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棒奔霸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有时候让人很是困惑,很多时候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不仅如此,有时候还非常模糊,正如这句俗语,想、戒、数、放,到底想什么?戒什么?数什么?放什么?又是为什么想?为什么戒?为什么数?为什么放?都没有透露半点信息给你,其意全靠后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感悟,俗语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理解,仅供参考。


30要想

农人农历88年出生,恰好30,看到这句俗语,我在问,我到底要想什么呢?什么才是我要想的呢?最后落到了一个钱字,30了,孩子不到一岁,老人年纪也大了,帮不了忙,一大家子人,全靠自己微薄的收入养活,除了钱,还能想啥呢?有人说,放下了游戏,放下了手机,男人就成熟了,30岁的我,拿着手机,还真有了那么一丝感觉。致敬自己,目前一人做着三份工,只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衣食无忧,父母长寿,老婆开心,我累一点,那也是快乐的,30我不偷不抢,靠着双手,未来一定能打下属于我的天地。

小结:古人云“三十而立”,也许我们很卑微,但咱们努力赚钱的样子,真的很帅。

40要戒

人到四十,已是不惑之年,何为不惑?不惑是孔子说的话,其意是人到四十,人生经历了各种历练,能透过各种事物表现、社会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分辨出是非、善恶、好坏、美丑

,已经不存在迷惑,或者说“智者不惑”。

这个时候,需要戒掉前四十年来不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也要戒掉,特别是身体这一块,为未来身体良性衰老打下基础,例如戒掉熬夜、生活不规律、喝酒、抽烟,更要戒色,特别是男性,人称男人四十一朵花,事业成功,人成熟,让很多年轻姑凉迷失了自我,如果不戒掉色心,很容易人到中年,晚节不保。例如1968年出生的吴秀波,今年恰好40左右,没能戒色,算得上是晚节不保,多少人心目中的国民老公,瞬间坍塌。

50要数

老话的意思是到了50,已知天命,是要数着过日子吗?过一天算一天?个人理解不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数,应该是理清之意,理清楚自己还有多少事做到一半,做到心中有数,也要留有后手,万一身体不允许,事情能很好的过渡,不至于半途而废,拖累别人。

正好看到一个新闻,说的是深圳一家游戏公司,投了500-600万的游戏开发项目,最后因为一个技术总监的人品,辛苦两年耗巨资投的游戏项目泡汤,如果真是因为这么一个个人原因,这人的内心得有多阴暗?

50要数,就是数清楚自己手里还有没有类似的工作,做好准备,不要把秘密带进了土里,成了不解之谜,坑别人的事不能做。

60要放

这句话很好理解,人到60,手里的事,心里的愿望,该放下的就要放下了。50数清楚的事如果还没有做完,就该放下,让年轻人继续前行,心里还没有实现的愿望,到了这个年龄,没有必要再有执念,是时候安安稳稳过日子,享享清福。

总结:俗语就是暗示人们,在不同的年龄段,做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事,30拼搏,40守业,50传承,60归田,这就是我对这句俗语的概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人解说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这是老人对人生的一个总结,年轻人心高气傲,许多事情身处迷中,明明做错了却听不得别人的劝解,人入暮年回想往事,才知当年的青雉,所以总结人生经验,并用简明的话语阐述出来就有了“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这句话。

这句话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差不太多不过前者多为写型,后者多为写意,所以今天我们来详细的看看这句话。

青年步入中年的分界线就是30岁,而30岁以后大多已经成家,有孩子有家人,甚至父母已经迟暮,这时候是真正意义上的上有老下有小,迫于压力心智上就会有许多改变,对于人生也有更多的规划,不同于青年时代,进入中年以后所做所想要为家人考虑,现在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任性而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生活的动力更多是责任,而那些没有结婚的朋友也是时候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下一步该怎么走,必竟青春短暂。

而进入四十岁以后事业趋于稳定,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处于巅峰状态,而在奋斗的过程中难免沾染吃喝嫖赌等恶习,可聚财不易守财难,一旦因为自己不能克制种种诱惑,深入泥潭,自己的家业和前途都将毁于一旦,所以说不惑之年多斋戒是很有必要的。

50岁又叫知天命之年,说的就是到了这个岁数就已经后继无力,没有实现的梦想也就不会再想,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多,当时社会平均寿命很低,平均寿命也就60岁左右,也有60不死就活埋的说法,而50要数,数的就是余下来的日子,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高,50要数就不成立了。

而60岁是我国法定而定退休年龄,既然退休了也就不要操那么多心,儿孙琐事由他去,神仙羡慕好伴侣,60要放就是放手的意思。

其实这句话说得就是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的感悟,许多年轻人不理解,任性而为往往是上了年纪才明白自己的愚蠢。

希望大家快乐每一天。


朋来有话说


也许过去的农民,还没有想到世道会大变样。种地只是养家糊口的一种方式,农民还可以除务农以外去挣钱养家,更没有想到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是73岁。老农们通过切身地体会,各个年龄段的人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要走、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仔细想想,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30要想。当在镜子中偶然发现有一根白发和眼角想要显现的一丝皱纹。曾几何像青少男少女般的充满了自信,仿佛在一瞬间,发现自己不在年轻,心里难免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30岁已经“长大”,如果想要看看世界的美好,还不得成就一下自己;也明白了,任性的、千篇一律的日子已经不属于自己,首先要让自己做出改变;刚还了房贷,水电账单一长串,儿子的奶粉钱,女儿的补课费,孝敬完父,母,又要随份子钱,无法推给别人,留给自己的时间只有好好地把握;想和别人一样拥有开挂的人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也不是自己所找的理由;想知识变现、技能变现,现实并不是那么乐观,甚至一败涂地,只有更加专注,需要一个奋斗的过程,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也许30岁才是人生刚刚开始成熟,这个时候开始努力,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40岁要戒。到了40岁,儿子的工作没有着落,女儿的男友又不放心;父亲痴呆认不出你,母亲的高血压随时都会晕;公司用了新技术,中年的你要从零学起;种地只能养家,家庭各项开支都需要钱,没有理由再呆在家里,打工是最好的选择。这个时候,蓦然发现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开始闹“情绪”。可是自己早已染上了吸烟、喝酒,都没在意过,医生说还是戒了好;结交了朋友,也是自己的私欲,想一夜脱贫或暴富,还玩起了赌博,十赌九输,输了就喝酒“消愁”,儿女们都怕了;自以为自己有本事,讨人“爱”,玩个“婚外情”、找个小三,老婆都快没了,家又在哪?40岁是一艘随时都可沉浮的船,不戒这些行吗?



50岁要数。人生已过半百,接下来的日子可要数着过了。不过,我并不赞同这一说法,如今的社会,50岁还是“壮年”。还是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这个时候也该理清一下“家底”,打算以后的生活。子女也差不多长大成人,而父母的年龄却越来越大,自己的身体健康、事业、工作精力等方面开始走下坡路。儿女忙得好久不见,孙子等着你带,而自己腰酸背痛已经成常态。孩子结婚、买房、老人看病及生活的日常开支,家庭经济好不到哪去,自己还在廉价的打工,或者即将退休,拿什么“收支平衡”?才能明白,自己还不能安于现状。或许已经错过了昨天,今天说啥还得牢牢地抓住。



60岁要放。活到60岁重要的是改变心态。60岁走上了第二条生命之路,许多事情的透了,许多道理也许弄明白了,许多人由陌生变得亲近了。于是心理的空间大了,精神也就舒坦了,处世也就豁达了。要学着放得开:放开自己,抛弃“风烛残年”、“岁月不多”的包袱,“人不思老,老不将至”。心情乐观了,身体会强健,健康的活着,才能说60岁真好;放手儿女,60岁的人儿女也三十好几了,而立之年的他们,思想已经成熟。不要搅和他们的事业、工作,更不要参合到他们家庭琐事的。眼不见,心不烦,要知道,他们都是成年人。



“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告诉人们在各个年龄段,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只有把握好自己,坚实的走好每一步,人生一定会精彩!


为生活而提神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岁放”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这句老话是说人从30岁活到60岁时,不同的年龄段内就会有不同的人生目标和人生困惑,只有在特定的年龄段做合适的事情,这样才会一辈子顺顺利利、不会有大劫大难,其实这句老话也有说到20岁时应该“20要走”,意思就是说,活到20岁时,就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或闯荡天下,就像老话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脚下的路走多了,这样才会磨练意志,增长阅历和提高经验,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活出自我!下面就简单聊一下:



关于“30要想”,意思是说:活到30岁时,就要该思考人生和多想想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了!就像我们常说“三十而立”,是说一个人活到了30岁时,就应该人生目标确立,在心理、心智和行动上更加成熟稳重,尤其是言行举止和做人做事方面就应该得体稳当,而在家庭方面,这时应该已经成家立业,基本上家庭美满,儿女双全和事业上风生水起了!如果此时还在到处打工、四处奔波、居无定所、没房没积蓄也没有娶妻生子的话,这时就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不要再漫无目的荒度人生了!

关于“40要戒”,意思是说:活到40岁时,就应该及时戒掉一些坏毛病!因为这时人生已到中年,会在家庭、事业、财富等方面上升到全新高度,尤其是事业和财富方面可能会接近人生的第一个顶峰,这时家庭虽然美满,但对于小有成就的男人来说,这时就会“容易变坏”,容易在事业上停滞怠慢,或者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例如沾惹赌博、出轨以及包养小三等坏毛病,很容易造成家庭破裂、妻离子散,事业全毁!

关于“50要数”,意思是说:活到50岁时,这时人生过半就该倒数过日子了,也该理清家底好好打算以后的生活!一般活到50岁时,子女也差不多长大成年,父母年龄却越来越大,自己在身体健康和事业、工作精力等方面也开始走下坡路,这时就需要好好盘算以后的生活,例如家里钱财的收入支出情况就应该数清楚了,毕竟孩子结婚买房、老人看病以及生活日常开销等方面都是大额支出,而此时收入水平却越来越低,如果还不理清楚,以后可能就会遇到手头紧张的时候!

关于“60要放”,意思是说:活到60岁时,我们应该学着放下一些东西而选择享受生活、安度晚年了!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这时我们就会步入老年人行列,这时我们首先会面临退休,就需要放下工作,让位年轻人!另外,也需要放下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更加注意爱护自己身体,毕竟这会儿身体机能是越来越差,如果还是熬夜喝酒、生活饮食不规律,往往就会过度透支身体而诱发身体病变,这时往往就会得不偿失了!

第三个放下的便是对儿女的操劳和生活中的一些人际关系,这时儿女已经成家立业,往往会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不再过得的干涉或替他们操劳,而在生活交往中,我们这时应该需要筛选一下人际关系,对于那些职场上或生活中没有意义的朋友就要及时放弃,因为人生已开始倒数,不应该再在这些方面浪费精力和时光!我们这时需要有更多时间去陪陪家人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不会后悔莫及!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互动!


龙百晓生


其实人生就像打通关游戏一样,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农村俗话有“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这样的话,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一下。

“30要想”。

人说“三十而立”。人一到三十,一般来说已经成家立业。这时候,我们要想的就是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如何通过努力工作,为家庭获得一些物质上的保障。

成家以后,要想的事情就是如何维持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夫妻之间要恩爱包容,互相体谅。因为爱着,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对于孩子,要懂得科学育儿,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在工作上,经过几年的努力,三十岁的人工作已步入正轨,但是一般还没有做出多少成绩,或者位置还没有得到升迁。这时候,要想的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以作为求地位,以担当求发展”。

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虽然眼前还看不到希望,但是只要只问耕耘,只问收获,相信,未来一定也不会辜负一个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人。

“40要戒”。

人到了40岁,已进入不惑之年,好多事情也想得开了。这时候,要想的就是戒除一些不良习惯,对生活及朋友圈进行“断舍离”。

以前,拼命加班加点地工作,人一到了40岁,身体也渐渐走下坡路了。这时候,就要戒除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限酒。

吸烟有害健康,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酒可以适当喝一点,喝多了也会伤肝伤胃。尤其是不能再拼命熬夜了,因为身体已经快吃不消了。

进入40岁,人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生个气,好几天也过不去。现在,只好没心没肺得活着。

戒除了急躁与纠结,逐渐懂得与世界握手言和。放过别人的同时,也放过自己。因为身体已不允许再着急上火。

人到了40岁,也该对自己的朋友圈进行一次逐步的删减。因为朋友贵精不在于多。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才知道其实真正能够帮你的人并不多。而且,这个世界上,真正希望你过得好的人也不多。

想清楚了这点,你可以把时间多用在陪伴家人、提升自己上。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融不进的圈子就不要强融了。否则难为了别人,也作践了自己。

“50要数”。

人到了50岁,人生开始进入后半场。创业,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激情。这时候,就要想想我前半生做了什么?

50岁的中年人,父母如果健在的话,一般也七十多岁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想一想,我们是否尽到了为人儿女的责任?对于自己的儿女,我们是否也做到了尽职尽责?自己后半生,该如何让人生更丰盈?

因为人到了这个岁数,一些小毛病开始找上门来。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注意保重身体。

另外,这个岁数,就要在稳定中求发展,不能再做一些有风险的投资,以防止自己血本无归。因为人生过半,一旦失败,翻盘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60要放”。

人到了60岁,一般都退休在家了。这时候,要放松心态。一要放下做了大半辈子的工作,可以很好地享受退休以后的时光。

要相信“人走茶凉”的道理。尤其是一些在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觉得无所事事,甚至郁闷,憋气。其实这都是自然规律。

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陶冶情操,优雅老去。或者,身体硬朗的话,可以跟老伴去天南海北看看,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风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人到了60岁,孩子往往也三十来岁了。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儿女。作为老人,有能力和精力照看孙辈,就伸手帮一下。

如果觉得想享受一下退休的时光,就可以让他们去请保姆照顾孩子。没必要为了儿孙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他们操劳了大半辈子,也该为自己活一回了。

还有,孩子们的事情,也要学着放手。不该过问的事情不过问。年轻人自有他们的处事之道。

此路不通,撞一下南墙,也未尝不可。反正他们还年轻,以后的路总要自己走。作为父母,你能帮他们到什么时候?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或许,父子母女一场,本来就是要目送他们的背景渐行渐远。而你不必苦苦追寻!该放手时就放手!

人生的优雅不过如此。30岁时要想,如何为了家庭和事业打拼;40岁,开始回顾自己走过的不长不短的人生路,该卸下的就卸下,戒除不必要的习惯及人情,以便轻装前行;50岁,人生过半,要盘点自己取得了哪些成绩,是否扮演好了人生的每个角色;60岁,对工作和儿女之事,心态也该放缓,适度享受生活,顺其自然,安享晚年!

在每个阶段,尽人事,听天命。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如此,最好!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中流传的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根据生活和劳作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虽然老一辈的人们并没有很高的文化,但是这些朗朗上口的俗语却蕴含着很重要的道理,流传到现在仍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

30要想

人到了三十岁,便进入了而立之年,此时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小孩要养育,压力也随着岁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人到了三十岁后,就不要像以前活的那么洒脱,应该静下心来想想人生的路要怎么走。不管做什么事情,在做决定之前要好好想一下利与弊,千瓦不能盲目的去做什么事情,以免出现损失给家庭带来伤害。

40要戒

40岁便进入了不惑之年,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事业也会越来越成功。因为压力大应酬多,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所以在四十岁以后要戒掉不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身体健康,才能使家庭更加稳定,事业才能稳步上升。

50要数

50岁便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孩子已经成年成家,家里的老人身体也大不如从前需要有人精心呵护,自己随着岁数越来越大,精力和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所以以后的日子便要数着过了,不能像以前一样肆意挥霍自己的生命。

60要放

以前人们常说人到六十古来稀,虽然现在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但是60岁的人也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人老了以后便要将心理的压力,事业都放下来,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时光,这样才能长寿。

虽然“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这句俗语短短的几个字,却把人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该做的事情说的清清楚楚。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人才不会活的那么累,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事业也越来越好。


小马话三农


这是现代人将流年赶运再编出的新词,流年赶运是5年一小运,10年一大运的推算人变化的方式,其根据是22岁前是跟随者,22至50岁是做事者,60岁是养老者,从而构成两端呆在家内,中间在外闯荡者的形态,

因此3年学技艺可成,准备学艺与熟练所学耗两年,就共五年,这就是三年一变,只不过更多词说成“仕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并五年一转气了。即:三年一变,五年一运。就,

绩,业。

而这依据的是18岁学技艺已成出师,18至24岁为闯荡增见识与熟练技艺,25至30岁应立业构想完成,30至40岁扩展发展,40岁收回收敛不必要的扩张,50至60岁精细操持事业,60岁应寻接班人了。

此流年赶运不是人生规划,而是人生定式或格式模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除非自不建业立业创业,仅打工一辈子岿不在其列。

赞议一下,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村一直占据我国总人口一半以上,而农村文化因此也远远流传,在农村很多俗语都是用来告诉后人在为人处世以及生活中要理性思考,不要虚度光阴。而上面这句俗语就很好表达了人生的每个阶段所要做的事,大家不妨了解下。



30要想

3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刚好是人生当中的关键时刻。老话常说“男人三十而立”,就是指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在三十岁的时候要具有担当了,而且这个时候在事业上也应该有所起色。而三十岁的人也大部分已经成家,这时候更要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因此这时候一定要多“想”、多“折腾”,不要随遇而安,每时每刻都要不断努力、不断争取,这样在自己工作上才会有所突破,生活条件才会提高。



40要戒

人到四十已经算是进入大叔行列了,这时候的人基本上是已经有自己稳定的事业和朋友圈了。那么在这四十年之间,自己必定经历各种人生坎坷,看遍人生百态。这时候一些东西是要戒掉,首先要戒掉没有意义的酒局、远离不讲信用朋友、戒掉懒惰。这三种都要做到,特别是和一些狐朋狗友花天酒地就要免除了。而且在朋友上也要谨慎交往,同时放下懒惰,把更多经历放在事业和家庭上。



50要数、60要放

人活到50岁基本已经看透人生,该经历的基本都经历差不多了,这时候再从新折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岁数除了把工作做好的同时,更要好好对自己人生做一个总结。好好“数”一下这些年自己经历了什么,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令自己伤心难过的事。同时也要计划好50岁以后的一些时间里该做什么。

最后到了60岁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步入老年。尽管是农村,没有大城市的老年一样开始安享晚年,但是到了60岁很多事情是该放下了,教育好子女,自己不要太操心了,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过好每一天。用前面几十年把子女教育好,这时候该给自己好好放松下,好好生活,其他的交子女。


乡村波比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



30要想

古人说,三十而立。

人到了三十岁,为人父,为人母。不能再青春年少肆意妄为,毕竟肩上得扛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得时时想着给自己一份事业,给妻子一个依靠,给丈夫一个港湾,给孩子一个未来,给父母一个安定。这些责任,抹不开,逃不掉。所以,得多想想,怎样才能做的更好,让自己有成就,让家人更幸福。

40要戒

人到中年,该有的也应该有了。大多数人此时事业已达到了高峰期。俗话说,盛极必衰,所以,这个时候就得居安思危,对于一些潜在的风险,要身体力行,防患于未然。有钱有闲的,要经受住红尘诱惑,对另一半忠诚。前二十年为了事业在拼命,这个时候事业稳定了,就得慢下来,多审视一下自己,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诸如吸烟喝酒之类趁早戒掉。这样后半生才能更好的陪伴家人,不给家人添负担。

50要数

五十而知天命

到了这个年纪,说实话,活得都差不多了,该干的都干了,干不了的也就真干不了了。以后的日子,还得数着过。说得通俗一点,差不多到了人生总结的时候了。所以啊,数数这一辈子干了些啥,有什么遗憾。剩下的日子,趁早为自己的身后事和孩子的将来做打算,趁着自己还有点力气,能帮一把是一把。

60要放

这个时候差不多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时代再在变化,这个时候人的思想基本上都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对于新事物的出现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而自己当年做事的方式方法也很有可能不再适用于这个时代。所以说,这个时候的人啊,得学会放手,让年轻人自己去发展。儿孙自有儿孙福。人啊,得学会服老,该放手的,趁早放手。舍得之间,才是一种大智慧。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做合适的事情,这个大概就是成功的人生了。只是世人大多很难做到,有些选择错误,有些不会取舍。我们不能做到事事尽如人意,但求一生无愧于心。以上话语,个人之见,谨以自勉。


湘俚伢子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看似简单,但拓展起来包含的意义却很高深,几十个字就可以把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应该做的事情都明明白白的指出,这里所说的30、40、50、60是指人生的不同阶段,关于这四个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辉煌事情,所以应该做的和应该注意的事项也很多,人生百态,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无论从哪方面考虑都是教导人要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提升改善自己的性格和道德品质,让自己更加具有责任感。


30要想:是指三十而立之年,要有自己的梦想,因为年轻要敢去去闯去做,为了家庭获得更好的经济条件和财富,才能保障家庭的生活和亲人的幸福。也正是因为年轻闯劲足,所以这个阶段更容易创业成功。

40要戒:人到了四十不惑之年,已经在社会上打拼了很久,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有了不惑的能力,要学会逐渐辨别身边的一些朋友,拒绝酒桌上的一些狐朋狗友。真正地懂得了识人断人的能力。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到了40岁左右的人都基本逃离了酒桌,开始明白了用心陪护家人比酒桌上的胡吃还喝更为重要。

所以四十岁要学会戒人、戒事、戒无谓的交际。

50岁要数:人到了五十岁的而立之年,这个年龄层的人,正是面临着孩子结婚的年纪,无论是买房还是结婚,成家立业需要大量的金钱做为支撑,所以这个时候要数一数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积蓄够不够,能否帮儿女成家立业。

60要放:60岁是耳顺之年了,耳顺之年是能听见别人劝和别人意见的年纪,这个时候由于人生的阅历丰富,所以不仅要能听,还要学会放下,放下权利、地位、金钱的比较和纷争。真正懂得了人生的活着的意思和真谛。

所以,从以上方面来看,随着人生的年龄和阅历不断提升,人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学会不同的道德品质,逐步提升完善自身,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大家认为有道理吗?欢迎留言,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