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公认贡献很大但没有入院士?

后仨字55


院士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给科学家的最高学术荣誉,在国内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一次的院士增选都会牵动学术界内外很多人的心,每一次的院士增选也会有因谁进入了候选人名单和谁没有进入名单而产生的争论。

近几年来,有几位科学家因没有当选院士而引起过比较大的波澜,这些人物有:屠呦呦、袁隆平、饶毅、施一公、颜宁。

屠呦呦曾登上过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所取得的最高荣誉,也是迄今唯一一位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曾4次申报院士,均以失败告终,之后屠呦呦没有继续申报院士。她获得诺贝尔奖后,曾因她不是院士、没有留学背景、没有博士学位引发过热烈的讨论。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却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不是中科院院士引发的讨论虽然不如屠呦呦不是院士的讨论声剧烈,却有着更长的讨论时间。

饶毅是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曾是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2007年受聘为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2011年的院士增选中落选中科院院士,之后决定不再参选中科院院士。

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回国后也曾落选过中科院院士,当时也引发过一些讨论。2013年4月施一公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舆论一度热议为何施一公成不了中国的院士却当选为美国的院士。2013年12月,施一公在新一次的院士增选中顺利成为中科院院士。

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是施一公的学生,她也曾在中科院院士增选中落选,后来也像她的老师施一公那样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已经离开清华大学,目前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刁博


我国的院士可以分为两类: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也是我国学者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称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根据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截止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共有833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57人,化学部133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55人,地学部138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00人,技术科学部150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于1994年6月设立。根据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截止2019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有920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30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31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15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5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10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1人、农业学部84人、医药卫生学部125人。

两个的区分

很多人应该会有好奇,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什么区别呢?简单的来说,科学院是注重研究的,工程院是注重工程实践的,极端点的认识可以是,一个重理论,一个重实践,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钟南山、袁隆平都是工程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一般在一线(有实践),科学院院士则主要在大学里(以理论为主)。其实你看两院的分类就知道,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大部分都是基础的理论,是各类研究的基础,而工程院的分类则主要是侧重于实际的。

当然并非说两院就是隔离的,相反两院很多时候都有合作,而且还曾存在34个两院院士,目前已经部分去世,剩余的两院院士共有15个。

有哪些公认贡献很大但没有入院士?

很多人说袁隆平不是院士这个是错也是对。在1994年中国工程院设立之前,我国最高的荣誉称号只有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成立),因为中科院考核的依据涉及到职称(标准之一就是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非名校,也没有研究生及博士生的学历,所以一直没有评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但1994年设立中国工程院之后,鉴于袁老的贡献,1995年就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了。

目前国内公认贡献很大却没有入选为院士的只有一个,即屠呦呦,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是我国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类的获得者。很多人因为屠呦呦拥有了诺贝尔奖的荣誉,却没能“顺理成章”的成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而愤愤不平,认为其中必有黑幕,其实不然。

屠呦呦也是一个没有博士学位(袁隆平2010年还获得澳门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的人,因为又没院士头衔,所以也被人称为“三无”科学家。理论上按照屠呦呦的贡献,列入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应该是可以的,但是现实中没有,一方面可能是目前的考核标准严厉(不像袁老当年,工程院刚成立,缺兵短将),所以屠呦呦的学历、论文数量不够,无法入评(当然可以破例,但说不定破例又有人提意见了);另一方面或许屠呦呦本身就没有申请参与评选的意愿,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追求称号的。其实2018年和2019年的改革先锋以及共和国勋章就是对其最大的认可(要知道共和国勋章可是只有8枚)而已。


鲤行者


杨承宗

杨老是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曾师从居里夫人,1951年秋回国,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所)放射化学研究室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研究室两个研究室主任。

在居里夫人的帮助下,杨老把10g居里实验室独有的碳酸钡镭标准源(居里夫人手制)带回中国,以此作为我国开展原子能放射性计量研究的最基础实物。

博士在读期间杨老成功地用离子交换法分离出放射化学纯的镤233、锕227等放射性同位素,为全世界从矿石中提取铀的微量分离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1953年,杨老制成氡-铍中子源,这是中国最早得到的人工放射源,为我国早日开展中子物理及放射性同位素制备研究创造了条件。

1960年,杨老带领北铀所自力更生,建成一个铀冶炼实验厂,两年内纯化处理上百吨原料,生产出足量的核纯铀化合物,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提前三个月准备好合格的铀原料,未用一点外援,受到国家表扬。杨还在铀所组织领导了从铀矿中综合提取铀、镭226、钍230、镤231、铅210等自然放射性核素的化学新工艺及其实际生产,使我国成为极少数能够系列制备这些自然放射性同位素的国家之一。

以杨老的研究成果与功勋,没有成为院士(学部委员)实在是一件怪事。


却尘思9


公认贡献很大,但是却没有入选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主要有屠呦呦和袁隆平。两院院士是对于科学家的最高学术荣誉,我国对于院士的评选也是非常慎重和严谨的,但是有两个公认贡献巨大的科学家却没有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屠呦呦

屠呦呦贡献是巨大的,屠呦呦带领的团队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亚洲南部、非洲和南美洲等热带发展中国家的人改善了健康状况,被认为是20世纪热带医学的显著突破。

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是首位华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获得了2017年国家最高科技大奖,也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屠呦呦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屠呦呦在国内外获得了无数的荣誉。

比如2019年,英国BBC新闻网新版块“偶像(ICON)”栏目发起了“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屠呦呦位列科学家篇,与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并列。

2019年10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2019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共3人获奖,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屠呦呦。

这个足以看出来屠呦呦对于世界科学的巨大贡献。

但是屠呦呦却没有获得中科院院士的荣誉称号。

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95年就顺利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2018年获得改革先锋称号。

袁隆平先后三次荣获国家级科技特等奖荣誉,第一次是在1981年获得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的时候,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14年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袁隆平在国际上也是获奖很多,2010获得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2015年荣获第十四届世界杰出华人奖等。

袁隆平1995年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了,但是却一直没有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睿思天下


拜托你们先多少了解一下中国科学院以及院士。人家是从事科研理论研究的。

贡献大,不一定理论水平高。屠呦呦与袁隆平两位确实贡献大,但是他的知识理论水平会比一个985的研究生高???

另外,人家院士的贡献告诉你,你也听不懂啊


小兵儿88


赵宏章教授,原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五六十年代成功选育出蓖麻一号,二号,三号小麦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近三亿亩,把我国小麦亩产三百多斤提高到五百多斤,开创了杂交培育小麦品种的先河!


苍穹孤尘


这个问题特别不好回答 因为若没有特别权威机构出面证明 别说普通吃瓜群众了 就是那些院士们也很难回答出来 例如 屠呦呦一直到八十多岁都没有入选两院院士 若没有诺贝尔奖砸到头上 包括所有院士在内 谁会认为屠呦呦具备院士水平呢?可笑的是直至今天屠呦呦也没当选院士 难道在中国当科学院院士 比获得诺贝尔奖还要困难许多?呵呵


白云深处555666


居然有人说袁隆平,袁隆平先生早就是院士了,是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在中国享有同等地位,统称两院院士。只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科学院更强调基础理论,而工程院更强调实际应用。袁隆平先生的成果是应用型,所以评中国工程院院士没有问题。老有些人拿他不是中科院院士说事,不知是真傻还是装傻。


小重山人


涂先生贡献很大。没评上院士,不在中科院。在他们团队内部。中科院在评审院士的时候,有一个”公示期”,要听外边的意见,凡是有人对某个”候选人”有不同的意见,那么就不能当选。


辽西居士1


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我心目中神圣了几十年。可是近几年来院士的名称被个别人注了水份。其中有些真正应该成为院士的科学家偏偏评不上,而有些人让人目瞪口呆的成为了院士。无语呀!科学界的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