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講真,以前那些個的女性角色,看著可比現在來勁多了。

——遇言姐


《囧媽》撤檔後改為網絡播放,引發了一些爭議。

拋開電影的成色先不談,看到黃梅瑩出場的時候,遇言姐還是挺高興的。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黃梅瑩在《囧媽》中飾演執意坐火車去俄羅斯參加表演的老媽

如今,能hold住老年知識女性角色的,也就是黃梅瑩和潘虹,這兩位上海演員了吧。

影片結尾時,“囧媽”摘下了假髮,露出稀疏的白髮,那一刻,遇言姐忽然覺得,前頭那些

巧遇大熊,克林姆林宮上飛熱氣球的荒誕突然寧靜了下來。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一晃,黃梅瑩老師也是快70歲的人了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年輕時的黃梅瑩是個大美女。瓜子臉、杏核眼、飽滿的額頭和蘋果肌,起伏精準的面部線條,長得有點像林嘉欣

上一次,我對黃梅瑩有印象的角色是《孔雀》張靜初的母親,再上一次,是《金粉世家》董潔的母親。

兩個母親的角色,一個市井冷酷,一個知性剋制,都被黃梅瑩演的好極了。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孔雀》中的黃梅瑩,掐住白鵝的脖子喂下老鼠藥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金粉世家》中的黃梅瑩,是民國中產之家的寡母

而對於遇言姐父母那代,黃梅瑩必須是《渴望》中那個跋扈的大姑子王亞茹

呀。

這兩天,遇言姐憋在家裡重新翻了翻這部誕生了第一渣男和第一媳婦的,上世紀第一爆款國產劇。

一看之下,發現王亞茹這個角色還挺有意思的。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黃梅瑩飾演高知家庭出身的外科醫生王亞茹

《渴望》拍攝於1989年,故事從1970年開始講起。

王朔後來回憶編劇時說:

那個過程像做數學題,求等式,有一個好人,就要設置一個不那麼好的人;一個住衚衕的,一個住樓的;一個熱烈的,一個默默的 。

黃梅瑩飾演的王亞茹,分配到的屬性正是——“住樓的”、“熱烈的”、“不那麼好的人”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如果不是編劇硬要把人往極端裡寫,如果把這個女性角色放到現代社會,王亞茹應該是可以贏得很多同情和讚賞的。

先來看看王亞茹的出身。

王亞茹的父母都是早年留美精英,父親還在美國主持過一間實驗室。

王亞茹出生在美國,後來跟著父母回國。為人勤奮好學、能幹不輸男人,畢業後穩坐神經科一把刀。

男朋友對她的評價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閨蜜對她的評價是:“有點怕她。”

這樣的王亞茹有點像《紅樓夢》中的妙玉,目下無塵、孤高自許,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看誰都是俗人。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而在當時,寧為玉碎的王亞茹同樣也不被別人理解。

不管她的藝術品味多麼高雅,醫術水平多麼精湛,人們在形容她時說的永遠是——那個沒結婚的老姑娘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王亞茹這個角色有多硬核呢?

因為家庭成分問題,她的結婚申請遲遲批不下來。男友羅崗又因為政治立場問題被送去了幹校改造。

王亞茹不理那一套,沒有告訴母親,沒有告訴弟弟,一個人準備好嬰兒用品,一個人坐公交車去醫院,躲在筒子樓裡就把孩子養下來了。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同事看到她做的小衣服、小被子嘖嘖稱奇,沒想到高高在上的王醫生還有這一手。

王亞茹回答:“能有多難,比手術縫合還難嗎?”

那是在1970年,未婚先孕是政治問題+道德問題,但是王亞茹根本不在乎,可以說是相當前衛的了。

不僅如此,她給孩子起的名字是羅丹,以致敬法國雕塑家羅丹。

要知道,羅丹的傑作不僅有《思想者》,還有描繪肉慾之愛的《吻》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父親被劃成反動學術權威,母親在驚恐之中病發而亡。弟弟王滬生悲觀頹廢、沮喪度日。男友被定為現行反革命入獄。但是王亞茹沒有一刻動搖過。

母親猝死,王亞茹沒有悲痛欲絕。她處理完母親的後事,又安排好弟弟的婚事,就登上了下鄉的列車。

三年的下鄉生活,挖河、打堤、脫坯、拔麥子,男人乾的活,她全乾了,什麼樣的苦,她全吃了。

似乎冷靜、剛毅的她可以抵禦生活中的一切痛苦與不幸。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回到北京後,王亞茹去弟弟家看了一眼,飯都不肯留就回醫院去了。

她帶給弟弟王滬生的禮物的是——

一隻半導體,用來聽新開的英語節目。

一摞英文書,讓弟弟即刻開始練翻譯。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當王亞茹發現物理系畢業的弟弟沉浸在雞毛蒜皮的家庭生活時,她立刻為小侄子聯繫了幼兒園,讓弟弟可以專心把業務撿起來。

在弟弟心灰意冷覺得讀書沒用時,王亞茹堅持認為學習有用,國家需要有知識的人,“我們不能成為庸人”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王亞茹從生活方式到行為模式,都跟逆來順受、甘於奉獻的,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女性相去甚遠,這樣的王亞茹是不可能喜歡“中國好媳婦”劉慧芳的。

王亞茹的臺詞如今看來很圈粉,堪稱是反聖母白蓮花的第一人。她是這樣說的——

“我看見劉慧芳那副救世主的樣子就討厭。”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事實上,王亞茹不僅僅是不喜歡劉慧芳,她也不喜歡世界上的大多數人。她更在意的是——維護知識分子這個種群的高貴和純正。

王亞茹和劉慧芳第一次碰面,是回到家後看見弟弟帶了個女工在自己的房間看照片、聽唱片。

王亞茹直言不喜歡別人動自己東西,讓初來乍到的劉慧芳當場下不來臺。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劉慧芳是個小學文化的工人,是文盲寡母帶大的衚衕姑娘。

家中逼仄、共處一室,鄰里之間從不敲門。這樣的劉慧芳是沒有隱私意識的。

90年代的觀眾認為王亞茹小題大做,十分矯情。

然而,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王亞茹沒有什麼錯。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王亞茹是個十分勇敢、不在乎與眾不同的人。

文革期間,自己一個人無依無靠,僅僅在閨蜜的幫助下,就敢生下孩子。

在與男友羅崗決裂後,她單身生活了十五年。

文革結束後又到美國留學,回國建立了神經科學中心,通過手術治好了小芳的腿。

秉持“愛就結婚”、“不愛就散”,絕不拖泥帶水的王亞茹也無法理解劉慧芳在兩個男人之間的搖擺。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王亞茹對階級的維護意識,在今天看來令人心有慼慼。

她將2歲半的侄子每週末接來學英語,不是因為自己有多愛孩子,而是行使家庭教育的職責。避免高小畢業的媽、庸庸碌碌的爸,“帶著孩子一起往下滑”。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在當時來看,這個自作主張把孩子送幼兒園,天天逼著孩子念英文、彈鋼琴的大姑子,一副精英嘴臉是有多討厭。

但在今天回看,這早已經是全民認可的教育方式。

應該說,王亞茹是早期國產劇中,最接近現代女性的角色。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在《渴望》的後半段,由於需要製造矛盾衝突和情節密度,王亞茹這個角色越來越無理、越來越扭曲。

當時,黃梅瑩特地找導演反映,自己扮演的這個角色,所作所為不合邏輯,自己無法對劇情感到信服。

但是,當時這個劇本的主要調性就是集中在兩個女性——溫柔的兒媳婦和可惡的大姑子

王朔說:“導演也許很同情她,但他也無法對這個角色進行根本性的調整,因為四十集戲全指著這個攪屎棍子在裡頭攪了。”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縱然如此,集冷酷、自私、堅貞、孤傲、剛毅,多重性格為一身的王亞茹仍然留下了一個複雜而飽滿的形象。

反觀如今的國產家庭倫理劇,中年女性要麼直接缺席,要麼就是無腦主婦、高冷精英、嘮叨老媽,幾種stereotype, 很少能看到有張力的角色。

黃梅瑩在《囧媽》中的角色,又鬥熊的,又渡河的,費了半天勁,真不如30年前的這個王亞茹的性格飽滿呢。

遇言姐現在這麼看看,倒覺得《渴望》中的那個王亞茹有點像《囧媽》現在這個媽媽的前傳,黃梅瑩身上的那種上海女性精緻、較真、活得體面、要強的勁兒演得真好。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嗯嗯,遇言姐吧,其實還想吐槽一些春晚小品中的幾個女性,中年少女等著男人天降來救贖自己的,婆媳之間為著口紅和幾根大蒜苗吵來吵去的,恭維女性的話就是是:“女朋友能錯嗎?女朋友不可能錯!”(這是誇咱們呢嗎?明明是說咱們不講道理)

看得人腦仁兒疼。

相較於眼下這些緊縮、狹小的女性形象,以前影視劇中的女性,趙麗蓉小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多麼的開明、大氣、富有個性啊。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不管怎麼說,現在大熒幕上(雖然沒有先在院線上映)多少有了一個老年女性為主角的電影,有了一部討論中年人和自己母親相處的電影

,還是要給黃梅瑩阿姨點贊。

本來要帶我媽媽老席去看這部電影的,讓她看看人家的媽媽多爭氣,合唱團都唱到紅星大劇院去了,沒錯,就像當年她拿我和樓上孫姐姐比較一樣。結果疫情嚴重,只好取消了。


誰還記得“囧媽”在30年前是一位夠獨立,夠特行的“御姐”?

雖然豆瓣評分不高,但是我覺得還是值得大家帶媽媽看在家看看的。

她們肯定記得,這個囧媽,就是當年她們特別膩歪的那個獨立、較真、自私的御姐大姑子。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