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同学聚会,穷的不去,去的不穷”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同学聚会“去的不穷,穷的不去”,其实很难非黑即白的就做这样的定论。同学聚会包含了太多的情愫在里边,而且小学、中学、大学,都是不同的感受。

说说我经历过的同学聚会吧。

1.

大学时的某个寒假,我参加了一次小学同学的聚会,50多人的班来了半数,一些是因为在外地,一些彻底就没回应,还有一些没联系到没通知到。

来的大家都还在读书,所以没什么穷不穷的,但明显感觉来了的混的还不错。好的大学,喜欢的专业,还有准备考研的。

因为大家对小学的事都模糊了,除了几个走得近的,其他都有点对不上号了,就更别提话当年了。简单聊聊当时的老师,就基本是聊各自的当下了。

我不知道没来的混的怎么样,来了的确实混的还可以,至少在同学会这种场合不缺谈资。所以我想,我的小学聚会迟早会变成穷的不去,去的不穷吧。

2.

后来工作了几年的时候,我们大学同学聚了一次,因为我在国外读书的,所以同级好多系甚至还加了别的学校的,一共也就认识20多个小伙伴。那次聚会在北京,除了在国外继续读博的,都到了。

大家有读了研的,也有本科回国就业的,挣的多多少少的,我们谁也没觉得是个什么大问题。

席间话话当年,吐吐苦水,没有容易的成年人,互相能拉一把的也都聊聊,穷不穷的完全不是是否参加聚会的标准。

3.

之前我也和我爸聊过同学聚会的问题,老爸说他们那个年纪聚会,就是吐吐生活的苦,聊聊旅游见闻,再谈论下健康,穷不穷完全没人关注。

当然啦,我还是听到过老爸有时回来会捣鼓一嘴XXX真有钱,在XXX又弄了几套房。但是我妈听了也就那么一听,很明显他们还是更关心XXX去了哪里,值得一去。XXX在哪看的什么病,医生不错,效果很好。

所以我觉得,每个年龄段关注的点不一样,总会有那么几年会把注意力放在彼此的经济状况,这也没什么好回避,该去就去。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圈,一转脸谁还记得穷不穷啊。

当然啦,每个阶段的同学自己投入的感情也不一样,实在疏远了的也没必要硬去套近乎,不参加集体聚会,搞个小范围的聚会也是不错的选择。


米小浪的理想国


同学聚会,现在是个热门,也是颇受争议的话题。贬褒不一,总体来说还是不被看好的。主要是炫富抖贵,还有诸如“拆开一对是一对”的调侃。也就有了“同学聚会,穷的不去,去的不穷”的说法。

不过此种观点,未免有点“以点带面”,并不能完全苟同。这是因为:

参加同学聚会的,是“有缘来相会”,也不一定就是“穷人”。同学是个大概念,各阶段学习时,同班的、同宿舍的,同一兴趣组的、同一学校的等等,凡是在念书时见过面,相互认识或有点交际的,也都以“同学”相称。就比如同在一处打工,甘肃的会把所有甘肃人称为“老乡”,又搞个“老乡聚会”。你能说他们都是个穷打工的。说不准他家是“拆迁户”、“养殖大户”,只是不愿过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的生活。出个门来,也许是体验生活,实现自身价值呢!同学聚会也是一个道理,有“缘”去相聚,谁的“家底”谁清楚?


被邀请同学聚会的,都是关系近的,穷人也能去。这里有个真实的例子,他本是个“尖子生”,初三毕业时师范招考试的第二天,母亲去世了。严重的打击是他失去了上师范机会,高考的“定向生”被人顶替,民办教师在师范录取又被“调包”,也算命运坎坷。

几年前,有几个同学要聚会,还邀请了当时初三语文和数学老师。“同学”们商定,一定要把他找来。有两位同学,费尽周折,在30里外的一乡街道打听到了他。

到了酒店,连同两位老师才十个人。除他之外,都是干公事的。只有他是农民,同学都不停地夹菜敬酒。相互间没有恭维和炫耀的话语。倒是说的车贷、房贷的苦。说是同学们,其实只是初三时同一级的,只是他们都上了师范,而他“退出”了。“同学”们都惦记着。他可是地地道道的“穷人”,也参加同学聚会了。


同学聚会是重拾旧好,纯真的同学的情谊没有“穷”、“富”的划分。同学们走出了校门,天各一方,各自求索和打拼,在通讯和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即使关系再好的同学,也只能记住对方的名字及长相。至于现在干什么,过得怎么样一概不知。随着手机的使用,尤其是三四年前微信的兴起,失去联系的同学才一个个续上了线。也就有了同学聚会的可能。

前年年底,我们县84级高中同学聚会时,倡议者让相互转告。四个班才来了不足百人,倒是当农民的同学最多,原因是在家要过年。吃着菜,喝着酒,叙旧话新,还录了光碟。费用也摊派:干公事的每人300元,当农民的每人100元,“公平合理”。农民是穷的,不反对吧!可农民也参加了同学聚会。


从“穷”、“富”的说法来看,这些聚会的同学,都是有过一定经历的人。不能否认同学聚会的主旨“忆恋同学之情”。吃个饭,喝点酒,合影留念,就是KTV很多人还是不会去的。同学聚会的个例,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这个主旨,也给同学聚会贴上了“龌龊”的标签。其实绝大多数时同学聚会是积极向善的,尤其是中老年人。


为生活而提神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我来说说我们大学同学的聚会大家就知道为什么了。

我大学毕业近30年了,前十几年每年都要参加同学聚会,后来大家都步入中年,忙于事业和家庭,组织同学聚会就少了。最近几年,“好事者”又开始“蠢蠢欲动”,组织大家聚一聚,我去了一次就不准备去第二次了,原因如下。

1、贫富差距悬殊。都已经年过半百了,差不多已经完成了财富的积累,有的在单位都是县团级干部,有的已经是房地产的老板了,据说身价好几亿,而我和几个同学都是普通人,坐在一起真是不自在。

2、交谈的内容不一样。我们几个同学谈的都是今年工资又长了,什么超市的鸡蛋又打折了,孩子准备考研吗等等话题,而大老板和领导们说的都是拿地、融资、贷款、孩子出国等内容,我们几个跟听天书一样。

3、待遇不一样。组织者印的同学通讯录我一看就想给它撕了,当官的、大老板都排在前面,名字后面是所在单位、职务、级别,连在外地工作的都是这样,而我和几个无权无势无钱的同学排在最后面。就座的时候按说谁来的早谁先坐,组织者非要留下几个正座给晚来的当官的同学。施行了多少年的“AA”制最后在喝得迷三道四大款同学的那句“今天所有开销我全包了”的话语中结束。

4、感受不一样。当官和大款同学是笑容灿烂、颐指气使,说话嗓门洪亮,每抛出一个话题和观点都有人赞扬和附和,我和几个同学是尴尬陪笑,说话声音小且语句不多,感觉人生跌入了低点。

聚会结束后我和几个同学几乎同时说出了下一次不打算参加再聚了,这种同学聚会已经没有十几年前那种惺惺相惜、互相帮助、友情加亲情的感觉了,有的只是充满了铜臭、市侩、攀龙附凤的感觉。

再见了,同学会!


上官天竹


有人说“同学聚会,穷的不去,去的不穷”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我不认同,但是现实的却很残酷。

我在4年前参加过一次同学聚会,自己亲身经历与体验。当时定在了我们市里的一个酒店,人均消费200左右。当时去了40个同学,包了整个大的包厢。

因为每个人都已经参加工作很多年了,所以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很多同学从不同的地区驾车过来。也有为同学准备礼物的。 气氛总体还不错。

刚开始,好不容易见面了,肯定每个人都会打招呼,之前在学校关系好的就聊得比较多。很少说话的就寒碜几句。多数情况下,大家都在聊在学校的事情,和大家在学校女生喜欢谁,男生喜欢谁。

慢慢的大家入席,开始喝酒。学校的事情总会聊完的,然后大家就会多多少少聊一些在哪里上班的事情,薪水,福利等等。

补充一点,我们是高中毕业聚会,但是很多同学是大学毕业的。我是那个学习不成器的。没考上大学,所以在谈到工作的时候,赶巧我刚辞职。然后还没找到工作。积蓄也没有。和我一样落魄的同学有几个。然后能力强的就聚在一起聊,不太好的就在一起聊。变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可能大家是无心的,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你没什么能力,没什么突出点,你在一个大的群体里就显得格格不入。


“穷的不去,去的不穷”为什么我认同.

其实不难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喜欢去比较,也怕被比较。有能力的人就喜欢和别人对比,没能力的就担心这样的事情。就导致了现在的很多现象。很多人对同学聚会的看法褒贬不一, 大多说人觉得聚会的味道已经变了,不是上学时的感觉。


所以所谓“穷”的就不去了,这里的穷除了包含没钱,还包含精神思想。

去得“不穷”首先经济基础好,其次心态不同,精神思想也不同。

这里的精神思想包含了两个意思,第一:穷人瞧不上不穷人的所有思想(包含物质)

第二: 不穷的人就像去证明 与穷人的能力不同,思想也不同.


以上纯属个人思想,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春吐槽Vloger


同学聚会,穷的不去,去的不穷,我不认同这句话。

首先,我们说同学聚会聚的是情,聚的是爱,尤其是大家离开了学生时代多年以后,同学们因工作需要,大家天南海北各在一方,为了生活艰难的打拼,难得有时间在一起欢聚一堂,一旦有同学聚会,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去,除了在国外回不来的,和有病来不了的,一般情况必到,有的同学甚至做飞机和高铁都要往回赶呢。



同学聚会,自从同学们毕业离开了校门,走向社会和走向工作岗位,我决得无论大家工作多忙多累,彼此之间也都心心相印,互相都会用微信,用手机问好祝福,难得那种纯真的同学情是怎么也不能忘怀的。

同学聚会,我觉得是件很高兴的事,谁也不会因为穷富而拉开距离,并己这个不成熟的理由去看待同学们的感情,相反,只要时间一到,大家都会从各个方向各个不同的地点往一起去集合,可想而知,同学们见面的场景是多么的令人激动和感慨啊。



同学聚会,每当这种场面,个个都是热烈拥抱,互相握手,有的同学甚至都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大家在一起交流,互诉衷肠,共同分享过去的昨天和美好的明天,说不完的话,喝不完的酒,那情景真是令人陶醉,回味无穷。

同学聚会,我觉得只要有同学聚会的活动,大家个个兴高彩烈,穿的漂漂亮亮,无论男生女生,那表情都是异常兴奋,吃啊,说啊,唱啊,跳啊,真是玩的快乐,玩的开心。


总之,我觉得同学聚会,是个最令人幸福和高兴的事,即联络了同学们的感情,又叙说了大家离别的友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真是好事一件,我说班长啊,在有同学们聚会的那一天,你可别忘了通知我这个千里之外的老同学,到那时我打着飞的就过去,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那美好的时刻。


孙女士的生活


不认同这种看法。

因为社会是现实的,有些人富裕,有些人贫穷,不可能人人平等,同学聚会时,大部分人还是会去参加的,只有少数人没有参加活动。

同学聚会,现在社会上比较隆重普遍的现象。由于现代人为了生活,大部分人都离开家乡,到外地去谋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天南地北都有,见一次面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在年底春节期间,回到老家,有时碰到的见上一面,有的没有碰到的,三十年都没有见过一次面。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班同学的聚会在我们初中毕业后整整三十年,才第一次召开聚会活动。我们的年龄差不多都到五十岁了,能够在一起来聚会的人大概只来了80%的人。有些人,成为了企业老总,有些人,官场得意,有些人打工,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总体来说,普通人比较多,生活一般,不是大富大贵人,富人只是少数几个。都不会说,我穷人就不参加同学聚会活动,只有富人才可以参加同学聚会的活动这种说法。所以说,我不认同“同学聚会,穷的不去,去的不穷”这种说法。

一个人,能够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是一种缘分,而且在学生时代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应该珍惜这份感情,同窗之宜永远不可以忘记。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需要朋友的帮助,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量。同学之间应该互相联系,互相关心,互相学习,是一种好事,除非个人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同学聚会活动的,其他人无论如何,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都应该多参加同学聚会这个活动,不要有贫富之见,通过同学聚会的活动,增加同学之间感情。

通过同学聚会,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找出自己的缺点,认真学习,增加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做一些有意义的善事,充实自己,在事业上和精神上更上一个台阶。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



文文的追求


我今年是40多岁的人了,同学们聚会这些中年人们都想的就是。五年一小句,十年一大聚人为同学们想聚的是感情,不想到一起谈论的是事业,谈论的是尊卑,谈论的是谁?有钱谁拼间。如果真的是那样,有的同学穷的真就不愿意参加这种活动,富有的参加这种活动也只不过是一种炫耀。所以说对于这些小时候在一起天真无邪的同学。难免心里都有一点点的伤痕。因为这种同学聚会变味儿了店的人们攀比变得人们在富贵的同学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没有尊严,巴结讨好人家的嘴脸,让人一看到就烦,真的是很虚伪。



同学聚会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寒酸,所以说穷的人一般都不愿意参加这种场合,因为不愿意去迎合那些有钱的人,说一些违背自己良心的话讨好人家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所以还不如就不相见了。那现在工作上有成就,在生意上有富贵的人往往就想聚会,跟人家讲人生的道理,跟人家讲成功的事业,往往这种时候就成了他们夸夸其谈的平台,所以说有些人不愿意参加这种聚会还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在这里说穷的不想参加同学聚,富的想参加同学聚会的一切活动。这话说的很切合实际,也符合了社会上人们的心理,我觉得同学聚会聚的是感情句子是从小在一起的那种回忆,所以说远离铜臭味多一些童年时的好友谊才是最好的。所以我说穷的不想参加同学聚会,你富有了还偏偏就想着急同学聚在一起,所以我说没有必要怀着这种心态去聚会,也没有必要每年都聚会,大家应该在想念的时候聚一聚,还是可以理解的。


伊春美食美客


前几年我组织同学聚会,出现这情况,退休的在外地,当时有人就说别叫了不会来,我想又不叫他们出钱,四十多年没在一块还是很亲切,大多数来自农村,条件不好,我把钱全出来,又一次也是我出的,是我生日孩孑给的钱,社会变了人也变了,现在同学给他儿找工作,我女儿在建行当领导,在我家吃了再拿着,汽车卡好几个给他们,我家女婿和我打仗,为这事我买高搂不住一楼,今天我也明白三个当干部同学不回来是为啥了。


用户6749300950


‘同学聚会,去的不穷,穷的不去’我不认同这句话。

首先,去的不一定都是有钱的,有权的,也有单纯的想看看当年的同学的,科室一个姐,四十岁左右,她最近挺烦恼的,我就问她怎么了,她说过年的时候她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本来只是想看看她们,那是她第一次参加,和同学们都相互留了电话号码,本来想着没什么事,可是后来三天两头的就有人打电话,说孩子结婚的,说孙子满月的,说新房暖房的,说老人不在的。去吧,又觉得根本没联系,不去,又碍于情面,人家都说了,不去还以为看不起人家呢。

再来,不去的也不一定是穷,只能说比较有自己的想法罢了,我就没参加过同学聚会,但是我老公以前每年大年初一都会和同学们聚,近两年又不去了,我说你为什么不去了,他说没意思,一群人吃吃喝喝,各说各的,完了AA,带媳妇加钱,还不如一家人在家吃呢。

其实说白了,身边联系的就那几个,同学会也不过是一个形式罢了。



优优情感美文


同学聚会确实是穷的不去,去的不穷。

有一位同学甲在外地混得可以,在同学群里发聚会时的视频,有一位混得不咋样的乙同学很反感,每次这位甲同学发什么视频,这位乙同学就反对,后来,同学们指责乙,不是同学们偏富人,是因为那位甲同学发的是正能量,只是乙有仇富心里罢了。

我们同学群是毕业三十多年后建的群,开始入群时大家都像久别的亲人那样,特别高兴和欢欣,时间久了,有权有钱的同学忙很少在群里露面,有闲无钱的沒底气一直在潜水观看,我才进群时,看到久别重逢的同学,高兴得半夜睡不着觉,如初恋般兴奋,天天在群里撒红包,同学们也很高兴,后来逐渐沒人抢红包了,因为有人小算盘打得啪啪响,抢到最佳要发出去,感觉吃亏,抢到就逃之夭夭,开始我扮侠客救场,天天抢红包的同学是老师、公务员或者做生意的同学,时间久了,有些同学来抢了就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的人太多,游戏终于玩不下去了,我终于明白,同学时代的纯情再也找不回来了,只能在回忆里,现实太残酷,时光不仅改变了人沧老的容颜,更改变了人的心态,像我这样傻、白、甜的恋爱脑,也许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还是会变成上学时代单纯天真的我。

写到这我想起那位外地同学说我的一句话,概括本人目前傻样:六十岁模样,十八岁的脑子。

同学一场,可能我最恋旧,最惜同学情,我认为一辈同学,三辈亲,无论穷富,能并肩就别擦肩,能欢喜别忘怀,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