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农村一年能种两季的好浇地,可有的农民偏偏不种小麦,只种一季玉米呢?

神语兮兮


现在的农村,一年本来可以种两季肥沃的水浇地,为什么农民只种一季玉米,不种小麦了呢?

这现象对于现在的农村来说,可以说是很普遍的,很肥沃的土地,而且还都是水浇地,本来都是种两季,春季小麦秋季种玉米,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的农村都种一季庄稼呢?

现在的农民,打工成了主业,反而是种地成了副业。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农村里,工厂也到处都是。只要你肯劳动,下得去辛苦,就能找到工作挣钱。

<1>,农民的劳动价值在提升。

现在在农村里,农民不像以前那样,以种地为主,空闲时间去打个零工。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打一天工就能拿到一百多块钱。一个农村妇女上一天班,也能拿一百块钱呢!所以没多少农民在乎那点土地了。

<2>,农村男劳力外出打工,家里妇女上班,也就顾不上种地了。

农村现在的男劳力,很多都选择外出打工。谁都想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可外出打工赚钱比在农村挣钱多很多,农村人很现实,也是生活需要,这就让农村男人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了。

而留守在农村的妇女,现在也可以在附近上班挣钱,人家工作一天也是可以拿百十块钱的。一个人又不好种地,地里干活劳动时间长,又不挣钱,就只能选择不种或是外租了。

现在农村的粮食价格偏低,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让农民失去了种地的积极性。



现在的农民,辛辛苦苦的种一年土地,都赶不上打工一个月挣钱多。不管在农村,你家有几亩田地,只要你种地,就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从开春就在地里干活,浇地施肥,到庄稼成熟收割。然后再种玉米,也是浇地,喷施除草剂。时不时的还要去地里忙乎一天,一年到头一亩地最多挣一千块钱,这让一个妇女上班一个月都能拿到两三千块钱,已经对种地失去了兴趣,所以也就不种或是种一季了。

农村男的外出打工,妇女在家工作量小,又很勤劳,舍不得把地承包出去。



在农村的留守妇女,由于上班不是很经常,大家也知道,农村的工厂不像城市里的正式工。这些都是农村人的小工厂,如意干就做一阵,干的不痛快就可以不去,上班是很随意的。

现在农村里承包土地,我们这里基本就是二三百块钱一亩。这对于精打细算的农民来说,就有些舍不得给别人承包了,但是一个妇女种地又顾不过来,就只能选择种一季玉米了。

种小麦管理时间长,而且费时费力,要时不时的去浇地施肥除草,而且价格上不去,也不能多卖钱。种玉米就简单多了,顾一个播种机来播种,浇地后等玉米苗长到五六个叶子时,去喷施一下除草剂就没事了。由于秋季雨水多,不用老是去地里浇地,没事了去地里看看庄稼长势,就等着收割了。

所以说,现在的农村种地只种一季玉米,是有原因的。一是种玉米好管理,不那么费时费力。二也是能多卖一些钱,比承包给别人拿二三百块钱多一些不是?这也是农村人的勤劳质朴的体现,能多挣些就多挣一些,总比让土地荒芜或承包出去强些吧!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新乐老杜,喜欢的点赞关注一下,谢谢!!!


新乐老杜


我们家五口人,公婆还有我们一家三口,我带孩子在北京兼职,老公上班,公婆在家里打工,但是我们家五亩地,两亩种树,其余三亩每年就种一季玉米。

首先说小麦亩产不高每年种小麦,付出大于回报,我们这边北方相对来说比较干燥,小麦喜欢水,基本一年下来要浇三次水,每次水费大约90块钱左右,一年下来浇地270元左右,再加上麦种,喷洒除草,除虫剂,机器收割,一亩麦子大约的花费在400元投入左右。

因为公婆都在打工,一天收入300元两个人,浇三次地就得耽误三天一个人扣工资600元,还不算打药,播种,收割耽误的时间,种一季麦子耽误的工资就得1000元左右,如果两个人耽误就得更多,种小麦一亩地都卖不了这些钱,还累人,所以我们家选择不种小麦了,买白面吃想对合算一些。

相反种玉米,播种,除虫,浇一次水直到收割耽误两次最多了,而且机器收割直接收完了地里就卖出去了不用进家门,在一方面玉米比小麦产量高,而且价格也好,所以我们家选择种玉米而不在种小麦的原因。

我们家真实的情况,种小麦费时费力,产量低价格也不好,买白面吃相对更合算,种玉米产量高,价格好,相对来说没那么费事儿,所以我们家更喜欢种玉米。





呵护你没道理


小麦与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我国有大量种植小麦和玉米。小麦可以加工成小麦粉,玉米可以加工成玉米粉,还可以加工成饲料,可以说,小麦与玉米不管是对于人类还是对于家禽牲畜的喂养都有重要意义。


现在农村一年能种两季的好浇地,可有的农民偏偏不种小麦,只种一季玉米呢?这个是农民个人的情况来定的。如今,农民单靠种粮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碰到灾年的话,卖粮都很困难了,没有钱怎么生活啊。

我父母也决定小麦不种了,所以今年我家的地是空着,后来我爸就在附近打零工,每天可以回家,这样一天还可以赚到一两百元钱,如果一家里种植小麦的话根本不能出去打工,因为小麦需要精耕细作,日常需要细心管理,小麦地干了,还要浇水,冬季雨水少,全靠浇灌,浇灌一次很费力,后期施肥、收割等等,耗时间又卖不出好价钱。


而我家会种植一些玉米,玉米产量高,好打理,玉米四五月份播种,生长期刚好是夏季,雨水多,热量大,玉米喜高温,生长期也比较短。玉米主要是供家里养了十几只土鸡,余下的才可以卖一些。

总体来说,玉米生长周期短,小麦周期长,农民有时间去赚钱。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为什么现在农村一年能种两季的好浇地,可有的农民偏偏不种小麦,只种一季玉米呢?

农民种了这么多年地,对庄稼的收成最清楚。如果说农民种小麦所付出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能够抵得上种小麦这一季的收入,那么他肯定会种小麦。

现在之所以不种小麦,那是因为农民算过细账后,发现种小麦最后的收获赶不上自己付出的努力。

我老家在北方平原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小麦和玉米。我爸平时主要是在外面打工,在农忙时回家收玉米小麦。

现在农村单纯种粮食作物其实赚钱都很少,玉米价格一斤才九毛多,小麦一块钱多点,忙忙碌碌干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农民积极性都不高,但是如果种别的作物的话,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没法出去打工了。

所以对于玉米和小麦,农民还得接着种,这其中玉米又比小麦好点。因为玉米耕作的时间短。每年的四五月份开始播种,到阳历的九月份左右就可以收获了,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且玉米易存活,抗旱,平时不用花太多时间管理。

但是小麦就不同了,每年秋收过后种上小麦种子,第二年开春后就要施肥,浇水,除草等比较麻烦,每年到快要收获的时候,老爸都特别害怕会刮大风,因为一刮风,小麦就会倒伏在地里,收割机就无法进去。

如果需要人工收小麦,那就太麻烦了,收完还要脱粒,工作量一下增加了好几倍。这个时候老爸就会特别烦,因为他出去打工一天能赚200多块钱。

家里种的这两亩地小麦,除去种子,化肥钱,浇水,收割,还有收小麦时耽误的人工钱,总的下来本身也赚不了多少钱。如果在地里多干两天的话,又要搭进去人工500块钱,得不偿失了。

所以老爸一直在考虑下一年的时候不种小麦了,只种一季玉米。但是我们这边还没有养成不种小麦,一年只种一季的习惯,如果我家这样做了又害怕被别人笑话,所以一直没有行动。

但是如果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我觉得真的不如不种小麦,一年只种一季玉米了,关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我是农村一片天,关注农村种植业,点击右上角【关注】,了解更多种植信息。

农村一片天


首先我是种地的农民,从头说起。十月份,种地旋地,两遍,大梗,种子底肥,播种,压地。这刚种完地。出苗后就进入初冬,浇上冻水。春节后开始交反青水,就是头水。完了就是二水,差不多就五一前后了。有的家还要交一遍壮穗水,就等六月中旬收割,(地区不一样收割时间也不同,我们京东北三县)。机器收割,收割完,在晾晒。丰收年,麦子打的多,没处晾晒,家家都晾晒,没有地方放。湿的麦子,容易坏了。公里两侧现在不许晒。家里地方小。各种原因,种地花钱,没地方晾晒,一家几亩地,地太少,人工费。所以没有人去种麦子。种玉米,省事,省力,省工,价钱和麦子差不多。我们这大部分都种各种树了。风景树,果木树,还有速生杨树。三十年地不变,我都快有孙子了,我夫人还没有地呢?没人管呀!不是我一家一户呢。


万事如意142925806


谢谢你的信任,回答,为什么现在农村一年能种两季的好浇地,可有的农村偏偏不种小麦,只种一季玉米呢?

你说的很对,我也是农民,也有这样的经历。前几年在老家,我有一块2亩多点的责任田,水里条件尚好,离田30米远就有一眼机井,开泵就可以浇灌。但是,我每年只种一季玉米,不种小麦。为什么呢?因为种小麦费事、费工、费成本。小麦生长期长,从先年的阳历10月份播种,到来年阳历6月份收获,整整要8个月的生长期。这期间,种麦要犁耙地,施底肥,一般年景要浇水3次,打几遍药治虫除草🌿,收获的季节还要用收割机收,成本太高,粮食价格太低,不合算。

相对来说种玉米就省事多了,玉米生长期短,一般品种生长期在105~125天之间,种玉米不用犁地耙地,玉米生长旺季期恰逢“三伏天”,雨水多,不用浇水,打一遍除封闭式的除草剂和治虫农药即可。剩下的就交给老天爷了,收多收少就图个清闲。反正种地又种不出什么,费力不讨好,收入又低,何苦呢?这就是现在农村有的农民一年只种一季玉米的原因所在。


世俗凡尘


今天已经是寒冬腊月了,现在田野外满是绿油油的油菜和旺盛的小麦,不过,老农看到这些旺长的小麦,心里可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们知道,小麦在年前旺长的话,后面的冻害更严重。不过,有些人不喜欢种植小麦,能种两季的好浇地,也只种玉米,到底什么原因呢?

我家曾经也会种植一些小麦,后来干脆就不种了,到了来年四月份开始种植玉米,到底什么原因有些人放弃种小麦而只种玉米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个,玉米种植简单,小麦流程繁琐。对于种植过小麦的农民知道,小麦先期耕地耙地浇水、施肥、撒种等很耗人工,如果请人的话,机器费用也大。后期还要大量浇水,小麦的生长期间需要大量水,特别是在小麦灌浆期的时候,如果缺水小麦不能灌浆收成不好。后期施肥、除草、打农药等,成本很高。而玉米就很简单。玉米耐旱,喜高温,玉米就是在板地也能生长,后期锄草施肥就可以了。且玉米的生长期是在夏季,夏季高温多雨,正是玉米理想的生长环境。

第二个,玉米产量高,小麦产量低。小麦生长期长达8个月,而玉米只有四个多月,从产量效益来看,玉米比小麦吨很多。且现实中,小麦在收割期的时候恰逢雨水季,如果没有碰到好天,雨水多的话,小麦就会出现倒伏种子发芽等灾害,这样小麦减产绝收。而玉米不怕高温,雨水多,只要不起大风,倒伏情况很少,产量有保证。

第三个,农民要打工,没有时间管理。对于小麦来说,非要农民在家里管理好,浇水、锄草、施肥、打药等还要几次流程,这样小麦才有保证。而玉米相对简单些,农民可以有更多时间外出打工赚钱,贴补家用。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三农小黄鸭


做为一个农村生活的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玉米比小麦的生长周期短。玉米一般在芒种这个节气种植,时间一般在4、5月份,收割一般在中秋节前后,生长周期间在140天左右。冬小麦一般先年九月份种,第二年5月份收割,生长周期240天左右。

二、从生长期看玉米生长期在一年雨水较多的时期,而小麦是在年度干旱期。小麦需浇水更多。

三、玉米比小麦好管理。玉米锄草,在苗二十多公分时锄一次,只要玉米苗一高过杂草,就不用管了,玉米长势快,杂草见不阳光就长不起来了,而小麦至少得除两次草。

四、种玉米比小麦效益高。虽然说玉米价低一点,每斤玉米一般八九毛钱,小麦一块一二,但玉米产量高,玉米一般亩产1200斤左有右,小麦一般亩产800斤左右,这样种玉米每亩可多受益近一百元。

五、玉米比小麦用处多好出售。玉米属于粗粮,可加工玉米面、粗细不等的玉米糁,而且玉未成熟时,可卖嫩玉米,玉米目前最大的用处是加工各种饲料,而且量很大,小麦就没有这些就势,只是磨面粉,麦夫做饲料。

由于以上五个原因,农村人喜欢种玉米,不喜欢种小麦。


农人潘哥


题主所说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村里非常的普遍。因为我们地处湖北,几乎大多数耕地不存在干旱缺水的情况。早些年,农村的耕地基本上都是一年两熟,但是在这几年大多数村民都只选择种植一季玉米,较少的人会选择种植两季:一季玉米,一季油菜,或者一季玉米,一季小麦。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地域的不同。


在我们湖北地区,人们的主食都是以米饭为主,所以种植小麦的人户非常的少。即使那些种植小麦的人户,都是直接收割以后卖给了商贩。不过,在北方大多数地域,以为地区的环境不同,水资源相对匮乏,所以多以小麦种植为主,所以北方人多以面食为主。由此来看,小麦在南方种植比较少,也很正常。

二、生活水平提高。现在的农村,大多数村民的条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进城市,通过自己辛苦的付出,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相比较以前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很多的农村人选择的外出谋生活。虽然苦点儿,累点儿,但是收入高了,家庭条件好了。当种田不再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后,村民们就不愿意太劳累的多种地。


三、种地不挣钱。种地,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劳作,就没得吃。很多人种地仅仅只是为了贴补家用下,不再成为全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劳力不大的情况下,村民会选择种植玉米最好。玉米价格稍微略高一些,产量也稍微好一些。但是总体来说,一亩地的玉米产量也就1000-1200斤左右,总体来说毛收入在1000元左右。小麦的亩产在800-1000斤,总体收入在1000元左右。除去成本以后,亩收入在500元左右,这样的利润实在太低,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多种地。


四、秸秆不好处理。以前农村种植各种作物,为了图方便省事。在收割了作物以后,有些就直接把各种秸秆丢在田里烧了,剩下的草木灰也成了肥料。但是现在不能烧秸秆以后,秸秆还田,虽然很好,但是常年还田以后,耕地里面分解慢的秸秆,滋生了各种病菌和害虫,导致后面种植的庄稼病虫害更多,反而产量降低,收入减少。但是我们选择种植一季,空一季小麦,就可以利用冬季低温,冻死耕地里面的病虫害,反而有利于来年的一季作物生长。


着迷大乡村


为什么现在农村一年能种两季的好浇地,可有的农民偏偏不种小麦,只种一季玉米呢?

我国粮食主产区比较集中,其中三大产粮区一是东北、二是黄淮海、三是长江中下游,各地的种植结构也是各有特点,比如东北以玉米为主、水稻、大豆次之,还有很多小众的杂粮杂豆作物等,一年一季;华北黄淮地区这些年来种植结构改变很明显,一年两季作物,一季主要是小麦,其他很少,另一季秋粮早年间玉米、花生、黄豆、绿豆、红薯等等很多品种,现如今则主要是玉米;长江中下游则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产区,有单季稻,也有双季稻,还有冬油菜,以及利用闲田种植土豆、玉米、小麦等的。

在黄淮海的一年两季作物且品种明显不同的粮食产区,目前的种植结构是以冬小麦和玉米为主,其中小麦是9-10月份播种、来年5-6月份收割;玉米是6、7月份播种、当年9-10月份收割。同时,也还有一部分地区在秋粮作物上,种植的是黄豆、花生等作物,经济属性强一些,当然秋收后也有不少地区种植大蒜等农作物的,比如河南东部一些地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来,一些地区的农民种植心态出现了变化,不仅仅是黄淮海地区,包括南方的水稻产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这种也不能说是新情况,但却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的现象,其实就是撂荒。

这种撂荒,也不是农民完全不种了,任其荒芜。在华北黄淮地区,主要是表现为原本两季的作物,一部分农民只种植一季,像题主说的很好的水浇地,只种植玉米,粮小咖见的少,反而是只种植一季小麦、不种秋粮的见的多一些,主要是对比考虑,小麦的机械化程度更高一些,而且还是口粮;南方水稻产区则是部分农民只种够自家吃的口粮,或者是一些丘陵的水田,不再费劲儿种水稻了,而在往年,基本上都是地尽其用的,现如今却是荒草、灌木丛生了。

究其原因,其实并不用各种旁征博引的去深究,很简单,种粮不挣钱,甚至有的年份遇到自然灾害了,还要亏钱;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甚至卖粮等,都需要人力投入,也影响一些劳务地区的壮劳力打工。在近几年来粮价水平总体持续下降,而反观种植成本则是稳中有涨,两方面一对比,使得种粮的收益持续下滑,散户们不能靠种地收入养家糊口、需要打工,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于是部分农民就选择了少种;种粮大户们很多也已“受伤”而退,一部分新型经济体如合作社还算发展的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