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力很強,但就因為學歷不是全日制文憑而被拒之門外,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指尖快評


從我多年的管理經驗來看,能力很強但是被學歷拒之門外,我覺得“看時機”。

1.能力很強,但是沒有得到充分展現:

公司選拔才將的時候,都要對應聘者的能力和過往經驗進行面試,你提到能力很強,從哪些過往的成就事件可以體現,是否恰當的去表達出來,非常關鍵。

2.求職本崗位的應聘者過多,設立相對的門檻減少篩選:

還有一個可能性的是,求職本崗位的應聘者過多,公司為了減少工作量,設立了相關門檻,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外一方面,成功率也會更高。

3.公司文化對學歷要求較高,保持統一水平:

還有一個可能性是,公司文化對學歷要求較高,為了保持統一水平和較高的文化素養,相對全日制的含金量會比額外報考的含金量要高出很多,也會得到更高的認可。

所以我覺得學歷是敲門磚,是顆金哪裡都可以發光,僅僅是個別現象,關鍵是看你的能力和經驗權衡,同時看你的表達能力也很關鍵,加油!

作者簡介:趙默,前500強公司十年HRD,資深職業瓶頸導師,BBC職業規劃教練,企業瓶頸賦能教練,NLP執行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用文字和聲音的力量幫助職場人士突破自我設限,找回自我,尋找職業新可能。

職業瓶頸導師趙默


這種現象在近十年間越來越普遍了。也就是說越來越多人會因不是全日制文憑而被拒之招聘門外了,雖說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但也沒有辦法了。現在每年畢業太多大學生了,也就是獲得全日制文憑的人太多了!下面說說自己的個人拙見吧!

第一、發生這種現象,說明全日制文憑的人數的過剩,人才浪費越來越嚴重。回想十年以前的外資企業的從業經歷,當時一沒有那麼多全日制文憑的人進外資企業,二我所在的工廠統計後發現全日制文憑的人流動性較大,不穩定。雖然說每年都斷斷續續以儲備幹部的身份招聘進來幾批人員,但到能幹滿一年的少之又少。有些人員剛到具有獨立的時機,他人要走了,堅持不下去了。當然原因是雙方面的,企業不想找一個不能產生價值的人,而全日制文憑的人員初期實踐能力不足,也就是眼高手低,比不上已經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師傅們,所以雙方一時解決不了這種矛盾,就選擇分手了。當然還有另外的選擇了。

第二、回到內地生活的這幾年,才發現什麼叫招聘奇葩。現在很多企業招一個文員,都需要全日制本科學歷,給人家一個月二千多塊的工資,都讓人不好意思發招聘信息。但更奇葩的是竟然有人來應聘,甚至好一點兒的單位,還有選擇的餘地。這說明一方面是就業壓力確實很大,另一方面也說明很多年輕人沒有了進取心,就是找個事兒幹而已,反正自己家庭情況好,有吃有穿了。

第三、其實全日制文憑並沒有那麼耀眼,但基層招聘人員只有通過它來初選合適人員了,只是一種辦法而已。說說我身邊的一個原同事吧!他人畢業於211工商管理本科,畢業後考三支一扶,以35分告敗。和我談考試成績,他坦誠地分享了自己的情況。大學四年基本沒有上過課,連高中的那點兒知識也交給了課本和老師,他說如果高三畢業去考,他至少考個70分以上,當時的錄取分為62分,但現在很多常識確實不知道了。後來從我們單位辭職走了,原因是工作壓力太大了。其實一天就幫助整理方案和報表,但是他對辦公軟件使用不熟,一時半會兒適應不了,所以只能選擇自已離開。再後來選擇了一家物流公司,當理貨員。偶爾發個微信聯繫一下,想想都心酸,花費那麼大的心力,享受了那麼多的資源,培養出來的大本學歷人員確願意幹一個理貨員的工作。而且是連續三年考公都失敗呀!他現在的生活很迷茫。

最後,希望用人單位能注重個人能力的測試,讓那些有能力而沒有全日制文憑的人員有施展自己的才華的機會。其實有很多人沒有全日制文憑不是個人原因了。60、70、甚至有些80後當年的高校錄取率確實低呀,哪像現在,高校擴招太多了。


生活賬號


我是1981年的,三本出身在一個軟件公司做技術團隊領導已經10多年了,見證了幾批程序員的成長,同時也長期觀察了學歷對程序員的作用。

由於我自己本身是三本,是因為工作出色才被公司領導重視並逐步走上領導崗位的,將心比心我早期在招聘的時候對學歷要求很寬鬆,期望給更多像我一樣的人一個機會,然而經過幾年我發現那些正規院校出來的程序員的成長一般都會大幅度超過成教,自考,函授出身的程序員,越年輕的程序員這個趨勢越明顯。

程序員是一個幹到老學到老的職業,十分強調學習能力,我敢保證如果有能力幹好一個程序員,就絕對有能力考上大學。80後確實有一些人有能力卻因為經濟原因上不了大學,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這種人越來越少,孩子考上了大學父母怎麼想方設法會供孩子去讀。90後不上大學的很難找出客觀原因。現在已經開始招聘95後程序員了,我對學歷這塊卡的很死不是正規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肯定不要。


吳曉50043586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是錐子總會冒尖的”,不必太在意。

我曾遇到一個類似的現象,一家獵頭公司給我推薦一個總經理的職位,而且說這個獵頭對我知根知底,覺得什麼都不是問題了,就問我願不願意去。我思考了一下,回覆說我可以去的,你問對方吧!他和對方的人事總監都溝通好了。可後來對方老闆不同意,因為我是77年的,超過年齡預期。

我倒是沒在意,後來獵頭和那人事總監還給我來解釋,覺得不好意思。這時候我才瞭解到,原來老闆自己是85年的,希望找一個年輕點的。我回答說,嗯!年齡差不多,比較好溝通。

大家想,不然我怎麼說呢?再說吧!我現在也做得好好的。

所以求職來說,本身是個雙向選擇,求職者選擇公司,公司選擇求職者。如同男女處對象,總不能一方合適就要求別人選擇你吧!

再說,你有能力,找一個不需要全日制學歷的公司就可以了。不用去糾結為什麼人家一定要全日制學歷,也許人家要這學歷的有用處,也許是你不合適,人家給你的臺階呢?

有時候,一定要追個結果讓自己難堪的。女孩子拒絕男孩一樣,就算你是個窮、矮、挫。她可能也會說,你人真的很好,各方面都不錯,只是我們性格不合適。難道你非得問清哪點不合適嗎?難道非要人家說真實想法來讓你滾遠點嗎?

所以,我覺得,既然人家說出你無法達到的要求,你就放下。去選擇自己符合要求的就好了。相信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祝你早日找到好工作!





數字化職場


對於學歷的歧視, 除了畢業生,這個是實打實需要全日制文憑,因為這是硬性規定,對於社招人員, 更多的時候說因為不是全日制文憑而被拒之門外,更多的是藉口。想要你不需要理由,不想要你,什麼都可以成為理由。

可能是為了淘汰你而編的一個理由

當年我跟經理一起去面試一個候選人,面試下來還不錯,技術挺好,上進好學,可就是眼睛有點斜視,可是不好這麼跟HR說,也不好交代,於是經理看了下建立,就編了一個理由,就是這個人的學歷不是全日制文憑,所以不要。


這個候選人被學歷淘汰只是表面上原因,而不是真正的原因。學歷成為了一個藉口而起, 就跟男女朋友分手一樣, 性格不合一樣,這就是一個藉口。


減少面試篩選成本

招聘人員一天要看幾十,幾百個簡歷, 從篩選的角度來說,給學歷設置一個門檻,可以淘汰一批。雖然說不是全日制學歷也有工作能力強的,但是做一個比較。

一個面試只有45分鐘到一個小時,在這個時間內,要考察這個人的專業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還有救是遇到挫折的抗壓能力,這些都比較困難。

而作為全日制學生,經過了高中三年,考入了一個大學,說明在高考這個戰場是勝利者,而高考是三年的時間,還有就是進入了大學,學習了四年,而且順利畢業,說明這個候選人比非全日制的考慮幾率高。

所以在這個維度上看,學歷篩選是一個很好的帥選條件,大概率可以找到滿意的候選人。


學習不行,可以從大公司入手

其實對於學歷來說,這個是當公司對於你不瞭解的時候,你的一個背書,簡單,易用來區分你跟別的候選人。如果你不是來自好大學,來自全日制。

對於簡歷背書,除了畢業學校,還有工作過的公司,特別是隨著工作時間拉長,畢業學校越來越不重要,而你工作的過往經歷,過往公司都是非常重要的。

前幾年,大眾創業的時候,如果你的創業團隊裡面沒有來自BAT的員工,那就不算創業, 也不好拿融資,現在也一樣, 你在大公司任職,出去找公司,這些工作經歷可以為你背書。

所以,如果學歷不行,在找工作的時候,儘量找一個大公司做,這位你以後再找工作做好大的基礎。


所以能力強,但是學歷不行被淘汰,可能只是人家的藉口,當然學歷也是公司篩選候選人的一個利器,如果學歷不好,需要去大公司鍍鍍金,這樣在以後的找工作中,佔據更有力的地位。


歡迎關注【阿布的分享】,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職場乾貨,HR知識,認知成長。

阿布的分享


這個的確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可以說是用人單位的標配了。

首先,這個全日制文憑是用人單位的准入門檻。

我來說一個真實的案例。

我有個簡歷優化的客戶,通過溝通交流,其實在業務能力上還是蠻強的,她是做一家知名房企的行政經理工作,想要再跳槽到另一家房企。

後來我在跟進這位客戶的情況時,她跟我說,已經做了最終的面試了,對方老闆也很滿意,但是就是因為自己不是全日制本科學歷,所以對方招了另一位能力差一點的姑娘。

為此她也很鬱悶,我跟她說,一般大型的企業都是會有一個人力資源的規劃的,年齡、文憑學歷、甚至男、女都是會在規劃裡面的,這樣能保證一個企業的人才發展和平衡,是為了5-10年的企業規劃做積澱的。

所以從企業角度講,無可厚非。

但是從我們個人角度來說,因為既成事實了怎麼辦呢?

我覺得是再次的提升,將學歷再次提高一個等級,提高自己准入標準,那麼敲門磚已經OK,能力就能夠在面試以後後續的工作中逐步體現。

當然特別優秀的人企業還是會特別對待的。

所以,歸根結底,就是我們要麼就是特別優秀,讓企業打破自己訂立的規矩,特人特辦,要麼就是提高自己的門檻。

都是提升自己,就看是能力方面還是文憑方面了。


我是小李杜


有的時候是這樣的,但也因為實在很難通過面試那20-30分鐘瞭解一個人,你也沒辦法把所有面試都試用一遍啊。所以學歷久而久之就成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了。不過不管什麼學歷,自考,一本二本和其他,起碼證明這個人通過努力完成了學業。我最害怕看到學歷全是未完成,親身經歷,現在店裡的一個員工,從我接手店過來他就是其中一個,就一直想做這個,想做那個,夢想好多,最後工作上什麼都是半途而廢。我後來才發現他高中畢業後學了幾個專業都沒學完,但人家沒寫在簡歷上,感覺被騙了。真希望他快點辭職,離開這裡吧!


皛皛974


【品味職場】來解答這個問題:學歷是找工作的敲門磚,因為沒有全日制文憑而被拒之門外的數不勝數,更有甚者都到不了門跟前因為你連簡歷篩選這一關都過不了。為什麼全日制文憑有如此大的作用呢?以下將通過多角度分析,希望能夠提升大家的認識:

第一、全日制文憑和非全日制文憑的區別

全國統招的“全日制國民教育”,就是全日制,他的一個特點就是全國統招,而且是按固定時間在學校上課。

而其他自主招收的學歷都是非全日制,也就是沒有強制固定的學習時間,比如經常聽說的成人高考,自考,函授之類的。

1、生源含金量的不同

學習能力強的都通過全國統招進入了全日制大學,而其他落榜生為了繼續深造只能通過非全日制的方式,學習一定的職業技能,讓自己在社會上能夠立足。

可見,相比於全日制,在學習能力上大部分的非全日制生源都是比不上全日制的。

2、教育含金量的不同

由於採取的非固定時間上課,就比較自由散漫些,老師對學生的關心程度也不相同。其一是非全日制的上課都是老師掙外快,自然是在課堂之外的付出,在用心程度上有所差距。其二是老師在心裡上也認為非全日制的學生本身不愛學習,自然也不會關係。其三是學生本身也不屬於愛學習的類型,在這種寬鬆的管教下也變得更加荒廢。

3、學歷含金量的不同

全日制的學生如果在學校裡沒有通過考試,就會得不到學歷,而非全日制的學生在明面上也是要通過考試,但本質上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只要交了錢,學歷嘛已經就是你的了。

第二、全日制文憑的作用

文憑真實的功能應當是學習、技能和學習經歷的證明,它是你在求學期間綜合能力的結晶,代表著你在進入社會前的一個能力。文憑是你尋找就業機會的敲門磚,主要體現在:在合作之前,求職者和企業招聘人員之間並不熟悉,那企業招聘人員又通過哪種方式能夠較快的獲得求職者的能力信息呢?很顯然第一個方式就是簡歷,如果你的簡歷上體現了各種各樣的獎項和榮譽,顯然你在學校的階段是一個優秀的學生,那麼在進入職場以後成為優秀員工的概率將極大提升,這也就讓你獲得了面試的機會。相反如果你的簡歷上沒有學歷,招聘者就會認為你的能力較低,那你獲得面試的機會幾乎沒有(正常渠道)。

第三、一個人能力很強,如何能夠讓招聘者認可呢?

許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那你又是怎麼展現給招聘者呢?或許你可以在簡歷裡體現你的某項特殊技能,但不要忘了,在職場中需要的能力包不僅僅是你的技術能力,還包括許多其他的綜合能力,比如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字書寫能力,方案設計能力等等,既然在通往全日制學校的過程中你失敗了,顯然你的綜合能力存在某些拐科。

如果我是招聘者,我寧願招一個沒有特殊技能的全日制學生,也不願意招聘一個有特色的非全日制學生。

第四、你所舉的反例

你可能會舉例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以及馬克·扎克伯格。但是你要仔細分析,他們都是在已經進入大學校園之後選擇了輟學,輟學的原因不是他們沒有學習能力,而是他們已經在大學時代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創辦了自己的事業。

第五、綜合分析

全日制學歷是綜合能力的一種體現,是展現在招聘者面前的最好方式,也是招聘者認識求職者的最有效方式,只有拿到了這個敲門磚,你才獲得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如果連機會都沒有,有再強的能力又有什麼用?除非你自己去創業。

因此,沒有學歷而被拒之門外,我認為是非常正常的一個現象。

最後的告白:不論是因為何種原因,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就去創業,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地,而不必屈居於別人之下。就分析到這裡,喜歡就分享轉發,更多精彩請關注品味職場

品味話


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很負責的給予提問者以正確回答,因為筆者就是大專文憑卻在世界500強企業成功就業的親歷者,之所以會出現就業不成、被拒之門外的現象主要有下面三點分析與考量:

一是與企業無緣。或許是企業真的是“門坎”太高,也或許是“遇人不淑”,招聘者心情不好;或是企業用人機制存在問題,如果是這樣,也不值得就業者去效力,企業發展的關鍵在人才,不去“唯才是舉”很難使從業者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在百業沸騰的“雙創”時代,也很難有長遠發展。

二是自身不過硬。自身的強與弱得站在企業的發展角度去衡量,企業招聘或許要強調學歷,要專業對口,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個人的經歷與能力,如果個人學歷不過關,簡歷中又沒有“過硬”的專業成果展現,或相關領域的從業經歷,企業招聘來又有何用!企業不是“療養院”,它需要的是市場競爭,需要的是優勝劣汰下的生存與發展,這些都需要“人才架構”去支撐。

三是膽氣不夠。看到“不是全日制”無法應聘的條件就自動選擇了退卻,沒有主動出擊,成與不成得試過再說,如果能力具備或者更加過硬,企業不用,是企業的問題;如果看到招聘條件自主放棄,就是應聘者的個人問題,就怨不得企業了。

從筆者自身的就業經歷來印證以上的三點就業感受,也是談一下幾點不成熟的見解,僅供提問者參考:

一是無緣過後就是“緣”。在就業的道路上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不要輕言放棄。筆者也是經歷了“從南到北”的選擇、就業、失業的過程,也有很多不成功,也存在提問者所列舉出的這類現象,但“眾裡尋他千百度”,最後卻成功應聘到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建築,對比曾應聘過的企業而言,強了何止百倍!只能說與“中國建築”這類的央企很有“緣”。

二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建築的專業性很強,但筆者只是有過在部隊從事十幾年政治工作的經歷,而中國建築下屬的一個項目缺少一個黨務書記的職務,筆者拿著在部隊的一些寫作成果、發表過的文章,很順利的通過初試,在面試中的問答中也很順利,連筆試都免了,不是世界500強企業招聘條件不苛刻、門坎不高,而是自身得有“兩把刷子”,能為企業的發展去“排憂解難”。

三是隻有想不到的,卻沒有做不到的。最後,雖然因為家庭原因而選擇辭職,但半年的工作時間卻使筆者愛上了企業,也得到了企業各級領導的認可,辭職後企業領導也曾多次聯繫,希望有機會“再次合作”,只有這樣的企業才是真正值得去應聘與效力的。試問,如果沒有當時的“放膽”去應聘,何來最後的“結果”。

花若盛開,蜂蝶自來;人若出彩,天自安排。只要自身過硬,沒有不可成之事,只是機會還沒有到來,應聘企業的事兒就是如此,沒有“全日制”條件的工友們,去用心做好準備吧!


遼西行者


這樣的現象一直存在,之前我就有看到一則新聞說某位房地產HR在招聘時說了一句話惹了眾怒。她說:“公司不管是社招還是校招,如果崗位有要求是研究生學歷,都不會考慮。”

一、學歷是准入門檻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區別還是存在的,雖然全日制的學生也不一定能力高,非全日制的學生也有很多能力強於全日制的。我們在職場也見過很多高學歷低能力的人,但用人單位都知道,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展,培養質量已經在下滑,更別說是非全日制的學生質量。所以為了減少踩雷的風險,用人單位都會要求是全日制的學生。

另外,學歷是顯性的,能力是隱性的,公司很難通過幾次面試筆試就知道你是能力很強適合公司崗位的。而公司的招聘都是有期限的,HR們都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招到合適的人才。所以為了更快找到合適的人才,HR們就會直接刪掉不符合公司條件的非全日制學歷面試者。

二、換個角度看這一歧視的問題

從全日制學歷的面試者角度來看,這樣的歧視其實也是一種公平。因為全日制的學生他們付出了比非全日制學生多的多的時間和精力。

而非全日制的職場人大多是在職人員,這樣的群體多是有工作經驗,或是已經是公司中高層的人,他們本身就已經比全日制學歷的人員多了幾年的工作經驗和多賺了幾年工資。

所以對他們的選擇進行適當的傾斜,也是公平的體現。

三、有能力未來可期

在職場中,學歷決定一個人職業發展的下限,能力決定發展的上限,互有關聯。

首先,學歷不能代表能力,總有公司會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學歷。只要學歷貨真價實,能力也是可期的。

其次,降低對大企業的期待,找到一個更看重能力、更能幫助你職業發展的中小型公司比一個只看重學歷的大公司要好得多。

最後,學歷只是一個敲門磚,工作3-5年後,基本上沒有人會在意學歷,你在跳槽的時候,下一家公司來評判你的標準就是你在上一家公司的業績表現。

所以,在一家好公司裡鍛鍊自己的能力,讓你的表現和業績做得超出老闆的預期,鋪平你未來的職場道路。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