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产生的纳米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生物柴油产生的纳米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2019年12月3日,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TERI)发文《改变生物柴油生产工艺有助于减少危险纳米颗粒的排放》(Changing process of bio-diesel production would help reduce emission of dangerous nanoparticles),指出空气中来自柴油车尾气的纳米颗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PM2.5和PM10更大。TERI建议修改印度的生物柴油政策,以减少纳米颗粒的排放。

根据印度TERI、芬兰气象研究所和芬兰坦佩雷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改变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能够减少纳米颗粒的尾气排放,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此前,TERI在印度生境中心“生物燃料的机遇:改善空气质量的共同利益”印度-芬兰合作会议上发布了《利用运输生物燃料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机遇》文件。该研究还根据印度和芬兰的案例研究,建议印度修改生物燃料政策,以解决纳米颗粒的尾气排放问题。研究人员指出,生物燃料对能源安全和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被认为是典型的“绿色能源”,而且纳米粒子的问题并不是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但最近研究发现,生物柴油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人们应该利用生物燃料的优势,但要确保不会给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程度的危害。

印度生物燃料的政策目标是通过酯化/酯交换过程将大约7%~8%的生物燃料与柴油混合有效减少细颗粒物的排放,但这种工艺却增加了大气中纳米颗粒的排放。来自柴油车的空气中的纳米颗粒(小于200纳米)比细颗粒物(包括PM2.5和PM10)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这些纳米颗粒可以穿透肺部屏障,也很容易穿透动物和植物细胞,造成未知的长期影响。而目前,印度还没有关于纳米颗粒排放的法规。

在印度政府生物技术部(DBT)的支持下,TERI联合芬兰研究合作组织发现,生产生物柴油的氢脱羧过程有助于减少这些颗粒的尾气排放。这个过程需要氢和合适的催化剂。然而,清洁、非化石燃料制氢仍然是个挑战。TERI已经开发了一种利用甘蔗和木质残余农业生物质生产氢气的工艺,期待进一步优化和应用。在DBT-TERI先进生物燃料和生物商品集成生产项目下,推进第二代和第三代生物制氢的研究探索。

印度的登记车辆数量从2001年的5400万辆增加到2016年的2.3亿辆,其运输燃料的72%是柴油。印度政府认为,生物燃料是保障能源安全和减少对进口原油依赖的潜在推动力之一。世界各地的研究报告称,与传统柴油相比,使用20%混合柴油的柴油车能够显著减少尾气排放。

芬兰驻印度大使Koukku-Ronde指出,芬兰人享受着世界上最清洁的空气。然而,除了全球变暖,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与空气污染作斗争。根据最近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远比以前认为的严重。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全球各国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20年第01期,牛艺博 编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