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的时候,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发生在战场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是什么?

史学达人


东北蒋军精锐第九兵团本来是有机会逃出生天的,黑山阻击战打到10月25日的时候,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从截获的我军文件上发现,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赶来,他深知所谓“克复锦州”已经是梦话,再不跑路就得全军覆灭,于是决定不顾一切向营口逃窜。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再进攻东野十纵的阻击阵地,也不顾解放军的火力侧击,以主力新六军掩护侧翼,其它所有部队迅速通过黑山—大虎山走廊,全速向东南方向的营口撤退,力图依托港口顽抗或者是从海上逃跑。廖耀湘命令郑庭笈的第49军为全兵团前卫,新一军、第71军、青年军207师随后跟进。

在锦州战役尚未完全结束的时候,东野司令部就遵照西柏坡抢占营口的指示,命令独立第2师10月20日兼程南下,攻克这个东北蒋军唯一可以从用来海上逃跑的港口。同时林总还派出最信任的野司作战处长苏静(开国中将),带着一个重炮连从锦州前指出发沿途寻找独2师,以加强这支部队的作战指挥和火力。



独立第2师师长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创造“宋庄战斗”奇迹的左叶,当年的八路军团长现在已经成为东北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员。在接到直插营口的命令之前,他正率部参与黑山阻击战,与敌71军的一个师大打出手。部队按新命令迅速出发,就在独2师尚未到达营口的22日凌晨,野司忽然来电再令师长左叶掉头,赶至新民地区对廖耀湘兵团进行侧击。

原来营口方向暂时并未发现敌情,林总判断独2师很可能无仗可打,而参加辽西围歼战的兵力又不太充足(长春刚刚解放,第十二纵队和各独立师南下尚未抵达),因此命令独2师折返北上参与围堵。就这样,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东北野战军非主力部队的独立第2师,意外地成为围歼廖耀湘兵团这个重大战役的关键一环。



当时的战场态势是: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从正南方向的锦州方向北上,长春附近的我军从东北方向压来,野司尚未发觉廖耀湘有逃往营口的迹象(判断敌人可能继续向锦州攻击前进、或撤回沈阳)。因此在敌人的东南方向没有部署主力部队,从而出现一个较大的缺口,而我独2师阴差阳错成为这个缺口上唯一的部队。

1948年10月25日,独2师到达盘山县境,迎头撞上了敌前卫第49军105师的一个团,双方立即爆发激战。此时苏静处长也与部队汇合,最初部置的任务是部队冲上去侧击,打着打着才发现不太对头,越来越多的敌人涌了出来,于是攻击变成了阻击,此时苏静和左叶得知了营口被敌52军占领的消息,立即判断出廖耀湘是要往营口方向突围了。



现在的问题是,刚刚组建不久的独2师是不是敢冲上去,堵住敌49军正在用来逃跑的“大虎山至台安”公路,从而死死地缠住廖兵团,要知道,他们并没有接到野司关于主动出击的命令。然而全师官兵没有犹豫,在他们看来让敌人从眼皮底下溜走简直是耻辱,于是立即扑上去招呼,一顿猛打猛冲就击溃了敌人的两个师,与此同时,配属独2师的重炮连也隆隆开火,大口径炮弹在敌阵中炸响。

独立2师义无反顾的攻击给敌49军军长郑庭笈造成了致命的错觉:如此猛烈的炮火和进攻,肯定是遇到了东野主力部队,并且是早早预伏在这里准备吃掉他的部队,说明通往营口的道路已被封锁。不可思议的是,郑庭笈没有及时向廖耀湘报告,反而将战情直接通报给沈阳的卫立煌请求指示,同时将当面我军数量夸大了数倍,他的描述严重影响了卫立煌的判断,从而放弃了从海路撤退的计划。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原本清醒的廖耀湘也被稍后郑庭笈的报告、卫立煌的命令弄晕了头,在他看来,即使在黑山的突击被阻,仍然有率全兵团向营口撤退的机会,事实也确实如此。然而第49军“遭到解放军主力猛烈阻击”的情况让他开始举棋不定,10万人马于是徘徊不前,正是廖耀湘的难以决断,为东北野战军最终对其所部形成合围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正因为缺乏狭路相逢对攻的勇气,不仅郑庭笈没有按廖耀湘的命令坚决向营口突击,第49军仓惶后撤的举动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其他本来已经冲到东北野战军合围线边缘的蒋军部队,也纷纷掉头朝回跑,一直跑到东野主力预设的战场之间,如此他们的下场就注定了。


度度狼gg


1985年10月的一个晚上,我所在的67军199师595团炮营高机连二排,奉命驻守八里河东山偏马火力队高射机枪阵地,负责支援和帮助前沿歩兵部队对我军阵地的防御和给后方的炮兵部队指示目标的任务。在驻守阵地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共参加大小战斗200多次,打死打伤越军93人,为炮兵指示目标500多次,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因此越军视该高机阵地为眼中钉,想多种办法端掉该阵地。但不可思议的是不论他们用多少个炮阵地的炮火,对该阵地进行轮番轰炸,都无法打住我们的机枪工事,高了炮弹就从我工事上飞过去了,低了就打到下面悬涯上了,每天不知道有多少炮弹在我们周围爆炸,就是无法摧毁我们。更不可思议的是越军为达目的,干脆不系代价一下使用十颗反坦克导弹对我阵地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但还是不是高就是偏,打的最准的一颗离工事只有一米远,导弹打在土里,由于导弹吃硬不吃软,竟然没爆炸,谢天谢地,否则后果无法想象。就这样该阵地几经移手,一直固守在中越边境线上。



老山兰


不得不说在战争的过程中,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真的是有太多了。

有的时候,你根本就想不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冥冥之中好像自有天意,正是因为你想不到,所以,才称得上不可思议。说一件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一个不可思议的事件吧。

我们都知道中国近现代史上,日本发动了对华的侵略战争。

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对抗日本侵略者,在国共两党合作打日本鬼子的时候,就发生过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军校叫黄埔军校,这个黄埔军校培养出来了大批量的抗日将领。其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发生在最为优秀的代表,一个是林彪,另一个是杜聿明的身上。

我们都知道,他们两个人在抗战的时候,都打过日本臭名昭著的第五师团,而且全部取得了胜利。并且日军的第五师团,就是被他们给歼灭的。

不得不说这件事的发生,真的有点不可思议。

要知道日本鬼子船坚炮利,他们还拥有飞机大炮的配合,想要战胜他们当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况且日军第五师团,还是他们陆军上最为精锐的部队,有陆军之花的称号。

这样的一支部队,战斗力真的是难以想象的。东北战场上的九一八事变,就是他们作为主力来策划的。

说到日军第五师团,真的是沾满了中国人民的献血。

就在日军第五师团从东北战场,向华北战场上推进的时候。林彪盯住了这支无恶不作的军队,他找好了伏击地点,然后等待日军的到来。

林彪是打运动战的高手,这一次也不例外,林彪得手了。他取得的这一次战役的胜利,历史上把这次战争的胜利,称之为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对于中国军民抗战,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这是中日开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取得的胜利。

这次战争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的鼓舞了中国全体人民的抗日斗志。为坚定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臭名昭著的第五师团,推进到广西境内,他们的意图就是想要封锁滇缅公路,来阻断国际上对中国的物资支援。

蒋介石了解到了日军的意图之后,就派了他的心腹爱将杜聿明,去歼灭第五师团。

杜聿明带领的是蒋介石的嫡系军,他们也是抗日战争打响以来,第一次到战场上作战。也就是说,杜聿明带领的兵团,战斗力究竟如何是需要验证的。

不过,后来事实证明,杜聿明还是没有让我们失望的。

他们在昆仑关和日军厮杀了几十个昼夜,最终把日军第五师团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军队,全部都给歼灭了。

昆仑关大捷的胜利,也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因为这标志着,日本向通过控制滇缅公路,阻断中国对外的联系的计划彻底的破产了。

所以说抗日战争时期,第五师团被黄埔军校毕业的杜聿明和林彪先后给歼灭,就是一件看似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过这个不可思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日军是入侵的一方,入侵者永远是不得民心的,所以,他们是早晚要被中国人民给打败了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黄埔军校毕业的林彪和杜聿明先后打败过第五师团,这让黄埔军校在国际地位上更加的显著了。

通过这两次的较量,说明了中国的黄埔军校打败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当然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发生的不可思议的关于我们打鬼子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才讲史


战场厮杀是对人性最残酷的拷问,因此平时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经常在战场上发生:

1,晕血。

有些士兵,天生晕血,见血就会发晕,很多还会晕死过去。

2,狂血。

有些士兵,见了鲜血就发狂,杀性大作,不分敌我,见人就杀。

3,发疯。

有些士兵,平时勇敢,一旦遇上残酷战斗,就被吓傻了。坐在地上发呆,啥也不知道了。

有些士兵,平时口号喊得震天响,一旦上战场就被吓破胆了,不是逃跑就是自杀。

有些士兵一上战场就神志不清,成为了己方的极大负担。

4,失控。

有些士兵,见到战友阵亡,或者受到战场气氛的感染,头脑不冷静,不遵守命令。很容易被老练的敌人给击杀。

本人先祖,世代以从军为主业。先祖们将战场经历和经验记录了下来。所以我对战场上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

战争是残酷的,是不得已的最后抉择。但凡经历过战场生死的军人,绝不会象政客或者媒体上的“军事专家”一样,动不动就喊打喊杀。例如美国现任参联会主席邓福德将军丶候任参联会主席米利将军丶俄罗斯总统普京丶以色列将军沙龙……,这些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英雄,他们讲话的语言都很和缓。对待战争,他们既不狂傲,也不惧怕。这就是经历了风雨后的淡然。

一支经历过大战且战力强悍的军队,也是极为宝贵的。老战士都通过了血与火的考验。这种经历不是口号喊得震天响的新兵蛋子,能相提并论的。“泰山崩于前,而不惊者。”才是真正的勇士。

和平是宝贵的,希望世人尽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选择战争。


鬼影147951010


来得正好的“及时雨”。

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带领着不到一千人的“昆仑纵队”撤离延安,开始了一年多的转战陕北的艰难历程。

尽管陕北的条件十分困难,但毛主席分析道,只要他在陕北,就能牵住胡宗南的牛鼻子,不断给彭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创造歼敌条件。所以,再难也要坚持。

1947年4月,西北野战军连续取得了蟠龙,羊马河,青化砭三战的胜利,歼灭国民党军一万多人,气急败坏的胡宗南命令第29军军长刘戡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消灭“昆仑纵队”。

1947年6月初,刘戡得到情报,获悉靖边县王家湾中央军委驻地有大量电台活动,如获至宝的刘戡亲自率领四个半旅追到了距王家湾只有三四十里的安塞县坪桥镇,情况万分危急。

此时,毛主席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连二百多人,而刘戡的部队有二三万人。因为敌人距离很近,毛主席率部乘夜色转移,没想到,转移的方向和向敌人袭来的方向竟然是一致的,双方迎头撞上。

此时天色已晚,解放军能看见左边山沟里和山头上敌人燃起的堆堆篝火,敌人的人喊马叫声听得清清楚楚,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这时,天降大雨,不辨远近,连人马行走的声音都听不清楚,“昆仑纵队”从敌人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冲了过去,化险为夷。

1948年2月,第29军在宜川瓦子街战役中被西北野战军歼灭,刘戡自杀身亡,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的周恩来笑称:这个刘戡追了我们大半年,本想把他逮起来好好跟他算算账,没想到把他打死了,算是便宜了他。


每日一段历史


战争中总是会出现很多低概率事件,而这些事情很多时候看起来是极为不可思议的。 机枪打沉驱逐舰。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攻势极为猛烈,势如破竹。在进攻威克岛时,当时岛上驻扎有美海军陆战队的F4F战斗机,在对日军舰队的反击中,一架F4F战斗机突破日军防空网,对神风级驱逐舰如月号(下图)实施了攻击,最终在机枪的攻击下,日军堆放的深水炸弹被引爆产生殉爆,最终如月号沉没。不过也有说法是当时美军在扫射中也使用了45磅炸弹,因此究竟是何种原因将其击沉,已经很难考证。

手枪打下飞机。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Owen J. Baggett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所驾驶的B24轰炸机遭到日军战斗机攻击,其被击落跳伞逃生。但是日军飞行员继续追杀这些美军飞行员,万般无奈下其掏出了随身携带的M1911手枪开火,结果打死了日军战斗机飞行员,随即这架飞机便失控坠毁。

高压水枪冲防线。第四次中东战争前,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的东岸修建了一条长达一百多公里的“巴列夫”防线,修筑了十几米高而且坡度极高的沙墙,如果用炸开等方式会被以军发现,但是不干掉这个沙墙埃及军队便难以突破。而最终埃及人破天荒地想到了利用高压水枪,其能在悄然之间消除沙墙打开突破口,最终以色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


战争之王


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的时候,美军最高总司令……沃克……坐车……车祸……摔死了……


LAndyBonaparte


我所知道的发生在战争时,不可思议的事是两件战争时两军对战发生的极低几率的子弹相撞融合事件。

第一件:发生在1853年由沙俄帝国跟英法联军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两颗子弹相撞融合的巧合事件。是一名乌克兰男子几年前在旧战场上发现的。据说发生这种事的几率只有十亿分之一。

第二件:是1915到1916年间发生在一战时期的加利波利战役战场上发现的两颗相互交叉的弹头。不光打到、相交贯穿还相互有所融合

如果喜欢这个答案,记得点赞关注哦😊


快乐的平民玩家


我遇到的第一个人是我方的,但我认不出来,直接开枪。


唉爱我


最不可思议的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