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鴻章的歷史地位和貢獻?或者說對其一生如何評價?

巫馬天勇


李鴻章作為晚清一代名臣,在清政府腐敗無能軍事羸弱的情況下,代表清政府與外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有“賣國賊”之評價。但是究其一生,他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有其正面有影響力的一面。

一、外交上:他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儘管眼界所限他曾作出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

二、軍事上:李鴻章創建了淮軍,鎮壓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咸豐年間的太平天國破壞了江蘇地區固有的資本經濟萌芽。捻軍為匪,重於劫掠破壞輕於民生建設。縱觀近代史,統一的國家才能生存,軍事政治力量複雜的陷入內亂的國家大都成為列強介入的殖民地,儘管鎮壓農民起義過程中殺戮太多,但是站在當時的角度上也維護了清政府的內部統治和政權的統一,避免了更早被列強瓜分的悲慘下場。

三、實務上:洋務大臣是李鴻章最重要的職位,李鴻章在位期間興辦和推動了洋務運動,向朝廷上奏挖掘煤礦、請開鐵路、建設海軍,推動著已經沒落的帝國艱難向前。從同治年間至光緒末年,長達三十餘年的洋務運動為中國帶來了世界先進的科技、軍事和民生建設,這一點李鴻章功不可沒。儘管最終洋務運動失敗了,但是這場失敗的改革讓更多的學子、國民眼界大開,同時也成為中國近代經濟、軍事的基石。當然在改革期間,李鴻章並未注重改變百姓勞作方式,在維護了國家利益的同時,損害了百姓的利益。洋務運動改變了國家現狀,卻讓百姓無力生存,以致為後來清政府內憂外患,階級矛盾加深土崩瓦解而埋下伏筆。

李鴻章的功勞和過錯大都是時局所致,縱觀李鴻章一生,於時局功勳卓著,於百姓亦有過錯。但他一生忍辱負重,鞠躬盡瘁,奈何時遇不濟無力迴天,但不失為晚清一代中興名臣。


大劉侃歷史


究竟如何評價李鴻章的歷史地位和貢獻?這個題目真不好答,因為在一般的老百姓口中,李鴻章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賣國賊”。如果誰要為他說幾句公道話,就有可能被汪洋大海的口水所淹沒。但是千秋功罪,誰與評說?歷史就是一面最好的明鏡,公正無私。依我之言,李鴻章是我國晚清時期的一位傑出政治家和外交家,晚清重臣、洋務領袖、中國開放第一人!是一名可圈可點的民族精英!當然李鴻章也犯過很多過錯,有些過錯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犯罪。所以我認為對其功過應該為四六開,即六分功績,四分過錯。

為什麼這麼評價?

眾所周知,在我國曆史上,清朝是一個封建帝國走向歷史巔峰的朝代,清朝帝國既然這時已登上巔峰,那麼也就預示著走向沒落的開始。但無論這個封建王朝如何腐敗?其中也有很多的重臣精英,不管他們是如何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也挽救不了這個腐朽國家的可悲命運。即便是李鴻章這樣一個傑出國家精英也是如此。

那麼,歷史上的李鴻章,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我們以事實來說話。

首先,我們打開歷史的風塵鏡頭,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晚清歷史畫面:李鴻章,風燭殘年的老人,鬚髯滿頰,目光如炬,在憂鬱的注視著遠方。我們透過歷史的濃霧恍惚在朦朧中看見了他消瘦的身影。是他綜觀世界各國的發展,痛感中國之積弱不振之原因,得出必先富而後能強的結論,故首當其衝開始了中國早期的洋務自強這一近代化運動,親手建造了中國第一個鍊鋼爐,第一個煤礦,第一條鐵路、第一份電報;是他洞察到海禁大開,強林環繞的時代,中華文明受到西方文明挑戰,必須重新認識自己,於是他一手創建出淮軍和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是他發現從封建專制國家向近代國家轉型,必須學習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創建第一個駐外使館和派出第一批留學生;是他1896年訪美時所表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高度文明禮儀風度和誠懇友善、謙虛待人的品質,最終搏得了美國人的好感和尊重,因此導致了後來八國聯軍事件的談判中得到了回報;是他不放棄任何一個為在美華人移民爭取權利的機會,不遺餘力地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有利有節的鬥爭以取消美國的排華法案;是他面對帝國列強,巧妙地利用一個國家來牽制另一個國家的辦法,避免了八國聯軍肢解中國的圖謀。

當然,我們也正視不迴避歷史,

中日甲午海戰的慘敗,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還有幾乎所有的賣國條約上都有他的簽名,他的內心是何等的無奈、悽苦。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但是在當時那種國際大環境下他已經盡到一個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所有對外關係交涉的失敗的原因,其實質是因為當時中國腐朽的政治制度,貧弱的經濟基礎和軟弱的國際地位,而這一切歸根到底都是因為有以慈禧為首的滿清皇室勢力所直接造成。

賣國賊? 總能讓一個人來承擔一個國家的腐朽無能之過?!這是不公平的。這隻能說是李鴻章這一晚清精英,囯之大器的他,真是生不逢時,壯志難酬,這既是他個人人生的不幸悲劇!更是國家腐敗之恥辱,民族命運之悲哀唉!








老劉


李鴻章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在晚清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興洋務,創北洋海軍,修鐵路做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事業,欲挽救清朝於危難之中。但晚清以腐敗透頂,不是一兩個人便可以挽救的,在內憂外患之下清朝對外連戰連敗不得已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以致於人民越來越艱難,國家越來越貧弱。李鴻章也只是出來收拾統治階層爛攤子,不料也成了替罪羊,為人民所罵,所恥。





七哥影音會


題目意義重大!

經典的李鴻章,我們用大自然的這把手術刀打開李鴻章的心扉領略他的超然智慧,顛覆我們的經典人生,牽扯的人物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慈禧,光緒,評價人或事我感覺應該以大框架大局為出發點,這樣比較理性,功過會更清晰,合理正確客觀的評價也是對人物與事物的尊重。

曾國藩文武雙全智慧滿滿,他的心理學戰術達到了精髓,很厲害的,他的家書很出名,識人才是公認的一絕,正人品,為大清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功不可沒,左宗棠與曾國藩是提攜關係,曾國藩既然看中左宗棠說明人品智慧能力是比較正面的,以他說話做事能力的風格就說明了這一點,可以說是剛正君子具有大國責任與擔當的一面,李鴻章曾國藩的得意門生,人品智慧能力文武雙全,智慧滿滿心繫大清鞠躬盡瘁,他的心理戰術造詣很深,做事果斷堪稱精典外交家,三位口碑得到了眾的認可,左宗棠與李鴻章的恩怨與矛盾只能定格在公,也就是說國事責任與擔當的矛盾,只能說是意見看法不同導致的誤解的排斥疏遠而已,公己分明很清晰,對個人來說沒有恩怨,都是真心為大清帝國,鞠躬盡瘁,不存在個人的敵對與衝突,這就是光明磊落,君子與君子的較量,也是與小人不同的一面,這一段是確立三個人的人品沒有問題,人品好了才能把國事做好。

我們再看看光緒,光緒這個人,人品不錯,一大弱點就是心太善,政治的運作大框架不清楚甚至不懂,感情感覺用事,這點以他推行的變法就是例證,他看到了人民的疾苦,心繫人民,一百多條變法都傾向於民,這就侵害了權貴富人的利益,如果剛性落實推行力度大的話,再者大清大國盛衰正處在一個衰弱,政局不穩,敏感尾聲的一個時間段,對慈禧太后的政權受到嚴重的衝擊,不穩定的因素嚴重增加,在光緒的一再執意下,批准了光緒的變法,明確一點,這應該是慈禧的一個圈套,引蛇出洞,當變法至三十多條之後,慈禧一看這樣下去不行,已經觸碰到了慈禧權政的底線,立馬趕回京城,終止了光緒的變法,軟禁光緒,變法宣告失敗,這點我要說明的是光緒沒有實權,只是行駛慈禧的權利只是代權,慈禧說了算,看見了《光緒我就想起了李鴻章》說到這裡我們再評價李鴻章更有說服力,理性指數認可度更高這也是對李鴻章的尊重,李鴻章堪稱經典的外交家,之前我們說過人品不錯,人品好,為國為民也差不了,國弱無理可講,李鴻章忍讓求和也是無奈,割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錯不在於李鴻章,只是行駛一個外交的基本權利 ,自行簽署決定他還沒這個膽,必須經過慈禧的同意,也就是說,賣國求榮成立的話,罪在慈禧,與李鴻章沒有直接關係,大清帝國的傷害損失降到最低,而且李鴻章也做到了,就是功臣,奇功一件,再者這件事情總得有人幹,李鴻章恰恰是最好的人選,如果讓曾國藩去處理這件事情,他也只能這樣做,也沒什麼好辦法,現實也不允許,這樣評價對李鴻章比較理性與公平,感覺


甜瓜20875


在我們過去的歷史書裡面,李鴻章一直是作為一個漢奸賣國賊的形象出現的,理由就是中國近代史上在李鴻章負責外交時期幾乎所有不平等的賣國條約都是他簽訂的,但現在的歷史書則有了改變,不在把李鴻章完全當成一個賣國賊了,這個變化實際上也是我們對歷史人物評價的改變,從以前單純的看結果來評價人變為全方面的去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了。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他在晚清中國備受列強欺辱的時代以一己之力開礦、鍊鐵、修路、辦工廠等等,力圖救亡圖存、挽狂瀾於既倒,但礙於當時的歷史環境,雖然窮畢生之力辦洋務、興海軍,其結果仍然是一個悲劇。

至於說李鴻章簽訂的那些賣國條約,試想一下當時不這樣又能怎樣呢?上層無能腐敗,一個大臣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業無能為力啊!


美國兩百五十年


李鴻章(1823年~1901年),字漸甫,號少荃,安徽合肥人。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早年以翰林院編修身份回鄉組織團練,對抗太平軍。後入曾國藩幕府,受命在安徽組建淮軍,並赴上海開闢東線戰場。旋署江蘇巡撫,攻佔蘇、常。太平天國失敗後,他任兩江總督,解體曾國藩鎮壓了捻軍。1870年,任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常駐天津,主持對外交涉,成為辦理“洋務”的領導人物。

在十九世紀下半期,李鴻章堪稱是當時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引領風騷的佼佼者。他插足事務之多,涉及面之廣,在同僚中罕有其匹。在政治上,他官居一品,先後任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一度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1896年~1898年),提出了“外需和戎,內需變法”的治國理念,以圖適應“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經濟方面,他熱衷創辦近代企業,晚清早期舉辦的四大軍工企業中,他獨佔其三(江南製造局、金陵機器局、天津機器局)。

以後又擴展到民用工業領域,開辦了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漠河金礦、天津電報總局、上海機器織布局,併力倡修建鐵路 ;在文教方面,他重視“儲才”,建議設“洋學局”,讚賞西方的教育制度,並建立了水師學堂、武備學堂、電報學堂和醫學堂;在軍事方面,他是中國軍事近代化的開拓者之一,曾先後創建了淮軍和北洋海軍兩支近代化的武裝部隊;在外交方面,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起,他代表清政府經辦了一系列的對外交涉,幾乎“無約不予”,絕大部分對華條約差不多都由他出面簽訂,以至在外國人眼中,李鴻章就是清政府的化身。

梁啟超的評價相對來說是比較客觀的。他對李鴻章的總體評價是:“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他沒有囿於政見和成見,而發出了“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的感嘆!

時勢造就英雄,英雄也造就時勢。像李鴻章這樣一個人,我不能說他不是英雄。然而,他只是時勢所造就的英雄,卻不是造就時勢的英雄。時勢所造就的英雄,都是尋常英雄。天下這麼大,歷史這麼久,什麼時候沒有時勢呢?所以讀一部二十四史,像李鴻章這樣的英雄,簡直可以說是車載斗量。但是那些能造就時勢的英雄,千年也難得一遇。這就是中國歷史之所以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終不能大放異彩、震撼世界的原因。


歷史學家評論霍光,惋惜他“不學無術”。我認為李鴻章之所以不能被稱作非常之英雄,也是因為這四個字。李鴻章不瞭解國民的原理,不知曉世界發展的趨勢,不知道政治的本原,處在十九世紀這個競爭進化的時代裡,卻希望用小修小補的方法來挽救國家、謀求發展,苟且偷安。

卻不擴充國民的實力,將中國發展成世界上遠近聞名的富強國家,而只是學習西方的一點皮毛,不求瞭解西方強大的根源,就自滿自足起來,憑藉著一點小聰明,想要和世界上的著名大政治家相抗衡,出讓大的利益,卻去爭奪一些蠅頭小利。如果不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怎能彌補得了這些問題呢?李鴻章晚年的種種失敗,都是這個原因。

儘管這樣,也不必過分責難於他,他畢竟不是個能造就時勢的英雄。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難免被這個社會數千年所形成的思想、習俗、觀念所羈絆,而不能自拔。無論是他同時代的人還是他的前人,沒有一個能造時勢的英雄可以引導他、輔佐他,同時代、同環境的人物已經是這個樣子,停留在那個水平上,自然不能把責任都歸在李鴻章頭上。


天香引


李鴻章為晚清權臣,在滿漢中享有極高的地位,被慈禧太后視為左膀右臂,列強普遍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日本伊藤博文也自稱為李的學生。李鴻章一生仕途亨通,無論是剿捻打擊作亂者,還是抗擊侵略,或是自強維護統治,都有極高的功績。李鴻章在晚清軍政外交領域享有崇高的話語權,開展洋務更是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以階級觀分析,李仍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他一切努力的中心只是維護封建統治,至於後世稱其為賣國賊,則實在是不應揹負的罵名,歷史應該給予李鴻章以正確看待。李鴻章這樣的人物,我們首先予以尊重,不輕易評價,不大言詆譭,一個譭譽參半的人,他的“罪名”有多大,他的功勞就有多大!


子衿講史


首先對於清國來說,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是有功的,對於我國近代的軍事,外交,實業等方面的貢獻都是不可磨滅的,他一手創建的北洋水師,雖然由於種種原因覆滅了,但是錯誤不能歸結到他一個人身上,他所創辦的鋼鐵廠,電報局,各種實業等等對於國家的貢獻都是不可磨滅的,至於他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只能以可憐來形容,可憐的老頭手裡沒有任何的談判籌碼,還捱了一槍,談不成不行,簽約了捱罵,李鴻章絕對是近代史上一個偉大的人物!


大男孩聊歷史


提起李鴻章,一般老百姓可能會痛罵他是個賣國賊,誰要為他說一句公道話,就有可能被群眾的口水淹沒。但是千秋功名,誰與評說?歷史就是一面最好的明鏡。要我說,李鴻章是晚清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官、是中國近代不可缺少的歷史人物。

李鴻章(照片)

李鴻章於19世紀60年代發起了洋務運動,儘管最後的目標沒能實現,但他對清王朝的貢獻還是比較大的。

比如他創立北洋水師、開辦江南造船廠、創辦軍事工業、軍事學堂、派人到國外學習先進制度,為中國的現代化還是打下一點基礎的。

洋務派(照片)

雖然中國近代大多不平等條約上都簽有李鴻章的名字,但他簽下這些不平等條約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李鴻章在外交表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高度文明禮儀風度和誠懇友善、謙虛待人的品質,最終搏得了美國人的好感和尊重,因此導致了後來八國聯軍事件的談判中得到了回報;是他面對帝國列強,巧妙地利用一個國家來牽制另一個國家的辦法,避免了八國聯軍肢解中國的圖謀。

辛丑條約簽訂場景(照片)

總的來說,李鴻章這個人有功也有過。但他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惜這樣一個國之重臣生不逢時,即使他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挽救腐敗透頂的清政府了。


豬人解說


李鴻章,鎮壓時代的政治家,生不逢時的俾斯麥,可以說李鴻章絕對是宰相之才,對內可治理政務,運籌帷幄,對外可舌戰群儒,縱橫捭闔,之所以負面評價李鴻章,為什麼?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可以說近代史的多個重要條約都是他一手簽訂的,教科書上作為考點深入人心,可不得想一想,為什麼總是李鴻章簽訂條約,因為外國人願意和李鴻章坐下來談,這就是他縱橫捭闔過人之處,換作其他人,恐怕談的機會都沒有,同時他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尤其是軍工重工奠定了基礎,這是毋庸置疑的,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對新事物敏銳且善於學習接受,無疑,他是偉大的宰相之才,但,弱國無外交,這是命中註定,改變不了,他生不逢時而已,但他的才能堪比俾斯麥,因為他們兩個也見過,相談甚歡,甚至俾斯麥表示不如李鴻章,可見李鴻章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