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大地,孔武有力——其實說的是山東的兩位名人

《戲說紅塵》系列第5篇

今天我們來“另類”解讀一個成語——孔武有力,純粹腦洞大開為了一樂,希望國學大師和成語專家們看到後千萬不要出來指責,紅塵君這裡先謝過了。


齊魯大地,孔武有力——其實說的是山東的兩位名人


這個成語出自於《詩經》,形容一個人強壯有力,不過既然是另類解讀,自然不會這麼簡答,這其實是形容兩個人——兩個在山東影響力很大的名人,孔曰孔子,武曰武松,都很有力。

《詩經·鄭風·羔裘》:“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這兩人一文一武,而且都是個中翹楚,影響力更是至今不衰,甚至已經成為了山東文化中的一部分,接下來紅塵君就來分別介紹一下。

孔,孔夫子,儒教教主,萬世師表

大家都知道春秋時期兩個非常重要的國家魯國和齊國都處於如今的山東省境內,所以山東也被稱為“齊魯大地”,這裡面尤其是魯國的文化傳統對於山東文化影響甚深,所以山東省的簡稱都是“魯”。


此外山東還有部分被喚作“東夷”的原住民,以及其餘的一些小國,這些文化綜合起來也就形成了如今的山東文化,當然了,齊魯肯定為主,其餘東夷土著和小國為輔。

齊魯大地,孔武有力——其實說的是山東的兩位名人

齊國的開國君主是姜尚姜子牙,也就是《封神演義》裡面的那位分封諸神的姜太公,而在史實中也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最重要的助手,助文王強國,助武王伐紂,功勞最大,所以周朝建國後第一個被分在齊國,位列諸侯王之首。

歷史上的姜尚是個非常聰明能幹而且很有“功利心”之人——這裡的功利心並非貶義詞,而是指的卓越的能力和積極進取的態度,所以導致齊國的主要文化也就是靈活多變,積極變革,富有變革和拓展精神,但某種程度上也有不注重宗法和傳統的缺點。


齊魯大地,孔武有力——其實說的是山東的兩位名人


而魯國正好相反,他們的開國君主是周公旦(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雖然實際上去赴任的是他的兒子伯禽,而周公的主要性格特徵是什麼呢——重仁義、尊傳統、尚倫理、貴人和,守道德,敬文化。

而這也就成為了魯國的文化傳統,而孔子正是魯國人,他的最大偶像就是周公,所以不僅完美的繼承了這些思想,並把它們集大成,總結出了以“溫良恭儉讓”為核心的儒家文化,並在後世逐漸演變為“三綱五常”等更為細化且嚴格的規則。

不過孔子雖然非常積極的想要“入世”救國,從而實現他施行仁政的目標,但奈何政治上卻非常不如意,不僅在魯國不受重用——只短時間的擔任過司寇一職,在其他國家亦是如此,統治者們都尊重他的學問和修養,但又都不肯真的用他,所以他周遊列國一圈後只能鬱郁而歸,專心的回國傳授弟子,整理四書六經,並編撰魯國的史書《春秋》。

齊魯大地,孔武有力——其實說的是山東的兩位名人

但是在孔子過世後,他的思想卻逐漸開始被重視,並且在漢武帝時期被封為國教,也就是官方的教派——某種意義上後世封建王朝的大部分文官都可以看作是孔子的門生。

所以孔子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魯國和後來的山東省,成為整個中國乃至世界的名人,在《改變世界的100人》一書中,孔子位列世界第四,中國第一,就足以證明。

武,武松,豪爽仗義,快意恩仇

說完文的孔夫子,我們再來聊聊武的武松。

齊魯大地,孔武有力——其實說的是山東的兩位名人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的重要角色,武二哥不是主角卻勝似主角,在全書中佔據筆墨最多,“武十回”絕非浪得虛名。

因此哪怕沒有看過《水滸傳》的人對他也不會陌生,甚至有人很可能不知道宋江,但卻不會不知道武松,他的景陽岡打虎,獅子樓殺西,快活林打蔣,血濺鴛鴦樓等都已經成為了膾炙人口的精彩段字,完全都是獨立成章。

尤其在山東,武二哥的形象更是光芒萬丈,山東快書一開口就是“浪裡個浪,浪裡個浪,閒言碎語不多講,單表表山東好漢武二郎”有沒有?

齊魯大地,孔武有力——其實說的是山東的兩位名人

而且武松並不只是能打,他對朋友的義氣,只要是兄弟絕對願意為你赴湯蹈火,以及對敵人的憎惡,哪怕拼盡一切也要手刃仇人的快意,甚至他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情和粗言粗語,都極大的滿足了百姓對於“好漢”的嚮往,在山東甚至全國人民心目中,武松都是草根好漢的象徵。

所以至今山東人都喜歡被稱為“二哥”而不是其餘地區習慣的“大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對武二哥的喜愛和崇拜。

紅塵說

這就是紅塵君對“孔武有力”這個成語的另類解釋,在齊魯大地上有兩個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武松,他們對於這片土地的影響力都非常巨大,所以就叫孔武有力,怎麼樣,是不是很好記?

齊魯大地,孔武有力——其實說的是山東的兩位名人

順便再多說一句,孔子其實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文弱書生,而武松也有斯文有禮的一面,如果仔細讀了《論語》和《水滸傳》的朋友,應該都能感受到,紅塵就不贅述了。

當然了,這純粹只是腦洞大開的戲言而已,只是讓大家在如今“自我封閉隔離”的壓抑和枯燥中找一點樂子,如果太較真那就比較無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