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棗樹,如何對棗林的病蟲害,進行綜合性防治?

冀豫耕耘


引言:

病蟲害防治,是作物種植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產環節。棗樹林,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小時候,村裡寨河灣那裡,有幾百棵棗樹,那個原生態棗園,是我兒時的天堂。後來有人承包了,把以前的老棗樹都砍伐,種植成新的棗樹林。這些年每到棗子成熟的季節,我還會去弄一些回來吃。小時候,零食比較匱乏,每到棗子成熟的時候,會敞開口的吃,吃多以後,胃難受,那麼,就煮熟了吃,家裡還會蒸一些棗饅頭…!以前最怕的就是棗樹上的洋辣子,它們可以把棗樹葉吃光…那麼,現在種植棗樹,種植戶採取了綜合防治措施,在保證棗子質量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增產增收,可以為更多的消費者“打牙祭”。

在我們當地的棗園中,種植戶通常採用:農業預防、農業防治、藥劑防治,三種主要的防治病蟲害措施,防治效果不錯。降低防治成本的同時,提高棗子的質量和產量,貴在種植戶對棗園的精心打理。

一、農業預防措施:說白了就是加強棗林的管理措施,增強棗樹的長勢,提高其抗逆性,增強抗病蟲害能力,是最基本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1、根據棗樹喜歡陽光的特性,我們在選地造林的時候,首選為向陽的緩坡地,土層深厚,土質結構良好的沃土。如果是平地栽培,要注意加大株距和行距之間的空擋,保證其通透性良好的環境。


2、修剪的原則,一定要修剪成透光性良好的樹形,保證樹冠內部,沒有弱枝、密枝、擁擠枝和徒長枝。在多雨的季節,我們要注意棗園的洪澇減排問題,不能讓棗園積水,以免造成棗樹根部腐爛等問題,一個通透性良好的生境,才是棗樹少生病蟲害的主要原因。

二、農業防治措施。根據每年棗樹所面對的病蟲害問題,可以發現。每年“驚蟄”以後,萬物復甦,那麼棗樹的害蟲也會甦醒過來,開始危害棗樹:比如棗黏蟲、斑衣蠟蟬、棗粉蚧、盲蝽蟓的卵等害蟲。那我們就要著手進行防治,以免蟲害問題擴大化帶來的防治難度。


1、刮皮清園。特別是發生蟲害的棗園,我們採取刮樹皮的方式,集中處理好,滅殺掉這些越冬的蛹以及蟲卵和若蟲等。颳去棗樹幹和粗枝的粗黑皮,露出紅皮,不傷及白皮為宜。我們結合冬剪,將棗樹的棗瘋病枝、龜蠟蚧枝剪掉,如果枝條上有幹腐病,要清楚病變枝杈,用1%甲酸液塗抹斷茬。對於黃刺蛾的繭,我們也要及時清除掉。這些病枝殘體,棗園間的落葉,病蟲果等,一起打掃乾淨,園外妥善處理。可以有效降低棗鏽病、棗葉斑病、棗褐斑病和棗黑葉斑病等病菌的越冬基數,還可以減少各種蟲害的發生。

2、每年“驚蟄”至“清明”節氣期間,是棗步曲、食芽象甲和大灰象甲的萌動期,如果棗園有這種蟲害,可以距離地面80㎝左右的位置,用裝完細土或者細沙的條形細塑料薄膜袋子,捆綁在樹幹上,這種鼓鼓又光滑的塑料薄膜,可以阻擋這些越冬害蟲攀爬到棗樹上產卵危害。同時,在塑料薄膜“阻擋圈”下方40㎝的地方,棗樹幹上纏繞一圈秸稈做的草圈或者草繩,可以誘使無法攀爬的害蟲進入草圈內產卵,我們10左右換一次草圈,可以有效滅殺不少害蟲。如果頭年棗園裡食芽象甲、大灰象甲和棗步曲危害嚴重,可以採取樹幹30㎝左右的位置塗抹粘蟲膠,可有效減少這些蟲害上樹危害。



3、如果棗園中桃小危害嚴重,我們可以趁著冬季的沒冬土以前,把棗樹1米左右範圍的地表土,鏟其15㎝以上,撒在田間,可以利用冬季的寒冬,冬死一些越冬的桃小害蟲,以及別的害蟲的若蟲、蟲卵等。立夏節氣,棗園裡我們可以鋪設地膜,可以有效預防桃小、棉鈴蟲和棗癭蚊等越冬蟲子出土和上棗樹搞破壞。

三、 藥物防治:對於不同病蟲害和不同程度的棗園,我們要採取不同的防控措施。由於棗子作為鮮果來說,我們要生產無公害果,必須從農業防治入手,減少藥劑的使用率。如果使用化學制劑防治病蟲害,我們選擇無公害農藥,杜絕那些毒性強、殘留性長的農藥製劑,做到安全生產。儘量使用生物性農藥,昆蟲激素,特異性農藥來防治病蟲害。


1、防治棗黏蟲、棗步曲、草地螟和黃刺蛾等害蟲,可以使用阿維蟲清、齊蟎素等藥劑防治。可以用1%的阿維清乳液1800倍液均勻噴施,來防治這些害蟲。

2、對於鱗翅目害蟲的幼蟲,可以用Bt生物源殺蟲劑600倍液進行防治。如果棗樹得了鏽病、褐斑病,可以用4%果樹專用藥農抗120,稀釋250倍液,或者用10%多菌素800倍液。對於令人頭疼的桃小食心蟲,除了上面說的滅殺辦法,在爆發初期,可以用25%滅幼脲3號膠懸液劑1000倍液噴施。


棗園病蟲害防治,我們種植戶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輔的防治措施,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植保方針。首先我們種植戶在打理果園的時候,要及時發現病蟲害的苗頭,在發病初期,把這些病蟲害扼殺在萌動期中。採取集中時間,群防群治的措施,防患於未然,把病蟲害防治成本降低,提高棗子的質量和產量,服務於消費者,才能獲得高的種植附加值。


三農的高度


1、棗樹秋季落葉後結合秋季施肥將樹下枯枝、落葉集中起來與糞肥混合放入樹盤1m附近20cm深土中這樣能有效降低病蟲害的越冬數量又可增加土壤肥力。

  2、封凍前翻樹盤收拾越冬害蟲蛹和繭。翻挖樹盤土壤能凍死桃小食心蟲越冬幼蟲有效減少越冬害蟲。

  3、3月底刮枝幹老皮並噴灑300倍久效磷等藥劑。刮下的樹皮收集起來集中燒燬。

  4、剪除樹上病蟲危害的枯乾枝集中焚燒。蚧殼蟲發生嚴重的樹可用刷子刷掉枝幹上的越冬蟲。

  5、尺蠖紅蜘蛛象甲發生較重的果園於3月底之前在樹幹光滑處綁紮20-25cm寬的光滑厚塑料條並使上沿下卷中間再塗上一圈黃油能有效地阻止和殺滅樹上的害蟲。

  6、棗樹萌芽前噴波美5度的石硫合劑或5%的機油乳油可有效地殺滅樹上的越冬鏽壁蝨蚧殼蟲及多種有害菌體。

  7、4月下旬至5月上旬萌芽後噴1000倍50%久效磷或高滲滅殺淨等藥劑7-10天之後再噴1次可有效殺滅棗癭蚊棗象甲盲蝽象棗尺蠖等。以後每隔半個月再噴2次。

  8、6月上中旬花期和幼果期若金龜子和紅蜘蛛等害蟲發生較重時噴滅掃利敵殺死蟎死淨等農藥。

  9、預防棗鏽病、葉斑病的發生可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噴施退菌特波爾多液疫霜錳鋅複方多菌靈等殺菌劑半月1次連噴6次。

  10、棗樹縮果病發生時噴特譜唑加抗枯寧或農用鏈黴素農用鏈黴素70-140單位/ml;土黴素140-210單位/ml卡那黴素140單位/ml同時結合治蟲可在施用殺菌劑時加入20%滅掃利5000倍液。





廣西三農業產業鏈


棗樹管理技術有以下幾點:

一、棗樹坐果多,與“花”有直接的關係。在棗樹開花前、開花時進行必要措施管理,可有效提高棗樹的坐果率,提高棗樹產量。

1、花期追肥。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按每棵棗樹用尿素0.4-0.6公斤、過磷酸鈣1.5-2公斤、氯化鉀0.6公斤,兌水後開穴澆施。也可每棵棗樹用腐熟的人糞尿10-15公斤、草木灰4-6公斤,兌水後澆施。

2、花前治蟲。在3月挖除棗尺蠖越冬蛹,並用草繩毒環防治棗尺蠖和棗飛象成蟲,4月中下旬和5月下旬用菊酯類農藥3000倍液各噴1次即可。

3、花前摘心。花前對不做骨幹枝的棗頭,當骨幹枝上出現4-5個永久性二次枝時,根據長勢強弱,分別留4個或3個二次枝摘心。因棗頭出現的早晚不一,故摘心要分期進行。

4、花期環剝。在盛花期環剝,可暫時中斷葉片所製造的養分向下運輸,從而滿足開花坐果及幼果早期發育所需。具體方法是,在距地面10-20釐米高的樹幹上,環切兩圈,切口寬3-5毫米,深達木質部,取出韌皮部。要求剝口不留殘皮,不出毛茬,以利癒合。以後每年間隔3-5釐米向上進行,到主枝分杈處再回剝。環剝要因樹而宜,對幼樹、弱樹不宜環剝。環剝後要塗藥防蟲,用紙或塑料薄膜包嚴以防水分蒸發。

5、花期放蜂。據調查,花期在棗園放蜂可提高坐果率1倍左右,增產20-30%,且蜂箱距離棗樹越近坐果率越高。

6、花期三噴。一是噴水。棗樹花期空氣相對溼度低於60%左右時,用噴霧器向棗花上均勻噴布清水,每隔6天噴1次,連噴3次;二是噴肥。在初花期和幼果期,葉面可噴施0.3-0.5%的尿素和0.1-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噴肥應在無風多雲天氣,或趁早上和傍晚進行。噴肥量以葉面溼潤為度。三是噴激素。盛花期對強壯的樹噴布10-15PPm的萘乙酸鈉,或5-10PPm的2,4-D。幼果期使用30-60PPm的萘乙酸,或30PPm的2,4-D兩次(間隔20天),能有效防止其落花落果。在花期噴灑0.2-0.3%的硼砂或硼酸也能有效地提高坐果率。

二、棗樹夏季修剪同樣重要。棗樹夏剪多在5月-7月份進行。夏季修剪主要目的是抑制棗頭過多過長生長,減少無益的養分消耗,調節營養的流向,改善光照條件,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提高產量和質量。

1、抹芽。對於剛萌發無利用價值的棗頭,應及早從基部抹除,以節約養分,利於通風透光。

2、摘心。萌芽展葉後到6月份,可對棗頭一次枝、二次枝、棗吊進行摘心,阻止其加長生長,利於當年結果和培養健壯的結果枝組。對棗頭一次枝摘心程度依棗頭所處的空間大小和長勢而定。一般弱枝重摘心(留2-4個二次枝),壯枝輕摘心(留4-7個二次枝)。對矮密棗園也可對二次枝和棗吊進行摘心。摘心要適度,過強雖當年結果多,但影響結果面積增大,次年二次枝上大量萌發棗頭。過輕時,坐果率降低,品質差,結果枝組偏弱。

3、拉枝。一般在5月-7月進行,使枝條分佈均勻,冠內通風透光良好。

棗樹病蟲害的防治詳細介紹:

一、棗樹病害及防治

棗樹主要病害有棗瘋病、棗鏽病及棗褐斑病、棗炭疽病等。

棗瘋病。又稱叢枝病,病原為類菌原體。地上和地下均可感病,該病主要通過嫁接和葉蟬傳播。土壤乾旱、瘠薄、肥水條件差、管理粗放,病蟲害嚴重,樹勢弱發病重;鹽鹼地很少發病。發病後,棗樹正常生理紊亂,內原激素平衡失調、葉片黃化、小枝叢生,冬季不枯不落,雌雄蕊有時變成小枝或小葉,果實畸形。根部發病,根櫱也呈叢狀。防治方法:(1)加強檢疫、杜絕引進病苗。(2)及早剷除病株,防止蔓延。(3)對輕病樹落葉前剪去瘋枝,萌芽前進行環割,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樹勢。用50%菌成800倍液或國優1011000倍液噴霧防治。(4)對輕病樹可用樂樂逗1500倍液或果保佳1500倍噴霧,使內源激素保持生理平衡,通過生理途徑防病。

棗鏽病。棗鏽病只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背散生淡綠色的小斑點,逐漸變成淡灰褐色。防治方法:(1)重病區在7月中旬及8月中旬用50%菌成800倍液或國優1011000倍液和噴茬克1500倍液混合後噴霧防治。輕病區8月中旬只噴1次。(2)發病期噴50%菌成800倍或國優1011000倍液。(3)發病初期連陰多雨時,可趁陰天搶噴50%菌成800倍液或國優1011000倍液。

二、棗樹蟲害及防治

棗樹病害大部分由病菌通過蟲害傷口侵入引起。因此,蟲害發生早晚和程度不同決定著病害的輕重。

棗尺蠖。又名棗步曲,是雜食性害蟲。幼蟲食害嫩芽,展葉後蠶食葉片,嚴重時全樹的葉片全被吃光。導致棗樹大幅度減產甚至絕收。防治方法:(1)藥劑防治:棗芽3釐米長時,用天諾丙溴辛或天諾毒辛1500倍液+潤周6號3000倍液+樂樂逗200倍液噴施防治棗尺蠖幼蟲效果最好,可達98%。(2)用天諾菌殺敵600~800倍液噴霧防治。

桃小食心蟲。又名鑽心蟲,是影響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害蟲,幼蟲危害幼果,在果肉內繞核串食,蟲糞留在果肉內,被害果易脫落。防治方法:(1)主要抓住5月下旬越冬幼蟲出土盛期的有利時期,在樹冠投影範圍內,天諾丙溴辛或天諾毒辛1500倍液+潤周6號3000倍液+樂樂逗200倍液噴施,以消滅越冬幼蟲。(2)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撿拾地上的落果集中銷燬,防治效果可達90%左右。

棗粘蟲。又名棗實蛾。幼蟲先啃食新芽、嫩葉,後吐絲綴合葉片成餃子狀,並藏在其中為害。防治方法:(1)驚蟄前後刮樹皮燒之,消滅越冬蛹。(2)秋季在主枝基部綁草繩、草把誘蟲化蛹,集中焚燒。(3)成蟲羽化期進行燈光、糖醋、性誘劑誘殺成蟲。(4)在幼蟲發生期用25%巧妙1000倍或天諾丙溴辛或天諾毒辛1500倍液+潤周6號3000倍液+樂樂逗200倍液噴施。(5)用天諾菌殺敵600~800倍液噴霧防治。

龜甲蚧。又名龜蠟蚧、棗蝨。它以幼蟲或成蟲固著在棗樹葉片和1~2年生枝上,吸食枝、葉、果的汁液,導致棗樹樹體衰弱和落果,造成減產甚至絕產。防治方法:(1)冬季結合整枝,剪去蟲枝,集中焚燒。(2)保護天敵。(3)天諾丙溴辛或天諾毒辛1500倍液+潤周6號3000倍液+樂樂逗200倍液噴施,在7月中、下旬各噴1次。

棗刺蛾有黃刺蛾、綠刺蛾等十多種。以幼蟲為害棗葉。防治方法:(1)秋季在樹幹周圍刨翻表土,誘蟲集中結繭後消滅之。(2)保護天敵,利用天敵。(3)冬季結合修剪,去掉蟲繭。(4)天諾丙溴辛或天諾毒辛1500倍液+潤周6號3000倍液+樂樂逗200倍液噴施。


沈悅愛情


你好,農學博士教種植 為您解答。棗樹是我國種植歷史最為悠久的果樹之一,也屬於我國特有果樹種類之一。棗樹的適應性很強、壽命較長,可以給種植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因而在我國種植範圍非常廣泛。

隨著我國棗樹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棗樹病蟲害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於棗樹的病蟲害種類多、危害大,嚴重製約了我國棗樹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做好棗樹病蟲害防治工作,掌握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技術,是提高棗樹經濟效益不可缺少的措施,也是實現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棗樹常見的病害

1、棗鏽病

這種病害只會危害植株的葉片,在發病初期,葉背面散生淡綠色的小點,後逐漸變為暗黃褐色不規則的突起,也就是病菌的夏孢子堆,直徑一般在0.5毫米左右,多發生在葉脈兩側、葉片尖端或者基部,棗樹葉片邊緣和側脈易凝集水滴的位置也可以發病,病情嚴重時,夏孢子堆密集在葉脈兩側直接連成條狀。剛開始埋生於表皮下方,然後突破錶皮外露並散出黃粉狀物,也就是夏孢子。在生長後期,葉面與夏孢子堆相對的位置,會出現不規則邊緣的綠色小斑點,葉面呈現花狀,最後漸變為灰色並失去光澤。

2、棗縮果病

棗縮果病通常也叫作棗萎蔫果病,是棗樹上重要病害之一。這種病害主要危害果實,在果實受害之後,先在腰部出現淡黃色水浸狀斑點,然後隨著病情的不斷髮展,病斑會逐漸擴大,繞果腰部一週,微微凹陷。在果肉組織壞死之後,果實會脫水,果皮皺縮呈現縮果狀,最終失去商品價值。

3、棗瘋病

棗瘋病又稱為叢枝病,病原為類菌原體。棗樹的地上和地下均可以感病,該病主要通過嫁接和葉蟬傳播。在土壤乾旱、瘠薄、肥水條件差的時候,病蟲害發生嚴重,樹勢弱、發病重,而鹽鹼地很少發病。在發病之後,棗樹的正常生理會紊亂,內原激素平衡失調、葉片黃化、小枝叢生,冬季的時候不枯不落,雌雄蕊有時會變成小枝或小葉,果實變成畸形。根部發病的時候,根櫱也呈現叢狀。

4、炭疽病

炭疽病病害的症狀在果肩或果腰的受害處,會出現淡黃色水漬狀斑點,隨後逐漸擴大成為不規則的黃褐色病斑,而且在果實的中間產生圓形凹陷病斑,呈現紅褐色。棗樹的葉片會變成黃綠並過早凋落,部分棗樹的葉呈黑褐色焦枯狀。

5、棗裂果病

棗樹裂果病主要是指果實將近成熟的時候,出現縱裂、橫裂、T型裂等多種開裂的形式。棗裂果病屬於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於幼果發育初期氣候較為乾旱,而在夏秋兩季又出現高溫多雨的天氣,導致果實成熟期時果皮變薄造成裂果。

二、棗樹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對於棗樹病害的防治,我們主要有針對性的預防與治療,哪種病害發生較為頻繁與嚴重,就重點防治。

1、棗鏽病

防治措施:在冬季棗樹休眠期的時候,做到合理整形修剪,使樹冠保持良好的通風通光條件,徹底清除病落葉,並集中燒燬,以充分減少病菌來源;再次就是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以保證樹體生長健壯,有效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在每年的6月下旬,在棗鏽病開始發病之前,我們可以噴施波爾多液或粉鏽寧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效果極佳。

2、棗縮果病

防治措施:果實著色期前後是棗樹的發病盛期,因此,在棗果採收前的10-20天是防治棗縮果病的關鍵時期。我們可以選擇噴布土黴素1000倍液、卡那黴素800倍液或43%瑞毒酮1000倍液。同時,在藥液中加入適量的40%氧化樂果或50%卡死克,可以兼殺桃小、蚧蟲、蝽象和葉蟬等傳病昆蟲,防治效率可達95%以上。

3、棗瘋病

防治措施:針對棗瘋病,我們應該選用抗病品種和砧木,以加強棗樹的栽培管理,可以促進樹體健壯生長;另外,我們可以及時刨除病株和帶病的根櫱,以避免病害傳染;同時,我們應該加強檢疫,選用無病的接穗、培育無病毒苗木;科學防治傳毒葉蟬,以切除傳播途徑。在每年的4月底或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或9月上旬噴藥4次,輪換使用對硫磷、敵敵畏等有機磷農藥和滅掃利等菊酯類農藥,在採收之前的一個月不要噴藥。

4、炭疽病

防治措施:為了預防炭疽病,我們應該加強果園管理,以改善果園的通風透光條件,在樹體落葉後,我們要將果園內所有的落葉及落果集中燒掉或深埋,以充分減少初侵染源;我們還可以加強肥水管理,改良土壤,在棗樹正常生長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防澇、抗旱,並及時除草、翻土,增施有機肥,多施用磷鉀肥,以有效增強樹勢,進而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對於炭疽病,藥劑防治是關鍵。在發病之前,也就是6月份的下旬,噴施一次殺菌劑以消滅樹上病源,推薦選用7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進行噴霧,在7月份的中下旬,噴施一次倍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在每年的8月中旬左右,利用10%多氧黴素1000倍液與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交替使用,每次間隔10-15天噴一次,在9月中旬前結束用藥。

三、棗樹常見的蟲害

1、棗粉蚧

這種害蟲主要以成蟲和若蟲在棗樹枝條、葉片上危害,刺吸汁液,會導致棗樹葉片枯黃、枝條幹枯、樹勢衰弱,減產嚴重甚至絕產。這種害蟲分泌的粘稠狀分泌物還容易導致煤汙病的發生。以成蟲或若蟲在棗樹枝幹粗皮縫中越冬,多分佈於樹幹向陽的皮縫中。

2、梨圓蚧

梨圓蚧的幼齡若蟲蟲體較小,主要依靠大風轉移擴散,也會隨著接穗和苗木做遠距離傳播。主要以若蟲、成蟲刺吸棗樹的嫩枝、葉、果實汁液,蟲量大為害較重的枝條,可以引起皮層爆裂,抑制植株的生長引起落葉,甚至枯稍和整株死亡。在棗樹果實被害的時候,圍繞蚧殼蟲會形成凹陷斑點,嚴重降低果品品質。以若蟲固著於介殼在枝幹上過冬,成為初侵染源。

3、棗大球蚧

棗大球蚧又叫作瘤堅大球蚧,主要寄主就是棗、槐、榆。正常情況下,棗大球蚧一年發生一代,多數以2齡若蟲裸露固定在枝條上、皮縫、葉痕處群集越冬,作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在來年的3月下旬,越冬若蟲開始吸食棗樹,在4月中下旬時,越冬若蟲取食強烈,5月中旬,卵處於孵化始盛期,在5月底6月初的時候,當年1代若蟲進入孵化高峰期,初孵化的若蟲紛紛爬出雌體軀殼,聚集於葉正面沿葉脈固定,經過的短暫吸食之後,就在原處越夏。這種害蟲主要以雌成蟲和若蟲在棗樹枝條、葉片上刺吸汁液,一般不直接危害果實,受害樹的枝條會被蟲體覆蓋,水分與養分被大量掠取,再加上枝條被雌蟲分泌的粘性排洩物質汙染,進而導致煤汙病發生,最終造成枝條弱,枝稍、花、葉萎蔫,甚至整株枯死。

4、棗壁蝨

在棗樹種植過程中,棗壁蝨年發生世代數會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差異較大,世代重疊不整齊。一年一般在7-8代左右,成蟲在棗股芽鱗縫隙或老樹皮縫隙內越冬。第二年的4月中下旬,棗樹萌芽期越冬蟎開始出蟄,刺吸芽、葉汁液。在葉片展開時,多群居於葉背基部或主脈兩側刺吸葉液,密度較大時,分散佈滿整個花蕾、花和幼果,尤其是在棗頭頂端生長點更為嚴重。棗壁蝨主要以成蟲和若蟲刺吸棗芽、葉、花和果實。在棗葉被危害之後,葉片基部和沿葉脈部位首先出現輕充灰白色,葉片捲曲、增厚、變脆,病害嚴重時,葉緣枯焦早期脫落。

5、甲口蟲

甲口蟲又叫作灰暗斑螟,屬於鱗翅目螟蛾科,一年可以發生4-5代,以老熟幼蟲在危害處附近越冬,幼蟲藉助各種傷口組織侵入到棗樹體,以便危害棗樹的愈傷組織,輕者不利於甲口癒合,造成棗樹的樹幹傷痕累累,影響主要營養物質的輸導,最終會削弱樹勢,加重落果,使總產量下降;病情嚴重者甲口不能癒合,會逐漸導致整株死亡。其中,以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幼蟲危害棗樹最為嚴重,影響樹勢。

6、紅蜘蛛

在棗樹種植時,紅蜘蛛1年可以發生8-9代,已受精的雌蟲在樹皮縫隙內或根基處、土縫中越冬。在第二年春暖時,開始活動產卵。主要以成蟲、幼蟲吸取芽、果實或葉片內的汁液,被危害的葉片失綠呈現灰白色斑點,隨後逐漸擴大至全葉呈蒼黃色,病情嚴重時全樹葉片脫落。

7、棗癭蚊

棗癭蚊,又名棗葉蛆、卷葉蛆、棗蛆等,屬於雙翅目癭蚊科。在正常情況下,一年能夠發生5-7代,以老熟幼蟲在淺土層內做繭或化蛹越冬,繭、蛹大部分會集中於淺土層中和草根處、腐爛有機質處,少數會在雜草、落葉、樹皮內進行越冬。主要以幼蟲為害尚未展開的棗樹嫩葉,吸食幼葉汁液,受害葉片往往腫脹變色呈淺紅到紫紅色,呈現捲筒狀,不能伸展,質硬而脆,並漸漸乾枯,造成落葉,棗頭生長髮育不良。這種害蟲也會為害紅棗的花蕾和幼果,在花蕾被害之後,花萼膨大,不能開放,幼果受蛀後不久就會變黃脫落。

四、棗樹主要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

1、剪蟲枝、刮樹皮

我們需要結合冬春季修剪,將病蟲枝、病蟲梢、病蟲芽全部剪除,並集中銷燬。而對於危害嚴重的大枝,需要用硬刷去除枝幹上的越冬蟲體。樹皮、樹縫是棗樹害蟲的重要越冬場所,我們可以通過刮除樹皮,不僅可以消滅樹皮縫中越冬害蟲,還能夠有效促進樹體生長,增強樹勢。在刮樹皮的時候,在樹下鋪塑料布,以便將樹皮及蟲蛹全部收集,然後集中燒燬或深埋。

2、清理棗園

在紅棗收穫、棗樹落葉之後,我們應該及時清理棗園,並將棗園內枯枝落葉、落果、雜草等清理乾淨,並集中燒燬或深埋於地下。我們要秋翻冬灌,耕翻深度以20-25釐米為宜,並將土壤中的越冬蛹、繭、幼蟲、成蟲、卵等蟲體翻到地面,被凍死、乾死,深翻埋於地下的越冬害蟲不能羽化出土而被悶死。

3、樹幹塗白

在棗樹上塗白,可以有效防蟲、防病、防寒等。塗白劑常見的配方為:水10公斤、生石灰15公斤、石硫合劑原液2公斤、食鹽1公斤、豆渣2公斤、植物油150克。在配製時,我們要先化開石灰,並把油脂倒入後充分攪拌,再加水拌成石灰乳,最後加入石硫合劑與鹽水。塗白劑的濃度以塗在樹幹上不往下流、不結疙瘩,並薄薄粘上一層最為適宜。樹體塗白部位應該從地面向上到樹杈處。

4、藥劑防治

在棗樹正式發芽之前,我們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對全樹均勻細緻地噴灑一遍石硫合劑溶液,對於病蟲害嚴重的棗樹園地,我們可以噴灑兩遍石硫合劑,並適當加大石硫合劑的濃度,既可以殺菌,又能夠滅蟲,對蟎類、蚧殼蟲等病蟲害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5、保護天敵

對於棗樹的害蟲,我們可以採用天敵防治,既不汙染環境,又沒有有毒殘留,不會使害蟲產生抗藥性,對人、畜、棗樹都很安全。

比如草靈、瓢蟲等都對棗樹害蟲有明顯的控制作用,保護好專有天敵,儘量不用或少用對天敵有害的農藥。

6、利用殺蟲燈、黃板誘殺

在棗園內,我們可以安裝太陽能殺蟲燈,按照一畝地5-8盞的密度,殺蟲燈杆高於棗樹高度50-80釐米為宜。在每年的5月上旬,我們應該開始在棗園內樹冠中部懸掛黃板,懸掛密度為一畝土地45-50張。這兩樣東西都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來引誘並誘殺害蟲,誘殺的效果十分明顯,能有效減少殺蟲劑藥劑的使用,並減少棗樹果實的農藥殘留,避免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汙染。

7、增強樹勢

在樹勢旺盛的時候,棗樹抵抗病蟲害能力強;而樹勢衰弱,蟲害就會乘虛而入,猖獗危害。因此,我們應該加強棗樹田間管理,併科學整形修剪,以便改善通風透光,增施有機肥,並做好病蟲害防治措施,能夠進一步增強棗樹的樹勢,最終有效提高棗樹抗禦病蟲害的能力。

結語:棗樹病蟲害是影響大棗產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棗樹的種植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加強棗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充分利用農業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等多種防治手段,加強棗樹的樹勢,進而可以提高棗樹的產量和質量,以幫助種植戶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我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一名農學專業博士,點擊右上角可以關注我!每天更新農業種植知識,推廣作物高產技術,歡迎大家評批指正!]

農學博士教種植


農友你好,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是病蟲害防治的總植保方針,對於棗樹的病蟲害防治而言也應遵循這一方針。做到了這一點,才能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次數和用量,減輕農藥對環境、果品的汙染。現就棗樹的病蟲害防治談一下農藥的科學使用技術。

一、正確選購農藥

棗農朋友購買農藥時,要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瞭解農藥的使用範圍與正確的使用方法。如有疑惑,及時向藥店銷售人員或當地林業部門諮詢。

二、對症用藥

每一種農藥都有其最佳的防治對象,在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時,應選擇防效好、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防治。避免打所謂的保險藥 、 萬能藥 ,更不要用錯藥,以免引起藥害。如在棗樹花期和幼果期防治綠盲蝽時,應選擇懸浮性好的懸浮劑,既安全,防效又好;棗鏽病、炭疽病和輪紋病等主要病害應選擇安全性好、防效突出的優質殺菌劑交替使用。進入高溫雨季後,應慎用波爾多液,否則極易產生藥害。

三、適時用藥

在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時,應根據病蟲害發生時期和發育進度並依據棗樹的生長階段,選擇最合適的時間用藥,這個最佳時間段一般在病害暴發流行之前、害蟲尚未大量取食或鑽蛀為害前的低齡階段。此階段病蟲對藥物最敏感,適時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棗鏽病從幼果期開始交替使殺菌劑,至棗果採收也不會發生棗鏽病,但如果前期用藥不當,會造成後期棗鏽病大面積暴發,此時即使多次用藥,損失也很難挽回。因此,多數殺菌、殺蟲劑並非效果不好,而是錯過了最佳使用時間。

四、把握好用藥量、用水量

一些棗農朋友在使用農藥時,為減少工作量,往往多加藥少用水。其實,在農藥有效濃度內,效果好壞取決於藥液的覆蓋度。在噴施殺蟲、殺菌劑時,充足的用水量十分必要,因為蟲卵、病菌多集中於葉背面、鄰近根系的土壤中,如果施藥時用水量少,就很難做到整株噴透,死角中的殘卵、殘菌很容易再次暴發。一味加大農藥使用濃度會強化病菌、害蟲的耐藥性,超過安全濃度還會發生藥害。棗樹用藥時要根據病蟲的發生程度,選擇合適的濃度,噴藥時,以葉背面和正面均勻著藥為宜。

五、採用 二次法 稀釋農藥

先用少量水將農藥製劑稀釋成 母液 ,然後再將 母液 稀釋至所需要的濃度,這樣既可提高農藥的利用率,同時也避免因為稀釋不均勻而產生藥害。

六、選擇性能良好的施藥器械

應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藥械,定期更換磨損的噴頭。噴灑除草劑的藥械宜專用,避免出現藥害。

七、注意輪換用藥

再好的農藥品種也不能長期連續使用。因為,在一個地區,長期單一使用某一種農藥,必然會引起效果下降,導致防治對象產生抗藥性。正確的做法是輪換使用不同種類的農藥,但長期連續使用,害蟲會產生抗藥性,防治效果大受影響。

八、注意用藥安全

農藥是有毒的,在使用過程中,務必要注意安全,防止中毒。施藥者應穿長衣褲,戴好口罩及手套,儘量避免農藥與皮膚及口鼻接觸;施藥時不能吸菸、喝水和吃食物;接觸農藥後要用肥皂水清洗;藥具用後清洗時要避開人畜飲用水源;一旦發生農藥中毒,應立即送醫院搶救治療。

棗樹用藥時間以上午10點以前和下午4點以後為宜,晴天在中午高溫時不能用藥,否則容易對棗樹產生藥害或造成施藥人員的中毒。






農訊天下事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1 棗炭疽病

棗炭疽病俗稱“燒茄子”病,該病主要危害棗果,也侵染棗吊、葉片、棗頭和棗股。 最初出現褐色水漬狀小斑點,擴大後,成近圓形的凹陷病斑,病斑擴大密生灰色至黑色的小粒點,引起落果,病果味苦,不堪食用。 葉片受害會變黃脫落,多雨時會加重發病。病菌以菌絲體在殘留的棗吊及棗頭上越冬, 和病漿果一起成為來年的初侵染源, 分生孢子堆具有水溶性膠狀物, 在自然條件下須有露水和風雨交加的天氣才能傳播。

防治措施:( 1 )結合修剪細緻清園:剪除殘留在樹上的棗吊、病蟲枝及枯枝,加強肥水管理,改良土壤,秋末冬初每株施腐熟的圈糞或人糞尿 50~60 kg ,6 月份雨後每株追施硫酸鉀複合肥 2~3 kg ,提高樹體抗病能力。 ( 2 )藥劑防治:棗樹萌芽前,噴 1 次波美5 度石硫合劑 ; 於發病期前的 6 月下旬消滅樹上病源, 常用藥劑有 40% 氟硅唑乳油 5 000 倍液、 50% 異菌脲可溼性粉劑 1 500 倍液;臨近發病期可結合棗鏽病防治,於 7 月中下旬噴一次倍量式波爾多液 200 倍,或 10% 多氧黴素 800 倍液交替使用。

1.2 棗鏽病

棗樹葉片的一種流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果實膨大期引起大量落葉。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侵害果實。 受害葉片背面散生淡綠色小點,後漸變淡灰褐色,最後病斑變黃褐色,產生突起的夏孢子堆。 在葉片正面對著夏孢子堆的地方, 出現不規則的褐綠色小斑點,逐漸失去光澤變為黃褐色角斑。 病菌多在病葉上越冬。 6 月下旬降雨後,越冬的孢子開始萌芽侵入葉片, 7 月中旬開始發病, 8~9 月份病菌不斷進行再侵染,受害嚴重葉片開始大量落葉。 多雨、高溼是棗鏽病發生流行的主要條件。

防治措施:( 1 )加強栽培管理:新建棗園不宜過密,對過密生長的枝條要適時進行修剪,以利通風透光,增強樹勢;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降低棗園溼度。行間不種高稈作物特別是經常灌水的作物。 ( 2 )根外追施肥料: 棗樹根外追肥具有提高光合作用和坐果率的作用,還可防治棗鏽病。 在棗樹感病期,可噴布0.5% 尿素或 0.3% 磷酸二氫鉀溶液 2~3 次。 冬春注意清掃落葉,集中燒掉,減少越冬病菌。 ( 3 )藥劑防治:6 月下旬, 病菌開始侵入前噴藥保護, 每隔 15~20 d噴 1 次, 連噴 3~5 次。 常用藥劑有 50% 多菌靈 600~800 倍、 200 倍倍量式波爾多液、 25% 粉鏽寧可溼性粉劑 800~1 000 倍液等,交替使用效果較好。

1.3 棗瘋病

當地果農又稱其為“掃帚病”或“瘋棗樹”,是類菌原體引起的病害。 該病主要危害棗樹和野生酸棗樹,是棗樹的毀滅性病害。 棗樹染病後,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表現不正常的生育狀態。 地上部分表現在花變葉、芽不正常發育和生長所引起的枝葉叢生,以及嫩葉黃化、捲曲呈匙狀等。 地下部分則主要表現在根櫱叢生。 幼樹發病 1~2 次就會枯死,大樹染病,2~3 年逐漸乾枯死亡。棗瘋病通過嫁接傳染或田間葉蟬類害蟲刺吸傳播。 發病初期,多半是從一個或幾個大枝及根櫱開始,同時也會有全株同時發病的。

防治措施:( 1 )選擇無棗瘋病苗木,從外地引進苗木要嚴格進行檢疫,在嫁接時,採用無病的砧木和接穗,同時一定搞好嫁接工具的消毒,以防止該病交叉感染。 ( 2 )剷除病株和帶病的根櫱,以防傳染;加強栽培管理,增施鹼性肥和腐熟的農家肥,促進樹體健壯生長。 ( 3 )防治傳病媒介害蟲:噴布 20% 氰戊馬拉硫磷 2 500 倍液,防治葉蟬類害蟲。

1.4 棗苗莖腐病

又稱棗苗爛根病, 棗實生苗及歸圃苗的幼苗均有發生。棗苗生長至 3~9 片葉時(天津地區一般在 5~6 月份),莖及葉片呈淡黃色,進而蒼白、枯萎而亡,但枯葉不落。 挖土觀察根莖部,發現主莖皮層有黑褐色腐爛,木質部及髓部均壞死,輸導組織中斷,苗木枯死。 該病在北方各棗區均有發生。

防治措施:( 1 )增施優質有機肥,促進幼苗健壯生長,選擇強壯苗木定植,提高棗苗的抗病能力。 ( 2 )根部施藥。 用 40% 五氯硝基苯可溼性粉劑(配比為 3∶1 )混合劑 600 倍液灌根,可防病又可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抗病能力。 ( 3 )土壤消毒。 在棗樹萌芽期對苗床普噴 50% 異菌·福美雙可溼性粉劑 800~1 000 倍液,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

1.5 棗縮果病

又稱棗萎蔫果病,該病菌只危害成熟棗果。 發生縮果病的棗果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現黃褐色不規則變色斑, 進而果皮出現土黃色, 後期果皮變為暗紅色,收縮,且無光澤。 氣溫 26℃~28℃ 是發病最盛時期,此時遇上陰雨連綿或夜雨晝晴的天氣,最容易暴發成災。

防治措施:( 1 )加強棗園土壤管理,在棗果變色轉紅期保持土壤溼度,預防縮果病的發生同時,嚴防果實蟲害。 加強對葉蟬、龜蠟蚧、桃小實心蟲的防治,以減少果面蟲口密度。 ( 2 )秋季清園:徹底清除病蟲果和爛果,集中燒燬或深埋,以減少病原。 ( 3 )藥劑防治:在棗樹發病前後, 用 12.5% 烯唑醇可溼性粉劑 2 000 倍液或 70% 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 8 000 倍每隔 7~10 d噴一次,連噴 3 次。 這些藥劑最好是現配現用。

淺談棗樹的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方案

二、主要蟲害及防治措施

2.1 棗癭蚊

又名棗蛆或棗芽蛆,是棗樹葉部主要害蟲之一。此蟲每年第一代發生時,正值棗樹發芽展葉期,以幼蟲危害尚未展開的棗樹嫩葉及食嫩葉表面汁液,造成大量嫩葉不能展開,被害葉顯淺紅色至紫紅色,葉片硬而脆,最後乾枯脫落,對棗樹開花極為不利。 5 月上旬為危害盛期,老熟幼蟲於 8 月下旬以後入土,做繭越冬。

防治措施:當地果農對棗癭蚊的的生活習性及危害特點認識不足, 不能抓住其防治關鍵時期對症下藥,致使防控效果不佳。 為此,有效的防治方案是:( 1 )人工防治:秋末冬初或早春,深翻棗園,把老繭幼蟲和蛹翻到深層土壤,阻止它春天正常羽化出土,消滅越冬成蟲或蛹。 ( 2 )地面毒殺:在棗芽萌動時,成蟲羽化出土前從葉片上脫落前,使用 2.5% 敵百蟲粉均勻撒施後耙地一次,毒殺羽化出土的成蟲。 ( 3 )藥劑防治:重點防治越冬代和第一代,噴布甲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每 10 d 一次,連續 2~3 次,防治效果較好。

2.2 綠盲蝽象

又名小臭蟲,它是世界性雜食性害蟲,以成蟲和若蟲的刺吸式口器危害寄主的嫩芽和花蕾, 植物幼嫩組織被害後,先出現枯死小點,隨後變黃枯萎,被害棗吊不能正常伸展,花蕾受害後,停止發育,以致枯落。棗樹發芽後,幼蟲即開始上樹危害。 5 月上旬棗樹展葉期為危害盛期, 5 月下旬以後氣溫升高, 蟲口密度減小, 2~4 代分別在 6~8 月上旬出現。

防治措施:( 1 )滅卵:在春、秋季刨樹盤,剷除雜草,消滅越冬蟲卵。 ( 2 )藥劑防治:早春越冬卵孵化後, 對其越冬作物噴灑 20% 甲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 在 5 月上中旬和第一代危害期,進一步進行藥劑防治。

2.3 桃小食心蟲

又稱“棗蛆”,在天津棗產區普遍發生。 幼蟲蛀入果後,先在果皮下潛食,後蛀至棗核,幼蟲在果內 17 d後老熟, 脫果入土結繭。 若不防治, 蟲果率可高達40%~60% ,其蟲糞留存果內,嚴重影響果品質量。 在薊州地區每年發生 2 代,以老齡幼蟲在土壤中做冬繭越冬, 翌年 5 月中旬開始出土, 6 月上中旬連續出土,6 月中下旬為出土盛期, 7 月份成蟲羽化產卵, 7 月中旬幼蟲開始孵化蛀果,幼蟲在果實內生活 25 d 左右,脫果結繭化蛹, 繼續發生第 2 代, 7 月中旬以後蛀果的幼蟲,脫果後則多數入土結繭越冬,只發生 1 代。

防治措施:( 1 )地膜覆蓋抑制幼蟲出土。 6 月上旬,在樹幹周圍 100 cm 以內的地面上覆蓋地膜,能抑制幼蟲出土、化蛹和羽化。 ( 2 )揀拾落果或脫果幼蟲。 7 月上旬或 8 月上旬,揀拾落棗,如果及時可消滅果內幼蟲在 80% 以上。 8~9 月份,可在棗樹下揀拾脫果幼蟲(樹幹基部最多),加以消滅。 尤其在雨後脫果幼蟲更多,須及時揀拾,予以消滅。 ( 3 )樹上噴藥防治蛀果。 樹上噴藥掌握在成蟲羽化產卵和卵的孵化期進行,可噴 20% 殺滅菊酯乳油 1 500~2 000 倍液或 25% 滅幼脲 3 號懸浮劑 1 500 倍液,殺死成蟲和卵及蛀果幼蟲。

2.4 棗尺蠖

又名棗步曲,是棗樹最為重要的蟲害之一,其幼蟲暴食性強,危害棗的嫩芽、葉片、棗吊、花蕾等所有綠色組織。每年發生 1 代,以蛹在樹冠周圍 10~15 cm深的土壤中越冬,翌年 3 月下旬羽化為成蟲,交尾後產卵 . 雌成蟲無翅,須爬到樹幹上產卵,經過 25 d 左右的卵期, 4 月中下旬至 5 月中旬幼蟲孵化上樹危害, 於 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 開始入土化蛹越夏並越冬。

防治措施:( 1 )挖越冬蛹:捕捉幼蟲在 3 月中旬前,在樹幹周圍直徑為 100 cm 、深 10 cm 的範圍內,翻刨土層,將越冬蛹挖出,加以消滅。 也可結合初冬或早春刨樹盤時,將其蛹隨時揀出。 還可以利用幼蟲受驚後假死落地的特性, 在幼蟲危害期搖樹振落幼蟲,就地捕殺。 ( 2 )藥物防治:根據棗尺蠖的特性及危害規律,可分 2 次用藥防治,以幼稚蟲體長 4~10 mm時連續進行藥物防治 1~3 次 , 可選用 20% 氰戊菊酯乳油 4 000 倍液,或 25% 甲萘威可溼性粉劑 300 倍液等藥物防治為宜。

淺談棗樹的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方案

三、小結與討論

在棗樹病蟲害的防治中,力求抓住時機,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要做到這一點,在生產當中首先應該做好病蟲發生的測報工作,以瞭解病蟲發生、發展規律;其次是掌握病蟲訊息,抓住防治的關鍵時期進行防治, 這樣可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田東阿虎


棗子是我們秋冬季節最喜愛吃的果實,常可以製成蜜棗、紅棗、燻棗、黑棗、酒棗及牙棗等蜜餞和果脯,還可以作棗泥、棗面、棗酒、棗醋等。棗樹則可供雕刻,制車、造船、作樂器。棗樹及果實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棗樹的種植想要高產,就一定要做好病蟲害防治措施,目前棗樹病蟲害分佈廣,危害重,是造成棗樹產量低,質量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及時防治棗樹病蟲害,保證樹體健壯生長,是實現棗果豐收的關鍵。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棗炭疽病

棗炭疽病俗稱“燒茄子”病,該病主要危害棗果,也侵染棗吊、葉片、棗頭和棗股。 最初出現褐色水漬狀小斑點,擴大後,成近圓形的凹陷病斑,病斑擴大密生灰色至黑色的小粒點,引起落果,病果味苦,不堪食用。 葉片受害會變黃脫落,多雨時會加重發病。

防治措施:

( 1 )結合修剪細緻清園:剪除殘留在樹上的棗吊、病蟲枝及枯枝,加強肥水管理,改良土壤,秋末冬初每株施腐熟的圈糞或人糞尿 50~60 kg ,6 月份雨後每株追施硫酸鉀複合肥 2~3 kg ,提高樹體抗病能力。

( 2 )藥劑防治:棗樹萌芽前,噴 1 次波美5 度石硫合劑 ; 於發病期前的 6 月下旬消滅樹上病源, 常用藥劑有 40% 氟硅唑乳油 5 000 倍液、 50% 異菌脲可溼性粉劑 1 500 倍液;臨近發病期可結合棗鏽病防治,於 7 月中下旬噴一次倍量式波爾多液 200 倍,或 10% 多氧黴素 800 倍液交替使用。



棗鏽病

棗樹葉片的一種流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果實膨大期引起大量落葉。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侵害果實。 受害葉片背面散生淡綠色小點,後漸變淡灰褐色,最後病斑變黃褐色,產生突起的夏孢子堆。 在葉片正面對著夏孢子堆的地方, 出現不規則的褐綠色小斑點,逐漸失去光澤變為黃褐色角斑。

防治措施:

( 1 )加強栽培管理:新建棗園不宜過密,對過密生長的枝條要適時進行修剪,以利通風透光,增強樹勢;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降低棗園溼度。行間不種高稈作物特別是經常灌水的作物。

( 2 )根外追施肥料: 棗樹根外追肥具有提高光合作用和坐果率的作用。 在棗樹感病期,可噴布0.5% 尿素或 0.3% 磷酸二氫鉀溶液 2~3 次。 冬春注意清掃落葉,集中燒掉。

( 3 )藥劑防治:6 月下旬, 病菌開始侵入前噴藥保護, 每隔 15~20 d噴 1 次, 連噴 3~5 次。 常用藥劑有 50% 多菌靈 600~800 倍、 200 倍倍量式波爾多液、 25% 粉鏽寧可溼性粉劑 800~1 000 倍液等,交替使用效果較好。



棗瘋病

當地果農又稱其為“掃帚病”或“瘋棗樹”,是類菌原體引起的病害。 該病主要危害棗樹和野生酸棗樹,是棗樹的毀滅性病害。 棗樹染病後,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表現不正常的生育狀態。

防治措施:

( 1 )選擇無棗瘋病苗木,從外地引進苗木要嚴格進行檢疫,在嫁接時,採用無病的砧木和接穗,同時消毒嫁接工具,防止交叉感染。

( 2 )剷除病株和帶病的根櫱,以防傳染;加強栽培管理,增施鹼性肥和腐熟的農家肥,促進樹體健壯生長。

( 3 )防治傳病媒介害蟲:噴布 20% 氰戊馬拉硫磷 2 500 倍液,防治葉蟬類害蟲。



棗苗莖腐病

又稱棗苗爛根病, 棗實生苗及歸圃苗的幼苗均有發生。莖及葉片呈淡黃色,進而蒼白、枯萎而亡,但枯葉不落。 挖土觀察根莖部,發現主莖皮層有黑褐色腐爛,木質部及髓部均壞死,輸導組織中斷,苗木枯死。

防治措施:

( 1 )增施優質有機肥,促進幼苗健壯生長,選擇強壯苗木定植,提高棗苗的抗病能力。

( 2 )根部施藥。 用 40% 五氯硝基苯可溼性粉劑(配比為 3∶1 )混合劑 600 倍液灌根,可防病又可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抗病能力。

( 3 )土壤消毒。 在棗樹萌芽期對苗床普噴 50% 異菌·福美雙可溼性粉劑 800~1 000 倍液,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



棗縮果病

又稱棗萎蔫果病, 發生縮果病的棗果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現黃褐色不規則變色斑, 進而果皮出現土黃色, 後期果皮變為暗紅色,收縮,且無光澤。 氣溫 26℃~28℃ 是發病最盛時期,此時遇上陰雨連綿或夜雨晝晴的天氣,最容易暴發成災。

防治措施:

( 1 )加強棗園土壤管理,在棗果變色轉紅期保持土壤溼度,預防縮果病的發生同時,嚴防果實蟲害。

( 2 )秋季清園:徹底清除病蟲果和爛果,集中燒燬或深埋。

( 3 )藥劑防治:在棗樹發病前後, 用 12.5% 烯唑醇可溼性粉劑 2 000 倍液或 70% 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 8 000 倍每隔 7~10 d噴一次,連噴 3 次。




主要蟲害及防治措施


棗癭蚊

又名棗蛆或棗芽蛆,是棗樹葉部主要害蟲之一。此蟲每年第一代發生時,正值棗樹發芽展葉期,以幼蟲危害尚未展開的棗樹嫩葉及食嫩葉表面汁液,造成大量嫩葉不能展開,被害葉顯淺紅色至紫紅色,葉片硬而脆,最後乾枯脫落,對棗樹開花極為不利。

防治措施:

( 1 )人工防治:秋末冬初或早春,深翻棗園,把老繭幼蟲和蛹翻到深層土壤。

( 2 )地面毒殺:在棗芽萌動時,成蟲羽化出土前從葉片上脫落前,使用 2.5% 敵百蟲粉均勻撒施後耙地一次,毒殺羽化出土的成蟲。

( 3 )藥劑防治:重點防治越冬代和第一代,噴布甲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每 10 d 一次,連續 2~3 次,防治效果較好。



綠盲蝽象

又名小臭蟲,它是世界性雜食性害蟲,以成蟲和若蟲的刺吸式口器危害寄主的嫩芽和花蕾, 植物幼嫩組織被害後,先出現枯死小點,隨後變黃枯萎,被害棗吊不能正常伸展,花蕾受害後,停止發育,以致枯落。

防治措施:

( 1 )滅卵:在春、秋季刨樹盤,剷除雜草,消滅越冬蟲卵。

( 2 )藥劑防治:早春越冬卵孵化後, 對其越冬作物噴灑 20% 甲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 在 5 月上中旬和第一代危害期,進一步進行藥劑防治。



桃小食心蟲

又稱“棗蛆”,在天津棗產區普遍發生。 幼蟲蛀入果後,先在果皮下潛食,後蛀至棗核,幼蟲在果內 17 d後老熟, 脫果入土結繭。 若不防治, 蟲果率可高達40%~60% ,其蟲糞留存果內,嚴重影響果品質量。

防治措施:

( 1 )地膜覆蓋抑制幼蟲出土。 6 月上旬,在樹幹周圍 100 cm 以內的地面上覆蓋地膜,能抑制幼蟲出土、化蛹和羽化。

( 2 )揀拾落果或脫果幼蟲。 7 月上旬或 8 月上旬,揀拾落棗,如果及時可消滅果內幼蟲在 80% 以上。 8~9 月份,可在棗樹下揀拾脫果幼蟲,加以消滅。

( 3 )樹上噴藥防治蛀果。 樹上噴藥掌握在成蟲羽化產卵和卵的孵化期進行,可噴 20% 殺滅菊酯乳油 1 500~2 000 倍液或 25% 滅幼脲 3 號懸浮劑 1 500 倍液,殺死成蟲和卵及蛀果幼蟲。



棗尺蠖

又名棗步曲,是棗樹最為重要的蟲害之一,其幼蟲暴食性強,危害棗的嫩芽、葉片、棗吊、花蕾等所有綠色組織。每年發生 1 代,以蛹在樹冠周圍 10~15 cm深的土壤中越冬,翌年 3 月下旬羽化為成蟲,交尾後產卵.

防治措施:

( 1 )挖越冬蛹:捕捉幼蟲在 3 月中旬前,在樹幹周圍直徑為 100 cm 、深 10 cm 的範圍內,翻刨土層,將越冬蛹挖出,加以消滅。 也可結合初冬或早春刨樹盤時,將其蛹隨時揀出。

( 2 )藥物防治:根據棗尺蠖的特性及危害規律,可分 2 次用藥防治,以幼稚蟲體長 4~10 mm時連續進行藥物防治 1~3 次 , 可選用 20% 氰戊菊酯乳油 4 000 倍液,或 25% 甲萘威可溼性粉劑 300 倍液等藥物防治為宜。



總之,加強棗園管理,合理修剪,增強樹勢,雨季及時排水,防止果園過溼。晚秋要徹底清除落葉,並集中燒燬。做好了這些,棗園一定會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結出高品質的果實。


湘女朱丫頭


種植棗樹,如何對棗林的病蟲害,進行綜合性防治?

棗樹屬於鼠里科棗屬植物,生長於一千七百米以下的海拔區域,為落葉小喬木或者稀灌木,在我國具有較為廣泛的種植面積。作為一種人們經常食用的水果,在棗樹的栽培種植管理過程中對病蟲害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步驟。如今廣大消費者對棗類水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棗林病蟲害防治時應該做到“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原則,從根本上保障棗子的品質。

下面具體來說一說棗樹病蟲害防治的綜合性措施。

綜合防治總則

綜合防治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化學類藥劑的使用,提升棗子的質量,取得更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四點:

  • 發揮自然調控能力

棗樹及其周邊是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棲息地,所以需要積極得改善生態環境,使得其有利於有益生物的生長。這樣能夠使得生物多樣性的好處得以表現出來,充分發揮出棗樹的自我調控能力。如在棗林周圍植樹造林、種植防護林或者調整棗林的佈局等,都屬於相關的措施。

  • 農業措施為基礎

具體請看下文。

  • 物理防治

棗林管理過程中利用害蟲的特殊趨性或者生物習性,採用機具或者人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目前較為常見的有兩種:一是誘殺法,即利用害蟲的趨光性或者趨化(化學物質)性來進行誘殺,常見的有燈光誘殺、性信息誘殺;

二是人工捕殺,對於棗林內某些目標明顯或者群集性強的害蟲,可以通過人工捕殺的方式進行滅殺。

  •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的目標應該不在於滅殺,而在於調節,所以採用化學防治的措施需要做到這三點:首先是選用高效、低毒且低殘留的化學藥劑,且需要限制性使用;其次是要根據病蟲害防治的指標合理使用,切忌多用、亂用;最後則是要對症下藥,且噴灑時間需要與採摘期錯開。

選地與選種

  • 栽培地選擇

棗樹屬於喜溫類植物,要求栽培地的年平均氣溫不能低於十五攝氏度,所以在選擇地上應該選擇向陽地。其次棗樹生長對土壤酸鹼對也有著要求,應該選擇在土質肥沃且偏鹼性的土壤中。可以在土壤內埋入適量的大顆粒珍珠岩,這樣有利於棗樹的根系排水。注意棗樹一定不能夠種植在背光坡面。此外棗樹還怕風,所以選擇栽種地時還需要避開向風面。

對於棗樹種植戶來說,渠路兩旁、田邊地梗和庭院都是發展棗樹林的好地方,而要加強棗林的病蟲害防治能力則需要結合建設農田防護林,以建設出多功能、高效益的複合型生產種植基地,

  • 棗樹種苗選擇

優質的棗樹苗是促進棗樹高產、高質的基本,也是增強棗林抗病害能力的重要基礎。在選擇棗樹幼苗上應該選擇品種好、抗病性強的品種,這樣後期結出來的果實也才會顆粒飽滿。如較為優質的樹苗有葫蘆棗、冬棗和梨棗等品種。此外也可以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頻率選擇早熟品種,以避開病蟲害發生時間。

農業措施

綜合防治的根本在於提升棗樹本身的抗病蟲害能力和維持棗園周邊的生態環境,前者主要靠棗樹種植管理;後者則依靠於對環境的保護。

  • 棗樹的種植管理

一、肥水管理。肥水管理是促進棗樹正常健康生長所必不可少的條件,棗樹的澆水多在陰天或晴天清晨進行,澆水的次數可以參考小麥的灌水次數——二者多相同;施肥則是秋末冬封之前施用基肥,春季發芽前施用追肥:一般每棵棗樹施用堆熟後的農家肥五十千克,再在花期和幼果期間每畝施用尿素零點五到一千克。

二、整型修剪。整形修剪也是減少棗林病蟲害生存基數的重要步驟,棗樹的修剪一般在冬季或者春季進行,在栽培後的前三年內需要以輕修剪為主。

修剪是剪去那些枯枝和結果不多的敗枝、病枝並儘量保持住樹型。在夏季修剪的時候採取摘心、疏枝、調整枝位的方法,以達到調節營養、防控病蟲害的作用。

三、其它措施。對於棗樹病蟲害防治還需要做好一些細節,首先需要在棗林內修剪好排灌設施,使得在雨季時能夠及時排除棗林內的雨水,避免造成積水;其次每年的晚秋時節需要及時清理落葉,並對收集起來的落葉進行集中燒燬;最後就是定時對棗林進行觀察,發現有病蟲害及時進行處理。

實例說明

針對棗林種植中常見的病蟲害我們舉例來說明如何防治,這裡以常見的棗尺蠖來舉例:

  • 生物特徵

棗尺蠖主要以幼蟲危害棗樹的幼葉和嫩葉,幼蟲的形態特徵是體長三十釐米到四十釐米之間。被孵化後的幼蟲具有頭大、體黑色的特徵,老熟後呈現出黑褐色,體上有黃、黑灰色縱橫條紋和不規則的斑點。

  • 防治措施

一、農業措施:在棗樹的冬眠期深耕棗林土壤,挖死並殺死棗尺蠖的越冬蟲蛹。同時在每年的二月下旬在樹幹基部地面的二十到六十釐米處,捆綁寬六釐米左右的塑料薄膜可以起到阻止雌蟲產卵的作用;

二、物理防治:可以在每天的早晨或者黃昏在棗樹底下人工捕殺棗尺蠖成蟲,也可以在幼蟲發生期利用燈光集中捕殺;

三、化學防治:在每年的四月到五月棗尺蠖集中發生時期噴灑藥劑,即噴施百分之十的氯苯醚菊酯乳油兩千倍到三千倍液進行噴灑。

這就是關於棗尺蠖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不管是何種病蟲害防治都可以參考棗尺蠖的防治,從三方面全面入手。

以上就是我關於棗樹種植病蟲害如何進行綜合性防治的看法。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需要根據棗樹的生長特徵和生物習性進行合理控制,同時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還可以採取間作其它經濟林木作物以促進棗樹發育和生長。棗農還需要知道採取綜合性防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升棗樹的質量而非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