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泌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楊玲老師講吟誦之美

【關於 吟誦 】

吟誦,是漢文化圈中的人們對漢語詩文的傳統誦讀方式,也是中國人學習文化時高效的教育和學習方法,有著兩千年以上的歷史,代代相傳,人人皆能,在歷史上起到過極其重要的社會作用,有著重大的文化價值。漢語的詩詞文賦,大部分是使用吟誦的方式創作的,所以也只有通過吟誦的方式,才能深刻體會其精神內涵和審美韻味。因而吟誦也是漢語詩文的活態。吟誦是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公認的中國文化獨特魅力之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吟誦漢詩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僅在華人中間,而且在日本、韓國等很多漢文化圈國家中,也一直流傳,比如日本的吟詩社社員就有百萬人以上,他們經常來中國交流訪問。全國各地的吟誦調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吟誦調也有差異。但是都遵循著一些普遍的規律。



吟誦的方法分兩大類。有格律者(近體詩詞曲、律賦、駢文、時文等)為一類,依格律而吟誦;無格律者(古體詩、古文等)為一類,多有上中下幾個調,吟誦時每句或做微調,組合使用,以求體現詩情文氣。與朗誦截然不同,古代說話原本就是吟誦。東漢以後有歌有吟有誦。凡詩文皆可吟誦,歷代的歌詩(詩、騷、樂府、詞、曲等)在不能歌之後,亦用吟誦之法傳承。凡文人皆會吟誦,唱和酬答,教育學習,皆用吟誦。歷史上有很多吟誦名家,如謝安、王陽明等。明清兩朝,吟誦尤為發達,更為學習詩詞文賦和八股文的方法。


聽泌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楊玲老師講吟誦之美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吟誦感興趣,各地的吟誦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教育界也自發開始了恢復吟誦傳統,把吟誦引回教育體系的探索。

【中華吟誦學會】

為了搶救、傳承、推廣吟誦,2010年1月24日,經教育部批准,民政部註冊,在北京成立了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吟誦分會(中華吟誦學會)。該會團結了一批有識之士,在近幾年赴全國各地開展了搶救、採錄、整理、研究的工作,並獲得中央精神文明辦、國家語委、教育部語用司的支持。開展了吟誦的宣傳、推廣工作。該學會是一個吟誦文化志願者群眾團體,也是唯一的全國性吟誦組織。其每一位會員都希望能為吟誦的傳承、發展和普及儘自己的力量。

聽泌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楊玲老師講吟誦之美


聽泌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楊玲老師講吟誦之美


聽泌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楊玲老師講吟誦之美


【泌陽縣吟誦學會】

近年來,在縣委宣傳部和縣社科聯的大力支持下,泌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師楊玲、吳迪和體制內外的一批志願者先後走進了搶救這一絕學的隊伍中。在此,由楊玲等人發起籌建的“泌陽縣吟誦學會”,在2018年經泌陽縣社會科學聯合會批准誕生了。會長楊玲,2015年開始接觸到吟誦,幾年來利用節假日自費赴北京、山東、鄭州、廣州、武漢、寧波等地學習交流吟誦及國學教育的相關課程。先後師從中華吟誦學會秘書長徐建順教授、華調傳承人華峰先生、唐調傳承人魏家瓚先生、中國吟誦協會會長周篤文先生、越調傳承人張一平先生、吟誦名家陸襄先生。同時師從中國國學中心主任朱翔非先生、中國第一位國學博士後朱立俠老師、四維書院劉宏毅老師、北京西木學堂滕博士等。通過學習確立以普通話調為基礎採百家之長的吟誦教學模式並制定相關的推廣措施。楊玲老師和廣大志願者共同努力,泌陽縣吟誦事業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楊老師現場教學視頻

學生現場展示視頻

止目前,泌陽縣吟誦學會已在民政部門註冊登記,成立工作室,通過室內教學、室外講學、室外表演、外出活動遊學、參與國學傳承普及等形式,免費培養一大批吟誦志願者和不同年齡段的學子。同時,在鄉鎮也開展了試點教學,並取得成功。春水等地的吟誦工作全面進步,社會參與度越來越高,以老師為主力軍的吟誦隊伍也在不斷壯大。自2017年8月至今,在進修學校全面支持下,開展教師培訓 1180人 次,全縣吟誦種子教師26位到春水、花園、羊冊、高邑、春水中小學、泌水等鄉鎮15個教學點對教師進行吟誦宣傳和現場培訓多次;在銅山小區設立國學志願工作室,以每週一次固定時間及寒暑假形式開設長期教學,授課78期;成立和鈴央央吟誦團,吟誦團開展戶外展示二十多次,紅色經典遊學兩次;通過微信、QQ、千聊授課網絡授課106次;以“和鈴央央一”主播名字,上傳喜馬拉雅的中小學音頻資料,受眾達十多萬人。

聽泌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楊玲老師講吟誦之美


聽泌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楊玲老師講吟誦之美


【泌陽吟誦學會特點及今後發展】

泌陽縣吟誦事業的推廣,主要作用有以下幾點:

首先,通過動聽的吟誦旋律打破語言隔膜,使學生們喜歡上誦讀,愛上經典。

其次,吟誦特有的音樂性和韻律,能帶來高度的記憶功能。古代文人能夠記憶數百萬字以上的經典詩文,靠的就是吟誦這種方法。

第三,吟誦可以幫助青少年更深入地體味和鑑賞經典。這些高低長短、抑揚頓挫的聲音可以讓學生對詩文的涵義有更加深入的體會和理解。

第四,通過吟誦可以極大地促進語文教學,大幅增加經典古詩文篇目是部編版語文教材顯著的變化。“吟誦”是提升古詩文教學質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聽泌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楊玲老師講吟誦之美


關於學會今後的工作安排,楊玲老師說:目前學會第一批的59位會員,將是今後傳播吟誦的種子。學會將通過專業講座、讀書會、吟誦沙龍、吟誦進課堂、社區吟誦展演、吟誦大賽等多種形式,並聯合國內優質吟誦和國學教育資源,讓吟誦走進更多的課堂、社區,讓老祖宗的東西重新回到我們的學校、家庭和村鎮。我們也明白,吟誦及國學教育的迴歸,單靠吟誦學會的努力遠遠不夠, 所以也希望得到上級及社會的更多的關懷、關注和參與,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們隊伍,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作出自己的貢獻。

來源:百科,泌陽社科在線,楊玲老師工作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