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万+的车,大都是双离合,如果换成爱信或者现代6at,大概会增加多少成本?

走马山人


国产十万出头的车子,按照鄙人的理解是含合资、含自主对吧?因为合资车也毕竟都是国产的;这个层面配备双离合的车型不少,如果换成爱信、派沃泰的六速At也差不了多少,六速At是一个统称、旗下的产品多达十几款,有贵的、当然也有很便宜的,所以不要觉得是六速At、就一定是个宝;区分变速箱的成本很简单,其一是按照横置、纵置区分,其二根据所能承受的扭矩进行区分!

先说第一点,同样都是六速At,也要看是横置还是纵置,如上图所示横纵对比、纵置变速箱从体积上远大于横置,所以用脚丫子想都能想明白纵置的机器要更贵;横置只是不大点的小玩意,物料方面就能省很多对吧?所以谈变速箱首先要看是横置、纵置,挡位一样多、那么纵置的成本一定更大、承受的扭矩也一定会更强,因为巨大的体积、所以内部布局则更为自然,散热问题容易解决!这就是那些如PDK之类的纵置变速器、耐用的原因,采用前后纵列布局的纵置双离合,解决散热问题简单、因为空间足够大!同理采用内外双环的横置双离合变速器,由于空间紧凑,所以散热会成为一大难题!


通过所承受的扭矩判断成本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爱信At、CVT变速箱的产品序列(Ff为横置前驱的意思),从图上可以看到爱信六速At分为三个档次,两百扭矩以下两款、三百以下扭矩三款、五百扭矩以下只有一款(横置六速顶级),所以很多车都用爱信的变速器、都是六速At,但实际上完全是三六九等的,汉兰达上的六速、一定比大众用的爱信六速贵;同理汉兰达用的六速、也一定比上一代六速凯美瑞的变速箱更贵,所以不要觉得自己是六速At,就美的不得了、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所以判断自己的六速At是不是值钱,先看是横置、还是纵置,确定之后、按照上面两幅图对比即可(这图是纵置变速器);所以各位还会觉得爱信六速At很值钱、亦或者是都值钱?那些扭矩在两百以下的六速、根本就是白菜;比如国内十万左右的车子、大量采用扭矩160nm左右的那款六速At,成本非常之低、本身就是由天津爱信所制造,因为承受扭矩极低、所以材料大幅度缩水,成本自然就很低;它的成本甚至不如Dq200双离合!所以不要觉得是个At就一定贵,关键看车型、看扭矩大小、看布局形式!



总而言之,十万左右的车子配备的双离合、At变速器的成本接近,如果配的是160nm那款六速At,它的成本将低于大部分双离合箱子,咱们自主车用的双离合大多是都是由格特拉克所提供的,成本并不低;不要觉得格特拉克双离合不好,因为法拉利全系都在用dcl750、它就是格特拉克出品的,所以双离合成本并不是都很低、而At变速器也并非都很贵!现在的六速At成本普遍不高;理由很简单、工业制品,卖的越多、成本摊的越薄,爱信的六速At,全球已经卖出几千万套
,它的成本已经极大化的被削弱了,所以如今的六速At、并不值钱,成本更可控!


非专业车评


首先明确DCT换成6AT成本不一定增加,但是国产10万+的车由DCT 换成6AT成本 肯定会增加。具体成本增加多少与汽车厂家的采购量,6AT 类型也有关,譬如说,爱信6AT 也分三六九等,价格更是差别巨大。

为了更好的说明我的答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6AT 比DCT (双离合)贵?

之所以觉得6AT比DCT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多人觉得6AT比DCT好,觉得6AT车型比较高端,这个高端来源哪里呢?



这就要说一下它的历史了,在2010年之前,6AT变速箱的很多专利都是掌握在日本爱信精机手里。那时候大家想使用6AT变速箱必须向爱信支付高昂的专利费,这无形使得6AT变速箱的成本增加。然后就给大家留下了高端的印象,毕竟很多人认为贵就是好。其实本田、丰田、通用、大众都有能力研发自己的AT变速箱。

但是2010年后爱信的AT变速箱专利过期了,现在的6AT技术已经公开了,哪个厂家想造自己的6AT完全可以。所以我们就看见了如国内的青山变速箱生产的6AT及通用公司的AT变速箱。但是自己从零开始研发生产AT变速箱,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还不如直接采购爱信的6AT来的直接,这样也更便宜更稳定。有时如果AT的采购量足够大,甚至AT的购买成本比自己生产DCT还要便宜!

其次由于DCT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口碑不是很好,普遍反映顿挫严重,况且DCT专利封锁没有那么严格,再加上DCT结构简单导致很多低端劣质的DCT变速箱就被生产出来。这进一步降低了DCT的口碑,给大家留下了低端车专用的印象。

6AT也分三六九等,不是所有的6AT都比双离合贵

大众低端车用6AT,高端车却用双离合,再高端一点的车又使用了8AT。

奥迪A4 A6用双离合,奥迪A8又用上了8AT。

所以说AT变速箱有便宜的有贵的。

吉利缤越用的是DCT,而法拉利用的也是DCT,而且都是格特拉克生产的,但是它俩的成本能一样吗?




而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有AT和DCT的特性来决定的。

AT变速箱结构复杂,由于存在一个液力变矩器造成其传递效率低下。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好处,那就是足够平顺、皮实耐造,用着省心。而这也是大家选择6AT变速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除此之外不同定价、定位的车型也是需要匹配合适的变速箱,比如说大众朗逸的1.6自然吸气为什么使用6AT,而1.4T却使用双离合,这主要是因为自然吸气的车型输出的扭矩不高,只有155牛米,如果再给它配个DQ200或者DQ280的变速箱完全是大材小用,就像是杀鸡用牛刀。此时还不如直接买个低端的6AT变速箱。而1.4T的车型如果想用AT变速箱那肯定不能用低配自然吸气匹配的那个AT,因为低配的AT变速箱根本受不了1.4T的280牛米的扭矩,如果想强行用AT,那就需要更贵的AT,这个时候用AT就划不来了。

而大众的高端车型,如途锐,却用AT变速箱,我觉得主要原因是途锐定位更高端,不惜用更贵的AT变速箱提升整车平顺性,减小顿挫,毕竟这么贵的车也要面子啊。



DCT变速箱同样有高低端之分,这个跟车辆的定位也密切相关,譬如说奥迪R8超跑用的也是DCT,超跑更多的是强调动力、操控,对于舒适性要求就没那么高了。而DCT具有动力传递效率高,能承受更高的扭矩等优点,这也正好契合了超跑对于变速箱的需求。

DCT变速箱到底好不好?

目前来说DCT变速箱经过了很多年的迭代,其与AT变速箱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但是其与生俱来的传递效率高、结构简单、适应范围广等优点越发明显。

而AT变速箱由于结构复杂,特别是档位越来越多,8AT、10AT导致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制造成本越来越高,但是优势却不是很明显。所以可以说AT变速箱是个夕阳产业。这也就是为什么爱信到处找别人合资的原因!现在国内的厂家越来越多的使用DCT变速箱,如吉利、长安等。长安的下一代产品,从CS85开始就开始全面布局DCT变速箱了。



未来变速箱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双离合变速箱

综合以上两个观点,国产10万+的车使用DCT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便宜,因为10万+的客户群体更多是刚需,对于换挡舒适性要求没那么高,更看重动力、空间、价格等。

所以10万+的国产车把DCT换成AT可能成本增加也可能减少,就看采购的AT数量及使用的是低端AT还是高端AT。


道远说车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为什么都使用双离合而不使用AT变速箱:

1.其实并不是成本问题,关键是技术专利问题,目前双离合变速箱的技术专利已经过时,也就意味着在使用双离合变速箱不需要支付高额的专利费。

2、自主品牌变速箱研发起步较晚,研发投入资金较少,面对AT变速箱,CVT变速箱高额的专利费势必会带来整车成本的上涨而失去市场竞争力!

3、国家科技部在自主品牌遇到问题的情况下通过专项资金的投入,支持自主品牌大力研发双离合变速箱,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长城汽车的双离合变速箱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4、另外AT变速箱也存在产能问题,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初广汽传祺GS8上市之初全国提车都需要加价,后期产能严重不足造成自主品牌在冲击20万SUV车型天花板的关键时刻段档!就是因为当初提供广汽AT变速箱的企业以产能不足而限制供应,造成GS8销量下滑。

5、最关键的是购买国外AT变速箱的企业首先要填一个放弃自主研发AT变速箱的协议才可以购买,这就意味着像长安和广汽传祺这样的企业未来在AT变速箱专利过期之后也不能自主研发AT变速箱,多么可悲呀……个人还是支持像长城这样的企业,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有不当之处请见谅。


老崔说车96


韩国现代的6at离岸价是1230美元,合资车用的爱信变速箱基本上国产的但价格不清楚,zf的变速箱离岸价在1900欧以上


美食家2016


越来越多的国产车型都用上了双离合,很多人觉得这是因为自主品牌节省成本的考虑,那么如果换成爱信或者现代6at,真的会增加很多成本吗?

很多人一谈到双离合就是节省成本,只认爱信6AT,考虑问题的方式太过简单了。其实很多时候真不是钱的事。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传祺GS8吗?

作为自主品牌突破20万天花板的SUV产品,传祺GS8的走红是出人意料的,2016年11月,传祺GS8正式上市,2017年第一季度月销量连续破万,甚至超越了神车——汉兰达的当月销量。但是结果呢,由于采用爱信6AT变速箱,广汽产能难以跟上需求,广汽给出的解释是由于爱信6AT变速箱采购困难,导致产量受限在7000台。而爱信的背后是谁,正是丰田。

再举一个例子,为什么这么多的自主品牌,只有长安率先采用爱信的AT变速箱,并且在旗下大部分车型中都采用了爱信的变速箱?那是因为,爱信对于将6AT变速箱投放给中国企业一直很吝啬。而长安跟爱信的关系紧密程度远超其他自主品牌,那时候的长安铃木、神龙汽车、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都大量采用了爱信的变速箱,长安近水楼台,但是跟爱信的谈判依然非常艰难,最后长安是拿着自研的双离合变速箱,才最终将合作谈成的,其他自主品牌想要获得爱信变速箱的大规模供应谈何容易。根本原因就是,爱信仗着自己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研发AT变速箱的企业,旗下的产品根本不愁卖。

等到后来,爱信6AT的技术优势逐渐丧失,自主品牌的自研变速箱越来越成熟,爱信才站出来收割最后一波韭菜,与吉利和广汽成立合资公司,扩大爱信国产变速箱的产能。但是那时候,很多自主品牌都开始了自研变速箱的路线,自然不可能再去大规模采用爱信变速箱。

爱信的6AT变速箱贵吗?其实也不贵,采购价8000元左右,甚至比自研变速箱还要便宜的多,因为即使是研发结构简单的双离合变速箱,也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当年发生在传祺GS8上的一幕不会再重演,所以自研变速箱是无奈之举,也是必然之举。而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传动效率最高、最有可能满足严苛排放标准的双离合变速箱就成了首选。

最后,我想说我并不是为了国产品牌大量使用双离合变速箱洗地,消费者大可以根据使用体验用脚投票,我只想说明,积贫积弱的国内汽车工业必须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自主品牌的双离合变速箱虽然目前可能体验比不上爱信6AT,但是却也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跨越,至于体验的优化,交给时间吧。


老司机侃侃车儿


增加的成本与变速箱采购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与汽车厂家硬实力有一定关系。而且有时候并不是成本的原因。

而换用爱信低端6AT变速箱,成本不会比双离合变速箱增加太多。对于厂商来讲具体采购价格都是秘密,但是我们从同款车采用不同变速箱的售价可以看出端倪来。例如大众的高尔夫,1.6L自吸车型曾经装过双离合变速箱。2010款、2011款高尔夫自动时尚型搭配的就是双离合变速器,之前搭配的是4AT,2012年开始搭配爱信的6AT,而搭载6AT变速箱的高尔夫售价并没有比双离合变速箱高,甚至2012款售价还要低2k左右。


上图中就是爱信最便宜的低端入门变速箱,然而这个6AT效率并不高,承受扭矩也很低,最大承受扭矩仅160Nm。现在国产车有几个还用自吸发动机的?随便拿来一台车发动机扭矩都要超过160Nm,而要采购大扭矩容量的变速箱,并不是像买大白菜那样 可以乘车购买。长安为了采购爱信变速箱,雨爱信周旋了很多次,数次谈判后才买来了爱信变速箱。大厂尚如此困难,国内其他厂家采购量不足,根本没有话语权,价格也没有商量的余地。而且日后供应量也不会有保障,一但变速箱产能不足或者其他战略大客户采购量突增,这时候小客户的出货量就会受到影响,全力供应大客户。

其实表面的成本变速箱价格高低,实际上变速箱并不是买来就可以随便装上的。这还涉及到匹配标定的问题。目前只有几个大厂有调校的能力,,例如大众、福特、丰田等,一款变速箱匹配需要一年以上,即便如此大众近年来采用6AT的车型匹配的依然是一塌糊涂,多次被投诉,采用6AT车型不断减少。国内的厂家虽然有电控标定部门,但是对于AT变速箱匹配调校大多数无能为力的,公版软件(TCU)只能说够用,并不能与所有车型匹配,而且修改匹配难度是非常大的,大多数需要花钱请变速箱厂家代为匹配。这个费用是500万起步,而且变速箱厂家会漫天要价,做种开发成本是不确定的。


为什么大家都一边说邦奇的变速箱不好,又大批量采用邦奇的CVT。说邦奇不好,是因为邦奇CVT没有采用变矩器,而是用湿式离合器代替。但是邦奇可以免费提供tcu程序,厂家免去匹配标定环节,总比去求人花钱匹配AT要好很多。这就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原因之一。况且国内厂家车型繁多,很多厂家实施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一款车销量不理想,立刻下线,换一款车再战。所以采用AT变速箱时更加谨慎。

自动变速箱技术已经很成熟,几乎被外资牢牢掌握,国内很少有人在继续在自动挡变速箱上下功夫了!例如吉利收购DSI,研究明白以后毅然转手卖掉了!自己造可能与采购爱信变速箱成本差不多,而性能要差一些。所以有实力的大厂都与爱信搞合资,生产爱信变速箱,将来使用起来更方便。而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混动、纯电动、今天表面风光的AT变速箱,其实已经是夕阳产业,爱信疯狂的大规模与国内主机厂合资也是想榨取最后利润。所以国内厂家继续研发AT变速箱也就没有意义,采用自产双离合器或者外购CVT变速箱一样活的好好的,只有某些战略车型才会考虑采用AT变速箱。


水墨丹青一世情


成本不会增加多少,但造汽车不光是成本问题。

作为世界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爱信并不单只供应中国,就包括大众这样的一线国际大企也需要从爱信采购零部件,低端车型的6AT变速箱都来自爱信。

作为汽车三大总成之一的变速箱,其重要性不言而谕,大众汽车尚且不敢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自行研发强推双离合变速箱。

作为供应商,爱信也不可能无限扩大产能去造变速箱,产能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市场的起伏波动都会对企业造成影响,而规模越大调头转向也就越难。

国内汽车企业也是一样,吉利、广汽等车企有很多车型采用爱信变速箱,汽车市场迅速扩大,零部件供应不上,这种供需矛盾怎么办。

答案就是合资。

大家一起出钱合资扩大产能,利润分享风险平摊,只有这样才是较为稳妥的方案。

但归根到底还是技术问题,大家都知道苹果手机以2成的市场占有率却收割了9成的利润。

汽车合资企业也是同理,到头来还是掌控技术的拿利润大头,组装干活的只挣个辛苦钱,这跟“联想”与“华为”的情形何其相似,不注重自行研发早晚会被百姓所唾弃,被市场所淘汰。


你需要更多的高能瓦斯


其实两个成本相差的成本主机厂都可以控制,有可能双离合还高一点主要原因有4点

1.AT的专利局限性,你想用或者自己想造就得给专利费,费用还不高低。

2,技术攻克比双离合要难,因为结构复杂,特别是换挡机构和液力变矩器。

3,要是国内都用AT变速箱供货成了问题,供不应求供货商就会涨价,最后成本必然上升。

4,匹配问题,因为不是自己研发的变速箱,和自己的发动机匹配相当费事麻烦,会造成发动机参数的全面调整,相当耗时耗力。

所以主机厂有自己发动机也会研究相应变速箱,匹配问题变的不是那么费劲也不会因为产量等原因造成产量供不上的问题,这几个才是双离合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展翅飞翔70037744


双离合换成6AT,成本肯定会增加,至于增加量与采购量有关。大众为什么不换成AT而是全用垃圾的双离合,是因为爱信产能有限无法满足大众销量需求。如果国内大众销量降低2/3,估计会全系都换成6AT。


火辣辣007


不单单是成本问题,自己要掌握核心技术,哪怕不完美,也可以不断的优化。避免在关键时刻被卡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