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一不小心就掛的科目排行,全是淚

上了大學,只要膽子大,天天都是寒暑假。但到了期末,大家的學習覺悟都很強,冬日早晨圖書館前排起了長隊,通宵自習室也開始爆滿……大學生絕大多數時候都不會像考試周一樣努力地學習。

“有時候,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兩天覆習完一本書。”“如果我高考的時候有期末考試前學習的勁頭,我現在估計就上清華北大了!”

大學生這麼拼,都是為了不掛科。

大學一不小心就掛的科目排行,全是淚

最讓大學生頭疼的科目:高數

不掛科,是大學生的底線。但總有一些大學生,不可避免地要和掛科打交道。

在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高校教學質量與學生髮展監測”項目中 ,有一項針對北京54所高校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升入大學以來,大學生沒有掛科的比例為66%,也就是說,有三分之一的大學生都掛過科。

根據這份調查,大學生掛科1~2門的比例最多,達到22.8%,其次是掛科3~5門的比例,達到7.3%,不及格科目在5門以上的就比較少見了,比例為3.7%。

高中時,被偏科支配的恐懼還歷歷在目,到了大學,也總是有幾個科目要和大學生們“作對”。那麼,哪些科目最讓大學生頭疼呢?

通過爬蟲蒐集了微博相關話題下的全部微博和評論,並進行了相關整合,得到了一份“大學生掛科排行榜”。

大學一不小心就掛的科目排行,全是淚

高等數學被提名的次數排名第一,並以絕對優勢將其他科目甩在了身後。眾所周知,高數就是一棵“樹”,只不過上面掛了很多人。

高數之難,難於上青天,總有一個知識點能讓你懷疑自己的智商,讓你崩潰。

從小學開始,數學就已經是不少人的噩夢。到了大學,不論是理工科,還是經濟學等社會科學,高等數學都是必修,逃都逃不過。

甚至,這種“數學焦慮”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學科焦慮症,也是心理學家研究的熱點問題。而且不單單是你恐懼數學,害怕學數學,在世界範圍內都很普遍。

除了高數,英語、經濟學、概率論、體育、線性代數、力學、西方經濟學等課程均名列前茅。另外,藥理學、生物化學、電磁場、信號與系統也必須擁有姓名。

從科目類別來看,大學生掛的既有高等數學、經濟學、刑法等專業課,也有如體育、毛概、馬原等公共課。

這些大學生容易掛的科目也和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調查結果相吻合,雖然大學生認為自己“獨立學習能力”強,但對“外語能力”、“專業知識”、“數學計算能力” 和 “實踐動手能力”都沒什麼信心。

掛了才知道有多難受

雖然說大學的專業和所修的課程五花八門,各有各的難,但掛起科來的痛苦就不分彼此了。

掛科是種什麼體驗呢?“難”就一個字。

通過爬取了知乎“掛科是種什麼感受”問題下的1803個回答並進行了分詞處理,結果發現大家在談到掛科時,最常用到的情緒類詞語就是“難受”“難過”“難”。

大學一不小心就掛的科目排行,全是淚

考試難過,掛科後也很難過,甚至多年以後都還留著掛科的陰影:

今天早上八點知道自己高數掛了。難受了一天了。心裡堵的真的很難受。很丟人很丟人。

畢業兩年了,我還是常被(掛科)噩夢驚醒,這心理陰影真不是一般的大啊,所以儘量還是不要掛科了吧。

除此之外,“哭”“害怕”“後悔”等詞也較常見。掛科後沒人會覺得好過,有時候還會陷入對自我的懷疑中:

就是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啊,我做了所有的作業,上課認真聽,筆記也有整理,也複習了很久,考的一門比一門爛。

從小學到高中,被應試教育支配的學生到了大學這個相對自由的環境,除了學習,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談戀愛、打遊戲、刷劇、實習等等。

別的方面花的時間多了,學習就容易鬆懈,等到掛科了,才追悔莫及,雖然這種後悔可能也就持續一陣子:

第一眼看到分數的那一剎那,萬念俱灰,後悔莫及,害怕父母責怪。過了幾天之後,這件事情完全拋在腦後,該玩玩,該吃吃,該睡睡,沒啥變化。

面對掛科,後悔是常有的事。因為一旦掛科,就會很麻煩,也很不划算。

大學一不小心就掛的科目排行,全是淚

如果你在大學掛了科,首先,你得補考。補考一般都在下個學期,有的學校補考在新學期開學,這就意味著,別的同學在假期愉快玩耍時,你假期還得複習。

補考過了還好說,沒過得話,還要重修。這意味著你不僅要和學弟學妹們擠著上課,同時,還要上繳一筆重修費。

以福州大學為例,一個學分的費用是121元,高數一共5學分,重修這門課,你就得交605元,這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錢了。

另外,如果你一直掛下去,或者掛的科數太多,在畢業前都沒修完學分,就得延遲畢業,甚至拿不到畢業證書了。

在過去,倘若補考和重修沒過,許多學校在畢業前還有最後一次兜底的考試機會,也就是“清考”。但現在,越來越多大學取消了“清考”,掛科生的最後一道保護牆也沒了。

掛科的影響還不止這些,一旦掛科,評獎評優、獎學金就不用想了。另外,如果想要保研,因為掛科,可能保研資格也沒了。

“沒有掛過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安慰自己容易,但後果就不是那麼好承擔的了。

平時不努力,掛科後悔來不及

掛科雖然麻煩,但學習畢竟不是大學的唯一,對待大學考試,“60分萬歲,61分浪費”是一些大學生的信條。但要知道,如果你恰巧考了60分,這真不是你努力的結果,是老師努力的結果。

在知乎“掛科是種什麼感受”下的1803個回答中,“老師”這個詞反覆被提及,頻數達到了1006。畢竟在考試上,老師還是有主動權的一方,在學生眼裡,掛科是無論如何都和老師“脫不了干係”的。

大學一不小心就掛的科目排行,全是淚

另外,“重研輕教”的考評風氣下,大學也存在不少水課。課程案例陳舊,任課老師上課除了念PPT,就是讓學生展示PPT,課程質量一言難盡,以至於學生對這門課產生牴觸,自然就學不好。

而且,比起985、211院校,普通公立、民辦本科院校的學生更容易對教學課程不滿。

除此之外,學習環境也對成績有所影響。如果同宿舍有學霸期末補小課,想掛科都難。再說,在寢室晚上的翻書聲、舍友床頭檯燈的光亮下,你還能安心地躺著當鹹魚嗎?

但更多情況下,掛科還是自己的原因,“業精於勤荒於嬉”,其實就是懶和浪。

有研究通過分析重慶大學2012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167名學生共約18萬條一卡通消費數據來預測大學生的掛科情況,發現大學生的作息習慣確實與學習成績存在較大相關性。


大學一不小心就掛的科目排行,全是淚

從數據來看,成績平均績點前15%以及未掛科的學生在圖書館附近食堂就餐的頻率、吃早餐的頻率以及在規定時間就餐的頻率,都要高於成績平均績點後15%以及掛科的學生。

平時不努力,考前突擊有時還真不管用。例如高數,平時不消化,期末一大堆公式、定理看都看不懂,想要兩天啃完一本高等數學,基本不可能。

社科類的學生也難,等到期末開始“預習”七八本書,如果任課老師不劃重點,一本兩三百頁的書都不知道從何下手,複習起來宛如海底撈針。

再懶和浪一點,逃課次數多,也不交作業,平時分太低,老師想放水都無從下手。

掛科的後果可能沒那麼嚴重,但也可能讓自己和心儀的 Offer 失之交臂。真到了那個時候,除了遺憾和後悔,別說轉錦鯉了,轉 tRNA 也救不了自己。

在大學裡,

你有沒有掛過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