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焦大骂人,其中有句台词说:“红刀子进,白刀子出”,是不是说错了?

晖1682312


没说错!而是指:被杀的人,连血都被榨干’了——连血都被榨干了,却还要去杀!这正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初心。

“红楼”中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从何而来?不就是榨取百姓大众的血汗吗?

统治阶级从来不会有一刻停止下来对普通百姓的搾取剥削!同样的,他们一刻钟也遏阻不了自己腐败与覆灭的命运!

这就是:

“红楼”荣华终是梦,

富贵原来白骨成!

杀遍肥者刀已红,

再戳贫者哪有血!


卜耐夫哲学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了。我看电视读书时竟然都没有发现!可以确定的是电视剧里的台词还真是原文里的内容,并没有说错!


下面我试着分析一下“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的原因,原文是这样的∶

那焦大那里把贾蓉放在眼里,反大叫起来,赶着贾蓉叫:“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红楼梦》里交代,焦大从小跟随太爷出兵,生死关头救了太爷的命,但是宁府似乎并没有因此而优待他,而且焦大好吃酒,酒醉后常耍酒疯,因而无人待见。书中这次正是焦大吃醉酒后又被指派送秦钟,焦大不应,贾蓉命人绑了,这才大骂起来。

了解清楚原委,我们可以大致做出一下推测∶

焦大喝得酩酊大醉,神志不清,遭遇不公后又气上心头,破口大骂中一时口误,错将其说反,正是曹公妙笔。

我个人比较赞同这种说法


《红楼梦》全书较长,字数较多,审阅需要繁重的工作量,曹公一人难免有所疏漏,一时笔误也是有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就算是笔误也大可看作曹公有意为之,乃书中妙笔!


沉霜



焦大之所以被《红楼梦》的读者熟悉,完全是因为他喝醉了酒大骂贾蓉!

而他骂的那几句话也是谜一样的存在。难倒了无数的红学家,直到今天也没有定论。

最有名的就是“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先说“扒灰”,很多人已经认可了是指贾珍和秦的可卿之事。

而养小叔子目前没有靠谱的答案。有的说指王熙凤和宝玉,王熙凤和贾蓉,都不对!

也有说指秦可卿和贾蔷的,也不太靠谱。如果秦可卿一个人既让贾珍“扒灰”又“养小叔子”,她可真是死有余辜了,怎么可能入金陵十二钗正册!

后来焦大又骂了一句“红刀子进,白刀子出”,这句话也是不好理解。

因为按照常理,人们都说“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和人拼命之意!


如果不了解焦大的身世背景,咱们完全可以把这句话当做醉话或者糊涂话。

因为毕竟当时的焦大是喝醉了酒的七老八十的人,说错话和醉话都很正常!

就像凤姐说的:那是醉汉嘴里混唚!

而实际上焦大骂这些话的时候已经憋了很多年来,作为一个把主子从死人堆里背出来,偷了东西给主子吃,水也给主子喝,自己喝马尿的功臣,宁国府并没有怎么优待他,深更半夜给他派差事,那么多的人闲着没事做!难怪焦大痛骂!

而且最主要的是焦大只是借题发挥,想骂醒那些醉生梦死的,荒淫无度的主子们!可以他人微言轻,没有人理会他!他才要到祠堂去哭太爷!
他说的“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一是可能真说反了。二是,当年他和主子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的时候真的就是“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可怜的老人,大概又想起了当年那血腥的场面!所以才说出这话来!


凡眼看红楼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焦大说的应该没错。

想一想,什么时候会“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他是老国公的亲兵。老国公是勋贵,以兵起家,论功行赏封了国公爵。

战场上出生入死,刀枪无眼。焦大自死人堆里扒出老国公,自己喝马尿。为贾家立下汗马功劳,要知道,死的国公跟活的国公对家族的影响大为不同。人在时,交情往来,互相照顾;人走了,茶也会凉,孤儿寡母日渐凄凉。

在这样生死须臾的战场,焦大在怎样的情况下才可见到“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呢?杀红了眼,满刀鲜血,狠狠一劈,敌人的脑袋削掉一半,刀上沾满脑浆,白白的,对焦大的刺激一定很大,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这又不能到处吹牛。杀敌时,一剑穿心可以理解,但砍人脑壳就太残忍了,一般人接受不了,会被当成杀人恶魔,远远提防。

焦大又不是傻子,对自己没好处的事,自然不会乱说。

但当年的事印象太深了,一旦喝了酒,理智没了把门的,自然脱口而出的是实话了。

好在国公爷的后人都是些纨绔子弟,任谁也想不到真相,当时又正好被揭了老底,心虚着呢,自然当成醉话。

不然,就贾府这些没担当的子孙,谁敢把个大杀器放在身边不远?

一部《红楼梦》,句句雕琢,隐有深意。


碗碟


是的。

按常理说,应该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而焦大却正反相反“红刀子进,白刀子出。”这说明焦大啊,的确喝醉了,说话有点颠三倒四。

作者这样描写,除了对人物细节描写准确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后文作铺垫。



我们知道焦大后面还骂出了“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可以肯定就是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那么“养小叔子呢?”答案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所以我认为,这是不是如同上文的“红刀子进,白刀子出”一样的醉话,焦大醉后瞎说,根本不是事实呢?

很多人认为“养小叔子指的是王熙凤和贾蓉,但是连辈分不对,贾蓉是王熙凤的侄儿,王熙凤的亲小叔子,也就是贾琏的弟弟,很小啊。堂小叔子贾宝玉,而王熙凤对宝玉完全是一个大嫂对小弟弟的慈爱态度,没有一点儿私情。



又有人说骂的是秦可卿和贾蔷。贾蔷是从小父母双亡,被贾珍养在宁府,后来由于“凤言风语”搬出去另住。但是仅凭一句“风言风语”就断定他们有染,是不是有点武断呢?

所以,我觉得焦大这句“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与“红刀子进,白刀子出”一样,完全是酒后胡说,违背常识,而宁府养小叔子也是酒后醉言,不足为信呢!


小郭襄


《红楼梦》写作:“真事隐去”,“假语存焉”。 文章运用“史家曲笔”:

“子为父隐,直在中矣”,《论语》之顺也;

“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


“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只是“此书勿读正面为幸!”因此,“反话”并非错了;“反过来”读就对了。


焦大“醉骂”——“醉人”“寻死”,说的是“不知死活”的“醒”话;

众人“挨骂”——“醒人”“作死”,都活在“醉生梦死”的“梦”里。


焦大“醉骂” :“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甲戌侧批: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甲戌双行夹批:......特为天下世家一笑。】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杀“猪”;

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诛”杀(猪杀)。


“醉”言“诛”杀——言“朱”有“罪”也。

作者“千载难消亡国恨”!此揭“朱”家“亡国之罪”也。


只是,君臣如父子,“子为父隐,直在中矣”,《论语》之顺也。

所以,“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放笔痛骂一回,富贵之家,每罹此祸。】


作者“明朝”末年人,揭“朱家”“亡国”之“罪”,岂能“明”说!?所以“真事”隐在“曲笔”中!


稀语红楼


焦大骂人,“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并不是电视剧《红楼梦》里剧本写错了,《红楼梦》原书里也是这样写的。这么多人解释来,解释去,什么五行八卦、明清更迭,都是胡扯呢。脂砚批里说得已经很清楚了,就是

焦大喝多了,作者曹雪芹为了体现焦大喝多了嘴瓢,故意让他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正确说法,胡乱说成了“红刀子进,白刀子出”。这就和《夏洛特烦恼》里,夏洛借火,当着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张扬一紧张,说“我不抽火哪来的烟”一样。焦大喝醉了嘴瓢,把常用语说反了,哪里用得着那么过度解读?

焦大骂:“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意思就是“别扯别的,要扯别的,那可就要见血了”。焦大为什么这般骂人?焦大是贾家祖宗的救命恩人,因此居功自傲,作为贾家的奴仆,对贾家后人冷落自己这个酒晕子十分不满,所以才破口大骂,要揭贾家后代的丑。


其一,是贾家有人偷东西,贪墨公中的财产,还有人养外室、偷嫖,所以才说“每日家偷狗戏鸡”。

其二,是贾家人伦关系混乱。有老公公骑儿媳妇的(说的就是贾珍上了秦可卿),有养自己小叔子的。

其三,贾家后人对待自己太刻薄。这些事我焦大都知道,却为了贾家好,“打断了胳膊往袖子里藏”。


这种私密话,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破口大骂出来,最终被王熙凤命人塞了马粪。


豆子人民艺术家


这个问题我看了有位朋友说,贾府就像一个死尸,红刀子进,白刀子出,是说明刀子本带血,扎进死尸后,血反被死尸揩收了,以此说明封建制度的腐朽程度是多么的严重,我感觉这么解释有点过度。

那么,焦大为什么会说出这么本末倒置的话来?我们不妨细看,从他的话中可以知道,他焦大应该是荣宁二府的功臣,当年曾随二公上过战场,甚至救过主子的命,因此,对于贾府如今的豪华生活,他既有着一定的自负,也有着相当的不满,一是不满自己的待遇,二是不满公子太太们的不惜福,但他人微言轻,只能以酒浇心,他所以敢说这番放肆的话,一是功劳使然,二是性格使然,三是酒的使然,他的话说得很刺耳,又是扒灰,又是养小叔子,同时还不忘再次卖弄自己的经历。我们都公认,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是曹雪芹极高明的手法,但草蛇灰线,通往何方,却是有不同理解的,不要因为曹雪芹手法高明,就以为他处处设伏,搞得读者草木皆兵,焦大这番话,要说作者高明,就高明在,用一个乱哄哄的场景,交待了贾府的发迹史,又揭露了贾府的黑幕,一箭数雕,仅此而已。至于焦大“红刀子进、白刀子出”这等话,完全应该是作者严谨的现实主义作风的体现,你想,一个粗俗的下人,一个性格直爽的老头,喝了许多酒,在人人围堵的场合下,喊出“红刀子进、白刀子出”这种嘴巴不好使的颠倒话来,恰恰表达了场景的真实。


笼中水


没有说错。事实上这也是作者在写作细节上的刻意为之。

我们来看当时的情形:

那个时候说这话的焦大喝醉了,借着酒兴嚷嚷,于是他口误了。作者是故意这样写,以此衬托焦大的醉态。由此就能看出曹雪芹写书的伟大之处。

所以个人感觉可能有点借此掩盖他说的扒灰跟养小叔子的部分。就这句可能是真的,也被模糊成酒后狂语。


阿米娅


我看的书上写的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后人也疑惑,有的版本改了。但是有的版本是这样写,尤其权威性的脂砚批,文未写错,演员演戏也按这版本,没错。至于作者写红刀子进,白刀子出。有反面意思,是焦大身为奴仆战场上用生命为贾府荣华生活立了功,却遭遇待遇不平等的愤怒。以一颗红心对人,九死一生,遭对方白眼狼似的对待。送对方的是一颗赤诚刀尖上沾了自己热血的红心,对方抛过来的是白心。对这种拼死拼活为了谁,对这种制度不平等,生而不平等的怒骂。用生命踏在尖刀上染着生命的鲜血上犹没未为自己挣得什么,还为奴隶被压迫的命运。

红刀还有杀完人沾血的刀,变成白刀。刀上不见杀人痕迹。是对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封建上层的反抗与控诉,封建地主阶级杀人不见血的控诉。而通过下文贾雨村利用法律弄垮石呆子,说石呆子欠官府钱,扇充公抵债令其入狱便是杀人不见血,没有证据的案子,无中生有之罪。

而王熙凤收银三千破人姻缘,又弄死尤二姐,弄死贾瑞皆无证据。堪收买人心的红刀子,又杀人无迹的白刀子。王夫人查园子撵人,晴雯之死,金钏之死,皆是无中生有之罪过。下人对主子一片痴心,不敢不担责。却落个被压迫赶出落死之罪。这也是对历史上功臣被杀,如明朝朱元章杀三万多人的一种影射。有杀人恶行而清白名贵之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