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事給了我們熬過寒冬的力量”逆行堅守中的他們講訴“空城”合肥的溫度

車流量少,行人密度小,這曾是騎手文彬最理想的工作狀態。

兇兇來襲的疫情像一陣龍捲風,捲走了城市的熱鬧與繁華。如今,一度登上 " 堵榜 " 的北一環也能暢行到底,可他卻絲毫未感受到愉悅。

訂單量少,應急物品配送量增加,昔日奔波在街頭巷尾的外賣員、快遞員度過了一個難以描述的 " 旺季 "。隔著口罩,他們將一件件物品交付出去的同時,也看到了 " 空城 " 合肥的另一種溫度。

“这些小事给了我们熬过寒冬的力量”逆行坚守中的他们讲诉“空城”合肥的温度

騎手文彬:從送往醫院的訂單留言裡看到了堅持意義

鼠年春節,36 歲的文彬迎來騎手生涯的第一個 " 旺季 "。

他所在的餓了麼站點位於老城區,周邊小區、寫字樓居多,按照工作日保守計算一天至少能跑下 40 單。" 加上春節值班費,旺季上調的訂單運費,往年春節月薪過萬很輕鬆。" 為此,他選擇放棄休假,早早將孩子送回宣城老家。

察覺到異樣是在 1 月 23 日,當時 " 武漢 "、 " 新型冠狀病毒 " 已經成為文彬微信朋友圈裡的關鍵詞彙。緊接著,他收到了站點分配的 N95 口罩和工作群裡嚴格的消毒程序通知。

" 反應過來時,站點周邊大部分藥店已經沒有口罩和酒精了。" 文彬說,那時候他開始關注系統裡的訂單,看到客戶在哪個藥店或者便利店下單了口罩,他就跟著下。" 我在合肥上大學,經歷過 03 年的非典,但感覺還是現在形勢更讓人心裡沒底。

訂單量少了,但文彬再也不用擔心騎車過程中快遞箱內的物品被打翻,因為躺在裡面的多是生活物品和口罩;熟悉的餐飲店再也沒有拉起捲簾門,門上的開業通知反倒更新了兩次,從年初六延遲到了年初九最後更改成了 " 視疫情變化再通知 "……

最先替文彬打響 " 退堂鼓 " 的是家中的老人,宣城發現第一起確診病例之後,文彬就接到了父母的電話," 別跑了,在家待著吧。" 而此時,他最多的一天也就跑了不到 20 單。顯然,旺季已經不存在了,計劃中的攢錢規劃也擱淺了。

" 轉折 " 出現在初二,文彬接到了一個醫院訂單。" 省立醫院,也是此次定點診治醫院之一。" 接單時,文彬並沒有過多的情緒起伏,雖然周圍大部分人已經聞之色變了。從快餐店拎到餐食的時候,文彬發現下單人並非收單人,外賣小票的留言處寫著:醫護人員辛苦了,再忙也要好好吃飯,保護好自己 ……

這份餐食的重量,一隻手就足以承擔,但文彬卻選擇兩隻手捧到了導醫臺。他不止擔心袋中的雞湯灑出來,也害怕這份溫暖在送餐的過程中有一點點揮散。" 肯定要有人堅持留在這裡,這就是對工作的態度吧。" 當全服武裝的文彬走出醫院大門時,他的心中不再殘留恐懼,甚至連錯失旺季的失落也沒了。

“这些小事给了我们熬过寒冬的力量”逆行坚守中的他们讲诉“空城”合肥的温度

京東快遞員範慶:眾人各司其職城市秩序一如既往

與文彬不同,82 年出生的京東快遞員範慶已經是一名 " 老兵 "。

整個假期,範慶工作中最重複的程序就是 " 消毒 " ——抵達站點全身消毒,洗手之後給快遞車輛消毒,出去一次回來又一次。事實上,他的工作環境相對單一,負責望江路上一個高檔小區的日常配送。按照往年春節期間的配送量,範慶在選擇報名值班時就做好了 " 爆單 " 的準備。疫情來襲,結果也符合意料," 配送量下降了三分之一。"

而早出晚歸、接觸各種客戶的範慶也被家人視為 " 高危人群 "," 每次回家,必須把外套脫下來裝在袋子裡,掛在門外。" 年前在網上刷看 " 那個城市 " 的消息時,範慶也想過 " 休假 "," 因為自己也買不到口罩,只能依靠站點配發。"

外面是 N95 口罩,裡面是普通醫用口罩,戴著兩層口罩的範慶曾在點貨時細細盤點,一百來個包裹裡面絕大多數是生活用品。" 如果我們不配送,那些居家的市民該怎麼辦?" 打消範慶休假念頭的還有一則短信,發短信的是小區物業," 小區即將封閉,為此在小區北門設置臨時快遞接收點,物業人員負責接收。" 無接觸配送,這意味著範慶在配送過程中只需要對接物業服務人員。" 這樣一來,風險就下降了很多,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防護就行了。"

2 月 1 日,範慶像往常一樣在臨時快遞接收點卸貨。不遠處,物業工作人員正在對小區周邊噴灑消毒液,社區志願者依然在周邊老舊小區的門崗內值班 …… 除了臉上多了口罩之外,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份內之事,一切和之前並沒有區別。

跑了 90 多單,上午十一點還在路上的範慶回顧整個假期,最終選用了 " 正常 " 這個形容詞。在他看來,各司其職的節奏沒有改變,整個城市的運轉秩序也沒有改變。

順豐快遞小哥李海明:寄件客戶還為我遞來了一個口罩

28 歲的順豐快遞小哥李海明最早是從客戶那裡瞭解 " 新型冠狀病毒 " 這個詞彙。

他所在的政務區站點 " 集聚 " 了大量企業客戶,年前,李海明去其中一家醫療器械企業收取郵件時,對方聊起了這件事。當時,李海明已經和家人打了招呼,春節假期多加班不回鄉過年了。

閒聊的話,李海明顯然沒有放在心上,直到路上的人越來越少,出現的人也紛紛戴起了口罩。" 肯定會有一點害怕,但臨時走也不符合規定。" 跨上三輪摩托車,每一次出發,李海明都會下意識的拉一拉口罩邊。

從站點到小區再返回站點,對於李海明而言,整個政務區的地圖早已刻入了他的腦海。隨著每日更新的病例信息,他會挑選出一條最便捷的道路刻意避開一些小區。城區的道路空曠到車輪都能壓出回聲," 此時的駕駛感大概只能在汽車廣告中體會到。"

李海明不是合肥本地人,甚至算不上定居。非常時期孤身在外,家人只能通過每日視頻來 " 監督 " 他是否好好照顧自己。每天奔波之餘,李海明也從自己的工作中收穫了一些溫暖。那一天,李海明收到一位企業客戶的寄件信息,寄送的是口罩。在此之前,他寄送的數百個口罩已經在周邊不少家庭中 " 上崗 "。

等到李海明抵達約定地點,遞過來的是一袋口罩和一個單獨的口罩。

" 你們每天在外面跑,記得多戴個口罩,保護好自己。" 還沒等李海明的詢問信息發出去,客戶的信息就先闖進來。這一條信息不止闖入了李海明的微信,還闖入了他的心裡。" 覺得自己的工作是被理解的,也是被認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