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大家要用一辈子的收入去买一个只有70年产权的房子呢?你们怎么看?

老主


你没租过房子吧。我和老公租了16年,带着2个孩子,夜里时看万家灯火,我就想,啥时能有自己的房子,能有自己的家。心里的渴望达到了极限。去了好朋友家,看见她的新房子,回到家泪如雨下。一遍遍的在纸上设计房子装修的模样,当时就想买了房子一定要有一个大书柜,这是我从小的愿望。要有一个双开门的大冰箱,因为我一个姐姐家买了。我也要有一个。还要一个鱼缸🐟,里面有一群鱼儿。今年住了3年了,虽然有房贷,但每晚下班时,往家里走,心里充满了平静。不管外面大风大雨都不怕了。心里特知足。还有,鸟儿都有窝,老鼠也有自己的洞,何况是人呢!


海阔天空a


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省吃俭用为了一套房,我九十年代成功了,想在哪个城市买房根本没压力,但我不买,选择了租房给儿子住,至今已用去租金不低于五十万,当然计起升值我亏很厉害,如果零几年买几十套房比做任何生意利润不可估量的,或许我是看错此步吧,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理念偏差了。至于没能力买房的还是建议你们租住,把生活过充实开心,别省吃俭用到处借钱去买房


美姐751


我在30岁之前也是这么想的,自己工资也还可以,并且暂时没遇到喜欢的人,结婚暂时不会,想着不要用一个房子捆绑自己,日子过得轻松自在就行,谁知道有没有明天呢。

后来恋爱了,两个人自然而然的想着结婚买房子,毕竟一个人住哪里都行,两个人至少是要一个家的,商量的有模有样的,后来分手了。

我自己的情况是单亲,家里重男轻女,早就没有我的位置,我毕业工作一直住宿舍的,等于说,我在这茫茫世间,正儿八经的是无立锥之地,那种孤独和无助没办法形容,就是你想找个地方静静地窝着什么也不干都做不到。

此时房价比起来前几年翻了三倍不止,我也是没办法了,觉得日子轻松自在,却轻飘飘的没着没落,就拿出所有的存款,买了个房子,安心的做房奴,每月按揭,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挺好的。


恰逢其诗


我从小就梦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没嫁人时天天想着爸妈什么时候能买房,我能住上新房子,所以我每年打工都不乱花钱,攒钱给父母买房,可惜嫁人了父母才买得起房,嫁夫家后,夫家也没房,现在每年都是租房,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才觉得像个家,不管多累回到家都是温馨的,




小奶狗航宝


你慢慢会明白的。因为有房才有了家的感觉,心里才会踏实,你才会睡好觉,吃好饭。

你租的房子再好终究是别人的。你买的房子再小再差,位置再不好也是你自己的。我相信每一个在异地发展的人都会同意并认可我的观点。

我刚到海南时就是租房,最小租的有20多平米。房东还一再交待这个地方不能动那个地方不能动,你有一百个不满意也只有听从。有一次在墙上钉了一个钉子挂皮包都被房东数落了一顿。后来我就下决心一定要买房。因为在我看来有了自己的房子就稳定了,就没有流浪的感觉了。

现在的房子产权虽然只有70年,但房子真正70年到期的事还没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房子70年后续约和赔偿的相关问题。


大河汉子


现在房价很高很贵,我居住的这个地区房子一平米一万七八,社会平均工资5000多,多数人的工资在3000~4000元左右。一套一百平米的一百七八十万元,一个人40多年的收入也就才一百七八十万。确实很多人不理解,

为什么人们愿意拿一辈子的收入去买一个只有70年产权的房子?

第一,产权问题。我们要明白,70年产权指的是土地使用权。物权法保障了我们对房子这一块儿钢筋混凝土的权力。房子的这一块钢筋混凝土,以及房子里的东西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顶多需要继续交纳土地出让金或者使用费而已。从这一角度说,实际上房子的所谓产权,可以是永久的。除非土地出让金搞得吓人,但那已经是后话了。

第二,财富观念。实际上很多人地主老财的观念抹之不去的。留下一份土地给子子孙孙,创下这一笔家业,让子女会有保障。这实际上,是我们多数中国人的朴素财富观念。土地的所有权国家不允许交易,房子于是就成了更好的投资产品。

第三,房价上涨。我们国家实施商品房分配制度改革以后,房价20多年是长期一个疯涨态势。尤其是一些调控政策让房地产端了空子,一次又一次的暴涨让人们不敢相信未来的房子自己能不能买得起?有的戏谑说,今年不买房,一年又白忙。但过去的北上广深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一年房价增长50万100万。有几个人一年能挣到这样的收入呢?很多等着买房的人只看到房价如一骑绝尘,自己再也撵不上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启用高杠杆,背上几百万的负债也要提前买房的原因。万一房价涨了呢?经过20多年的反复现实教育,绝大多数人不敢冒这样的风险。因此就形成了现在全民买房的态势。

或许,未来人们吃到教训以后才会清醒吧。


暖心人社


你的这个话问题里边,最大的问题就是“一辈子的收入”这几个字。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买房子都不是用到自己一辈子的收入!这是很多人理财的一个误区!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商品房以来,到今天2020年为止,只要自己买了自住的人,只要能交得起首付和月供的,买了以后基本上很少有人说是穷尽自己一生的收入。你就会发现你后面的收入弹性会越来越大,哪怕你刚开始阶段的月供支付起来有困难。随着通货膨胀和自己能力的成长,基本上收入都是越来越宽松的。我见到很多年轻人,有的是一开始咬牙就交了首付,买了房。有些人一直租房,随意度日。但若干年后会发现基本上都是买了房的人经济条件会更好,生活更稳定。那些没有买房的人,以为把钱省出来了,实际上恰恰相反。还房贷相对收入来说是比例越来越低的,交房租相反是占收入比率越来越高的。所以从经济上来说就是如此。再一个有“恒产者有恒心”,买了房子的人,生活保持适度压力,在事业心,责任心等方面都会相对较强,所以间接也促成了收入会更高。而那些一心就不想买房的人,钱更多是用在其他的消费上,反而会没有压力,从而更缺少人生规划,若干年后反而可能收入更低。


小虎创客


首先,一个人一辈子的收入肯定会用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买房花费的更多是剩余积蓄。而且产权70年的房子,到期后并非会不再属于自己,它是可以续期的,不动产作为财富,只要没有坍塌,是可以一直传下去的,考虑货币贬值因素,房子具有保值增值功能。

其次,从日常生活角度而言,有自己的房子和没自己的房子,差别真的太大了。也许在年轻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体会会越来越明显,随着工作确定、择偶、娶妻生子、孩子求学、养老的人生进程推进,对生活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房子也越来越成为刚需。

最后,中国人家的观念根深蒂固,那么多人选择背负巨债也要买一套自己的房子,有了家才会安心,日子苦一点也有盼头,咬咬牙熬一熬就过去了,如果一直没有房子,居无定所奔波流离那种苦,才是真的苦。


上林院


因为什么?抛开国情和习俗,纯经济角度我告诉你,因为钱会贬值。我看过一个软文。作者地标杭州,他写到外公一辈子节衣缩食,去世时留下三百块给他妈,当时三百块可以买一套房。他妈也节衣缩食一辈子,去世时留下十万块钱给他,当时十万块可以买一套房。然而现在十万块在杭州买不了一个厕所位,三百块甚至加不满一箱油!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要买房了吧?。



楚狼2008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就不会有人买房子了,事实上买房子依然是主流,依然是刚需,而且你这种困惑属于理论上的困惑,觉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买只有70年产权的房子很不划算,但实际情况是,这种选择对很多人来说最佳选择。

第一,买房的问题,买房是为了住,这是刚需,有了房子才算是自己的家,你租房子住,万一哪天房租不开心把你赶走了你怎么办?难不成强行霸王租?人家叫你走你还是得走,每次搬家都是很麻烦的事情,而且租来的房子,想必也不会有人愿意花很多钱去装修,那么本身和自己房子装修后带来的更好的生活品质就有差别。

而且买房的刚需,有时是身不由己的,比如年轻人要结婚,你没房子可能就过不了丈母娘那一关,那就结不成婚,成不了家。再者,有了孩子,孩子上学,那是需要按户籍来分配的,没有房子没有户口,孩子上学就成了很大的问题,不能光想着自己不想孩子吧?

第二,还款的问题,可能很多人觉得花几十年时间还款太累了,但实际上很多人都能提前还款。我说过真实的例子,在2006的的时候,我那时在一个四线城市,当时一个朋友买的房子,100个平方,700元一平,一共花了7万元,办的30元按揭的。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7万块也经不是事儿,两口子存一年就提前还清房贷了,并没有花一辈子。

如果当时没买,后来房价涨到了5千一个平方,房价就要50万,光首付就比原来的全款要高。所以房价一直大涨,买得越晚的压力越大,而房贷则会随着货币的贬值越往后变得压力越轻,当收入增加后,有很多人都会提前还款,没有提前还款的,是因为自己用手里的钱赚到的收益远比银行利息要高,借助银行获得更多收益,那么这不是好事吗?

第三,虽然说房子产权只有70年,但我们人一生能活多久,如果是25岁买房,拿到房产证,就算是只有70年的产权,那么加起来也95岁了,有几个人能活到95岁?这意味着70年的产权已经足以让自己一辈子都有自己的房子住了。

当然,如果从长远来考虑,买了房,应该留给孩子,孩子留给孙子,生生不息,但是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人可以预知几百年几千年以后的事情,再加上这个70年的产权也并非说70年后房子就没了,指的是土地使用权,那么到时候自然会有新的政策来保障大家的住房,完全不用想得这么远。

因此,为什么大家愿意采用几十年还款的房子买并没有永久产权的房子,这本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是符合大多数人需求的行为,买房也并没有用了一辈子的收入,因为除了买房外,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在娱乐,这些消费支出本身也是依赖于我们自己的收入。而很多人房子因房价上涨带增长的财富远超过了自己一辈子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