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堂吃出“國考”的感覺,“各自為吃”就能得高分

在食堂吃出“國考”的感覺,“各自為吃”就能得高分

2月3日,北京很多單位正式復工。一組員工在單位食堂進餐的照片,在網絡和朋友圈刷屏。“各自為吃,前後左右間距均為1.5米,吃出了國考的感覺”、“間隔兩米,不許交頭接耳,有人監督、吃完就走,吃出了高考的感覺!”網友的留言,雖然帶一點調侃,但無不對此舉表示讚賞。在抗“疫”特殊時期,一米線理應成為在單位食堂就餐的標準線。

這幾天,隨著返程高峰到來,各地集聚性疫情明顯增多。截止2月3日,北京全市聚集性病例發生41起,涉及病例124人,佔確診病例的一半以上。毫無疑問,聚集性疫情防控,已成北京市疫情防控的重點和難點。單位食堂正是典型的人員聚集場所,員工大多從各地奔赴工作崗位,且就餐時必須取下口罩,出現集聚性疫情的風險不得不防。

食堂,本是各單位最溫情的場所。緊張工作的間隙,三五同事湊在一桌邊吃邊聊,開心又放鬆。但防疫是當前的頭等大事,再扎推聚餐,可能同事之間既不能開心又不能放鬆了。各自為吃,愛護自己,愛護同事,才能最理智的做法。既然在食堂吃出“國考”、“高考”的感覺,那麼,只有保持足夠距離,將風險擋在身體之外,才能得高分。據報道,本市單位食堂大多對供餐模式做出微調,比如預定統計、減少花式品種、取消現做現賣檔口、鼓勵自帶餐食、不接受職工家屬訂餐用餐等等,目標都是要減少人員聚集,避免交叉感染風險。儘量減少集中用餐,實行分時進餐,有效減少員工集聚,都是必要的舉措。不僅是食堂,對單位各個空間採取得力措施,不給病毒任何傳播擴散的機會,都是對員工堅守崗位、努力工作的最大支持和最深切的關懷。

此時此刻,食堂裡的“冷清”,是一道文明的風景,體現出個人的修養和道德,也體現同事間彼此理解關懷、守望相助的情誼。既然在食堂就餐如同“國考”、“高考”,那麼,不妨把在食堂進餐以及部門開會等難免聚集的辦公行為,都當作一場考試。能不能通過“大考”,既是對各單位防控疫情管理水平的考量,也是對每一名員工的素質測試。每一個食堂和每一名就餐者都得高分,每一個單位和每一名員工都得高分,防控集聚性疫情才能交出滿意的答卷。

圖據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