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的大糖蜜灾难是什么?给后世留下了哪些教训?

HonE一个人


1919年1月15日下午,暖暖的太阳高挂天空,整个波士顿一扫连续几天以来寒风刺骨的景象。人们乘着难得的好天气,三五成群地离开家门,外出享受温暖的阳光,整个波士顿温暖而又惬意。

突然,一声巨响传来,正在户外享受“日光浴”的人们惊恐地发现,大街上瞬间涌起了一道5米高,50多米宽的巨浪,正在以近60公里的时速汹涌肆掠而来。

(糖蜜海啸)

这难道是海啸吗?

海啸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自然灾害。在海啸来临时,高达数米或数十米的“水墙”,会携带着巨大的能量滚滚而来。这些滔天巨浪,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出现在它面前的任何物体。孱弱的人们犹如像蚂蚁一样,被随意蹂躏和碾压。海啸过后,岸上通常一片狼藉,只剩残垣断壁,所有的物体都被洗劫一空,到处都留下人畜尸首,惨不忍睹。

2004年,超过9级的地震引发了印度洋排山倒海的大海啸,造成印尼和斯里兰卡以及周边国家22万多人的死亡,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海啸灾难。

那么,波士顿这是要爆发海啸吗?

虽然波士顿是美国东北部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但市民在此之前并未收到任何海啸预警通知。何况这个巨浪的颜色和气味似乎不像海水,它不但呈深褐色,还散发着丝丝甜蜜的味道。

市民们惊奇地发现,被巨浪吞噬的人们似乎被黏住了,任凭游泳技能如何出色的人,也只剩下瞎扑腾的份儿,且动作像慢镜头,无法挣脱巨浪的束缚。街上的马匹和其他牲畜被迅速淹没,裹挟进了这些巨浪中,窒息而死。

(灾难现场)

巨浪还掀翻了一座站台和恰好经过此地的火车,少数建筑被冲塌,整个街道上都充斥着这种浓稠的、黏黏的、带着甜味的液体。

终于,人们明白过来了,这是一场“糖蜜海啸”,而引发这场“甜蜜灾难”的罪魁祸首,是城北的那个硕大的糖蜜罐。这个糖罐高15米,直径达27米,装有足足1.4万吨的糖蜜。正是由于他的突然爆炸,才引发了这场奇异的“甜蜜灾难”。

据事后统计,此次灾难共造成了21人死亡,近200人受伤,城市部分建筑被毁,近1亿美元的财产受损失。

波士顿是美国有名的“糖都”,也是著名的郎姆酒的生产基地。糖蜜恰好是生产甜味添加剂和朗姆酒的主要原料。

那么,这个好端端的糖蜜罐体,为何会突然炸裂呢?

首先,这和当天的气温有关系。事发这天,气温陡然从持续几天的零下15度攀升到了零上5度,在密闭的罐体里,温度还会高于室外温度。正是由于气温过高,才导致罐中的糖蜜自我发酵,生成了大量的乙醇和二氧化碳。当这些气体不断累积,达到极限后,撑破罐体并引发了爆炸,让几百万升的糖蜜喷涌而出,形成巨浪。

其次,这也和罐体的质量有关。这个罐体是由一般性的钢材制作而成,无法保证能有足够的质量,承载如此庞大体量的糖蜜。而且,附近居民爆料声称,罐体在爆炸前,已经出现渗漏。

(糖蜜罐体)

由此,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糖蜜罐体轰然爆炸。

事发后,全波士顿的消防队员紧急出动,用水不断稀释这些浓度很高的糖蜜。花了整整4天的时间,才清理出了一条救援通道,抵达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将伤者送往医院。

后续清理工作更加繁重,数百名志愿者和消防队员,用了近6个月的时间,终于将波士顿市区的主要街道和设施清理干净。但那些隐藏在下水道或隐秘角落之处的糖蜜,则永久性地留存了下来,持续地散发着甜味。

据说,即便是现在的波士顿,在一些古老建筑里,偶尔还会在空气中嗅出一丝甜味。

最终,在长达数年的调查取证后,法庭判定储藏糖蜜的工厂向受害者赔偿近1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参考资料:《百年前的“甜蜜灾难”》)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是一场甜蜜的灾难。甜蜜,因惹祸的是糖浆;灾难,因为后果非常严重。

1919年1月15日,波士顿一个叫作安东尼的男孩,带着自己的妹妹快快乐乐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妈妈说给自己准备了神秘的礼物,安东尼满心欢喜,充满期待,他拉着妹妹的手,一蹦一跳地往家里跑去。



安东尼丝毫未察觉即将到来的危险。眼看就要回到家里,安东尼听见了妈妈的声音。

这时候,只听轰的一声,天空一声巨响,就像是火车贴着身体呼啸而过发出的声音一样。紧接着,三米多高的滔天巨浪席卷而来,巨浪冒着热气,呼哧呼哧地,就像一只喘着粗气的褐色的哥斯拉。



安东尼发现了近在咫尺的巨浪,明显感受到了滚滚的热气,他刚想大喊救命,然而,一切来的太快,他刚刚张开嘴,身体就被巨浪吞噬,嗓子被窒息的糊状物粘住了,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

安东尼昏迷过去了。

一小时后,安东尼恍惚听见耳边有微弱的声音在回荡,“安东尼,快醒醒!”那是妈妈的呼喊,终于他慢慢地睁开了双眼,看见泪流满面熟悉的脸,安东尼终于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命。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幸运。



这次甜蜜海啸,造成二十一人死亡,一百五十人受伤。

这个甜蜜“海啸”到底是什么呢?你肯定不会想到,是糖浆,没错,就是我们常吃的甜的发腻的糖浆。

糖浆怎么会引发“海啸”呢?当然,少量的糖浆肯定没事,假如高十五米,宽三十米的糖蜜罐突然爆炸了,那么“海啸”就形成了。



这个糖蜜罐是美国纯净蒸馏公司,位于波士顿住宅区的一个储存罐,里面装的是糖浆,之所以储存这么多的糖浆,是因为这些糖浆可以用来生产工业乙醇,而这些工业乙醇是生产无烟火药的必备材料。

要知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纯净蒸馏公司依靠大量生产工业乙醇,售卖给参战各方,大发战争横财,然而到了1918年,战争结束了,公司囤的这么多糖浆便无从使用,于是就建造了一个巨大糖罐,用于存储糖浆。

然而这个糖罐是草草建成的,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渗漏检测和安全测试,当糖罐注满糖浆时,就已出现了裂缝,而且不时有糖浆溢出,甚至有附近的居民,拿着碗过来接渗漏的糖浆。

谁都不会觉得糖浆有危险?谁也不会相信糖罐会爆炸?

1月15日这天,注定会被历史铭记。1月14日,波士顿气温零下十几度,然而在1月15日这天,气温突然升高到了零上4度,温度的快速上升,导致糖罐内的糖浆迅速发酵,产生巨大的压强,远远超过了糖罐的压强。

只听“轰”的一声,爆炸了!喷涌而出的糖浆形成了巨大的海啸,破坏力十足!



作家斯蒂芬·普利奥也是幸存者,据他回忆,整条大街都被糖浆覆盖,到处都冒着气泡,到处挣扎着被糖浆吞没的人和动物,大量马匹像站在粘蝇纸上的苍蝇一样死去。越是挣扎,死的越快。

现在,糖蜜储存罐的位置已经了兰贡公园,在公园的入口处,立了一块牌子:

波士顿糖蜜洪水,1919年1月15日,位于商业街529号的糖蜜储存罐因压力过大爆炸,21人罹难,40英尺高的糖蜜波浪冲毁了高架铁路,毁坏了多座建筑物,淹没了周边的街区。储存罐的结构缺陷与不寻常的暖冬导致了这起灾难。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我们要引以为戒,别再以生命的代价去验证这一法则。


一半秋色


1919年1月15日,波士顿一个叫做安东尼的男孩,带着自己的妹妹快快乐乐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妈妈说给自己准备了神秘的礼物,安东尼满心欢喜,充满期待,他拉着妹妹的手,一蹦一跳地往家里跑去。

安东尼丝毫未察觉即将到来的危险。眼看就要回到家里,安东尼听见了妈妈的声音。

这时候,只听轰的一声,天空一声巨响,就像是火车贴着身体呼啸而过发出的声音一样。紧接着,三米多高的滔天巨浪席卷而来,巨浪冒着热气,呼哧呼哧地,就像一只喘着粗气的褐色的哥斯拉。

安东尼发现了近在咫尺的巨浪,明显感受到了滚滚的热气,他刚想大喊救命,然而,一切来的太快,他刚刚张开嘴,身体就被巨浪吞噬,嗓子被窒息的糊状物粘住了,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

安东尼昏迷过去了。

一小时后,安东尼恍惚听见耳边有微弱的声音在回荡,“安东尼,快醒醒!”那是妈妈的呼喊,终于他慢慢地睁开了双眼,看见泪流满面熟悉的脸,安东尼终于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命。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幸运。

这次甜蜜海啸,造成二十一人死亡,一百五十人受伤。

这个甜蜜“海啸”到底是什么呢?你肯定不会想到,是糖浆,没错,就是我们常吃的甜的发腻的糖浆。

糖浆怎么会引发“海啸”呢?当然,少量的糖浆肯定没事,假如高十五米,宽三十米的糖蜜罐突然爆炸了,那么“海啸”就形成了。

这个糖蜜罐是美国纯净蒸馏公司,位于波士顿住宅区的一个储存罐,里面装的是糖浆,之所以储存这么多的糖浆,是因为这些糖浆可以用来生产工业乙醇,而这些工业乙醇是生产无烟火药的必备材料。

要知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纯净蒸馏公司依靠大量生产工业乙醇,售卖给参战各方,大发战争横财,然而到了1918年,战争结束了,公司囤的这么多糖浆便无从使用,于是就建造了一个巨大糖罐,用于存储糖浆。

然而这个糖罐是草草建成的,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渗漏检测和安全测试,当糖罐注满糖浆时,就已出现了裂缝,而且不时有糖浆溢出,甚至有附近的居民,拿着碗过来接渗漏的糖浆。

谁都不会觉得糖浆有危险?谁也不会相信糖罐会爆炸?

1月15日这天,注定会被历史铭记。1月14日,波士顿气温零下十几度,然而在1月15日这天,气温突然升高到了零上4度,温度的快速上升,导致糖罐内的糖浆迅速发酵,产生巨大的压强,远远超过了糖罐的压强。

只听“轰”的一声,爆炸了!喷涌而出的糖浆形成了巨大的海啸,破坏力十足!

作家斯蒂芬·普利奥也是幸存者,据他回忆,整条大街都被糖浆覆盖,到处都冒着气泡,到处挣扎着被糖浆吞没的人和动物,大量马匹像站在粘蝇纸上的苍蝇一样死去。越是挣扎,死的越快。

现在,糖蜜储存罐的位置已经了兰贡公园,在公园的入口处,立了一块牌子:

波士顿糖蜜洪水,1919年1月15日,位于商业街529号的糖蜜储存罐因压力过大爆炸,21人罹难,40英尺高的糖蜜波浪冲毁了高架铁路,毁坏了多座建筑物,淹没了周边的街区。储存罐的结构缺陷与不寻常的暖冬导致了这起灾难。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我们要引以为戒,别再以生命的代价去验证这一法则。


用户85865172513


14000吨的蜜糖在大街上面飞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14000吨的糖浆,由于爆炸从工厂的储存罐里面泄露出来,然后流通到大街之上,这14000吨的糖浆并不是水,她好像琥珀一样和在所有的行人的脸上,身上,然后把地铁下水道全部给冲垮,接着整个大街上面人就好像年在糖水里面的蚊子一样起,都起不来,最后这一场灾难,造成了多人人直接死亡。

这不是说哪一场灾难片里面,人们幻想出来的一场灾难,这是现实发生的。1919年1月5号,在美国发生了一次这样的甜蜜灾难。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工业化生产的国家,所以在1919年,美国建立了多个制糖厂,这其中在波士顿的美国制糖厂,拥有14000吨左右的美国的制造的糖浆,本来这一批要用于加工的糖将在当天发生了爆炸糖浆顺着街道,冲入到工厂,冲到四周的民居,市民们就看到高达八米的糖浆的海啸,像他们铺天盖地的卷过来,有的人是被裹上了糖浆,最后窒息而死,有的人是被烫死,还有的人因为吸收了过量的糖浆,身体落下了永久性的疾病。

为了清理这些糖浆,当地政府再加上工厂,花了五年的时间,共花费了300万美元,才把这些糖浆清理干净,并且根据这件事情进行立案调查,查明这件事情究竟是如何爆发的。工厂方面给的理由说是有人蓄意爆破,而政府给出的理由则是工厂方面维修不当,最后根据科学家调查,再加上后期的理论研究,发现,导致这一次灾难性事故的是气温,由于当天的气温从之前的零下15度一下子提升到了零上五度,20度的气温温差使得在储藏室之中的糖浆发生急速的膨胀,最终破坏了储藏室的结构,然后糖浆顺着破坏的裂缝冲了出来,最终冲垮了整个储藏室。

人类历史就是这样,并不是说发生一场灾难是一件好事,而是发生灾难以后,人们应该怎么去处理事,任凭这场灾难发生了以后,接着还会有发生的可能性吗?绝不。

每一场灾难发生以后,人们根据这一场灾难发生的原因以及发生的过程,分析如何预防这种灾难的发生,将这种灾难发生的根源扼杀在骨子里,这样的话,对于每一个工程来讲,每一个行业来讲都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他们今后不需要再承受这种无缘无故的灾难,承受无缘无故的损失。


漩涡鸣人yy


灾难经过:

1919年,美国朗姆酒厂在波士顿修建了一座直径25米,高15米的大型储存罐,这座罐能容纳了14,000吨的蜜糖。

在爆炸前一天,波士顿的气温只有零下15度,爆炸的当天,波士顿的温度上升到了零上5度。

由于温差太大,导致糖蜜罐中的大量糖蜜会自发发酵形成乙醇,其中包括副产物二氧化碳的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断膨胀,而储存罐的体积有限,当达到极限后气体撑破糖蜜罐发生爆裂,里面的糖蜜也随之涌了出来。

爆炸发生后,这些浓稠液体以时速50多公里的速度向四外流动,冲毁任何阻挡它们的物体,并将路过区域整个淹没在“糖海”之中,造成二十一人死亡,一百五十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美国政府动用了大批科技人员前往波士顿救灾,主要急救当时糖分污染海水的问题,此次“治糖攻坚战”总共持续三个月,耗资三百多万美元。

这是一次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

经验教训:

海恩法则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因此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1.企业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坚决树立“先安全、再发展”的理念,坚决杜绝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切实将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和高压线。

2.要加强企业自查和专家排查,全面梳理存在的危险源,确保隐患问题排查整改到位。

3.要用科技保安全、用信息保安全,积极采用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4.政府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加强业务指导,强化监管力量,密切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缝隙。

5.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各项措施,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能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把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小武痴史


此事发生在公元1919年的1月15号的美国波士顿,那天有一个名字叫安东尼的小伙子带着妹妹在街上游玩,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而且母亲还答应给他送上一份惊喜生日礼物,这使得安东尼十分高兴,于是迫不及待的回家找母亲讨要礼物。

然而意外发生得太突然,正当安东尼牵着妹妹的小手走近家门口之际,突然蓝天白云中响起一声巨响,轰隆轰隆,顷刻间之间,就犹如引发海啸一般,只见四米左右高的巨浪扑面而来,期间还冒着滚腾的热气,隔着老远就令人感受到炎热。此时安东尼立刻从生日的喜悦中跳脱不来,他可不想自己的生日成为忌日,于是就本能的想张嘴喊:“妈妈,救命!”,结果这狂浪来得太快,等不及他出声就一下把他整个人给吞噬进去了,安东尼只感到被黏糊的异物塞满喉咙,导致他一度不能说话也无法呼吸,挣扎没几下就晕厥过去了。

该次事件发生的很突然,完全在人们意料之外。小男孩安东尼本以为自己死定了,不料迷迷糊糊之中听到熟悉声音在喊自己:“我的宝贝,醒醒,快醒醒”。安东尼微睁开眼,看见哭泣的妈妈,证明自己被拯救回来了。事后,一场又热又黏糊的“海啸”总共令21人身亡,另外有150多人有不同程度受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巨浪居然全是糖浆,而死去的人是几乎全是被糖给甜死憋死的。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引发这一场糖蜜海啸呢?

原来真正凶手是一个巨大的蜜糖罐。该糖罐体型差不多有两栋大厦般高大,其位于波士顿某街道住宅区,是美国一家纯净蒸馏加工产品公司的资产,而大糖罐主要是保存大量糖蜜浆供给生产线。起初周边的居民了解到里面装得全是糖浆,非有害物质,所以对其疏于防范,殊不知这些商人则在背地里利用糖蜜来制作工业性乙醇。

所谓的工业性乙醇实际上是制作无烟的火药原料,而美国纯净蒸馏加工公司实则是一家用糖衣包裹起来的武器原料制作商,他们专门通过制作大量工业乙醇贩卖给其他战争国家,从中获取利润。特别是在1914年的时候,全球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军火装备十分紧张,因此美国纯净蒸馏加工公司就趁机大发横财。

1918年,由于一战结束,工业乙醇需求大幅度减少,纯净蒸馏加工公司所储存的大量糖浆原料就没有了用途,所以被一直囤积在巨型糖蜜罐里面。到了第二年,1919年1月份,美国波士顿突然遇到极端气候,气温一天比一天减低,到了1月14号当地气温一度下降到0下十几多度,而1月15号当天又回温到了0上5度左右,这种忽高忽低的气温变换,使得巨型蜜罐里的糖浆快速发酵,给糖罐造成了大压力,随着压强越来越高,发酵越浓,最终超出糖蜜罐的承受极限,一下子就爆炸开来了,因此里面的巨量糖蜜浆在受到爆炸的推动力之下,形成了一片糖蜜海啸。

如巨浪一般蜜浆朝周边的居民区高高的泼撒过去,此时安东尼小刚好就走到家门口,因此就被突如其来的糖蜜浆重重吞噬,黏糊的糖浆有不通气特性,差点把他弄窒息而死。

自从1919年糖蜜罐灾难事件发生后,美国就吸取了惨重教训,并且更加重视对工业公司原料的安全措施管理,以及律令不得在居民区建立工业厂房跟仓储,以免灾难再次发生。


猫眼观史


整整一百年过去了,美国波士顿发生的“大糖蜜灾难”事件,至今还对后人影响深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大糖蜜”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事件的起因还得从,波士顿一座巨大的糖蜜储存罐爆炸说起!

一百年前,1月15号的下午,波士顿气温比往常上升了十几度,高达零上4℃,巨大的“温差”,使密封在罐子里的糖浆,急剧膨胀!

在当地一家囤聚了大量糖蜜的纯净蒸馏公司(之所以囤了这么多,是因为这些糖浆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生产工业乙醇)受此影响,发生了“大爆炸”。


(爆炸之前的图片)

当时一座高达15米,直径达到了26米,能够储存750万升糖蜜的大型储存罐,在气温异常的情况下,罐子里“躁动”的糖浆受热后,迅速膨胀起来,迫于强大的压力,储存糖浆的罐子,“膨”的一声,顿时贱起高达六、七米的糖浆,像一股“热浪”海啸一般,向当地的居民住宅区狂奔而去。


(大型储存罐)

巨大的冲击力以“不可抗拒”之势,所到之处,沿线的道路、交通设施、住房无一不被毁坏,甚至许多房屋被“连根摆起”,游荡在糖浆之上,过起了“漂流瓶”这种“水到哪里停,就在哪里歇”的日子。

没来得及跑的当地居民和牲畜,被深深地卷入这股“热浪”中,大部分的人都被陷在路面上、车上、店铺里、工厂里,房屋里,加上糖浆散发出的热气,有的人甚至被当场烫死!
(灾难发生后的图片)


后来美国政府紧急实行了这场“大灾难”的救援工作,但救援难度之大,许多地区糖浆的厚度深达半米,并且随着气温逐渐下降,糖浆开始变得凝固起来,事后,经过调查统计,这次“大爆炸”共造成了当地居民21人死亡,150余人受伤。

但此次事件到此还并没结束

事后,经美国法院的追究,调查认为,这起事件全因该工业乙醇公司,忽视了糖蜜罐安全问题所造成。在天气异常的情况下,该厂员工没有引起注意,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从而导致了这场本来“可以避免”的灾难!


法院以毁坏当地基础设施、居民房屋、商业街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等责任,判处该公司100万美元的赔偿金(相当于现在的上亿美金),并下令停厂改造,作为本次事件的处罚!

此次“大灾难”,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一百年,但时至今日,给后人留下的教训还是非常值得引人深思,一场本可避免的“灾难”,却在人为疏忽的情况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波士顿大糖蜜灾难)
纪念碑

后人不得不值得警惕,以避免类似事件“重出江湖”!


文史议春秋


1919年1月15日下午,美国波士顿东北方向一声巨响,随后铺天盖地的“海啸”发生了。

三米高的巨浪,带着热气以时速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袭击了街上的行人,61人当场死亡,150人不同程度受伤,巨大的冲力,摧毁了一些车辆和商店,最惨的是一个在下水道清淤的环卫工人,直接闷在了里面。

液体看似柔弱无骨,发起威来同样令人震撼,亲们脑补一下泥石流造成的灾害情景。



当人们从惊慌失措的状态中醒来时,发现这些黄乎乎带着热气的液体竟然是蜜糖,准确地说是刚出锅热乎乎的蜜糖。

这61位当场死亡的人,几乎是被烫死或者是被粘稠的蜜糖窒息而死的。150个受伤的所幸没被蜜糖糊住口鼻,只是像个糖人一样黏住了手脚。

人们这才明白了,原来不是发生了海啸,而是波士顿城市经历了一场甜蜜的“洗礼”。

袭击波士顿城市的蜜糖是从哪里来的?

当灾难过后,波士顿城市一片狼藉,到处是黄乎乎粘稠的液体。城市街道和居民楼里,人们根本寸步难行。



此时消防员冲锋在前,他们用水枪稀释蜜糖并降温,波士顿的消防中队全部出动尚且不够,还从临近的城市调来了消防队员。

“糖水”被消防车抽运走,前前后后用了6个小时才把所有的蜜糖运走了,波斯顿城市用了近半年时间才彻底清理干净了。

在清理的同时,政府开始调查这些蜜糖来自哪里?

蜜糖是美国人制造甜食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郎姆酒的主要原料,波士顿是美国最大的郎姆酒生产基地。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解除了禁酒令,美国人喜欢喝郎姆酒,郎姆酒的销量大增,这就造成了酿造郎姆酒的主要原料——蜜糖的紧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郎姆酒工业公司,在离波士顿不远的地方上了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蜜糖。

由于当时还不是郎姆酒销售旺季,生产出来的蜜糖一时用不完,只好储存起来,等旺季到来再用。蜜糖的贮存问题摆在了面前。

通过董事会的研究,朗姆酒厂决定修建一座直径25米,高15米的大型储存罐,这座罐能容纳14,000吨的蜜糖。

祸源终于找到了,造成波士顿城市灾难的就是这14,000吨热乎乎的蜜糖。

美国政府直接向朗姆酒厂提出索赔,酒厂总经理直呼冤枉,声称蜜糖罐是被坏人爆炸的,属于不可抗拒的风险,朗姆酒厂不想承担责任。



为了弄清原因,政府派专家深入调查和研究,最终找到了蜜糖罐爆炸的原因。

原来这是波士顿特殊的气候环境造成的。在爆炸前一天,波士顿的气温只有零下15度,爆炸的当天,城市温度上升到了零上5度。

上下20度的温差,使罐内蜜糖的温度急剧膨胀,最终撑破了罐体,瞬间的压力产生了“蜜糖”海啸,波士顿陷入灾难之中。

原因找到了,造成的灾难必须有人承担。美国政府对郎姆酒厂下达了100万美元的罚单,用这些钱来补偿那些受损的人们,最悲催的就是61位当场死亡的人,赔多少钱也挽不回生命。



结语:灾难是血淋淋的,痛苦是伤心欲绝的,如何避免灾难再次发生值得每个人思考。我认为安全无小事,要考虑到每个细节,比如建立储存罐应该远离城市,或者建在地下,再就是要科学管理,当发现温度急剧变化时,及时为罐体降温也能避免爆炸……


秉烛读春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众多公司借助这这次战争的爆发,在其中大发战争横财。

而这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大糖蜜灾难就是其中一个公司战争之后没有处理好后续的事情才导致发生的一场巨大的灾难。

在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家纯净蒸馏公司,为了生产能够用于生产无烟火药的材料工业乙醇,于是储备了大量的糖浆用来生产工业乙醇,靠着这些糖浆,蒸馏公司大发横财。

可是战争结束后,工业乙醇的生产不再继续,而这些糖浆也就成为了负担。

于是为了储存剩下的糖浆,这个蒸馏公司就修建了一个巨大的糖罐用来储存这些剩余的糖浆。

这些剩余的糖浆足足有一万四千吨,但修建的糖罐直径足足有26米长,高达15米,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巨无霸,而更糟糕的是这个糖罐修建在了波士顿的一个住宅区。

恐怕谁都不会想到这样一个糖罐竟然会有着爆炸的危险。

于是蒸馏公司的人也没有对于糖浆的储存放在心上,他们只是简单的修建了一个巨大的糖罐,对于各种安全危机根本没有考虑到,而负责人以及厂里的员工也没有对糖浆太多的关注。

在1919年1月25日的这一天,大糖蜜灾难正式爆发。

首先,由于当初的糖浆数量过于巨大,储存不方便,于是蒸馏公司为了赶工期,简单的修建了这个巨大的糖罐之后,没有对于这个糖罐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

其实当初刚刚把糖浆倒进糖罐的时候,这个罐子就已经有了裂痕,可以说最初的建造就不合格。

其次,由于温度的温差变化巨大,气温持续升高,过高的温度导致糖罐中的糖蜜进行发酵,产生了大量的乙醇与二氧化碳,结果随着糖罐之内压强的不断升高,造成了这个巨大的糖罐发生爆炸。

巨大的糖罐碎片宛如炮弹一样撞击在房屋上面。而这场爆炸,使在糖罐中的上万吨糖浆犹如洪水一样喷涌而出,然而糖浆毕竟不是水,它喷涌在人的身上时,强烈的黏性使人移动困难,密布在身上的糖浆使人呼吸困难,导致了一部分人窒息而死。

当爆炸的一瞬间,在糖罐周围的工作人员瞬间被糖浆包裹,变成了犹如琥珀一样的雕塑。

不仅如此,糖浆强烈的温度喷洒在人们的身上,能够直接把人烫死。

更恐怖的是,这场爆炸的地点是在住宅区附近,这里有着密集的居民以铁路街道,犹如洪水一般的糖浆冲毁了铁路,毁掉了众多的建筑物。

而正是在这场爆炸中,有二十多人直接死亡,上百人间接受伤,而这次灾难,也被称为了大糖蜜灾难。

而正是因为灾难的爆发,使得当时美国动用了大量的救援人员与科技人员参与了营救以及处理后续的事件中。让当时美国损失了相当于现在上亿美元的财产,给其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在这场灾难之后,美国吸取了经验教训,对于工业公司的原料储存工作更加的重视,并且规定了一系列在居民区不允许建筑厂房仓库等法律。


夏目历史君


1919年1月15日下午,美国波士顿东北方向一声巨响,“海啸”发生了。

三米高的巨浪,带着热气以时速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袭击了街上的行人,61人当场死亡,150人不同程度受伤,同时摧毁了一些车辆和商店。

你以为是真的海啸吗?可悲的是并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人为事故。

这些“肇事者”是黄色的蜜糖,因为美国人离不开这种甜品,特别是酿造酒也要用到它,这是朗姆酒厂为到旺季造酒而备下来的。



朗姆酒厂的这座直径25米,高15米的大型储存罐,能容纳14,000吨的蜜糖。

就是这些“肇事者“本来是好好地呆在储存罐里,但是由于前一天气温在零下15度,第2天温度到了零上四五度,温度突然上升,前后有20度之差,导罐内压力增大,以至发生了爆炸。



这些蜜糖就像是一泻而下的洪水一样,一下子把那61位遇难者掩盖了,他们是窒息而死的,被这些黏糊糊的,甜甜的液体堵住了口鼻。

灾难的发生了,这就是大糖蜜灾难!消防车臷着消防员来了,立即开始把这些黄色液体吸到车厢里,然后用水进行冲淡处理。整整花了差不多半天的时间,才清理干净。

后续事故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朗姆酒厂负有重大责任,但是朗姆酒厂以不可抗拒的灾难为由,说是坏人抱复而引发的爆炸,拒绝赔偿问题。



但是经过调查,发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是朗姆酒厂因为对罐体温度的监测不到位,处理不当而引起的。于是美国当局对朗姆酒厂下达了高达100万美元的罚金。

这场糖蜜大灾难引发的思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呢?

发生人为性的大灾难,造成了这么多无辜的生命逝去,这是血淋淋的教训。

本来这些人可以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就是因为这次大爆炸,让多少孩子失去了父亲(母亲),让多少女(男)人失去了丈夫(妻子),让多少父母失去了儿子(女儿)。

可气的是朗姆酒厂还想推卸责任,难道他不知道用多少钱也买不来性命吗?这只是对死者亲属的一点慰藉罢了。



如果朗姆酒厂能够及时对罐内的压力进行检测,那么是不是可以使这场灾难避免?朗姆酒厂有没有想什么办法,可以让罐内的压力保持恒定呢?或者说可以把罐体放在一个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地方,那么灾难就可以避免。

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更应该事无巨细的考虑事情的方方面面,安全第一,要确实把安全抓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把灾难降低到最低值。

愿世界充满满爱,愿灾难不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