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的道家智慧: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诚实地生活

引言

阿城被认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总共包括三个中篇小说:《棋王》(1984),《树王》(1985),《孩子王》(1985);六个短篇小说:《迷路》、《傻子》、《周转》、《卧铺》、《会餐》、《树桩》(1985)。最后还有以《遍地风流》(1986)为题的,由很短的文章组成的系列。

阿城的道家智慧: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诚实地生活

阿城

虽然作品并不多产,但阿城却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位。与同时代的作家不同的是,知青的乡下生活只是小说的大背景,而不是小说要表达的主旨。他擅长用细节和片段来展示整个时代的宏大叙事,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耐人寻味。

汪曾祺在评价《棋王》时曾给阿城小说很高的评价:

"读了阿城的小说,我觉得,这样的小说我写不出来。我相信,不但是我,很多人都写不出来。这样就很好。这样就增加了一篇新的小说,给小说的这个概念带进了一点新的东西。否则,多写一篇,少写一篇:写,或不写,差不多。"

似有意若无意,阿城小说中有着浓厚的道家色彩,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追求。本文将以阿城小说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系列为对象,分析其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和理想追求。

"三王"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儒道释文化中的重要支脉,也是中国人精神层面的重要追求和寄托。

道家思想经过上千年发展演变已经成为国人的无意识,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不自觉。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会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阿城的道家智慧: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诚实地生活

李约瑟

(一)顺应自然,返璞归真。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并不将万物灵长的人类看得高人一等,而是将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道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同时,为顺应自然,老子要求"见素抱朴",庄子呼唤"使天下无失其朴"("朴"是未经雕琢的树木),这都是让人类葆有淳朴自然的本性。

这些经典论述都强调自然客观规律是最高法则,只有遵守客观规律,才是顺应自然、顺应发展大势。任何违背自然规律、逆潮流而动都将是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1、《树王》中的"无用之用"

在《树王》中,广大知青响应号召,来到边远的农场砍伐树木。肖疙瘩面对知青,发出了自己的疑惑之问:"那为哪样要砍树呢?"回答是:"把没用的树砍掉,种上有用的树。"

阿城的道家智慧: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诚实地生活

大树

在有分别心的人眼中,树变成了"有用"和"没用"两种,"没用"的树是没有价值的,只能被砍了烧掉,开垦出来的荒地再种上"有用"的树。于是那棵人们敬若神明的"树王"最后被砍掉了。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庄子的"无用之用":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只有肖疙瘩这个真正的树王才清楚,每棵树都是有价值的,它们是森林中的一部分,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树被砍伐烧光了,山中的鹿、兔子、麂子和野鸡等动物也随之匿迹。当整个生态系统都被破坏之时,还奢谈什么有用无用呢?

2、《孩子王》中的自然写作之道

《孩子王》中有一段很经典的内容,作者通过写作之道讲人生之道。

小说中原先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先认生字,再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文章大意。这种万金油教学法一直被奉为圭臬,好像这样便可掌握写作之道。

阿城的道家智慧: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诚实地生活

电影《孩子王》剧照

阿城并不这样认为,他让"老杆儿"教学生如何写一篇作文:

那写些什么呢?听好,我每次出一个题目,这样吧,也不出题目了。怎么办呢?你们自己写,就写一件事,随便写什么,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这件事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地写出来,别给我写些花样,什么"红旗飘飘,战鼓震天",你们见过几面红旗?你们谁听过打仗的鼓。分场的那一只破鼓,哪里会震天?把这些都给我去掉,没用!

每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都是奇妙多彩的,不要试图用一套固定的标准来框住他们的思维。如果都是鹅毛大雪、倾盆大雪之类的陈词滥调,那语言将不再鲜活、思维将不再活跃。

阿城的道家智慧: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诚实地生活

电影《孩子王》剧照

用填鸭式的方法让学生写出一些看似"漂亮"的文章,远不如让学生用自己略显幼稚的笔触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来得重要。尊重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自然规律,不要拔苗助长,而是帮助他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这样的成长才能行稳致远。

(二)重生轻物,淡化名利。

从人和物的关系出发,道家认为物与名都是生命的附加物,倡导重生轻物、身重于物。

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杨朱曰:"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谓之逆民也。可杀可活,制命在外。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之谓顺民也。"——《列子·杨朱篇》


阿城的道家智慧: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诚实地生活

1、知足常乐,节制欲望

"三王"小说所描写的特殊年代,物质极度匮乏,缺吃少油,知青们在乡间基本上是逮到什么都是美味。但《棋王》的主角王一生并不是一个"爱馋"的人,只要有吃的就心满意足,他珍惜每一粒粮食到了极致的境地。

"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舔了,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抵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


阿城的道家智慧: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诚实地生活

电影《棋王》剧照

王一生并不追求锦衣玉食,只要衣可蔽体、饭可果腹即可,他有可以解忧的精神追求。

2、心中有道,不慕虚名

棋王王一生象棋下得好,错过了地区比赛的报名,朋友倪斌不惜用传家宝的象棋为王一生换得一个参赛机会,但他并不看重比赛结果的虚名,也不以棋作为晋升回调的工具,只追求自己心目中的棋道。

王一生拒绝了朋友的好意,选择比赛结束后与前三名一较高下,后来发展到一对九的盲棋大赛。他希望在对战中精进自己的棋艺,加深对棋道的认识,这其中并未夹杂世俗的功利算计,所以他是一个纯粹的追求棋道的人。

阿城的道家智慧: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诚实地生活

电影《棋王》剧照

同样的,树王的肖疙瘩物质欲望也非常低,他主动选择隐身到大山之中。其实,以他的专业能力,重新有一番作为并非不可能,但他决定归隐山林。

他与山中的树木和野兽为友,不在尘世中蝇营狗苟,虽然生活清苦,但保存了生命的本真状态,活得自由自在。如果不是生活在那个特殊年代的话,肖疙瘩的人生一定会大不相同。

阿城的道家智慧: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诚实地生活

山林

正因为王一生、肖疙瘩等人不追求货利名位,所以他们才能在物质困乏的特殊年代淡定从容,不焦虑、不委顿,平平淡淡面对生活。

(三)守柔处弱,谦下不争。

从人和人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道家倡导与世无争的处世哲学。老子崇尚"水德",将柔弱不争奉为古往今来与天相配的极则,又将"不敢为天下先"奉为必须持而守之的三宝之一。

老子总结出一条重要处事原则,守柔处弱,谦下不争。他告诫我们:"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棋王》中传授王一生棋道的拾荒老者说:"阴阳之气相游相交,初不可太胜,太胜则折",强调"反者道之动"、"造势",即要战胜强者,需"以柔化之"。

阿城的道家智慧: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诚实地生活

电影《棋王》剧照

王一生在以后的对战和生活历练中逐渐体悟到更多"以柔克刚"妙用,所以在一对九的盲棋大战中无往不利。最后的老者给王一生很高的评价:"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

经此一役,王一生棋道更进,对道家无中蕴有、大象无形的真谛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母亲的"无字棋"之爱有了更深的领悟。

守柔处弱,谦下不争,并不是完全消极,让大家事事退让,不求进取。而是认识和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守心中的"正道"。

结语

阿城结合道家的思想在小说中描绘出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和生活状态。

一是有独立的人格。无论身处治世还是乱世,都应该保持不与世俗同污的独立人格,独善其身,淡泊名利。王一生、老杆儿、肖疙瘩等人身上都闪烁着独立人格的光辉。

二是自由的精神。道家理想人格的核心就是自由精神,推崇超脱形体及其一切羁绊,"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精神自由、巍峨的人。人生要想获得自由必须有精神寄托,王一生在棋道中获得了精神自由、老杆儿在教学中获得了精神自由、肖疙瘩在大自然中获得了精神自由。

三是淡泊自适的人生态度。人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时代,当无力改变历史进程时,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去面对人世间的进退荣辱,以淡然超脱、平淡若水的心态来面对世事无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参考文献:

1、李约瑟.李约瑟文集[M].大连: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 2015.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4、叶蓓卿.列子 [M].北京: 中华书局, 2019.

5.汪曾祺.汪曾祺说阿城小说《棋王》[J].名作欣赏:鉴赏版,200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