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傳說:玉皇大帝造“夔”字


奉節傳說:玉皇大帝造“夔”字


夔,獨指當今奉節縣,是奉節縣最有代表性、唯一性的文化元素之一,能夠組成詞語的為“夔龍”“夔門”“夔官”,但這幾個詞語也都與奉節有關,在旅遊接待的講解服務中,我們常常遇到遊客問,“夔”字怎麼讀,這個字是怎麼來的呢?


奉節傳說:玉皇大帝造“夔”字


傳說玉皇大帝在還沒有修煉成仙得到點化之前,只是凡間一個慷概大方的紳士,名叫張自然。張自然從小喜歡旅遊,遊歷了三山五嶽後,決定要去看看夔門,要在三峽之巔,俯視天下。

那一年夏天,大概是上午十點左右,張自然乘一條小漁船,沿江而下,來到了夔門,見大河兩岸,拔地而起的兩座山峰,形成一道巨大的“門”,感到非常的震撼,穿行江心,右岸絕壁在陽光的照射下,在江面形成一道倒影,形同一個“止”字,左岸的七到懸崖更是怪石林立,面目猙獰,讓人望而生畏,正在此時,江中一道巨浪衝來,小漁船險些被捲走,張自然被嚇得一身冷汗,立即叫船伕調轉船頭回到岸上的小村莊。


奉節傳說:玉皇大帝造“夔”字


張自然對今日所發生之事記憶猶新,邊走邊回味。突見對面來了一位道士打扮的算命先生,上前問道,“今日我發現一個字,不知何解,請先生賜教?於是將所遇之事畫了一個“夔”字圖形給他。那算命先生見張自然態度誠懇,氣度不凡,不敢怠慢,便仔細的觀看那個圖形,邊說“觀此圖,有山有水,有人有物,雖無此字,但必有所指”,便賦詩一首送給張自然,打開一看,原來是這樣寫的:

大江平步起青雲,

獨自一人巳時程。

七道懸崖立怪影,

似龍似蛇刻刀紋。

一浪驚起冷汗淋,

嚇壞官人調船行。


奉節傳說:玉皇大帝造“夔”字


張自然,大驚,原來,詩中說的就是他今天的經歷,就那個“夔”字的圖形來說,第一句就說的是前三個筆畫,形狀就是指現在的“夔門”第二句話說的是自己出發的時辰,第三、四句說出了自己看到的景物,最後兩句說出了自己被驚嚇後的行為,那個夔字的底部部首“夂”也讀“zhi”,就是站立行走的意思,放在字的上面就是“冬天”,放下下面就是“夏天”,兩滴冷汗就指的是“夔”字腰間的“一撇一捺”,就連嚇出“冷汗”也寫在了其中。當他從憬悟中醒來時,那個“教書先生”早已不知了蹤影。


奉節傳說:玉皇大帝造“夔”字


張自然想,難道這個地方有這麼神奇的人物,下一次就不問那些看上去有文化的人了,於是他就在村裡面找到了一個最普通的“漁夫”,同樣把他畫出的那張“夔字”圖形給他看,哪知那個“漁夫”也給他來了一首詩:

叉腳叉手一道門,

萬年之後江水平。

辰龍巳蛇起行雲,

七位仙女下凡塵,

大浪不驚變玉盆。

一目望過是貴人,

汗水齊腰調頭行。


奉節傳說:玉皇大帝造“夔”字


張自然看吧,更為驚歎,此漁夫不但把他今天所遇之事瞭解得一清二楚,還把這個地方萬年以後的變幻也進行了預言,就連他將來有七個女兒的事情也說出來了,嘆道:此地人傑地靈,這麼普通的人也猶如神人一般,個個都能吟詩作詞,不簡單!

後來張自然被點化成仙,成為了玉皇大帝,就降下“御旨”,以當年他所畫的圖形“夔”為地名,因人人都喜歡作詩,就叫做“詩城”。

太白金星受命下凡宣旨,不知“讀音如何”,便問問玉帝,玉帝隨口說“此地魁梧奇偉,文章魁首”乾脆就讀“kui”吧!於是凡間就有了這個地名“夔”,如今的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內還有一座塔名叫“耀奎塔”,“奎”字就與“夔”“魁”相通。


奉節傳說:玉皇大帝造“夔”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