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时候是太妃还是皇后的地位高?

NmgC


清朝的时候太妃的地位高,还是皇后的地位高?



在这里要说一下皇后的地位,她是皇帝的发妻,也是执掌后宫的女人。

在地位上皇后与皇帝平等,她也是唯一能与皇帝一起接受百官朝贺的妃嫔。

而且皇后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官职,她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平时负责管理后宫中的所有女眷,可以说这些在后宫中有品级的女子都是她的下属。

尤其是在皇帝驾崩后,皇后即使没有子嗣,也会被尊奉为皇太后。

除此之外,也就只有皇帝的生母有这种待遇。当然了,如果皇帝的生母地位过低,就不能在其生前封为皇太后,只能被封为皇太妃。

从这里也说明了一点,皇太妃没有实权,没有权力自然也就没有地位,因此皇后的地位要高于皇太妃。

而且太妃只是前任皇帝的妃嫔,这些女子在皇帝死后,为了照顾皇家颜面,自然不允许她们改嫁,这些人要么养在宫中,要么遣送至道观。


对于那些留在宫中生活的太妃,她们的生活也无法和以前一样。

尤其是这些太妃的行为也受到了限制,除非是有大型祭祀活动,她们不能随意前往皇帝妃嫔居住的宫殿。

当然了,皇帝对这些太妃也不会很尊敬,毕竟这些太妃也算是政敌。

因此对于清朝皇帝而言,他们要孝顺的只有皇太后,皇太妃并不在其中。

就比如在清朝雍正册封皇后的诏书中,曾有这样一句话:

问安内殿,尽孝谨于先皇,侍宴禁闱,奉欢愉于母后,逮登大宝,爰陟坤宁。

这里要求皇后平时要侍奉皇太后,但对于皇太妃而言,就没有这样的要求了。


即使皇太后早逝,宫中只有皇太妃,她们也没有管理后宫的权力,毕竟皇后才是后宫之主,除了皇太后之外,就算是皇太妃也是她的下属。


东方大史


太妃只是俗称统称,比如太监宫女管皇帝的长辈嫔妃都叫太妃,而这些太妃,地位未必高于皇后。

真正的太妃,是某妃前面加一个太字,其地位在皇后皇贵妃之下,而在贵妃之上。但因为是长辈缘故,皇帝皇后给太妃请安都是下跪的。

比太妃高的是贵太妃,贵太妃的地位在皇后之上。贵太妃一般是贵妃尊封而来,或者皇帝祖母辈的太妃尊封而来。

最高的是皇贵太妃,皇贵太妃的地位仅次于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皇贵太妃一般是皇贵妃尊封(皇考皇贵太妃),或者皇祖贵太妃尊封(皇祖皇贵太妃),或者皇曾祖太妃尊封(皇曾祖皇贵太妃),或者是皇帝的养母母妃尊封(此时一般要像皇太后那样上两字徽号,比如咸丰养母静皇贵妃,在咸丰即位后被尊封为皇贵太妃,上徽号“康慈”,为康慈皇贵太妃)。

皇帝在有皇太后在的时候,除了祖母辈或更高辈的嫔妃外,一般不尊封皇太后平辈嫔妃为太妃,而是统一尊为皇考某妃。因为如前所述,尊封太妃就意味着皇帝要隔三差五去下跪请安,后宫嫔妃众多,每个太妃跟前跪十分钟,谁也吃不消。所以只有皇太后去世,皇帝才会尊封后宫最尊长的母辈为太妃贵太妃或皇贵太妃,而且尊封的时候皇帝还要给太妃行两跪六叩大礼,皇后率嫔妃给太妃行四肃两跪六叩礼。


译路若扬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后宫制度在前朝历代的基础上,予以了充分发展和完善,在充分保证了后宫安稳的前提下,还有效地促进了皇帝对于外戚家族势力的掌控和平衡。其中,对于前朝妃嫔的尊封规制,在清朝入关以后也逐步得以完善。太妃,即为清朝皇帝对前朝妃嫔最为常见的尊封位号。

清朝后宫中,除了被尊封皇太后的皇帝生母或嫡母,皇后身居中宫之位,与前朝皇帝“日月同辉”,乃系后宫之主。可在清朝后宫中,除了皇太后,还有诸多被尊封为太妃的前朝妃嫔,同居宫中。从辈分上讲,这些太妃乃系皇帝庶母,应该被皇后视为婆婆,每日请安问候。而且,在诸如《甄嬛传》、《延禧攻略》等影视作品的演绎中,太妃的后宫地位也要高于中宫皇后。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清朝后宫中的太妃和皇后,地位到底孰高孰低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雍正皇帝曾经在数次谕旨中都有过相关说明。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皇四子胤禛得以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经历了

“九子夺嫡”事件的残酷洗礼,雍正皇帝刚一接过皇位,就开始了对昔日夺嫡政敌的疯狂清算行动。在康熙皇帝丧仪之上,雍正皇帝对太妃郭络罗氏的公开训斥,即为对其子皇九子胤禟清算的开始。

《清实录·世宗实录》有载:

皇考未登梓宫前,仓促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此等处,尔总管理当禀阻,乃并无一言道及,亦难免罪。朕若不传,恐于国体乖违,所关重大。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在雍正皇帝的这道谕旨中,明确说明了郭络罗氏的获罪之由,

“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乃系其“全然不知国体”,有违宫中定制的僭越之举。也就是说,太妃和皇太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遇见皇帝有着“国法”层面的严格要求。就算不必行礼请安,也肯定不能遇见雍正皇帝的时候,“又傲”。皇后作为后宫之主,和皇帝于前朝的地位相当,也理应受到太妃的同等礼制对待。也就是说,太妃遇见皇后是需要行礼的,地位明显不如皇后。

另外,在雍正四年正月,雍正皇帝用以列举皇八子胤禩之罪责的谕旨中,还有这样一个说明:

彼时允祹、酌议诸位母妃移府之礼。允祹议奏内、有朕思念诸位母妃之时、即令入宫相见等语。朕以诸位母妃、岂有召入相见之礼。深责允祹之非。迄今三年以来、诸位母妃、未曾遣人至朕前一问起居。诸位母妃、深居府中、一切皆诸王主持。此必允禩从中阻挠。诸王亦遂观望不前耳。

由此可见,雍正皇帝虽然曾经以

“诸位母妃、岂有召入相见之礼”为由,训斥了允裪“即令母妃入宫相见”的奏议,但同时对于“三年以来、诸位母妃、未曾遣人至朕前一问起居”的现象,归结到了“允禩从中阻挠”,并将此视为允禩的罪责之一。由此可见,允裪的奏议乃系源于国法、宫规的正常程序,雍正皇帝予以驳斥也只是碍于“仁孝”方面的考虑。但如果太妃们果真没有请安、问询起居的举动,也会被视为非正常现场,会令皇帝不满乃至追责的!

另外,在雍正皇帝册封孝敬宪皇后的册文中,有着“问安内殿,尽孝谨于先皇,侍宴禁闱,奉欢愉于母后,逮登大宝,爰陟坤宁”的说明,而对于太妃们,则没有皇后应行礼制的任何说明和要求。这更进一步说明了太妃较之皇后在后宫地位上的巨大差别。

另外,在封建皇权社会中,“先君臣后父子”、“君父之言,君在前、父在后”的儒家思想要求被奉为圭臬。也就是说,在皇帝所代表的皇权面前,君臣之别为先,伦理辈分次之。这也是晚清摄政王载沣,必须叩拜自己的儿子——宣统皇帝的原因所在。对于皇帝和皇后而言,太妃虽然辈分高,但毕竟份属臣子,必须以君臣之礼相见。太妃较之皇后,后宫地位高低,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清实录·世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一·后妃》、《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正说清代十二朝



自然是皇后的地位高,太妃是先皇帝的妃子,只要不是母后皇太后或者圣母皇太后,其余的妃子也就是所谓的太妃是没有什么政治地位的,每次见了现任皇帝皇后也是要行礼的,所以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权力都不如皇后。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嫡妻,身份地位自然高于太妃,但是却在太皇太后以及皇太后之下,等级森严的皇宫里面,太妃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充其量就是皇太后身边的绿叶陪衬罢了,要是跟皇太后关系好一点生活也能好一些罢了。


婉兮历史


清朝时期皇后的地位是比较高的。清朝皇后是指清朝(包括后金)追尊皇后,册立皇后以及清朝废后。此外,还包含出尊封的皇太后、太皇太后。 并且清朝的皇后是母仪天下,地位尊崇。

太妃,分为皇太妃和王太妃,是一种中国古代用来尊封给先朝嫔御的位号。皇帝崩逝后,其妃嫔有子者随子封号尊封为王太妃,随其子迁居封国,无子者则尊封为皇太妃。

皇帝崩逝后,其妃嫔无子者称为皇太妃,有子者则随其子封号称为某王太妃或某国太妃,例如曹操的妃妾杜氏,其子曹林封沛王,她就被封为沛王太妃;例唐宪宗妃嫔郑氏生光王李忱,郑氏封为光王太妃;例唐太宗韦贵妃被唐高宗封为纪国太妃,随其子纪王李慎迁居封国;唐高祖妃嫔杨氏生江王李元祥,封江国太妃;唐太宗德妃燕氏生越王李贞,永徽元年拜为越国太妃。

亲王、郡王薨逝后,其子继位王爵,妻子尊封为王太妃。





风吹女华123


不只清朝,在中国封建社会,不论那朝那代都是皇后地位比太妃高。皇后是一国之母,当朝皇上的:正妻,独一无二,执掌后宫大权;而太妃只是先皇的嫔妃(小老婆),数量众多,按规制,先帝晏驾,新皇登基,她们都要搬出皇宫,随自己的子女生活。太妃的名号是由现任皇帝尊封的,就是顶着名号、享受着待遇养老而已。太妃们不但见了皇帝的亲妈太后要跪拜,就是见了名义上的晚辈皇后也得磕头的。




武丁仗剑决云霓


清朝的太妃是先皇的妃子,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如果按辈分来分,太妃的辈份高,但是如果按地位和尊卑来分,就以皇后为尊,地位最高。因为整个后宫由皇后来掌管的,只有皇后才有实权,权力才是地位。


一条喜欢睡觉的鱼


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考虑,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家法和礼法二重性。在社会中,特别是贵族之中一直都是有两套礼法。这个问题中应该就是这样的情况。

太妃是先帝的妃嫔,皇后是当朝皇帝的正宫。从家法当中来说,皇后是晚辈,太妃是长辈。即使妃嫔是妾不是妻,但是在皇族之中只要享有皇太妃的名号,就不会有人再质疑她的身份。对于皇后而言,虽然嫡庶有别,但是仍有长幼之分。比如在一般的家庭宴会中,即使是皇帝也要坐在晚辈的位置上,向太后、太妃行礼问安。在这样的场合下,自然是太妃的地位比皇后高。而且,在日常的共同生活中,内宫也一般是以家法为主。因为涉及到孝道的问题,所以历代皇后都会对太妃留有三分情面。

在国家的正式场合中,皇帝与皇后是君,太后与太妃都是臣。无论是祭天祭祖还是接受群臣朝拜,皇后的地位都要比太妃高。因为,身为臣子要讲求忠君,孝道要放在第二位。所以,皇后自然要比太妃的地位高。而且,从清代而言,太妃虽然是先帝的妃嫔,但是一旦没有子女,晚年也并不好,也自然就不涉及到地位的问题了。


经典守望者


在后宫中,太妃虽然是长辈,但见了皇后也是要下跪磕头的。因为皇后只有一个,是后宫中最有权势的女人。她们是君臣关系。

这就像当朝皇帝与皇叔的关系,虽然皇叔是皇帝的亲叔叔,是长辈。但皇叔见了皇帝也是要下跪磕头的。他们是君臣关系。


扬生解史


皇后的地位高于太妃;权利大于太妃。


“后”还经常被用来代指氏族中的女性首领。所以,也因而引申为帝王的正妻等涵义。

皇后,即皇帝正妻!

太妃,先帝遗留嫔妃。

历朝历代,皇后地位尊崇,统领后宫。清朝皇后的地位亦是历朝最高的。皇后别称中宫,在宫中称主子,妃嫔只是小主而已,意味皇后才是后宫之主,六宫统帅。

(长孙皇后)

而太妃作为先帝遗妃留于宫中,相当于养老,

完全的无依无靠。皇帝和皇后有赡养义务,但没有任何权利,完全依赖于他们的恭敬程度。倘若无人问津,其生活状况堪忧。

皇太妃和王太妃

先帝嫔妃有子者,随其子封号称某王太妃

先帝嫔妃无子者,称皇太妃

皇太妃因为无权无势,无依无靠,平时低调形式,以换取生活安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