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中施肥很重要,但却存在很多施肥误区,该如何避免?

种植天地


农作物施肥很重要,它决定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不同的生长节段施肥也不同。

就短期农作物来讲,首先播种前要有基肥,这个基肥主要是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这时化肥可以不用。

播种前要把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撒在地表,然后用机械悬耕,让基肥与土壤搅拌均匀,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当农作物在生长期时,为了农作物的长势不衰弱,在这个期间就可以用化肥了,记住要在雨后或者浇灌后,用少量的化肥撒在地表就可以,化肥溶化后会随着水份进入土壤,这样同样能达到效果,而且还省时省力。

施肥只要合理,就能达低投入,而且同样达到好的收成。





果科前沿


农作物种植中施肥很重要,但却存在许多施肥误区,该如何避免?

常言说得好,"荘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栽培的农作物都是通过旱浇涝排,施肥除草,防治病虫等措施来保证农作物的丰收,其中施肥在农作物种植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项措施,但我们在施肥过程中,往往有几大误区。

一,施肥时间上的误区:一般要等到稻叶发黄了,菜叶老了,玉米叶色转淡了,麦子落黄杆红了,才去施肥,诸不知,肥料施入土中要进过分解才能被作物吸,如水稻田施入尿素,要3~5天,旱地的玉米,小麦,要7~8天,当然它们还受气温的影响,温度低显现就慢。磷肥,有机肥等显效更慢,所以我们在施肥时,一定要按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对肥料要求,施足肥料,避免似挽救式的用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施肥的方式与位置的误区,都认为旣然是化肥,不管氨态,硝态,只要施在田中总会被作物吸收,而且施扵作物的根部越近越好,据不知,氨态氮肥如尿素,施到田里,要溶解为氨才能被吸收,氨,容易挥发,要深施,要穴施,施后要覆土,水田要渾水等。硝态氮要面施,在厌气条件下容易被固定。而且作物对养分是靠根毛收收,不能施肥过近毛根。

三,重氮轻磷钾的误区,一般都认为作物会嫩,肥料力头大,施上尿素等含氨肥料,3~5天后一片嫩绿,都喜欢,而磷肥,钾肥,效在茎杆,果实上,现象很难显现,常常被勿视。所以往往偏氮倒伏,延迟成熟等。

四,重化肥,轻有机肥的误区,当前出现这一偏向,认为复合肥含有三要素,与有机肥一样,诸不知有机肥含有复合肥所没有的各种微量元素,硅,钼,铁,铜,锌元素等都是作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等。而复合肥,混复肥均属扵化肥。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桔杆还田。注重微肥的投入。

五,重大量元素肥料,轻微量元素肥料的误区,口径口只说多少氮肥,多少磷肥,产多少产量,把微量元素肥料作为保健品,比如,作物偏旺了才用磷酸二氢钾,作物绣斑了,才补锌钼肥等,把微肥作常态应用,缺乏共识等。



天天行3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可以给作物提供营养,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在植物的生长的不同发育阶段所需要肥料的种类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根据作物的需要施用肥料才能满足作物要求,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然而,在现实生产过程中,人们给作物施肥往往陷入了误区,不仅作物生长收到影响,还会造成肥料浪费,有时候甚至会起副作用,导致作物减产或绝产。下面我来说说肥料施用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有不足的地方希望朋友们补充指正。



误区一:施用肥料总类越多,养分越全面

很多种植户认为使用的肥料总类越多,作物就会获得更多的营养,于是把很多种肥料掺混在一起施用,而没有想到不同性质的化肥掺混之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会减轻或丧失肥效,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或气体,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比如草木灰不能与过磷酸钙混合使用、化学肥料不能与细菌性肥料混合使用等。



误区二:施肥时距离植株根部越近,效果越好

作物植株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确实要依靠根系来吸收,但并植株的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并不是很多,植株对养分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毛细根系,只有肥料距离毛细根系距离近的时候才利于植株的吸收,如果是把肥料施在主根系附近,会远离毛细根系,造成吸收困难,如果施肥量过多,还会产生烧根烂根等副作用。


误区三:作物没有缺肥症状就不会缺肥

如果发现作物表现出缺肥症状,说明已经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这时才进行施肥,自然可以起到缓解作用,但是缺肥时造成的影响是无法补救的。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有条件的在种植前应该做好土壤肥力检测,确定施肥方案。


误区四:施入肥料,作物就会吸收

肥料施入后,作物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很好的吸收利用,通常都是作物在良好的光照、充足的水分供应、适合的温度条件下才能正常吸收养分,所以在施肥时如果干旱、低温就会影响植株对肥料的吸收,所以在施肥时要注意环境条件。

误区五:不注重肥料养分的成分含量

一些种植户朋友在购买肥料时,不注重肥料营养成分的含量,只是认为价格高的就是好肥料,其实不是这样的,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三要素,如果肥料中缺少其中的一种元素,就会造成三要素的比例失衡,势必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误区六:认为肥料是万能的,不注意其它微量元素

肥料中含量最多的都是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都是需要另外施用的微量元素肥料,如果作物只吸收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而缺少微量元素会导致作物果实或植株畸形、落花落果、品质低下、产量下降等,所以在施用肥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作物微量元素的供应,比如镁、锌、硼、钼……等微量元素的供应。



误区七:只注重底肥,忽视追肥

多数种植者在播种前会施入大量底肥,认为就可以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的营养需要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作物在不同的发育期对营养的需求量和需求种类也是不同的,而且基肥也不能在作物的整个生长发育期维持有效的肥力,在作物的不同发育期,根据需肥特点进行追肥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以上是个人对于农作物施肥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朋友们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草原话三农


农作物有很多种类,所以施肥误区就更多!下面就说一说稻谷和蔬菜施肥不当与防止措施。

一、稻谷施肥注意事项。

l、产生水稻肥害的原因及表现

水稻施肥不当,会产生肥害。如在高温天气或田面无水情况下施用氨水或碳酸氢铵,容易造成伤叶。先是下部叶初呈暗绿色,然后转黄橙色,叶片挺直,最后变褐枯死。在露水未干的早晨或雨后施硫铵同样会灼伤叶片,出现不规则白斑。同时硫铵-次施用过多,硫酸根残留土壤中还可能引起盐碱害。

2、防止措施

施用氨水、硫酸铵时应注意:田间要保持浅水层,施后立即耘田,使铵被土壤吸附,这样氨就不易挥发出来,也有利于根系吸收。还要避免在中午烈日下施用,追肥浓度在l―2%为宜。氨水原液掺水冲稀,应在空旷场地进行,并注意风向,以免氨挥发熏伤附近稻苗。

早晨露水未干或雨后叶面尚留水滴时不能施用硫酸铵、尿素等化肥,以免肥料粘附在叶面发生灼伤。施用化肥时田里应保持水层,施后即可中耕,以利根系吸收。

二、蔬菜施肥注意事项。

1.肥料用量过高倒置枯萎

化肥一次用量过高,或速效性有机肥,比如人粪尿、饼肥,一次性用量过高

这种情况会导致蔬菜根系吸水困难,菜苗不生长,菜苗叶片不规则,呈畸形形态。持续下去最终会枯萎而死。

2.施肥操作不妥焦枯

一些高浓度的肥料是很容易烧苗的,如果进行穴施、条施或在根系太近的部位施,都会烧苗,其表现形式为,蔬菜的叶片边缘焦枯,犹如开水烫过一样。

3.气温高施肥,导致氨气伤害

当天气温度很高的时候,特别是大棚内蔬菜,往往容易造成氨气中毒。因为大棚内空气不流通,气温高的时候如果施用铵态类氮肥,或者施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就会导致极短的时间里分解出大量的氨气,从而伤害作物,特别是幼苗期间作物,抵抗力特别小,最终会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最后枯死。

4.氮肥过度,倒置二氧化氮中毒

我们种植蔬菜过程中,往往都会大量施入氮肥,以促进植株与叶片高速生长,但这样做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很容易倒置铵转化为亚硝酸,当亚硝酸蓄积量过大就会产生气化,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危害农作物。

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或黄色的水渍状斑点。

5.生鸡粪或生饼肥施用不当,倒置二氧化硫中毒

生鸡粪与生饼肥分解时会产生二氧化硫,在适宜条件下(光照,水分,湿度),二氧化硫会转化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危害蔬菜的叶片,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时候,会直接破坏叶绿体,从而使受害叶片呈现水渍状斑点,接而褪绿白化。

6.大量施肥倒置盐分过多,影响作物生长

蔬菜施肥过多,在土表没有被覆盖的情况下,会倒置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上升到土表,从而倒置土壤盐分含量增大,从而使蔬菜因此盐中毒。表现为植株矮小,长生产生障碍,叶色绿得过分,加重时会枯死。

7.各种肥量过度倒置生长阻碍

任何东西一旦过度就会产生反作用,这是铁的真理。不管什么肥料,过度就会对其他肥料产生拮抗作用。比如氮肥过度会缺钙,像大白菜缺钙就会烧心;土壤盐分高会抑制根系对钙的吸引;钾肥过度会对钙镁硼吸引造成影响,倒置黄叶;磷过度会造成钙锌硼的有效性。

8.氮肥过多还会造成人体中毒

氮肥施入过多会产生亚硝酸,这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聚积过多会以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形式残留在植株体内,被人与动物食用后,重者会发生中毒。这也是尽量要少施化学氮肥的根本原因所在。

总之,任何事物都不能过度,特别是施肥。次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常识,避免错误施肥。最后,化肥总体来说,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尽量要少施或者不施,我们要学习掌握有机肥的科学知识,用有机肥来代替化肥,这样我们的蔬菜才会真正绿色、健康。








郴州老农


您好,题主,乡辣梅子为您解答。

肥料对于农作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管种植什么农作物都要施入一定的肥料,如果没有施入充足的肥料那么农作物的长势就会令人堪忧,比如会出现早衰、结果率低等情况。但施肥也是一门技术活,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反效果,要绕开施肥误区。那都有哪些施肥误区呢?往下看。

农作物施肥误区有哪些、如何避免

* 误区1:肥料离农作物茎部越近就更容易被吸收

有些农户在给农作物施肥时,把肥料撒在农作物的茎部,自认为离得茎部越近它就能更好的被吸收,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农作物吸收肥料的部位主要是在农作物的根毛区域,而农作物的茎部不属于它的根毛区,所以肥料施在该区域不容易被吸收。其次当肥料施入过多溶度过大时,还会造成它的根部“烧苗”。

如何避免:在给农作物施肥时要根据它的长势来施肥,比如地上的长势以及根系的长势状况,摸清楚它的生长情况后再寻找准备的施肥位置,这样才不会浪费肥料,还能避免“烧苗”现象的出现。

* 误区2:农作物出现缺肥征兆再施肥

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缺肥现象后,农户才着急忙慌的开始施肥,这也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因为农作物施入肥料后它是不能马上被吸收的,比如水生农作物它需要4天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旱生植物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才能被吸收,所以当农作物出现缺肥现象再施肥这个效果不大,还会使农作物缺肥现象增长,其产量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如何避免:给农作物施肥要根据它的需肥性能来施,当时水生植物出现缺肥时要提前一个礼拜施肥,旱生植物要提前十天左右施肥。其次农作物吸肥能力还和外界因素有关,温度高、光照强它的吸收就快,温度低吸收就慢。如药物是直接施入到农作物的叶子上或根部,那么可以晚些施,直接施入在农作物中它的效果会变快。

* 误区3:农作物长势好不用施肥

有些农户种出农作物长势佳,感觉就不用施肥了,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误区,一般的农作物它都有两个生长阶段,一个是生长期另一个是生殖期,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出现缺肥,那么农作物虽然看起来长得好,其实它的营养转化功能降低了不少,其产量和质量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

如何避免:给农作物施肥并不是它长得好就不要施肥,应该根据它的生长阶段施入不同的肥料。比如在前期的生长期可以施入适量的氮肥,氮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到了中期和后期还可以施入适量的微量元素、比如磷肥、钾肥等,微量元素可以促进它结果,使得产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 误区4:底肥施足就能高产

在种植农作物前一般的农户都会施入适量的基肥,基肥有的人使用有机肥有些人使用农家肥,当这些施肥施入后有些农户就坐等农作物高产了,后期也不施肥,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基肥虽然在农作物整个生长阶段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每个阶段的农作物它的需肥特性是不一样的,单单的基肥跟不上它的生长速度。

如何避免:根据农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施入不同的肥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结果,不能单一的靠基肥来维持它的整个生长过程。在选择肥料和用量时还应根据它的长势而定,不同的肥料给农作物带来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对用好才能给农作物带来帮助。

* 误区5:不管施入什么肥料都能出现肥效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很多人把这个运用在给农作物施肥上,只要施入了肥料农作物都能出现肥效,这也是错误的观念。因此农作物吸收肥料会受到种植地的水分、温度、气候等影响,如果各方面没有考虑到位,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肥料流失从而造成缺肥现象,比如沙质的土壤它吸肥快流失也快。

如何避免:如果是沙质的土壤给其施肥要根据少施多次的原则进行,如果土壤的性质是粘性的,那么肥料施入后它的吸肥能力比较慢,所以在种植农作物前要施入适量的基肥,同时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追肥要早些,不能等到农作物迫切需肥再进行追肥。

* 误区6:不追求肥料养分,只追求数量

肥料的养分配比营养品一样,养分高它的效果才好,养分低使用后没有什么效果,就算用了很多包肥料其效果也不是很好。比如复合肥,有的复合肥单价比较低,它低的原因是里面的成分比较少,比如氮、磷、钾等缺失,农作物使用后造成缺肥现象,后续直接影响到它的产量和质量。

如何避免:肥料并不是使用的数量达到了,它的效果就会更好,应注意肥料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比如三大元素的含量是否达标,同时还应根据农作物的需肥能力进行施肥,这样才能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长势良好。

* 误区7:施肥施得多,效果就越好

还有一些农户在施肥时觉得施肥越多农作物就长得越好,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施肥过量不仅对农作物有影响,同时还会使土壤板结,从而影响到它根系的生长,反而对农作物来说是有害的。

如何避免:给农作物施肥要根据它的需求以及土壤的肥力来施,同时还应根据农作物的密度来决定肥料的用量,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肥料开支,同时对农作物来说也是比较有益的。

总结:以上就是关于农作物施肥的相关阐述,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帮助,肥料有利有弊,但只要方法使用对了对农作物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因此在施肥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乡辣梅子


一、农作物施肥要四项原则,是必须要注意的。

1.禾谷类作物、叶菜类蔬菜对氮肥需要量较多;豆科类作物对磷钾肥需要量较多;微量元素硅和钠水稻、甜菜有益营养成分而对其大多数作物并无明显增产作用

2.土壤性状:碱性土壤宜施用钙镁磷肥和磷矿粉;粘性重土壤适量施用些炉渣灰等物质改良土壤通透性沙质重土壤宜少量多次施用速效化肥减少肥料流失损耗多施有机肥土杂泥土提高保肥保水功能

3. 肥料特性:有机肥和缓效化肥宜作底肥施用而种肥应选择对种子萌芽出土没有影响腐熟有机肥化肥易分解、挥发养分肥料宜深施覆土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效

4.气象条件:雨量多少及温度高低都直接影响施肥效天气干旱利施肥发挥作用而雨水过多施肥又容易使肥料流失

二、需要注意的合理施肥原则

 1、 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用粪肥、饼肥、厩肥、堆肥、沤肥、以及经化工厂加工的优质有机肥,如膨化鸡粪肥、微生物肥、有机叶面肥等。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营养需求进行配方施肥。 

 2、 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在有机肥为主的施肥方式中,将有机肥为主的总肥分的70%以上的肥料作为基肥,种植前施入土壤中肥分不易流失,并可以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追肥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与需求,以速效肥料为主。采用根区撒施、沟施、穴施、淋水肥积叶面喷施等多种方式。 

 3、 注意各养分的化学反应和拮抗作用,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很容易和钙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磷酸钙,造成植物无法吸收,出现缺磷,南方红壤中的铁、铝、钙离子会与磷酸根生成难溶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等磷肥不能单独直接施入土壤 ,必须先与有机肥混合堆沤,然后施用。磷肥不宜与石灰混用,也不宜与硝酸钙等肥料混用。钾离子与钙离子相互拮抗,钾离子过多会影响作物对钙的吸收,相反钙离子过多也会影响作物对钾离子的吸收。  

4、 禁止和限制使用的肥料。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城乡工业废渣以及未经无公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不符合相应标准的污迹肥料等。禁氯作物禁止使用含氯肥料。  

5、 因作物施肥原则。不同作物因遗传特性不同决定了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有很大的差别。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硅含量较高,芝麻、花生、大万等油料作物对氮、磷、镁的需求较高,烟草、甘蔗、茄子、香蕉对钾肥,西葫芦、番茄、青淑对钙肥需求较高。注意在相同的作物不同的品种间、相同品种不同的土长发育期需肥也不相同。 

 6、 因土壤施肥原则。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肥料施入土壤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利用,一部分被土壤保蓄起来,还有一部分随水流失或时气化损失。我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多样复杂,土壤营养的构成不同,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补充量也会随土壤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我国的南方由于高温多雨,土壤的硫、钾、氮等易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易流失;在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包括红壤、黄壤和黄潮土区以及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地区一般缺硼;锌营养主要在石灰岩土壤中较缺;泪营养主要在北方黄土发育的土壤和南方红壤中较缺;锰肥主要在北方土壤中较缺,南方土壤不缺。 

 7、 一个施肥原则要坚持贯彻 

 一个施肥原则是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配合使用的原则,这个施肥原则不仅适用于大田作物的种植,而且对蔬菜和果树栽培也很适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肥料。而且,有机肥的优点正是化学肥料的缺点,而化学肥料的优点正是有机肥料的缺点,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增进肥效,同时它还是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措施,这个是非原则太重要了。农民种田一定要坚持贯彻。 

 有机肥:  ⑴.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有显著的改土作用  ⑵.含养分种类多,但养分含量低  ⑶.供肥时间长、肥效缓慢  ⑷.既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又能保水保肥,有利于化学肥料发挥作用  

化学肥料  ⑴.只能供给作物矿质养分不含有机物质,一般没有直接的改土作用  ⑵.养分含量高,但养分种类比较单一  ⑶.肥效快、供养分数量多,但肥效不能持久  ⑷.含养分浓度大,容易挥发、淋失或发生强烈的化学固定,肥效明显降低 

 8、 两个养分平衡要切实做到  两个养分平衡,一是指氮、磷、钾大量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而是指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不管种什么作物都要走“平衡施肥”之路,再不能盲目的单施一种肥料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目标。 

 9、三种施肥方法要灵活使用  首先要明确基肥、种肥和追肥是三种施肥方式,而不是三种施肥方法;基肥是作物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主要以有机肥料为主,还应施用部分化肥,特别是磷钾肥。种肥是作物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供应苗期营养的肥料。追肥是作物生长期内施用的肥料。一般应在作物旺盛生长期进行,此时肥效最好。第二,要说明的是一个完整的施肥方案是由基肥、种肥和追肥三种施肥方式组成的,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要强求一致。现在有一种倾向:不讲条件,为了减少施肥次数和节省劳力,片面追求“一次施”或“一炮轰”。在干旱少雨的地区提倡’一炮轰”,即将肥料以此作为基肥施入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强调“一炮轰”,肯定会影响肥效,因而是不可取的。  那些化肥不能作种肥?  ·高浓度的化肥(如尿素)不宜做种肥;  ·吸湿性强的化肥(如硝酸按)不能做种肥;  ·挥发性强的化肥(如碳按)不能做种、肥;  ·含氯化肥(如氯化钾和氯化按)不能做种肥;  ·高浓度的复合肥料,也不能做种肥。  种费的几种用法:  用液体微肥拌种、浸种;水稻用磷肥蘸秧根均属种肥范畴。  注意:用量太大,容易烧苗  

10、四个施肥理论要深刻领会  没有理论指导的施肥实践就是盲目施肥,要防止盲目施肥首先要从思想上承认施肥理论对施肥实践的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盲目施肥的问题。其次要真正吃透这些理论的实质,解决施肥的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  ⑴、养分归还学说  ·目的:恢复地力和提高单产  ·投肥的必要性:作物每次收获是用土壤养分换来的,肉、蛋、奶是间接用土壤养分换来的。  ·归还方式:从物质循环角度来看,应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正确方向:主要要靠化肥的合理投入,也要积极利用一切有机肥源。  ·两个极端:不归还养分的“卫生田”;超额归还的“卫星田”  ·要求:合理投肥,均衡增产。 

 ⑵、最小养分律  ·概念:.最小养分是土壤中相对作物而言含量最少的养分,它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要求:施肥要有针对性,才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最小养分以外的其它养分,只能增加生产成本,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生 产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大量营养元素可能最先成为最小养分。  ·特定条件下,微量营养元素也可能成为最小养分。  ·旧的最小养分解决了,还会产生新的最小养分,这就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⑶、报酬递减律  ·概念:报酬递减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养鸡有饲料报酬递减问题,施肥也有报酬递减问题。  

·要点:①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②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即报酬)却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  在作物增产过程中肥料报酬有三种情况:  ·在最高产量前,肥料报酬是递减,但仍为正值;  ·在最高产量之时,肥料报酬为零;  ·在最高产量之后,肥料报酬出现负值。  ·最高产量时的施肥量是施肥的上限,即最大施肥量。  这一理论的启示:  ·施肥要有限度,即最高产量时的施肥量。  ·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报酬递减必然在起作用。  ·报酬递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一认这一规律,必然进入”施肥越多越增产”的误区,导致盲目施肥。 

 ⑷、因子综合作用律  ·特点各个增产措施相互配合,不仅有单独因子的效应而且还有因子配合的交互效应。  ·说明:1 +1 >2(大于2的部分即交互效应)  ·作用:在不增加施肥量的前提下,使有限肥料发挥最大效益。  综述得:  ⑴.学习养分归还学说提高农民的投肥自觉性。  ⑵.学习最小养分律解决施肥要有针对性。  ⑶.学习报酬通减律目的在于掌握施肥应有“度”。

 11、五项施肥指标要全面评价  评价施肥合理与否,不能只看产量,“一俊遮百丑”,而要从高产、优质、高效、环保和改土等方面全面评价。不仅要重视短期的利益怎么样增产,而且要重视长远的效果,使土地越种越肥。要科学施肥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土壤的增产潜力。  

产量指标  ·在原有产量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就算合理施肥。  ·产量指标只有相对意义,不能以绝对产量论高低。  ·在原有产量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就算合理施肥。  ·产量指标只有相对意义,不能以绝对产量论高低。  ·“高产”是5项施肥指标之一,不能一俊遮百“丑”  质量指标  ·质量好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为重要。  ·瓜果甜度下降,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棉花纤维强度不够;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等都是质量不好的表现。  经济指标  ·经济效益高是合理施肥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效是以合理施肥提高作物单产为前提的。  ·企图减少化肥投入来增加经济效益的做法是消极的。  生态指标  ·生态指标是指合理施肥与环境的关系。  ·过量施肥(特别是氮肥)才会造成环境污染。  ·过量施氮引起氨挥发对大气会造成污染;地下水硝酸盐富集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农田,极易造成重金属污染。  改土指标  ·经营农业生产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树立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的观点。  ·重视改土培肥工作是农业一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旦土壤得到改良,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就会越种越肥,从而能节省用肥,提高肥效。 

 12、六项施肥技术要综合运用  施肥技术施肥料种类或品种、施肥数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式和方法以及施肥位置等6项内容的总称。其中施肥量的确定施施肥技术的核心。这里要强调的是施 肥施肥技术的综合利用。因为科学施肥的效果是各项施肥技术的综合反映。  肥料种类或品种  ·总的要求是肥料施用要对路。  ·要根据化肥性质施于不同土壤和作物上。  ·要根据土壤条件(如旱地和水田)合理施用化肥。  ·要根据作物营养特性选用适合的化肥。  施肥量  ·要用科学方法确定施肥量,因为它是施肥技术的核心。  ·施肥量偏高,浪费已成定局;施肥量偏低,难以发挥土地的增产潜力。  ·施肥量太大,肥料利用率必然降低,肥效差;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养分配比  ·养分配比失衡是指施肥的养分比例不符合土壤供肥状况,从而难以协调作物的营养需要。  ·平衡施肥的最大特点是养分配比适当,可以允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益。  ·养分配比应随条件(特别是土壤速效磷积累)变化作适当调整。  ·高产田调整养分配比比增加施肥量更重要。  施肥时期  ·营养临界期 一般在苗期;  ·营养最大效率期 一般在旺盛生长期,如小麦在拔节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棉花在开花结铃期。  提示:  小麦施肥时期关系到穗大、粒多和产量的高低。  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最终关系到肥效,十分重要。  ·施肥方法大田作物有:撒施、条施、穴施、根外追肥、蘸秧根等。此外,果树还可采取环状、半环状和放射状沟施等。  ·按态氮肥和尿素均应深施覆土,才能减少氮的挥发损失;磷肥一般应深施,采取集中施用可减少土壤的化学固定。  ·密植作物难以做到深施覆土,可撒施后及时浇水。  施肥位置  ·原则:肥料应施在根系分布较多的湿润土层,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  ·对于中耕作物,氮肥应施在植株侧下方,部分农民习惯将肥料施于植株基部是不对的。  ·对于垄作作物,肥料条施后起垄栽培,即下位施肥。 

 提示:  ·施肥量是施肥技术的核心。  ·施肥效果是各项技术的综合应用。

三、总体原则:

1、根据不同的土壤和农作物,采用不同的配方;

2、氮磷钾合理搭配,适量施用中微量元素;

3、要注意薄肥勤施,少量多次施用,防止烧根;

4、基肥要在整地时施用,追肥要开沟施用,或随水冲施。

四、肥的质量

一定购买大厂家、值得信赖的化肥品牌。


如约而至的梦想


农作物种植中施肥很重要,但却存在多施肥误区,该怎么避免?

其实是你的土壤生病了,

一、越来越多的农民发现地里的庄稼越种病害越多,而且喷药撒肥还不管用?其实是因为你地里的土出问题了。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等等……土不行啦!还拼命的撒化肥,撒掉的不仅仅你剩余的钱,还有这茬和那下茬庄稼的命。

你这样的地土PH值直接飙红,极度酸化不在少数。那么土壤病到底是什么呢?土壤恶化包括哪些方面?土壤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应该怎样判断土壤的板结酸化,最直接的就是进行土壤酸碱性的鉴定,PH<7则为酸性土壤,PH值>7则为碱性土壤,我们还可以直接看土的颜色,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

碱性土壤颜色多为白、黄等颜色。有些盐碱地区,土表层经常有一层白色的盐碱,土壤盐害有轻重之分,发青是土壤盐渍化最初的表现,等到土壤盐渍化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片一片类似红砖面儿一样的东西,或者干燥的情况下出现白霜△青霜→红霜→白霜,

这个时候就会造成作物的叶片萎蔫或者受到严重的影响。所谓土壤板结,简单说来就是土壤变硬了,根系扎不下去了。如果土壤板结早期会出现沤根根系怀死,中期作物根系会越来越浅,出现早衰。另外作物很容易出现缺水缺肥的症状,所以如果作物长的好不好,不是你用肥少了,而是土壤生病了。

二、怎么解决土壤问题呢?

第一,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对于常年大量施入复合型肥料的田块或蔬菜大棚,土壤里都不会缺肥料,氮磷钾只多不少。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把土壤中残存的氮,磷,钾,或者说是被土壤固定的氮、磷、钾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活化出来,让作物吸收利用,而不是说还要继续过多的施化学肥料……。★

改造土壤的有效途径是→有机肥+化肥+生物菌肥

二、使用土壤调理剂

微生物在土壤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当前土壤中出现的板结、酸化,盐渍化,地力衰竭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化肥在土壤中长期积累、残留、得不到有效分解和转化而产生的,所以当务之急是使用生物菌剂菌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

目前国内的菌肥市场产品参差不齐,选择生物菌剂或者生物菌肥时,不管大厂家还是小厂家,不管含菌高还是含菌低,不要光听厂家或者农资经销商去忽悠你,你都要亲自提前看到或了解后,了解清楚实验和示范后的效果,才可以购买使用。

三、选择使用土壤调节剂(肥料类型)

土壤调理剂型肥料的作用,就是让细碎土壤粘连成一个个的团粒,既;恢复土壤团粒的结构。土壤调理剂型肥料虽然对土壤有改良和调理作用,但使用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是针对哪一类土壤的,是碱性土壤?还是酸性土壤?而且用量要把握好,过量会出现副作用。


这里需要提醒一点;有的地方会用生石灰来调节酸性土壤,这是错误的。生石灰其实并不能治理土壤的酸化性质,仅仅是中和了土壤的表性酸,无法解决潜性酸化土壤的问题,而潜性酸化土壤才是土壤酸化的真正祸根。最重要的是生石灰等化学物品会造成二次污染,形成新的板结。也会直接杀灭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种群。直接伤及作物根系。


纵横田野


虽说现在农民的种植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施肥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1、发现农作物缺肥现象后才开始施肥。其实,肥料施入后,在水田需要3-5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旱地一般需要5-7天后才能被吸。所以,施肥工作应根据农作物需肥特性进行,水田提前5-7天施肥,旱地提前8-10天施肥。

2、施肥时越靠近植株茎部,肥料越易被吸收。其实,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部分是在根毛区,施肥时肥料离植株越近越不容易被吸收,如果施肥过多,浓度过大,还会出现“烧苗”现象。所以施肥时应根据植株的地上部生长情况及地下部根系生长情况确定施肥位置。

3 只要作物长势好就能高产。其实,农作物的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生长前期施足氮肥,能促进营养生长,但如果在生殖生长期偏施氮肥,则会造成作物贪青,影响生殖生长,阻碍营养物质的转化,反而使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所以应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中后期以氮、磷、钾配合施用。

4 、施肥越多就越能高产。其实,当施肥达到一定数量后,投入产出比下降,效益下降。如果施肥过多,则会造成减产。而且在不同生育时期,所需养分种类及数量均有所不同。如果不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进行施肥,使作物出现缺素症、抗逆性以及抗病性下降,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同时还造成肥料浪费。所以,应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土壤肥力、种植密度、植株的生长特性决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充分发挥肥效。

5 、只要把肥料施进田里,就有肥效。其实不然,施肥的肥效与土壤特性、作物养分吸收特点、肥料养分释放特性以及水、气、热等诸多条件有关,如果不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盲目施肥就会造成养分流失,不能发挥肥效作用。例如:沙质土肥效快,但流失也快,因此,应根据少施、多次施的原则进行,粘壤土肥效慢,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钾肥易溶性好,但流失也快,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钾特性及时施肥,有机肥、磷肥肥效慢,流失也少,应早施,碳铵挥发性强,可与有机肥或磷肥堆沤1-2天后施肥。

6 、只重视施肥数量,不看养分含量。有些农民认为用了复合肥以后,别的肥就不用了。其实,一般复合肥普遍只是含有氮磷钾元素,少量品种含有锌、硼元素,而且,现在市场上一些位价格较低的复合肥,有效成分含量低或三大元素中某种元素含量很低或根本不含的现象,结果施入的氮、磷、钾不足,造成作物缺肥、缺素症的发生。所以,在使用复合肥时,要弄清楚其中氮、磷、钾的含量,并根据各种作物需肥特性,配合使用单肥,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7、重视大量元素,轻视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是作物赖以生长的基本元素,但有些作物对某种微量元素需要量较多,如果不增施微量元素,则会造成植株畸形、落花落果、产品产量及品质下降等。所以,在施足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同时,必须针对作物的需肥特性及土壤养分构成情况,配合施用铁、锰、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

8、只施底肥,不追肥。其实作物在早期对养分需求较少,施足基肥后确实能够保证长时间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但是其肥效持续期也是有限的,特别对于保肥保水能力较差的土壤,不及时追肥更容易造成脱肥现象。所以,对生长期超过2个月的作物应适当追肥,保证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9、肥料溶解越快越好。其实,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就跟人一样,每天都需要,吸收量也有限,溶解的快,作物吸收不了,是浪费,所以好品质的肥料养分释放速度应该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相对应,保证作物对养分的全程需要。

10、追肥偏施氮肥。很多用户在追肥时偏施碳铵、尿素等氮肥,虽然这对于作物的长势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但并不能带来产量的增加。因为随着作物的生长,对磷钾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氮的需要反而减少,偏施氮肥只会使作物旺长。所以应该注意追施复合肥。

11、钙镁磷肥作追肥 。 钙镁磷肥在水中不易溶解,肥效缓慢,作追肥利用率较低,效果也差。所以,钙镁磷肥只能作基肥与有机肥混施,也可以拌种。  

12、过磷酸钙直接拌种。 过磷酸钙中含3.5%-5%的游离酸,腐蚀性很强,直接拌种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所以过磷酸钙应作追肥应开沟深施。作种肥时应施在种子的下方或旁侧5-6厘米处,用土把肥料与种子隔开。

13、锌肥与磷肥混合施用 。由于锌、磷之间存在严重的“拮抗作用”,如将硫酸锌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在很大程度上可抑制硫酸锌的肥效,使其有效性下降。 所以 ,锌肥与磷肥应分开施。

另外,施用生物菌肥应注意事项:含硫高的土壤和锈水田,不宜施用生物菌肥,因为硫能杀死生物菌;菌肥的最佳温度是25℃~27℃,固氮菌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左右,即见干见湿的土壤湿度最为适宜;生物菌肥不能和其他农药混用,因为这些药、能杀死生物菌,施菌肥后隔48小时再打药;同时还应防止与未腐熟的农家肥混用,因为农家肥在腐熟的过程中会发酵,这样会直接杀死生物菌;也不能与化肥混用,化肥中的化学物质对菌肥里的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尤其注意不能与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和硝酸钠等生理碱性肥料混用;不同菌肥不能混用,市场上的菌肥种类很多,其所含的活性菌不同,它们之间是否有相互抵制作用不清楚,若相互抵制,则会降低肥效。

施用有机肥应注意事项:生粪不能直接施用;不能过量施用,容易引起烧苗。

施用尿素应注意事项:尿素不能与碳铵混用;不能地表撒施,否则会使大部分氮素在尿素转化成铵的过程中被挥发掉;尿素不能作种肥,因为尿素中的缩二脲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施尿素后不能马上灌水,因为尿素是酰胺态氮肥,施后必须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若尿素施后马上灌排水,尿素就会溶于水而流失;尿素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尿素施后须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铵态氮在碱性条件下,大部分氮素会变成氨气挥发掉,所以,尿素不能与石灰、草木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使用;尿素不能施于芹菜上,因为追施尿素,芹菜纤维增多变粗,植株老化,生长缓慢,且食用带苦味,品质低劣。芹菜适宜施碳铵、氨水和有机肥料,有利提高品质。

  


xiulingZhang


众所周知,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离不开营养的供应,当土壤中所含营养不足以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时,就需要通过我们人工施肥来补充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及钙硼镁等微量元素。农作物营养缺失会对农作物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可想而知施肥的重要性了。那么,我们在给农作物施肥时都存在哪些误区呢?

农作物施肥误区

误区1:作物产量主要由肥料决定论

专业技术人员常向农民介绍说,使用通过测土配方的肥料可以增产10%以上等等,而实际农民在每年收获时的产量不一定是播种时推荐施肥量的目标产量,或多或少,有时比目标产量少的很多,于是给农民带来一种不信任感,认为测土配方施肥作用不大。

其实,决定作物产量的因素很多,多数因素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比方说降水和温度,作物一生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生育期,这期间可能发生任何事情包括自然灾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只是作物综合栽培技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对产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其他措施配套得不好或环境条件不协调,作物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产量。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增产10%以上,是指在比较理想的试验条件和管理措施得当的情况下得出的。每户农民的每一地块实际管理水平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认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遍可以增产10%以上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有些地块可能增产50%,而另外一些地块可能不增产,少量地块也可能减产。更确切地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通过施肥方式力争将土壤养分协调到最佳状态,使其不至于成为作物产量提高的限制因素,在此条件下,如果其他因素都正常就可增产。总而言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作物增产的一个重要潜力措施。

误区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年年增产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产是相对于不测土之前农民的常规施肥方式而言的,当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之后的头2年,产量可增,但是,当产量增加到一个限度时,土壤养分协调性已经不是限制因素时,产量再提高必须改善其他条件,这时作物相对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理想产量就相对地稳定了,不会超过综合肥力决定的产量水平。


误区3:配方施肥以测土为主

测土配方施肥不能顾名思义。科学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首先建立在作物肥料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因为作物生长是生物学过程,整个一生根系吸收养分都是生物学过程。

然而肥料田间试验消耗很多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数量有限。因此人们总想通过测定土壤里面的有效养分来评价土壤的供肥能力,于是出现了测土工作。

可是到目前为止的任何测土方法都是化学方法,所测定的土壤有效养分是采土时刻的,不能代表作物整个一生从土壤中的有效态养分、无效态养分和耕层以下吸收的养分总量。于是,人们又想通过测土数据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来大体上预测土壤的供肥能力,遗憾的是这种方法由于以上所述原因相关性并不理想。但是,测土毕竟能反映土壤肥力的相对水平,所以,它仍然作为配方施肥技术的重要辅助方法而被广泛应用。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许多测土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可以帮助确定区域性施肥量,这是测土的真正意义,同时也可以具体指导测土地块的配方施肥。


误区4:测土配方能减少肥料用量

农民总希望自己的土地能多产粮食,多些经济效益。于是,希望通过测土减少肥料的投入量,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保持或提高作物产量。

测土配方施肥的目的不是增加或减少肥料的用量,而是因土确定最合适的养分比例和用量,施肥多的可能减少些用量,施肥少的可能增加些肥料用量。总之,施肥的目的是追求在没有污染情况下的经济效益最高

误区5:单施化肥不能养地,会使土壤板结和生产力下降

化肥和有机肥一样,科学应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改善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这已经是国内外大量研究所证实的。

化肥和有机肥一样,不合理应用也有可能影响土壤质量和生产力,影响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品质,但这是由于对肥料的无知和使用不当造成的,绝不是肥料应用的必然结果。

化肥的施用可以增加绿色植物生物量,同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公顷土地生产6.3吨玉米(不计根茬和茎叶),可同化8吨二氧化碳,释放5.82吨氧气,可满足12个人呼吸一年;每增产1吨玉米将可多固定1.28吨二氧化碳;在稻麦两熟,不施肥每年固定碳8.7吨/公顷,施肥增加到15.6—16.6吨/公顷,增加量化肥多于有机肥。

同时,化肥促进植物茂盛生长,增加地表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减少养分下渗。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最好的施肥方式是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在缺少有机肥的情况下,调整好化肥中养分比例和重量也能够达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目的。

误区6:有机肥不污染环境,施用越多越好

无论是有机肥还是化肥,里面都含有大量的养分(N、P、K),化肥养分浓度一般高于有机肥。除去个别磷肥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外,一般化肥不含有污染物质。而有机肥特别是现代化养殖场粪便生产的有机肥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激素兽药等。


所以,如果施用过量的有机肥,同样会使土壤里面的N、P等物质浓度大增,同样会污染环境和农产品,并不是施用越多越好,另外激素和重金属等对农产品品质和环境危害更大。所以,凡事适“度”最好。

误区7:施用肥料时如果不增产就不必施肥

实践中有时会遇到施肥或添加某一营养元素也不增产的现象,与不施肥产量差不多,这种情况下肥料的作用在哪里?

在连续略微过量施肥的情况下,P、K和N都会在土壤里有不同程度的积累,这时如果某一季不施肥,作物可能不减产,但是如果连续2-3年以上不施肥肯定会减产的。

正是利用这种现象,有个别的肥料商,特别是个别的生物肥料商在向农民推销他们的单位面积纯养分施用量明显不足的肥料产品,来获取短暂的暴利。

其实,施肥是多目标的,即在保证单季产量情况下 不断培肥土壤、不引起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增加经济效益。

按此观点,即使当季不增产也应该施肥, 就像正常人每天都要吃饭一样

误区8:生物肥能代替化肥

肥料分直接肥料和间接肥料。纯的生物肥料是很少含有 N、P、K养分的,它们是一些活的微生物,是间接肥料。将其施到土壤中后,这些微生物会将土壤里原来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那些无效态养分活化成作物根系可以直接吸收的有效态养分。


但是外来微生物竞争不过原来土壤里面的土壤微生物,所以这些微生物的活动时间和能力有限。

因此,生物肥料为高产作物活化的土壤养分量是极其有限的。生物肥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虽然不可缺少,但是只能是配角。

误区9:一旦测了土,施肥量就是固定的

测定土壤里面的有效养分多少,然后根据计划种植的作物,通过某种算法可以确定一个合适的施肥量,确切地说,只是确定了一个合适的基肥量和其中各种养分的比例。

因为追肥量应该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的长势而确定。

如在半干早地区,追肥前降水适宜、土壤墒情好的追肥数量可以增加些,在作 物长势太强可能贪青晚熟的情况下,可补施一些磷肥和钾肥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测土配方施肥只是给出了作物适宜的施肥量,这个施肥量还要根据作物生育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微调。

误区10:有机农业(有机和绿色食品)不能使用化肥

有机农业的出发点是充分利用区域内可再生利用的养分资源,达到最小程度地使用外来肥料资源的目的。

现在规定有机农业(有机和绿色食品)不能或少使用化肥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因为作物吸收养分主要是离子态的,无论是有机肥还是化肥中的养分最后都必须变成离子态的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根系分不出哪些离子是来自有机肥的,哪些来自化肥,而且这些养分在体内的功能完全一样。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无土栽培算不算绿色食品?而它所使用的是纯的化学肥料。当然,化肥用的不好容易造成农产品品质变差这也是事实,有机肥料中各种养分浓度都不算很高,比较均衡,肥效比较稳定和持久,施用量如果不是过大,一般不容易造成土壤养分比例严重失调和使农产品品质变差,即有机肥用量变幅比较大,比较容易控制。

所以有机肥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品质比较好。因此,从科学角度上说,有机农业不应该完全拒绝使用化肥。

总结

充足的肥力可以支持农作物健康生长,而过多或者过少的肥料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伤害,因此,我们种植户一定要科学有效的施肥,避免施肥误区。

我是最帅二亮子,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十条农作物施肥误区,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讨论指导,关注我,带您了解更多农业种植知识。记得点赞转发哟!

最帅二亮子


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农民耕作水平较低,尤其是在施肥方面,存在较多误区,容易出现施肥不当的现象,造成施肥后肥效差、见效慢,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误区一:施肥时赿靠近植株茎部,肥料赿易被吸收

这是在农村中存在较多的现象,这种施肥方法存在较大的危害。因为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部分是在根毛区,植物茎及根(根毛区除外)吸收营养成分很少或不吸收,施肥时赿靠近植株茎部(幼苗期除外),肥料离植株营养吸收部位赿远,因此赿不容易被吸收,如果施肥过多,浓度过大,则容易出现“烧苗”现象的发生。因此,施肥时应根据植株的地上部生长情况及地下部根系生长情况确定施肥位置,确保施肥效果。

二、误区二:农作物出现缺肥现象后,再施肥

肥料施入后,在水田需要3-5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旱地一般需要5-7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农作物出现缺肥现象后再施肥,则会造成作物缺肥时间加长,造成减产,所以,施肥工作应根据农作物需肥特性进行,水田提前5-7天施肥,旱地提前8-10天施肥。同时,农作物的养分吸收也与光、温、水、施肥方法(如干施、淋施、根外追肥等)有关。光照强、温度高、水分足则加快作物养分的吸收,相反,则吸收放缓,根外追肥因养分直接被叶片吸收,所以见效快,可迟施,但浓度要低,以防损伤叶片,淋施可使肥料直接渗入植株根部,见效较快,也可适当迟施,干施肥效慢,应早施。

三、误区三:只要农作物营养生长好,就能获得高产

农作物的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二个阶段(叶菜类、肉茎类作物除外)。生长前期施足氮肥,能促进营养生长,但如果在生殖生长期偏施氮肥,则会造成作物贪青,影响生殖生长,阻碍营养物质的转化,反而使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因此应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营养生长,中后期以氮、磷、钾配合施用,以促进生殖生长,提高产量。

四、误区四:只要施足肥料,就能获得高产

各种作物全生育期以及不同生育时期所需养分种类及数量均有所不同。如果施肥时不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进行施肥,一是使作物出现缺素症、抗逆性以及抗病性下降,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二是使部分作物需要量少或基本不吸收的养分残留或流失,造成肥料浪费。因此,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特性决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充分发挥肥效。

五、误区五:只要施入肥料,就会有肥效

施肥的肥效与土壤特性、作物养分吸收特点、肥料养分释放特性以及水、气、热等诸多条件有关,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则极易造成养分流失、缺肥等现象的发生。沙质土肥效快,但流失也快,因此,应根据少施、多次施的原则进行,粘壤土肥效慢,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钾肥易溶性好,但流失也快,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钾特性及时施肥,有机肥、磷肥肥效慢,流失也少,应早施,碳铵挥发性强,可与有机肥或磷肥堆沤1-2天后施肥,可减少养分的散失。

六、误区六:只注重施肥数量,不注重养分含量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复合肥,因单位价格较低,在农村应用较为广泛。这些复合肥普遍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低或三大元素中某种元素含量很低或根本不含的现象,但农民对这些情况重视不够,仍延续高含量复合肥的施肥习惯,结果施入的氮、磷、钾不足,造成作物缺肥、缺素症的发生,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在使用这些复合肥时,应充分了解这些复合肥氮、磷、钾的含量,并根据各种作物需肥特性,配合使用氮、磷、钾等单元素肥,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七、误区七:施肥赿多,效益赿高

根据报酬递减原理,当施肥达到一定数量后,投入产出比下降,效益下降。如果施肥过多,则会造成减产。因此,应根据作物全生育期的需肥特性、土壤肥力、作物的种植密度等,以供给充足但不浪费的原则,找出最佳施肥方案进行施肥,充分发挥肥效,增加经济效益。

八、误区八:只注重大量元素施入,不注重微量元素施入

大量元素是作物赖以生长的基本元素,但有些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长时期对某种微量元素需要量较多或土壤缺乏微量元素,如果不增施微量元素,则会造成植株畸形、落花落果、产品产量及品质下降等。因此,在施足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同时,必须针对作物的需肥特性及土壤养分构成情况,配合施用铁、锰、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