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医书,有哪些好书推荐?

包包大忍


首选《黄帝内经》,然后是《伤寒论》

徐文兵老师讲的《黄帝内经》很正宗,深入浅出很有意思不枯燥,非常推荐。


生民康健


1.黄帝内经

2.伤寒论 金匮要略

3.神农本草经

4.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5.医心方

6.医学衷中参西录

7.医宗金鉴

8.全国中草药汇编

9.针灸学

10.辩证施治

11.详谈细论二十八脉

12.医学传心录

13.中医大词典

14.中药大辞典

15.中医方剂大辞典

其中的医心方,是宋太宗雍熙年间,丹波康赖收集我国隋唐以前医籍内容加以整理汇编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其中引述了我国现已失存的古医书的一些内容。

医学传心录是中医入门的捷径类书,很有用的

张锡纯老先生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大约是最早的中西医结合类书吧!


新丰斋主


如果想学习中医的话,我认为应当是这么个顺序,先看药性赋,为什么看这个,而不是看本草,药性赋全书涉药五百余味,皆有实际效用,其中常用药只有一百五十余味,本草简本也有一万余,很多东西拿到现在根本不具操作性,令初学者不明所以。

二看中医基础理论,这个书是现在院校中医专业必有的,看这个书对中医有个大概了解,当然只能是个大概了解。

三看四柱预测学,这个可以是邵伟华的,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学习中医要看这么个命理书,国学五术乃山、医、命、相、卜,医与命同出自易经,不看这个命理书理解一下中医的根本道理,中医很难上层次。

四看頻湖脉学,中医望闻问切,先学会这个切。

五看伤寒论,看完伤寒论,可以实验着开方了,当然初开方必须有人在旁监督。

六看金匮要略,医宗金鉴,为的是扩宽知识面。

七看内经,此时看内经,才能领会贯通中医精髓,医术精进。

后面可以有针对性的看看针灸、温病条辨等,我的建议是看书别看多,看多嚼不烂。这是我学习的顺序,欢迎提出不同意见,随时改进提高。


平凡演易


「内经」、「伤寒」、「金匮」、「难经」、「神农本草经」是必看的,而且意义重大,若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得越多功力越猛,谁背谁知道。

但有个顺序。个人经验。 先看「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经」夹杂其中,因为它非常有趣,几乎可以当睡前读物,读起来不怎么费劲。如果你有很多不能理解,那可以找一些注家的书来看;但对于细节的理解,不必太放在心上,大可大段背诵,之后在生活中去观察,观察身边的人和病,会有非常美好的体验。 这三本读完,可以开始看「内经」,「难经」作为参考,两本一同看。对于「内经」,有很多人只看中「素问」,却不怎么看「灵枢」,个人体会,「灵枢」中的很多章节可以帮助理解「素问」中的内容,且「灵枢」中对于针灸的论述是非常重要的。 之所以先读「伤寒」后读「内经」,是因为「伤寒」类似手册,非常直接地指导实践,容易保持读者的兴趣;再者,读书贵在有疑,「内经」论述的理论庞大繁杂,很多人读了之后觉得全是问题,无处下手解决,于是放弃,而「伤寒」更具体直接,有了问题,可以在「内经」中寻找答案,乐趣颇多。

以上的书籍,学习中医的诸位,大概都明白其重要性,也并非在下所要推荐,但由于非常重要,也是基础,所以还是提一下。中医书籍汗牛充栋,有很多经典都是围绕以上几本展开的,所以我认为,应当从这几本读起,而且要反复读。

还有一点,在下以为非常重要。时代原因,吾辈易受某些风气影响,持「批判的眼光」读书,对于经典更是如此。无论您学习哪家哪派,请先尽可能去做到“全面了解”,切忌一本书都没有读完,就开始批判,什么糟粕,什么不科学。治学,一要谦虚,二要求实。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继承都谈不上,如何发展。切记,否则必自误。

对于中医书,在下并不喜欢“不求甚解”式的读法,毕竟很多功力的体现,就在于细节;且中医经典大多历史久远,传承之中难免遗误,所以应当读一些小学方面的书籍,校勘诸家的书应当读,但医学毕竟不是语言学,又不可钻牛角尖,陷于考证训诂,心中要有数。以「内经」为例,校勘过的有林亿、俞樾、胡澍、顾观光、于鬯、冯承熙、张文虎等人,这之中除了林亿、顾观光、冯承熙等知医外,其他虽然校勘精彩,但都不是医生,对于经文的某些细节的理解,可能会有些偏差,所以读以上诸位的书时,心中应有如此概念。 现在有很多“白话解”的书籍,作者本身水平有限,所选底本中的某些错误根本识别不出,偏要勉强去解,奇奇怪怪;有些作者又只懂语文,不懂中医,解释就很难反应原文的本义。 对于无心看诸家校勘的有缘人,我推荐郭霭春老先生的「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先生早年求学于朴学大师章式之、史学大师卢慎之,后随名医赵镕轩研习医书,称得上“医”、“文”两通。先生的校释,引用明确细致,亦可作为了解校勘诸家的捷径。


蓝忘啦啦羡羡


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云梦。

中医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许多老百姓都喜欢中医,因为中医和西医讲究的诊疗方法不一样,中医注重的是望闻问切四个字,而西医注重的是各种辅助检查来诊断疾病,可以说各有各的好处。对于想要了解中医的小伙伴,云梦推荐以下几本笔记适合新人看的中医书籍。

《中医基础理论》

这本《中医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了我国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还讲解了中医里的精气、阴阳、五行等学说,想要学好中医,必须先了解何为精气,何为阴阳,何为五行。此外书中还描述了血、津液、气以及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关于人体内各种中医学的基础知识,由于内容较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医诊断学》

想要学好中医,给自己或者病人看病,自然少不了如何去诊断疾病,这本《中医诊断学》在基础理论理解后,讲述了如何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一个人得的是什么病,这对于中医学来说必不可少。同时还介绍了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辩证方法,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慢慢理解。

《伤寒论》

提到《伤寒论》大家都会想到一个人—— 张仲景。最为汉代著名医学家的他创立了这本书,后被世人改编。书中讲述了许多伤寒病的辩脉法以及如何治疗,还附有一些食材治疗的方子。

总之,中医学博大精深,还有许多尚未被人们发现的东西,希望以上推荐的书籍能够帮助到你,我是云梦,欢迎关注我!





初识云梦


1.《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医书,是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

2.《神农本草经》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3.《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

4.《脉经》集汉以前的脉学大成,阐析脉理、脉法、详辩脉象及其主病。

5《金匮要略》是中国最早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症。

6.《难经》全书以基础理论为主,分析病症,包含脉学、经络、脏腑。

7.《药性赋》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言简意赅,便于诵读记忆。

8.《诸病原候论》我国第一部讲述疾病病因,病机、和症候的专著。

9.《洗冤录》我国第一部法医学著作。

10.《本草纲目》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行、五味宜忌、升降沉浮、补泄、引经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

11.《汤头歌诀》记载中医常用方剂300多个,分为补益、发表、功里、涌吐等20类。


未央末裔


我以前自己有病,手脚冰凉。经常头痛。光在北京同仁堂就一年化掉2万多。生活和疾病的艰辛我自己看书给自己治。(简单说自己)罗《罗大伦养生全集》《四圣心源》《人体经络》使用手册《不生病的智慧》《小儿药证直诀》《扶养论壇》《易经》等书。现北京有一个温病大家名字叫赵绍琴


gqy3697


中医四大经典肯定是要学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可以关注我们哟,《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会陆续上视频讲解的。目前也有不少中医相关的系列视频),此外,《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医宗金鉴》等书籍


金英杰医学中心


中医书籍浩如烟渺,,这本书分一和二两本,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潘毅教授所作,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



三生中医


你想干什么?如果是为了要文凭,建议你看中医学院的教材,按部就班,能当中医博士。如果你是为了实际使用,建议你看《黄帝内经》原版的,不要看译文。你可能看不懂,没关系,慢慢看,一个月看一篇、或三个月看一篇,不要贪多,看懂、吃透。辅助教材《说文解字》《古汉语常用字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