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蛋鬼”和“乖寶寶”,長大後會怎麼樣?差距真不是一點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的“動如脫兔”,有的“則靜如處子”,但是這兩類孩子在長大以後,卻有極度反差的未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孩子的性格形成與所處的環境有著密切關係,當然會存在一些差異

。這兩類孩子都有各自的可愛之處,都有討喜之能,然而大家卻不知他們卻已然天差地別了?“搗蛋鬼”與“乖寶寶”長大後會有明顯不同的特徵,而且越長大越明顯,直接關係到他們的職場就業和成功獲取,而這種差異卻不是一點。

“搗蛋鬼”和“乖寶寶”,長大後會怎麼樣?差距真不是一點


古語有云“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老祖宗的話雖然是經驗總結,但卻是很有應驗性,直至現在,依舊有參考價值。現今的心理學科已經驗證了孩子的童年時期正是展露天性、建立自信的重要階段,一定程度上會對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並且這種影響不僅是外在的差異,還有內在的鉅變

“搗蛋鬼”和“乖寶寶”,長大後會怎麼樣?差距真不是一點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該實驗是驗證環境對孩子的性格影響,通過將雙胞胎孩子分別置於不同環境,在若干年後,觀察其成就,最終結果卻是讓大家都驚訝,兩個孩子從性格到成就都有天差地別的差異。現實中,我們也能看到這樣的現象,以我家孩子(小A)和我同事家孩子(小B)為例,小A平時最喜歡宅在家裡看繪本,但每當我提出讓小A去學習,小A也會第一時間放下繪本,乖乖去寫作業。我時常以“孩子聽話懂事,十分讓家長省心”而感到欣慰。然而,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我為孩子擔心了起來。

“搗蛋鬼”和“乖寶寶”,長大後會怎麼樣?差距真不是一點


有一次學校舉辦親子活動,小A作為優等生第一個上臺發表演講,可孩子上臺後半天說不出一句話,手腳不住地輕微抖動著,顯然是緊張過度的原因,我在臺下看著也是十分的著急。隨後,小B上臺了。小B天生是一個“搗蛋鬼”,最喜歡與家長侃天侃地,經常會想出許多鬼點子整蠱同學,讓老師家長頭痛不已。但在演講時,孩子的言談卻表現的十分自然,穿插的幾個小動作也是十分活潑,博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明顯的差異,讓我開始反思我和我的同事教育上的差異,越發開始擔憂。

“乖寶寶”的發揮差強人意,而“搗蛋鬼”的表現卻出人意料。這不禁值得家長們思考,“搗蛋鬼”與“乖寶寶”差別在哪裡呢?

“搗蛋鬼”與“乖寶寶”的不同點?

第一、交際能力

“搗蛋鬼”更樂忠於與外界的多頻互動,在與外界的接觸中會時常碰到新鮮事物,無論是通過與他人交流還是觀察父母的言談舉止,自己的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然而,“乖寶寶”卻擅長於遵從外界的指令,喜歡獨處,而主要的交流對象也只有父母或其他家長,若社交圈子得不到擴展,性格很容易愈發怯懦,影響情商的提高。

“搗蛋鬼”和“乖寶寶”,長大後會怎麼樣?差距真不是一點


第二、思維方式

“搗蛋鬼”在頻繁地與外界互動過程中,時常遇到突發事,就逼迫其臨場應變,從而形成思維活躍且嚴謹,

考慮事情時會更加顧及現實情況,有良好的梳理邏輯與組織規劃能力,很擅長於領導團隊達成目標。然而,“乖寶寶”的思維則十分發散,會傾向於通過概念或理論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有良好的想象與聯想能力,擅長獨立思考來達成目的。


“搗蛋鬼”和“乖寶寶”,長大後會怎麼樣?差距真不是一點


第三、身體素質

從生活習慣來看,“搗蛋鬼”更擅長運動。長時間地與外界互動,讓孩子的身體得到更多哦適應性變化,如身高。據運動科學研究揭示:“運動”是影響長高的關鍵因素之一,它能促進睡眠質量的提高,間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當然,在社會學調查中,一組驚人的數據能讓我們更加認識到:愛運動的“搗蛋鬼”比安靜乖巧的“乖寶寶”普遍高出2~3釐米。

“搗蛋鬼”和“乖寶寶”,長大後會怎麼樣?差距真不是一點


無論是生活觀察,還是科學揭示,都始終為我們呈現一個事實:孩子不僅要學習課本知識,還要增加社交、運動等方面能力的培養。無論是“搗蛋鬼”還是“乖寶寶”,各有所長,也都有不足之處。及時瞭解孩子的發展所需,助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小編覺得孩子的童年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而只有豐富多彩,孩子才會更深刻地體會和感悟生活的真諦和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