八子”)打造的十八子菜刀。

中國刀具素有“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之說。眼下,這兩大老字號一個破產,一個風光不再。而伴隨著改革開放誕生的陽江十八子菜刀如今被譽為“中國第一刀”。

或許稱陽江十八子集團創始人李良輝是一位“打鐵工匠”更妥當些。十八子菜刀的品牌故事折射出傳統手工業向現代科技企業轉身的路徑。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李良輝 黃細英/攝

初創 8人刀剪作坊 只做“碳鋼菜刀”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85歲的李良輝現還擔任著十八子集團的董事長。他一直不改工匠本色,還經常到生產車間裡走走看看,指點生產工人們的操作。記者尊稱他為“李老”。他卻說:“我不老!”他喜歡大家叫他“輝叔”。

1983年,改革開放給陽江民營企業帶來發展機遇。這一年,李良輝買下漠陽江南岸一塊200多平方米荒地,創建了集體性質的“朝陽工藝刀剪廠”。說是廠,實際上只是一個小作坊,只有8名工人;另有迫刀機2臺、磨刀機2臺、手動拋光機3臺、淬火機和砂輪機各1臺。這便是十八子集團最早的全部資產。

陽江有三寶:豆豉、漆器、刀具。陽江刀剪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同治年間,陽江城的造刀行已自成格局,在城中一條小街上,積有數十家打鐵製刀店鋪,人們稱這條小街為“打鐵巷”。如今的十八子便是從打鐵巷起步壯大的。

李良輝告訴記者,在他小時候,他所看見的打鐵巷只是一排草棚鐵鋪。在其中一片鋪子外邊,10歲的他從牆洞中專注貪婪地盯著洞內打鐵師傅鐵錘下迸射的火花。他愛上了這行。他“偷師”。不久以後,打鐵鋪裡便多了一個少年學徒。“那時我去當學徒還得帶著米去,制刀都是用廢舊的鐵皮,廢舊鐵軌是當時最好的材料。”

新中國成立之初,李良輝已經是一位手藝上佳的打鐵製刀師傅了,並曾夢想成為“刀王”。

彼時陽江僅是小刀生產者,就有400多人,年產小刀60多萬把。1955年,陽江把分散的個體小刀生產工人組織起來,成立了四個生產合作社。20歲出頭的李良輝,被安排進其中的第一小刀生產合作社管控車間生產技術。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從一家國營小刀廠“病退”的李良輝創辦“朝陽刀廠”,開始朝著他的“刀王”夢努力前行。

這一年,陽江的刀剪業依然是以國營刀廠為主,年出口小刀超過50萬把。

技改 研發“刀鋒之皇” 賣刀鋪搶著要貨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輝叔很捨得在設備和人才培養上投入,經常帶我們出省或者出國學習。”今年52歲的李發是十八子生產部廠長,1986年經親戚介紹進入十八子擔任技術員,負責設備的維護和研發。李發告訴記者,剛入廠時的設備主要是衝床,後來廠裡逐漸對磨具、衝床、熱處理設備等進行改良。“如今,集團有自制機械設備800多臺(套)。”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李發 黃細英/攝

1988年,十八子註冊成立陽江市江城向陽家用刀具廠。在陽江城東南區,李良輝建起2000多平方米廠房,廠裡生產人員超過50人,產品種類從單一的操刀,擴大到剪刀、小餐刀等多個品種。

“刀身刀柄連形式”堪稱中國刀具行業技術的一次革命。我國菜刀在製作上刀身刀柄接駁形式的傳統做法,被向陽家用刀具廠首創的“刀身刀柄連形式”所打破。

這些技術革新全靠李良輝帶領廠裡技術員自行設計改良“磨刀機”而實現。

花梨木柄直出兩刃刀取名為“刀鋒之皇”,稱得上是向陽家用刀具廠的一個大轉折。李發回憶道,當年的325國道兩旁七八公里長的賣刀鋪都到廠裡搶著要貨,打著“刀鋒之皇”標語攬客。“據當時統計,廠裡每日銷量六到七千把還供不應求。”

入行33年,鍾雄偉已成“開刃大師”。就憑著開刃絕活,鍾偉雄被評為陽江市勞動模範。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十多年前,十八子的生產車間吸引著各行各業的人來參觀 單位供圖

成名首創切肉不粘刀 賣出市面最高零售價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1993年初冬,李良輝到香港考察,看到商場裡琳琅滿目的刀具每把售價在百元以上,有的甚至高達千元,但都不是中國製造的。這深深刺痛著他。他帶回一把日本產的“天秀作”不粘肉刀,決定自主開發這個產品。

這是一把風靡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廚用菜刀。李良輝拿著樣刀請教了幾位噴漆技術人員,但他們看了後都連連搖頭。後來材料購銷部的負責人林振標出了個主意:“購銷部對面的玻璃店用一種砂噴塗到玻璃上,然後玻璃就變成照人的鏡屏了。這刀可不可以也用這方法試一試。”

李良輝便拿了一塊不鏽鋼片,到那店裡讓師傅噴塗試試,一噴竟然真有效果。於是,他根據有關原理,找來一臺壓縮機,裝上噴沙槍對著不鏽鋼片噴。不斷試驗後,噴塗出的沙與不鏽鋼溶為一體,堅固無比。

這切肉不粘刀在中國本土製刀行業中屬首創。這款新研發的刀被命名為“切味一番”。此後,李良輝繼續以科技開路,繼而推出了一把比“切味一番”質地更優的新產品——“中華庖丁”。這刀不僅使用時省力省時,而且使用壽命延長數倍,成了一把人見人愛的好菜刀。一經推出在國內刀具市場又一次引起轟動!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陽江十八子集團的生產車間裡,一線工人們正在忙碌作業 黃細英/攝

售價28元的“中華庖丁”被外地經銷商提價到40多元,在大型百貨商場賣到80多元,價格接近日本同類產品。據說,這是中國本土當時零售價格最高的一把刀!

廠裡研發的一系列菜刀名氣越來越大,李良輝就想著在產品上打上名字,經商議最終定名“十八子”——十、八、子三字合成,便是一個“李”字。隨後,他以“十八子作”註冊,並製成鋼印,嵌印在每把刀具上,以傳承古代工匠“物勒工名”的精神。

鍊鋼引進人才和設備 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2003年4月,一個消息讓陽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十八子投資1.5億元,要建鋼廠鍊鋼了!

“中國沒有專門的鋼廠做小刀鋼,我們在跟國外競爭的過程中,發現人家的賣那麼貴我們的賣那麼便宜,就是因為沒有好的鋼,做不了好刀。”談及十八子為何自建鋼廠,李良輝的兒子、十八子集團總經理李積回如此回答。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李積回

在刀具材料追上世界水準後,十八子又把目光瞄準了6Cr18Mo、9Cr18Mo、“三合一複合鋼”等一系列特種不鏽鋼材料和墨希奧納米材料,希望能得到鋼鐵企業的支持。

為此,十八子自2002年開始從全國各地陸續聘請了幾十位鋼鐵專家,引進了國外核心技術和上海鋼鐵研究所的先進設備。如今,十八子精密特鋼有限公司已具備研製開發及組織生產各種特殊要求的刀剪不鏽鋼材料品種的能力,擁有國內最先進的鍊鋼、軋鋼生產線和進口光譜儀等設備,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製造刀剪材料的冶煉設備。“這幾年,我們也一直在不斷引進人才,通過引進北京科技大學國家鋼鐵重點實驗室的創新團隊、成立院士工作站等,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李積回說。

李積回表示,接下來,十八子將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把產品推向國際市場,讓國際認可中國自主品牌。同時,公司也正在籌劃更好的保障體系——“共享菜刀”。未來,用戶可以到銷售點掃碼付款並領取“新刀”,按天付費,使用一段時間後可換刀,讓消費者隨時都能用上新刀、好刀。

●1956年,毛澤東指出:“手工業中許多好東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張小泉的刀剪一萬年也不要搞掉。我們民族好的東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來一個恢復,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1983年,陽江“打鐵工匠”、國營刀具廠技術工人李良輝單幹建起自己的小刀廠。

1988年,李良輝成立江城向陽家用刀具廠。

1997年,陽江十八子廚業有限公司成立。

●2002年,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擁有6家子公司。

●2008年,集團被授予“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日用五金行業傑出企業”稱號。

●2013年,集團成為“陽江小刀製作技藝”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2014年,集團進入廣東省製造業企業500強。

文字 | 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詹船海 黃細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