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国漫青春电影《昨日青空》,会成为2018年的现象级动画作品吗?

二次元的梦幻理想乡


改编自漫画,将我们代入带那个95年的青春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青年形形色色的人生状态,这就是《昨日青空》。

满满地还原了当年的场景,读者,板报,高考,漫画,校服,都是青春中不可缺少,打开了观众记忆中关于青春的枷锁,曾经的那些回荡在我们的脑海。

简单,纯粹,青涩,是对本片最好的评价,青春中青涩的暗恋,被很好的表现出来。

小意做的最大胆的事情,大概就是将自己画的情书放到姚哲恬的信封中,少年的情怀写满了诗,那种青涩又懵懂的暗恋之味,回萦于心头,并久久不曾消散。而姚哲恬最真诚的喜欢,莫过于拉着景轩的衣角,述说着陪伴与爱恋。

那个年代的喜欢,不像现在被物欲遮住了眼睛,而只是单纯,干净的想要表达自己那颗真诚的心。没有亲吻,没有过多的暧昧,干净而又纯净,余下的是我们内心涌出的美好。

影片中的那场暴雨,让众人最终走向了不同的道路,那曾经写满情怀的芭蕉叶,淋湿之后,将变得崭新又亮丽,他们将开启自己新的人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那些心底中真挚的感情,不会被雨水重刷走,记忆中的友情和懵懂的爱恋,永远是回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正如最后的结局,返回家乡的漫画家小意,成为飞行员的景轩,以及找到属于自己幸福的哲恬,他们都将会更加美好的生活下去,这种美好且理想化的结局,正是动画电影存在的必要,它在现实的残酷和幻想的美好中我们留下了最温暖的想象。

本片极富有大胆创新的意识,摆脱了青春中必备的狗血,车祸以及众多不靠谱的因素,主线剧情只是单纯讲述了少年少女美好的爱恋,最终以无疾而终。

正因如此,对于影片本身的争议不断,有人认为它展现出动画电影的必备品质,美好,青春,如同画一般,让人沉溺于此,但也有人认为感情戏发生在三人之间,有些不靠谱和难以接受,爱情萌芽的开始叙述过于简略,没有合理的根据。总之,观影的看法因人而异,评价自然有所不一。

从影片的细节制作来说,我们应该给予更大的宽容且加以表扬,朴树的音乐将我们拉到那个年代,那是他曾火遍大街小巷,篮球动作的转换都在向灌篮致敬,那是无数少年心底最初的热血漫画。

人物服装设计看起来宽宽大大的,但实质上反而是当年那个时代的典型特色,孩子们没有过于好看的衣服,宽大的运动服则成为了统一的标准,甚至全年都只有那么一套校服。景色则完全还原兰溪小镇,酷似日式的唯美场景,能够看出导演对此花费了极大的心血。

那个夏天,我们曾经约定过彼此要永远在一起,最后却以各奔东西作为结局,这是大多数人的青春,无论是爱情或者是友情,时间将其都掩埋在那段曾经的记忆中。

影片的主角就像现实中的我们,最后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而拉开曾经记忆的那道门,似乎还能够看到欢声笑语,年少的大胆放肆,那颗敢于做梦的心。

那个年代,风吹过了她的头发,在烈阳之下,闪闪发光,你的眼睛望去,发现自己的心都为她而跳动。也许你懦弱,害羞,只敢背地里表达好感,但身边却会有一个永远支持你的梦想,陪伴你的好友。致敬那段曾经最美好,也最难忘的青春。


影视控


相信提到动漫《昨日青空》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早在2014年,《昨日青空》的动画样片就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里,样片由七灵石动画根据2011年发表在杂志《绘心》上的绘本漫画《昨日青空》改编制作。

在样片中,充斥着浓郁的“国产青春”氛围。青瓦小巷、斑驳墙皮的小城、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当时受到了广大原著迷和漫迷的广泛关注。还记得好多媒体也都进行了报道,称之为国漫曙光已经来了,国漫终于要崛起了。

在那个国内还没有《大圣归来》这种现象级动画,新海诚还没被国内观众所熟悉的时候。这部作品凭借精细的作画,悠扬的配乐,清新唯美的画风,鲜明的国产元素成为了国漫中的一股清流,打动了很多观众。

而可惜的是,在发布完这个短片之后,《昨日青空》就没有了后文。可能是受当时诸多原因限制,以至于这部作品惊鸿一瞥之后就销声匿迹。

有了2015年《大圣归来》的成功,《昨日青空》也再次重启,于是2017年放出了先导预告。

虽然先导预告只有短短的30秒,仅仅展现了影片的一些场景,但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仅一周,播放量便超过千万。不少网友感慨到“这才是属于我们的青春,真真正正的青春。”

《昨日青空》“繁花绽放”版海报

而近日(6月1日),官方公开了最新的预告片和首套角色海报,预告和海报中浓郁的“国产青春”风,再次唤起了国人熟悉的记忆。

预告以男主人公的视角,对“不会完结的篮球赛”、“不会放晴的雨天”、“没有终点的放学路”三个不真实的意象做遐想,

体现出了影片中的“遗憾”情绪——对于“青春没有如果”的遗憾。结尾处有一句点睛台词“如果当时我们说了再见,后来是不是就可以‘再见’”,未免令观众好奇,片中主角之间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没有好好告别便匆匆离开。结尾响起的主题曲也好好听。

《昨日青空》首套角色海报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迄今为止,这部动画给我的印象。

从背景来看,现在的国漫从古代到未来的时代背景都有,而专注平凡细小的小人物小故事的作品却非常少,而《昨日青空》影片以浙江兰溪市为原型,还原出1999年中国江南小镇的风貌。其中的建筑、街道等场景设置都极具“中国风”,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小镇的诠释。这里没有刀光剑影的热血江湖,没有异能丛生的魔幻都市,有的,只是“每一处景色几乎都能找到”的亲切感。

在故事设置上,影片聚焦高三学生真实的成长历程,讲述了几位高三生关于梦想、友情、暗恋的“中国式”青春记忆。他们共同处在高三的时光中,同样讨厌考试,担心分数;他们心里都装着那样一个人,但却小心翼翼,不敢接近;他们对未来充满向往同时却又觉得迷茫。

情节和情感贴近生活,观众易产生较强的代入感。

在画风方面,整部动画采用了足以媲美《言叶之庭》的画风,很有新海诚的意味,笔触精细,色彩清新,正式预告较之动画样片完全上了一个档次,人物和画面都更加唯美。

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也增添了不少情怀,从主角们生活的小镇到身上穿的宽大蓝白运动校服,从少年间的涂鸦本和篮球赛到一同出的黑板报,都给人一种亲切熟悉的味道,默默感叹,这不就是我的青春吗?

2015年的《大圣归来》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的希望。随后2016年的《大鱼海棠》、2017年7月份上映的《大护法》,也被编入“大字辈”动画阵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让观众们逐渐感受到国产动漫的不断探索与进步。

按照这个节奏,那么定档于2018年8月10日上映的首部国产青春动画电影《昨日青空》会不会就是一部接棒这些成功动漫的种子选手,成为2018年的现象级动画作品呢?就上面所述来看,只要情节不特别空洞做作,就稳稳的了,好期待哦~


关注【二次元的梦幻理想乡】,每天推送有态度的动漫推文

如果觉得理想乡的回复对你们有帮助,麻烦给我点个“赞”吧!


二次元的梦幻理想乡


检票时,扫了一眼《昨日青空》的队伍,清一色是20岁左右的小姑娘,夹杂着几个陪女朋友来的男生。

电影以2018年,主人公屠小意回到兰汐故乡为起点,然后回溯至1999年屠小意的高三时代,开始故事的主体。

1999年,屠小意17岁……

迅速的心算了一下,2018年,屠小意已经36了……

36岁的屠小意,在动画里和17岁的屠小意并无太大的不同,显然这中间隔着的19年对于电影只是一个虚化的概数,无非是要告诉观众,17岁的青春已过,仅余回忆,现在大家不一样了。

然而怀念青春这件事,总有个时效性。

正处于初高中,能和电影中的人物状态,产生共鸣也好;比17岁大个三五岁,还风华正茂,有余味咂摸也罢,总之都还在青春号列车上晃荡;听着好日子飞速模糊的呼啸声,回望过去一岁岁的小站,畅想中还有下车后迷茫而又期许的未来,还能唱一句:

“用全力去追,青春太宝贵,没机会,去浪费”的人,一切都还在进行时。“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尚不识愁滋味的年纪,品了点甜苦,便以为是天大的事,认真而单纯的伤春悲秋,然而所谓缅怀,大概是五十步笑百步。

年龄稍长一点,刚下了青春这趟车,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却因为尚未走远,总是忍不住回看;有些事情已经明明注定,却总是给人以一伸手就能改变结局的错觉。明明心性已经比年少时成熟了许多,却更容易做些求不得的徒劳事,再来怀念青春,大抵是痛的。

而到了拿着保温杯泡枸杞的年纪,青春什么的和白垩纪的化石并没有什么不同,夜深人静醉酒之后也许会想起点什么脸上一红,但是公开回望和怀念都是一件比较羞耻的事情,少年少女们的中二台词只觉得溢出屏幕的尴尬,说出来的总是太轻太矫情,倒不如彼此间的沉默,和心照不宣的画外音。

本来我这种老腊肉,几乎肯定确定的是在《昨日青空》目标群体的约数之外,无须取悦,说啥对于粉丝肯定做不得数那种。

可是电影的年代设定却又好像还是要往80后90后的“老年人”死寂的心水里投石,似乎还是想激起一丝波澜。

说起来1999年真的是个很妙的年份:世纪之交听起来就又远古又高大上,而在这个刻度上,往前拨5年或者往后拨5年,生活好像未改变太多,明着只是一个断点,而实际上却是混杂着中年人和年轻人共同记忆的一个断面。

从99年一开始,电影就倾泻出各种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意象来撩拨这份共同记忆:俄罗斯方块小游戏机,灌篮高手,黑板报,信箱,健力宝,北冰洋……

这种倾泻甚至有些夸张,比如神似流川枫的齐景轩,一对二之后的几个灌篮特写。

在电影院里看见曾经的那些物事,被精细地还原成动画的确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但是更多的还是感叹画工的高超和情怀,触动其实寥寥。无聊的我还是一直在纠结那些感伤略显做作的旁白,居然是经由一个比我还大好几岁的男人口中说出的这件事上……

电影有着强烈的新海诚的风格,无论是在故事还是在画面上,都像是以《秒速五厘米》为主体,《你的名字》,以及《云之彼端,约定之地》的杂糅。

而在另一方面,在用“高三”设定好懵懂的情绪,和离别的结局之后,情节如何对撞“高考”这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成为了片中矛盾所在。

电影处理的方式是以梦想之名优雅地逃离,并且用各种特殊家庭,文艺特长的设定虚化高考的压力,即便是最接地气的姚哲恬妈妈,也只是嘴上逞能,看见女儿和几个男生出去之后,似乎也没什么表示。

嗯,理解起来不难,接受起来也不算太难,就是感觉高考都没那么弱,新海诚式的小清新完全压制本土化升学压力和紧张气氛,“差生”们几句话就绕过高考,梦想成真有了美好的前途,这观感和现实的撕裂,着实有些大。

而有些台词或许还是外语听起来顺耳点,那么直接地念出来……好尴尬。

在对新海诚的学习上《昨日青空》似乎有点饥不择食。静态画面和背景的清新美观,小物事的精细绝对值得称赞,尤其是那个……什么什么塔,做得真是好。

而铁道,桥洞,绿森林……这些有着强烈日式动画风格的画面电影也是难以割舍,不过都加上了标语,横幅,涂鸦以示本土化,不过一眼看去,还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过最要命的是,电影连新海诚(原来的毛病:人物造型一般,动态僵硬这些……也一并学了去。

不是动画专业人士不敢妄言,然而仅从直观来说,几个主角长相有时真的挺崩,动作也是真的挺生硬;最后一幕姚哲恬跳舞本来是高潮,气氛真心是不错,最后的收尾也不错,但是中间呈现的舞蹈实在是……有点难看。

扯得差不多了,该收尾了。

还行吧,别期望太高,年轻人也许能看出点别样情怀和惊喜。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