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喜欢书法的农民来讲,他学习书法有什么意义?

水木天子


这种问题确实带有一定的歧视的口吻,不论是农民还是商人、工人、农民工等等,任何人学习书法或者是学习绘画、音乐、文学等,都有意义。生活不是一杯白开水,更像是一杯加了糖的咖啡,而兴趣爱好就是漂浮于空气中那淡淡的咖啡的香气。

我老婆从小就是在农村长大,我经常会陪她回到农村老家看望家里的亲戚朋友,对农民的生活还是比较了解的。农民一年到头,忙的时候是真忙,农闲的时候也真的是闲。很多农民朋友闲下来还真没太多的事情可作,一般都是带带小孩,看看电视,有的人闲的太狠就去打牌赌钱,娱乐生活还是比较匮乏的。

而如果能利用这些大把的空闲时间,写写书法、画画,对于业余生活来说,还是真的不错的。如果在农村一个人写毛笔字好,那还真的会成为邻里眼中的名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各种事情,很多时候都需要会毛笔字的人来写很多的东西。

一般喜欢书法的人,文化功底多少还是不错的,懂的东西也比较多。在农村,传统思想还是很重的,对于有文化的人大家都是比较尊重的,在邻里之间会比较有威望。我老婆的四舅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学历不高,但年轻的时候喜欢看书,写写画画的,懂的比较多,因此在他们那个村子里,虽然不是什么官,但是邻里对他还是很尊重的。

其实也不只是农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生活中有一兴趣爱好,这就是生活的调味剂。而练习书法需要的就是静,能沉得下来。所以,不论你人生是得意的时候,还是失意的时候,在你练书法的过程中,就会完全沉静下来,你会暂时抛开人生的浮华,忘掉一切,沉静在书法的这个小天地里,让疲劳的身心难得放松一下。

特别是当人生不如意的时候,一盏孤灯、一支笔、一张纸,会陪你度过漫漫长夜。最后,改一下黄庭坚的一句诗送给大家:“桃李春风一支笔,江湖夜雨十年灯”。


翰墨今香


我的觉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有一个爱好总是好的,农民当然也可以在闲暇时光练练书法,练的好了还能写出点成就来。

我的曾经的一位老师以前就是一位纯正的农民,种了四十多年的菜,也写了四十多年的字,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因为字写得好而闻名十里八乡了,九十年代以后他开始参加各种比赛,拿了很多的奖,是我们县里面最早一批加入省级书法家协会的,50岁以后,他放下了锄头,到县城里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靠卖字为生,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是从此人生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还成了我们县里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团成员。

认识的另一位朋友也是农民出身,35岁以前一直在家里种地,农闲的时候就跑到这种书法机构学习书法,功底不负有心人,没几年就加入了国家级书法家协会, 成了我们那最早的一批中书协的会员,现在在市里开了书法工作室,以教学为生,也成了我们是书协的骨干成员。

实际上我们上一代的书法家很少有职业练习书法的,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业余时间喜欢练习书法,并且还都非常用功,就比如我以前的老师,之前从事什么行业的都有,比如有的老师以前是厨师,有的是烧锅炉的,有的还是监狱的狱警,有的是农民,有的是中小学的老师等等。

所以我觉得你是什么职业不知要,都可以练习书法,只要能够用心钻研都可以做出一定的成绩,即使做不出大的成就,当成一个爱好也是可以的。


不二斋


一个农民好好种地吧学什么书法,把地种好!把那些砖家,教兽养的胖胖的好让他们祸国殃民,好让他们信口雌黄!书法,美学并不是某些人的专利,是所有爱美人士的追求,农夫怎么了,农夫也不低人一等,农夫也有追求美的权力,农夫也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是谁剥夺了农夫练书法的权力,农夫照样能把书法练好!甚至比一些所谓的专家教兽写的更好更传统!农民朋友拿起笔来,好好的写!好好的练吧!让那些嘲笑我们的教兽砖家嚗哮吧!让那些看不起农民的家伙去哭泣吧!去发抖吧!


云中鹤71683


这话题本身就有点歧视的味道。老农民学书法并没有惊世骇俗的不妥之处。中国人写汉字天经地义,老农民一样拥有学习书法的权利。

兴趣爱好是一生的恋人与挚友。没有兴趣才是真贫穷,没有爱好才是最寂寞。老农民练书法,最大的动因在兴趣,对于真正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写字有瘾,不写不快。耕读闲逸,翰翰墨之趣,多舒服的一件事。尤其是情怀所至,当自已历尽艰辛、一幅书法作品横空出世,岂不也是一种丰收的快乐。



学习求知是一种激情,也是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左旗的一首口白――《那时,你老了》,没有激情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垂垂老矣。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本身就是高贵的品质、高尚的态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农民的生活如此苍劲有力,理应为他点赞。



艺多不压身,老农民一样可以挑战自我、更充分的探寻实现人生价值。为左邻右舍写个中堂、春联,偶尔一篇作品参赛获奖,这都是一件花钱买不来的怡情之乐。长寿的秘诀在于生活习惯,更在于一种积极的心态。文化学识是人内在最重要的名片之一,拥有一技之长被肯定获赞许,这就是一种心理鼓舞和疗慰,其效果可能丝毫不逊于任何一种养生保健药。



抱庸乱谈。


抱庸詩書


我的答案是:①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不分身份职业。

②书画属于艺术范畴。那就是爱艺术。艺术散发着不同寻常的魅力。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寄托梦想。

③学习书法不为了挣钱。而是一种出于骨子里的爱。对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爱。这样的人常常能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具有表达情没爱的素养。使自己更加丰富。精神生活更加满足。多一份趣味儿。活着多一份乐趣。

④用书法作品装点自己或者他人的生活。使之具有文化氛围。书香气息。不致那么俗气。书法里作品里面透出的视觉美。刚柔相济。无不体现出人的一种性情。一种自然之美。有利于作者观察生活,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这与不爱书法的人是不同的。人活着最好是自己独处。有一种喜欢的爱好。这种幸福感快乐感不予言表。


心依旧梦依然3


这个问题好像有点歧视农民伯伯啊,现在很多城里人,可能和我一样,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即使不是,往上追一辈、两辈,极可能也是农村人。

哈哈,不扯远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先介绍几个人,然后再说我的观点。

一、介绍几位书法家

1、孙伯翔,天津人,碑学大家,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他的碑学理念和创作思想,影响了一大批人。



但是,你能想到他的第一份工作吗?搓澡工。

2、洪厚甜,四川人,楷书名家,国展评委,中国楷书委员会委员。

他以前的职业:厨师。

3、汪敦银,湖北人,第十一届国展获奖作者,数十次在全国书法展览中获奖、入展。

他的职业?地地道道的农民。


此外,还有湖北某袁姓书法家,多次在国展获奖、入展,而他是屠夫出身,拿杀猪刀的手,拿起毛笔照样有感觉。

所谓“英雄不问出身”,回到题目,说一下我的观点。

二、关于书法爱好

1、每个人都有爱好书法的权利

“人是要有点爱好的。”此话不知出自哪位名人之口,说的很有道理,它能在繁重的工作、学习之余,让人有所寄托,有所放松。

打麻将是一种爱好,打游戏是一种爱好,运动是一种爱好,书法当然也是一种爱好。

爱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能说,小平同志爱好的桥牌,我辈就不能玩了?

书法是同样的道理,大人物能喜好,小老百姓就不能喜好了?

2、学习书法很花钱

学习书法,笔墨纸砚都是消耗品,尤其是笔和纸,消耗量大。

而目前来看,能够写出来,作品能够得到市场认可,也就是说,靠书法能挣到钱的人毕竟是少数。

所以说,学习书法一是要有心理准备,这爱好很花钱;二是心态要正确,不能抱着写字卖钱的想法去学书法。

3、爱好书法不能影响正常的生活

这方面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南唐后主李煜,放着一个国家不去好好治理,天天在那写写画画,自己做了亡国之君事小,让百姓涂炭事大。



所谓“玩物丧志”,说的就是这类人,书法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我们毕竟还有生活,还要工作,还要学习,千万不能因小失大。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我老公就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他非常喜欢写字,每天在闲暇之余都会写字,这么多年的坚持,没有以前的暴脾气了,不管是工作还是为人都会多想想怎么做合适,习惯三思而后行,还有就是通过写作观察笔画笔顺是否到位,心中想要的效果怎么表达,这也提高他的观察力分析力,表达力。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重,镇静的习惯。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绵阳梅子


首先强烈反对一个人的爱好不分社会阶层的,难道书法指定哪些人写,我们湖南齐白石画家不是农村出生的吗?

虽然我是农民,但我也爱好书法,从小受外公的熏陶,自己练习毛笔字,在小学的时候毛笔字上过学校的学习园地,这使自己更深层次的喜欢毛笔字

最初看见村里人有什么红白喜事都得请外公写毛笔字,喜庆联,丧联,写完后别人说了好多的感谢话,还请外公去吃喜酒,总觉得有种成就感,自豪感。也因为这样,我一直把写毛笔字当成自己的爱好。

爱好书法,不一定要使自己成为出色的书法家,或者去靠写毛笔字来养家糊口,我把爱好书法来陶治自己的心情,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丰富自已的生活,为周围邻居写写对联,何而不乐呢?当然啦,春节时间,也可以卖对联。

记得去年,我大舅妈去世了,当时我正在深圳,由于工作的问题,我没回去,老婆来电话说,你不在家,想找一个写丧联,记事的好难。真的,办丧事,有许多的场地要写毛笔字,但是也要稍微毛笔字写的好一点。你不能让别人认不出你写的字。

爱好书法,是我最大的乐趣,能为周围邻居服务,这才是我爱好书法的意义,好了,献上我前几年的作品




yjP香烟有毒


与任何一个学习书法的意义是一样的,艺术的追求不会因为你是什么人,这也是艺术的魅力之一,农民学习书法,有时候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是觉得学习的人不知为什么,太少了。

其实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比城市更有深厚的文化,文化一直都在他们的生活中,尤其现在城市的冷漠与浮躁,也可能是压力,大多对于艺术文化的追求有着功利的性质,或者离中国很多传统的文化渐行渐远,而很多传统的文化艺术,在农村却一直保持着,并且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泉城济南的农村中,文化还一直在每天发生着,也许作为城里人认为是一种落后,或者很麻烦很啰嗦,首先,当我们城里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都忙着看手机,拍照片发朋友圈时,在农村的酒桌上是很少有这种现象的,另外,之所以看着麻烦,正是因为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


比如济南明水敬酒,平辈之间先干为敬,但小辈敬长辈,必须是到长辈跟前,先给长辈倒酒,然后双手端起杯捧给长辈,看着长辈喝酒自己却不喝,也许很多人会很奇怪,这里面的却蕴含了很多历史,酒是好东西,尤其是过去还是奢侈品,所以敬给长辈让长辈多喝自己少喝,这就是儒家的文化。

当然还有很多,比如作为的排序,敬酒的顺序,祝酒的词,带酒的人等等,尤其现在一些重大节日,说实话,中国的城市中越来越没有年味了,甚至洋节日却越来越火,那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除非你是信基督教的,洋节日大多与文化无关是与宗教息息相关,而中国的节日却都是悠久的文化,而且与艺术相关。


就比如书法艺术,很多节日书法艺术都可以大显身手,所以就从接触传统文化来说,农民更得天独厚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农民相对时间要宽裕一些,毕竟少了很多经济的压力,比如房子比如消费低,如果在有地或者果园,更是如此,

所以农民更应该学书法,学习国画,也更能学好书画,只是现在还是太少。

下面就只说学书法的意义,并没有职业城乡的区别,希望更多的农民学习中国书画,省得像现在农民学书法也成了一个问题。

首先今天学习书法不是为了写出一手好字,已经没有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运用的意义,学习书法要树立一个思想,就是从学习中获得审美的快乐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比如书画的学习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帮助,可以获得知识增加修养对气质有提高,如果学有所成还可以提高收入受人尊敬,对生活的质量有加强等等,但如何解决学习中的技术问题和审美问题的关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必须面对的更有意义的问题。

所以分享一点习书心得, 可能意义更大:

一、确定目标,以古为师。

学书法一定要有一个方向,找准一种风格,不能三心二意,在古代大书家中找一种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风格的书体加以学习,切记不学今人书风,得学明、清以前的书风,起点要高,通 后面可适当选择一至二种其它书家风格进行临习,把新鲜元素通过自己学习、理解充实其中,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 多临多练,忘掉自我。

学书想取得收获、时有进步,临帖与努力是不二法门。从想学习的第一天起,忘掉自我,忘掉自己以前的所有的书写习惯,每天一定保证三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练习,不要以任何理由去给自己找借口少练或不练,每天坚持。

三、 学习方法,不拘于泥。

学行书、学草书不必拘泥于一定要学楷书,当然前期学楷书也是肯定有好处的,可以掌握、理解用笔的基本方法。 因为行书、草书用笔方法与楷书截然不同,学多了楷书,在用笔上对行书、草书会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影响行书、草书自然、随性的特点。

四、 循序见进,临创结合。

临帖有许多方法:单字临、通行临、通篇临等, 坚持通临,即通篇临。通临对于学习书法有利有弊。弊端是容易陷入抄书而不是临贴的怪圈,临帖不到位,似是而非,学习不扎实;利处显而易见,一是学书不会觉得枯燥,二是在通临中能逐步感受到书帖的行气、章法,在不自觉中逐步学到先人章法、笔意。初临帖者,宜慢不宜快,先其形再其神,学会思考、学会读帖,从中找出其用笔规律。

五、放大书帖,大胆创作。

当临习练成本能,此时就可以试着创作。且以学到的用笔方法,放大书帖特点进行创作。创作出一幅作品后,对照帖上查找原字进行比照,感受自己创作中的得失,进行针对性临帖。

碰到没有的字就查书法字典,查该法家该字的写法,如此反复,从不断认识、感悟中提高。当能自如创作出相近的风格、章法、笔意时,可用其它风格元素逐步融入形成自己的风格。其间再准备一些书法技法方面的书籍去阅读、理解,感受所有用笔技巧。

匠心之贵,在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在于把书法文化的传承当作己任,在千锤百炼中不忘初心,而不在于是不是农民。


红梅工笔佛画


当我看到这位朋友的提问时,我非常反感,本人对这种缺失人格,偏执的发声从来持有不屑一顾之态,但今天压不住情绪得瑟几句。你有何德何能鄙视农民?你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农民)对书法的爱好和研究?你以为现在的农民还是: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年代或生活状态?你去农村看看:一座座林立漂亮,现代化的厂房的招牌,广告,厂名,标语,一条条柏油路两旁墙上的大气磅礴,苍劲有力的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 或草,或隶,或行或仿宋,你再看看各家各户的门眉大字,照壁书画,客厅诗词那个是你写的?那个不是出自农民之手?你再看看各家各户的婚丧嫁娶,庆生满月哪里离开这些;(书法家;)?朋友,你喝的就太多了,别说醉话了醒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