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金牌戒烟师


我见过最穷的村庄在国内来说也不算穷,但是相比东部地区还是很穷。

那是2011年的冬天,我去了一个中西部地区的村庄,到那边是去收一些流苏村,因为他们很多人家都在山脚下种了很多。因为交通不便,我就住在了附近的老农家中,他们的房子全是土房。

每天吃饭都是面条或大米,但是基本上是没有肉,偶尔也有鸡蛋。平均每五天左右才有人到村里卖菜,也是没有肉,最多就是鸡蛋。他们的吃的肉基本都是达春节时杀一头猪,然后煮熟在放在缸里在淹起来,刚好够他们吃一年。因为我是冬天去的,他们一开始便做一次肉给我说,他们拿到肉时我看到上边都长满了毛。

后来,我早上就坐车到镇上或县城去买肉回来让他们做,坐好了一起吃。我在那待了三个多月,瘦了20多斤,一是和吃饭有关,二是和我天天爬山有关。

满村不到00多户人家,没有年轻人,只有50岁以上的人或有小孩子的妇女。20-50岁以内的男人都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即使在腊月我回家时,他们村子里回来的人也没有多少。

村里的房子有几天盖的是平房,其它的房子基本都是土房和砖土房,很多家庭连电视都没有,洗衣机或空调更不用想了。每天经过村子里的公交只有两班,早上7点30分和11点到县城,下午3点和5点30分回村。

这个村子是我见过最穷的村,但是那里的农民很纯朴!在2015年我又去过了一次,依然没有改变!


十方印记


我见过最穷的农村,那真的穷的要命,而且是真实的,在那个农村,仅此一家才那么穷

他穷到什么地步,我现在没有真实的照片,只能叙述

他的老婆因为他穷丢下一儿一女,宁愿远嫁他乡,不再联系,不再回来了

他的房子,本来在一个大四合院子里,是过去,不知什么年代修建的那种纯全木板房,房子四周和屋中间,全是木板那种。由于土地下户,其他人都富裕起来,四合院也全部拆掉,挨着他的人,已各自建起了别墅和小洋房,剩下他唯一的一间古建筑,依然孤单地立在那里

由于年代久远,又加上过去建房一间连一间连着,很牢固,但四周拆除后,剩下他一间,摇摇欲堕,就变了形,已经呈六七度倾斜,他也害怕倒掉,四周用树杆架着支架撑着,一打狂风,大风,房子都在颤抖,他又用撑子撑着,勉强能住,这是房子

房子虽然一间,当中却隔着一个大间睡人,另一间隔着两个小间,前面做灶房,后面养猪养牛

他人还是勤快,就是富不起来,牛猪鸡鸭,他一个人全部都养有,灶房后面养的猪牛,猪牛阿的屎尿,漫了一灶屋,走到屋中间真是臭味薰人欲吐,灶头上,到处都是鸡屎,恶心极了

他养的鸭子,怕人偷,就直接养在自己床下面,鸭屎本来就臭的要命,又加上天要亮的时候,鸭子扇翅膀,那个灰尘和臭味,一般的人,会立马呕吐,而他却若无其事,酣然入睡,并不影响他的睡眠

他的衣服,穿的比工作服还脏还烂,不用洗也不用缝

他的儿子,嫌他穷,跑到外面打工,娶了老婆后,几年回一次家,害怕老婆说他家穷,在街上租一套房子,住几天后就又到外面打工

女儿女婿,每回回家,给他拾掇了一下,过后又是老样子,最后女儿女婿也懒得回来了

乡政府把他纳入第一穷名单,每年补贴,扶持他,他又什么都养有,可就是穷

乡政府几次派人做他思想工作,拿钱拿粮,让他把房子拆除,重新建一下,他就说,撑着还可以住一段时间,乡政府也拿这种穷人没有办法

这就是我见过最穷的人,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隐居仙境


要说这穷;年青人很少知道它是什么滋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深有体会。这个问题;我有点不愿回答,但它勾起我儿时的回忆?

就在那个时间段;吃饭,全民饿肚子。今天咱不说吃饭怎变样?说一说烧柴;你想,当时的亩产量200——300斤。庄稼它就沒长成,(这里指,水浇田)。

前几天,我和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交谈;老人站起身,用手指向堡子西南角,那一片田地,它名叫“八十亩地”。老人说;就在那个年月,秋收时,人们站在田间的这一边,能望到田地的那一头。玉米成熟时,它还沒人高,你想它的产量有多大点?我问;当时是不是沒水浇?他说;水不成问题。那时,即沒化肥,又沒良种,也不会科学种田。

今天的主题:是说烧柴,它就是能源。当时的电价:每度,6分,煤炭价格:每百斤,六七角钱。生产队的劳动日,价值:三四角钱。你想,谁能用起?还要上养老,下育小。

麦收后:堡子在场畔要分麦糠*,人们穷的连麦糠都争多论少,爭的脸红脖子粗。你再看分麦糠的热闹场景,每人也就分三.五老笼,你的多,他的少,好不热闹。当时人们连烧火做饭的柴草都极为短缺。

想起儿时的情景,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不由得让人心酸落泪。即沒吃的、又沒穿的、就连做饭的麦糠——一把烂柴草,也不够用、不够烧火做饭。当时乡里人就是;贫穷——可怜。

改革开放尽半个世纪,祖国的面貌,换然一新,莺歌燕舞,日新月异。摆脱了贫穷,向小康生活迈进。

*麦糠;小麦经过碾压,清选出的麦壳及麦草的碎屑。


松鹤延年5016


因工作需要,我去过大凉山少数民族地区。走过几户农家,才知道什么才叫穷。

第一,小孩不穿衣服, 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6岁以下的都不穿衣服,赤身裸体跑来跑去玩得很开心。我说孩子们都这么大了,为何不穿衣服?寨主回答我是民族习惯,小孩不穿衣服,长大后才能抵袭严寒,少生病。

第二,做饭不用灶台。做饭时,用三块石头撑起一口锅,下面烧火上面煮饭。一家人围着锅吃。既烤了火又吃了饭。

第三,住房简陋, 虽然是青瓦房,墙壁用竹子再沾上一层泥土。大多数都是四面通风,一眼看穿整个房架。

第四,睡觉都是睡地上。用竹垫铺地,人就躺在竹垫上。

第五,没厕所。都是在房屋周围随地大小便。主要拉在喂养牲畜的地方,让牲畜吃掉。

第六,不洗脸。要洗也是只用手捧一点水浇在眼部揉两下就完事。

第七,赶集困难。早上打着手电出门,晚上打着手电回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第八,用煤油灯照明。不过我去时,政府正在为他们安装电线。

近几年政府大力扶贫,该安置下山居住的,正在大量安置。公路也通到各乡寨。正在全力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然而还有部分人习惯了民族生活,不愿意改变。扶贫任重而道远。


凝解


有个朋友曾经到藏区去支教两年,她跟我说过当地农村的情况。她当时对我说的原话是:穷到无法想象。

当时去支教的时候,是村里两个村民下来接的。走到半道上,朋友已经因为高原反应,有点喘不过气来,根本走不动了。而到了村子里以后,朋友被他们贫穷的景象震惊了。

全村没有一处像样的房子。所谓像样的房子就是砖瓦结构,有窗户,有门,有玻璃。他们当地的房子全都是用石头加砖块加木料加茅草盖起来的,非常低矮,而且不够保暖。屋里阴森森是潮湿湿的。而且当时那里不通电,手机到半道上就没有信号了,到了村里根本就无法使用,既找不到充电的地方也没有信号。

更关键的是村子里面非常缺水。正常来说,他们一个月洗一次澡就非常不错。朋友一开始去非常不习惯,她低估了西部农村的贫穷。但是村里人却非常善良,将自家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给支教的几个老师盖了两间砖瓦房,每天都有专门的农民挑水给他们使用。一旦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打了野味之类的,都会送给支教老师们。

小朋友也非常懂事,学习态度非常认真端正。只不过是基础太差,没有办法跟城里人比而已。他们所在的村子还算比较好的,在往山里去还有几个村子。那些村子的孩子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来到这个村子上学。天晴的时候还好下雨,下雪的时候山路湿滑非常难走。但即使这样,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因此而退学。

朋友在当地支教了两年,回来以后跟我说,如果不是去支教,自己根本无法想象竟然还有连衣服都穿不暖,饭也吃不饱的地方。已经到了21世纪,仍然没有通电,没有信号,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每天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来没有其他的想法和梦想。这样的农村不光是在物质上贫穷,在精神上也非常贫穷。


止茶


一次,上山去一个亲戚家,中午吃饭时,看到一个洗脸盆里盛了些水,便泼掉换了盆新水。这一下,可把我的亲戚心疼坏了,说:“这样可不行,太浪费了。”

原来这个村里只有一口水井,到了夏天,雨水充足的时候,水是够用的。到了冬天,尤其是春天时,井里的水就会干涸,挑水就要到几里地外的山沟里去挑。所以,他们的洗脸水是重复使用的,等到脏的不能用时,才用它来浇树用。

说到吃的,他们农闲时就用玉米粥熬土豆吃,如果是就吃的菜,就是地里种什么吃什么,从来没有买过菜。到了无奈的时候,用水现点盐也就能够湊合一顿。说起方便面火腿肠之类的,他们只说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见过,更别说吃了。

他们的衣衫很破旧,几乎很少有不打补丁的。但针角很细密,而且也比较干净的。

问起他们为什么不外出打工挣钱时,他们的回答更是让人始料不及:我们这里的人都没有出过门,出了村就不知道天南地北了。出去打工,不把我们卖了就是好事了,还敢出去挣钱!

封闭的山村,禁锢了的思想,真的跟社会很难合拍了。穷困让他们无知,无知让他们更加穷困,这就是所谓的连锁反应吧。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这几年,我们国家在大力发展着,国家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尤其是农村里的经济,现在老百姓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好多年以前,好多农村的生活条件确实很贫困,有的地方真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我小时候就是生活在农村的,不过现在生活已经好多了。小时住的是土坯房,墙面上风吹日晒,花了打花,闲显得很凄凉。我们那个村子还算是比较大的村子,有一百多户人,在平原地带,但是到村子里的路只有一条,而且还是土路,一到下雨天,那条路就不能走了,上面全是泥,有可能还被陷下去,有点危险。全村人每家每户都是这样的情况。家里全年收入没有超过一万元的,能有个四五千块钱都算是有钱人了,平时都没钱花!(我家住在甘肃的一个小县城的农村),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原来贫穷落后的局面已经完全没有了,有的就是新农村面貌,砖瓦房,有钱的就盖楼房,比我小时候好太多了。

记得在1999年的时候,我在甘肃武威当兵,那时候部队经常到外面去拉练、施工。有一次,我们一个班就驻扎在武威边上的一个小村庄,村庄的名字忘了!

在一家门前看起来干净整洁的土房子,找到了两个人——两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以及他们养的一条小白狗,主人热情的喊我们到屋里喝茶。

仔细地看了一下家里的环境,所有的家电就是四个灯泡,做饭用的是柴火。交谈得知,种房子都是70年代修建的,如果没有柴火的烟气,几年时间椽子就被蛀蚀掉了,这里原本还有十几户人家,后来人们都被政府搬到公路边去居住了,只剩下他们三个和一个养蜂人守在这里。聊到庄稼,老人抱怨,最近几年野猪泛滥常常偷吃他们的庄稼,那些年有年轻人在,野猪哪敢到这里来,没办法……

这家人每天就是弄一点糊糊,就一点点咸菜或者小菜叶,像是糊糊粥,菜叶粥一样,天天如此,顿顿如此。

不只是他们家这样吃,几乎整个村庄的人都差不多是这样吃饭。

朋友和战友们看着他们天天吃这个菜叶粥,人家家里这么贫困,自己还住着人家的房子,总是觉得过意不去。于是他们就把部队给他们的口粮分一些给这户人家吃。

他们平常没有事的时候,就会和这家人聊天,问他们每天都吃这个哪里吃的饱呢,他们说反正也没多少农活干,少吃一点也不会很饿,没关系的。听着真的好让人心酸!


宛白说


为回答这个问题,我特意从把我压箱底的硬盘翻了出来。

让你们见识下,什么叫一盆如洗,见识下,什么穷中自有穷中穷!

那是2012年春季的时候,我和两个驴友,从广西柳州徒步去云南丽江,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户人家,家徒四壁,就进去看了看。

这是他家的房子,这个面基本就可以知道,整个房子是什么样子了,黄土砖和一些木头搭建而成,最少有30年的房龄了。

这是我们所理解的客厅,正面的是和我一起徒步的驴友,背面这个就是房子的主人,一位37岁(2012年)左右的大哥,右下角一个水瓢和一个水桶,装的是远处挑来的水,这位大哥很面善,会讲普通话,很明显,是单身。聊起时,也去过广东打工,为什么回来,因为老母年级大了。敬重他是个汉子,百善孝为先。

这位奶奶是什么民族的?你们猜猜。

当然,奶奶旁边的就是我,肖映彩。右边抽烟的大哥,就是刚才只露后脑勺的大哥。当然,烟是我发的。这个照片的背景并不是前面的那个房子。

驴友和奶奶合照。

这就是厨房的操作间。

这就是厨房和睡觉的地方,不知道怎么说了。真的很穷很穷了。

这个名牌不是他们家的,是另一个土房子家,这家就在这个木央村公所,落安洞村,在哪里?云南。

周边环境,穷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样的地方,山上不长树,地里全是石头,种不出好东西,山里更是一毛不拔。

这样的山水造就了一方贫苦群众。

这也是见过最穷的地方。


近年来,精准扶贫的深入和异地搬迁等等政策的实施,我想这位大哥的处境应该已经得到改善,感谢国家,没有强大的国家,这些穷苦人民,还要继续穷下去。感谢国家,感谢党。

乡村拾味


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我见过这样的穷村,是不是最穷,在我的记忆里它是的。

这是在2015年的5月份,我随乡镇干部去的一个村。。。。。。

在快进村的途中我看到了蜿蜒的山区泥土小道上清晰的轮胎痕迹

告诉我前方不远处将有人居住。

这是映衬在山林浓郁的绿色中宽窄不一、高低不平、弯曲不直的,由泥土小道构成的村外十字路口。
上完陡坡便立马进村了。
这是村里的一户人家。
这就是村子中心。
这就是村子里的富裕人家。
富裕人家里很小的电视里播放着外面红红火火的大千世界。
屋内,虽然简陋,但干净整齐的院落,表明了主人还是很勤快的。
房店里挂着镢头、锄头等干农活的家具。笼子里的小鸡是包村干部送给他们致富的产业。
另一户人家的女主人看到家里来人了,赶紧到灶房倒开水接待来人。
看着自家门前的鸡仔,老人一脸茫然。。。。
这位老人,当年55岁,他的母亲77岁,全家就娘俩。我问他你的孩子呢?他一脸苦涩的说,“我还没有结过婚呢”。……!
这个村的村支书是位女同志。她指着旁边我们路过的核桃园对我说,咱这里种苹果不行,去年栽了核桃树,今后就指望它了,我看着一米左右、一公分粗、山崖下绺绺田里的核桃树苗,心想,全村人的希望就是它?

临离村时,我看到了埝畔上几近枯死的酸枣树枝上,长着几粒饱满的嫩芽,向路人叙说着它生命的顽强。。。。。。

网友们,你看到过比这还穷的村吗?

我是凡尘观生活!

谢谢!

再见!

(图片均来自这个村的工作照)


凡尘观生活


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说到农村的穷我只能说没有最穷只有更穷。虽说自己没有到过住在大山里的农村没有亲眼看到过哪里的人生活的有多苦但是不难想象的到。变形记这个节目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其中有一期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

城里的孩子和农村孩子互换身份嘛,城里的孩子就来到了农村,当城里的孩子刚看到农村的家的时候就想马上掉头走,眼前的房子在我们看来简直就不叫房子了,就是用木板钉成的四方形上面加个顶。进到屋里一看家里几乎什么都没有。而城里的孩子有一天突然看到了城市里没得玩的一个东西,就非常想尝试。可是参加这个节目来到农村自己是一毛钱也没有。回到农村的家里就和农村的父母说了自己想要玩,当时玩一次是要15块钱,农村的爸爸妈妈犹豫了一下答应让他去玩还拿出了家里3年来的全部积蓄“20块钱”。

当时我看到这里都震惊了,一个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村家庭,3年的积蓄只有20块钱,这可能还不够男同胞买一包烟的,更别说女同胞买个化妆品做个指甲的了。难以想象这样的一个家庭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这是我见过最穷的了,可能甚至有些家庭还要更穷。穷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即便在辛勤也富不起来。这样的农村以后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你又见过有多穷的农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