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在推行冷鮮豬肉,以後菜場賣豬肉前景如何,還有得做嗎?

阿添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冷鮮肉?冷鮮豬肉是通過-20攝氏度環境下,迅速使豬肉降到0-4攝氏度,然後通過冷鏈物流運往各大銷售網點,再到零售終端銷售,經過冷卻處理的豬肉,可以達到排酸、後熟的效果,其營養價格沒有改變,一般可保存1周左右時間,是生豬屠宰銷售中常見的一種處理方式,屬於企業的營銷行為,並不是國家在推行這種營銷方式。至於題主所擔心的菜場賣豬肉的是否會受到衝擊的問題,下面分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一、這種銷售冷鮮肉的經營行為一直都在,是一種營銷方式,對菜場擺攤賣肉的不會有什麼衝擊。由於普通未經過處理的豬肉,儲存期只有1-2天的時間,有些時間由於豬肉要運往外地銷售,運輸時間較長,一些企業就經過冷處理,來延長保存時間,在一些超市當中,經常會有冷鮮肉出售,已經成為豬肉銷售中的一部分,不會對菜場賣豬肉的造成影響。



二、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冷鮮豬肉相對於新鮮豬肉沒有優勢。雖然冷鮮肉與新鮮豬肉相比,營養並沒有下降,但是從感觀上,或者從人們的想象中,不如新鮮豬肉那麼鮮亮,那麼富有彈性,所以在銷售的過程中,人們的認可度上還是列傾向於新鮮豬肉的,即使冷鮮肉價格略低一些,人們也會首先選擇新鮮豬肉的,所以從這一點上,大家也不用擔心被冷鮮肉搶了飯碗。

三、只要守法經營、誠信經營,菜場賣豬肉的前景還是不錯的。一般在菜場擺攤賣豬肉的,經營的都是本地生豬屠宰的豬肉,也都有很多固定的老主顧,只要我們賣的豬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就一定會贏得顧客的青睞,所以不用擔心冷鮮肉的事情。



總的來講,關於冷鮮肉的事情,不用擔心,一般都只是在生豬、豬肉供大於求的情況下,人們為了延長保質期而採取的一種措施,在目前生豬供給不足,豬肉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冷鮮肉是比較少的,大量出現在市場上的可能性不大。既然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大家可以放心的賣自己的豬肉,不要想的太多就好。


三農廣訊


冷鮮豬肉,可能多數的人並不熟悉,但在一些發達國家,它們現在市場佔有率已經高達90%,其實國內也有幾家公司,在多年前就已經推行冷鮮肉了。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雙匯”,他們賣的就有冷鮮肉。“雙匯”雖然在一些地區門面並不是很多,但在他們的大本營河南那,有不少他們的門面店,我曾經也在那邊呆過一段時間,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下,在那冷鮮肉的情況如何,以供大家參考一下:

推行冷鮮豬肉,以後菜場賣豬肉前景如何,還有得做嗎

1、我曾在那呆過五年,就住在菜市場邊上。那邊超市、街邊社區生鮮店不少是雙匯。市場也有幾家專賣雙匯冷鮮的,這些賣冷鮮肉的生意,和市場豬肉檔普通的消費者人流,差不了多少(差別在於肉檔能接到大單),都有著各自的顧客群。不過後來當地出現了幾個大養殖戶開的肉檔,開的店名都是“某某某,放心肉”。他們擴張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從開始縣城的幾個大菜市場有攤位,然後去其他所有鎮上街頭也相繼開了分店。他們也存在競爭,像是張三放心肉,李四放心肉。不到一年時間,那邊鄉鎮上都有他們的店。

2、這幾家放心肉的出現,就打破了原來市場的格局。因為他們肉價便宜,量又多(一個攤位至少有7~8頭豬的量)。就迅速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去購買,我也去買過好幾次,我發現他們的肉並不是冷鮮的,肉上還是有點溫度的。

3、從我上述的經歷來看,那邊的冷鮮肉並沒有給當地的鮮豬肉,帶來很大的影響。民眾們還是喜歡購買鮮豬肉要多,並且我在廣東一個小鎮,也見過有賣雙匯的。他們賣的比市場價格要便宜,像是街上排骨賣25,他們店裡賣16~19,開了之後生意也還行,每天10點後去,都沒剩多少肉了。他們店一天也就賣半隻的量,開了半年後,不知為什麼就突然轉讓了。

綜上所述,冷鮮肉之所以在其他國家佔的市場率高,主要是因其處理方式更安全,讓人們食用著放心。而在國內我們更喜歡口感,不少人覺得冷鮮肉是冷鮮處理過的,沒有市場賣的口感好。所以就更喜歡購買鮮豬肉。

至於有人擔心到時都在推行冷鮮豬肉,鮮豬肉還有得做嗎?我個人覺得參照我在河南見過的經歷。就是以後其他地方像那邊一樣,有很多冷鮮肉門面,也只會分走一部分的消費者,總體來講影響並不大。畢竟不少的人,在思想上就開始排除冷鮮肉了,更別說去購買了。

大家好,我是果鄉農人。冷鮮肉、鮮豬肉你更喜歡哪種?歡迎指出。點個關注,我會給大家分享更多農村、農業的問題,謝謝大家!

果鄉農人


現在國家正在推行冷鮮肉,以後菜市場賣豬肉前景如何,還有得做嗎?

鄉鑑為您答疑解惑。這兩個月過來,豬肉價格居高不下,豬價、豬肉價雙雙大漲,現在市場上銷售的豬肉普遍在20以上,精肉價格還會更高,確實給老百姓帶來很大的消費壓力,“豬肉吃不起”的聲音越來越高漲。

為了穩定豬肉行情,國家和地區採取了很多措施,像是出臺鼓勵養豬的“國五條”,以及地方啟動銷售冷鮮肉。那麼,冷鮮肉真的會對熱鮮肉(現宰的新鮮肉)造成衝擊嗎?



什麼叫冷鮮豬肉?

冷鮮豬肉,有個專業叫法“冷卻排酸肉”,指的是在嚴格執行獸醫檢驗制度下,將屠宰後的豬肉迅速冷卻處理的豬肉。

冷鮮豬肉,一般從生豬被屠宰到攤臺銷售的時間不會超過24小時。冷鮮豬肉是在屠宰後在零下3-5℃的狀態下運輸到各地,並經過當地的豬肉檢疫合格後才能在市場上銷售。

專家認為,冷鮮肉比新鮮肉要更健康。

首先,冷鮮肉在冷凍過程中,部分蛋白質會降解為肽、氨基酸等物質,這是有利於提升豬肉鮮味的。

其次,冷鮮肉由於經過零下溫度的冷凍處理,有利於消滅一些細菌,保存時間更長,避免新鮮肉易腐壞變質的問題。

可是,為什麼有不少豬肉攤主、消費者都不看好冷鮮肉呢?

前段時間,廣西部分地方試售冷鮮肉。有個菜市場從雲南調運了幾頭冷鮮肉,該菜市場的幾家豬肉攤在試賣。

雖然冷鮮肉價格比新鮮肉低了幾塊錢,但沒想到的是,消費者不買賬,豬肉攤擺的冷鮮肉無人問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2個原因:

1、消費者對冷鮮肉不瞭解。攤前的消費者問到賣的是冷鮮肉,然後就覺得這種肉沒有新鮮肉健康,大家都喜歡買新鮮肉肉。

2、菜市場冷凍設施缺乏。由於冷鮮肉整個過程都是處於零下低溫的,而菜市場、豬肉攤並沒有相應的冷凍冰櫃,導致放在攤臺上的冷鮮豬肉慢慢解冰融化,水流不止,賣相非常不好。消費者自然就不願意買了。


從一些地方試售情況看,冷鮮肉沒有起到穩定豬肉價格的預期設想。短時間內,老百姓對冷鮮肉的接受度不會太高,即便它的價格比新鮮肉低好幾塊,但老百姓還是多選擇吃新鮮肉。

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菜市場上新鮮肉的地位難以撼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