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在前,守護萬家幸福

衝鋒在前,守護萬家幸福

一聲令下風雷動!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齊魯兒女心無旁騖投入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他們之中,有慨然逆行的醫務工作者;有輕傷不下火線,倒在崗位上的基層幹部……正是各行各業人員的堅守,為疫情防控提供了保障,為千家萬戶守護著幸福。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正是這些默默堅守的身影,為這個冬季渲染了一層溫暖的底色。

“家有逆行者,既擔心又驕傲”

□ 本報記者 常青

疫情來襲,一大批基層醫務工作者勇敢地站在了最前面。

“身為共產黨員,越在關鍵時刻越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我請戰!”面對醫院1月22日下達的召集令,蘭陵縣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柴豔峰沒有絲毫猶豫,主動放棄春節假期,請纓到一線進行疫情防控。感染科發熱門診單日最高接診量達360人次,柴豔峰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病人一個緊挨著一個,甚至連喝水、上廁所都要一路小跑。在完成發熱門診工作的同時,柴豔峰還要兼顧特設的接診湖北歸來人員的“武漢門診”,按他的話說:這部分人群的檢測年輕人可能拿不準,我得親自確認過才能放心。

1月30日,一名武漢返鄉人員出現發熱,隨後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自此柴豔峰又多了一項隔離病房的工作。治療確診病人對於柴豔峰壓力自不待言,但他告訴記者,在這樣的時刻,需要有人向前衝鋒,只能是共產黨員先上。從進隔離病房的那天起,柴豔峰再沒有回過家,他說,只要這名病人還沒有治癒出院,他就需要一直堅守在醫院。

“爸爸你那有事嗎?”這是兒子打來的電話裡最常問的一句話。為了不讓家裡擔心,柴豔峰偶爾會打個電話給家裡簡單說說情況。正在山大醫學院讀研究生的小兒子一直視父親為心中的榜樣,他認為不管外界環境如何,醫生始終是神聖高尚的職業,值得苦學多年,用一生實踐。

17年前,柴豔峰還是名年輕醫生,面對非典,他帶著一腔熱情衝在一線。17年後,柴豔峰是一個科室的主心骨,他更多地考慮如何能夠治癒確診病人,如何才能不讓醫務人員受到傳染。每一步他都小心翼翼,每一天都如履薄冰。他也知道如今的醫療手段和防控措施遠非17年前能比,很快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家有逆行者,既擔心又驕傲。”大年初五剛下班,東營市河口區人民醫院護士長李慧看到家庭微信群裡80歲的姥姥發來的留言,她知道瞞不住了。1月21日,她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作為第一批進駐發熱門診的護理人員,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過年期間基本和家裡人斷了聯絡。聯繫不上她的姥姥得知外孫女去了一線,才在家庭群裡發出了這樣一句話。

在採訪時,李慧手背上的一片紅疙瘩讓人心疼,若不是親眼所見,可能沒人相信那是一位年輕姑娘的手。李慧告訴記者,每天幾十次的洗手消毒,早已讓雙手乾裂發皴,整日戴著手套,把手悶出了一片紅疙瘩,但在日常繁忙的門診,有誰還會去在乎手部的護理呢。

大年初五那天,李慧值班期間來了一位武漢返鄉人員密切接觸者,因為原本就有泌尿系統疾病需要治療,從上午8點到12點的4個小時,李慧陪伴患者輸液、服藥和午餐,護理結束後她第一件事就是大口大口喝下幾口水。由於隔離服有限,為了儘可能節約,李慧4個小時沒有離開隔離區,長時間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她不敢喝水,顧不上吃飯,三層衣服全被汗水浸溼。

隔離病房的日日夜夜

□ 本報記者 李劍橋

本報通訊員 高雷 耿悅

“大年初一,發神說,即將上戰場,以後一段時間就不看群消息了。然後,群裡就沒了他的蹤影……”

這個被群友成為“發神”的,是鄒平市中醫院隔離病區負責人,也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主治醫生之一張啟發。從1月27日收治第一例患者開始,連續幾天幾夜,張啟發等醫護人員和患者就一起待在隔離病房內。

“想想這些天,真是太不容易了……”2月3日,面對記者,這個四十多歲的男人哽咽難忍。不容易,或許因第一例病患體溫穩定而感到欣慰,或許記起了親人放心不下的那些叮囑……

“這幾天,孩子一直放在老家,我們都沒法回去,因為我愛人是交警,也在防疫一線……”隔離病房副護士長焦娜說。工作的勞累,幾天幾夜的不眠不休,她覺得都沒什麼,“選擇了這個工作就是選擇了責任。”但是一想起放在老家沒人照顧的孩子,淚滿眼眶。她不僅是醫生,更是母親。

隔離病房二樓,歇息下來的護士剛坐下吃晚飯,忽然呼叫器裡傳來值班人員說患者有憋喘的聲音,護士高欣立即換上防護服進入隔離區,支援裡面的戰友鞏迎春。外面人也顧不上吃飯了,忙著遞物品。由於穿著防護服,戴著防護面罩和護目鏡,每一次普通的護理操作都異常艱難,一動就會一身汗。但這絲毫不影響護士們操作的準確,抽血、吸氧、監護,每一步都容不得偏差。

一個人在隔離區,收拾兩個病人的房間十多袋垃圾,把病人用過的被褥按醫療廢物包紮運送,打掃病房,消毒……這是隔離區護士們的日常。

從早上進入一直到晚上下班出來,因為防護用品供應緊張,每個人都千方百計想節省一套防護服。一位護士告訴記者:“劉文釗悄悄告訴我說招弟哭了,我知道她剛滿週歲的孩子發燒,可我不敢去安慰她,因為我怕我也會哭;我也不想表揚她,因為她是我親表妹。”

韓增卉和朱文嬌總是默默地工作,被消毒液嗆到過敏的張娜輕傷不下火線……一天又一天,他們每天都在迎接著挑戰。

鄉鎮幹部李皓倒在疫情防控一線

□ 本報記者 王兆鋒

本報通訊員 劉珊珊 王恩標

“我的病痛和群眾的疫情防控相比,不算什麼。疫情防控一線需要我們,我們鄉鎮幹部不能躲、不能退,就必須衝在前面!”這是李皓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時,給同事說的一句話。1月31日凌晨,51歲的李皓因腦幹出血,不幸去世。

李皓生前任菏澤市東明縣沙窩鎮主任科員。1月22日到30日,李皓一直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線,與村幹部摸排武漢及周邊返鄉人員情況、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及相關知識、穩控武漢及周邊地區返鄉人員。

李皓包保的馬軍營、唐莊兩個行政村,共排查出武漢及周邊地區返鄉人員13名。由於這部分返鄉人員長時間被居家隔離,情緒有點波動,漸漸出現不配合隔離工作的情況,穩控難度逐漸增大。李皓耐心細緻地勸說安撫他們,有時候打電話一打就是十幾分鍾。

2013年,李皓因公致殘,又有高血壓病史。防控疫情中因長時間身體超負荷運轉,時常感到不舒服,但他一直堅守在防控一線。

1月30日下午,李皓督導完兩個村疫情防控工作後,在辦公室和鎮黨委副書記牛曉偉、組織委員宗少偉,交流如何進一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做好疫情防控。談著談著,李皓說頭有點暈。宗少偉看他臉色不好,提醒他:“回家休息休息,不行就去醫院查查。”李皓說:“現在村裡疫情防控一大堆事,走開我不放心啊!”在牛曉偉、宗少偉的勸說下,李皓回家。

回家後,李皓接到一位居家隔離武漢返鄉人員的電話,對方情緒有波動。李皓耐心向他解釋說明,通話時長7分多鐘。在通話過程中,李皓突然暈倒、意識模糊。家屬撥打急救電話,把李皓送到東明縣人民醫院搶救,但最終沒有搶救過來。

“工作踏踏實實,兢兢業業。”這是同事們對李皓的評價。

宗少偉說:“老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鄉鎮幹部,但正是千千萬萬像他一樣的鄉鎮幹部,默默無聞,在基層疫情防控一線‘逆行衝鋒’,為群眾築起疫情的‘防火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