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武漢周邊城市如何抗擊疫情

看武汉周边城市如何抗击疫情

2月1日,宜昌市點軍區橋邊鎮六里河村的監測點,志願者正在對過往人員、車輛進行登記、體溫監測和消毒。 劉曙松攝(中經視覺)

武漢周邊城市有大量從武漢歸來的返鄉人員,防疫保障和醫療資源等條件又遠不及武漢,如何有效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經濟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數據顯示,截至2月2日24時,湖北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1177例,全省17市州都有確診病例。其中,武漢市5142例、黃岡市1246例、孝感市918例、宜昌市392例,形勢嚴峻。

黃岡:

知恥後勇補短板

當前,黃岡市疫情僅次於武漢。革命老區黃岡市總人口750萬,是全省僅次於武漢的人口大市,在外務工人員多。在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前,約有60萬人至70萬人返回黃岡。

此前,黃岡市應對疫情準備不足、防控措施不嚴、幹部作風不實,工作出現問題。“努力彌補是應對錯誤的最好方法。”黃岡市市長邱麗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黃岡市迅速整肅“軍紀”,讓能者上、庸者下。約談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不力的浠水縣、紅安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同志,問責黨員幹部337人;同時,重用縣級幹部2人、鄉鎮黨委書記1人。此外,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累計出動3497人次開展監督檢查,檢查重點部位和場所6416處。

邱麗新表示,當前正著力補短板。一是加緊臨時徵用賓館、招待所、學校等場所設置臨時發熱病人留觀病室,配齊發熱、留觀場所設施。目前,全市已通過改建、擴建、徵用等多種方式,準備床位4000張,確保有能力“應收盡收”“應治盡治”;二是將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隔離留觀病人、發熱病人等4類人群分區留觀收治;三是將最好的醫療資源投向定點醫療機構;四是做好定點救治醫院、集中救治場所、隔離場所內外24小時管控,解決“排隊長、秩序亂、等候長”問題。

在疫情防控中,黃岡市全市1萬多個基層黨組織、近17萬名黨員投身防疫一線,把防控措施、防控要求落實到每個村(社區)、每個居民。密集宣傳防疫知識,引導居民群眾儘量減少出行,不要聚會,做好自我防護。加強入戶排查和登記,及時掌握常住人口、外來人口和返鄉人員的健康狀況,發現發熱、咳嗽人員督促其儘快就診。

從1月25日14時起,全市啟動交通管制,最大限度阻斷疫情傳播。從1月31日起,市區和各縣(市、區)主城區實行機動車、電動車限制通行。從2月1日起,嚴格控制居民出行。同時,對所有小區電梯、樓梯、垃圾集中收儲點、公共廁所等重點區域、重點部位加強專業消殺。鄉鎮、村啟動全域消毒消殺,整治環境衛生,切斷汙染源。

孝感:

“五字工作法”精準防控

“疫情發生以來,外出務工人員大量返鄉,農村成為重點防控地區。”2月2日,孝感市孝南區西河鎮衛生院院長謝志強說出了當前很多基層衛生院的心聲——壓力大、條件差。“西河鎮衛生院發熱門診無留觀區,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謝志強說。

如何破解?日前,該鎮在緊鄰鎮衛生院一側,利用10餘個集裝箱建設微型病區,該病區佔地面積400平方米,建設標準的發熱門診和留觀病區,還預留了一個醫療廢棄物運輸通道,目前已投入使用。

在大悟縣三里城鎮,為緩解鎮衛生院床位緊張狀況,鎮政府將位於望山村的原福利院空置房屋收拾出來。該病區佔地面積600餘平方米,成為專門的留觀病區和發熱病房,設置床位20餘個。謝志強說,這種“衛生院+專用病區”模式具有兩大好處:一是通過區域劃分,將普通患者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離;二是充分發揮基層醫療機構作用,減輕市區醫療機構壓力。

建微型“小湯山”醫院,是孝感市打造“防、檢、治、統、穩”工作一體化大格局的一塊小“拼圖”。孝感市市長吳海濤表示,在抓“治”上,目前全市設立發熱門診31個、定點醫院9個,規範病情留觀區,並落實首診負責制,確保應收盡收。市內日檢測能力接近400人,新增疑似病例檢測效率大為提升。

在抓“防”上,從1月21日起,孝感市在重要的交通出入口設置檢查、檢測站點,從縣鄉道到社區、居民小區只留一條出入通道,其他通道全部封閉。

在抓“檢”上,重點對返鄉人員特別是武漢返鄉人員開展發熱檢查排查,目前已實現所有縣市區全覆蓋,做到發熱急知,流感要快,隔離要準。

在抓“統”上,建立完善疫情和防疫物資直報系統,確保緊缺物資用在最需要的醫院。

在抓“穩”上,主要是穩供給、穩物價、穩人心,安排252輛儲備應急運力車輛,優先保障疫情防控用車,全市主要生活物資儲備充足。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囤積居奇、以劣充優等行為。

宜昌:

密織源頭防控網

“您要的青菜買好後送到門口,請在家也要戴好口罩。”2月2日,宜昌市西陵區雲集街道果園路社區網格員張智慧,通過微信與片區疑似病人家屬保持聯繫,除了每天詢問身體狀況,還提供後勤保障服務。

目前,宜昌各城區快速拉開一張社區防控網,在社區網格化管理基礎上開展“黨員下沉、群防到戶”,發動各級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物業工作人員等進小區、進樓棟、進村組,上門入戶逐一摸排,將防控工作落實到每戶居民。

2月2日下午,在西陵區船柴東社區403職工樓,該區應急管理局機關幹部陳博對單元樓衛生死角消毒殺菌。作為“疫情防控突擊隊”一員,自1月25日以來,他每天上午8點半準時來到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1月24日開始,西陵區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取消休假,全體下沉基層,對轄區75個社區的613個小區實施綜合防控,組建“街道幹部+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醫護人員”“六位一體”防控隊伍進駐小區,全面抓好政策宣傳、入戶排查、醫療導服、意見收集等工作,精準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

西陵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打通使用街道衛生服務中心、轄區門診的醫護力量,統籌分配進駐每個小區,定時定點做好醫療諮詢和專業服務,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疫情擴散,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居民緊張情緒。

在猇亭區雲池社區1號網格員吳嬌豔的手機裡,有一份手寫的分片到戶表格:三組組長林春豔負責馮春華、蔡遠珍等10戶家庭,四組組長李凱負責黃正直、王長華等10戶家庭……“我們社區外來戶多,管理難度大。社區整理出一套‘十戶聯防’工作法,將轄區48名黨員幹部分片到戶,近500戶居民全部責任到人,精準防控。”吳嬌豔說。

機制建立後,轄區黨員自領任務,將每人10戶“責任戶”相關情況摸得清清楚楚:誰家從外地回來,回來幾個人,體溫是否正常,等等。聯防責任人每天將情況報至社區,社區再上報給區政府。

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黨員幹部按照“1+N”模式結對包保返鄉人員,每天逐戶落實政策宣講、體溫監測、情況上報等任務,建立“包保到戶、服務到人”機制。

據統計,宜昌有5.5萬名社區工作者和3萬名黨員志願者,深入全市1650個城鄉社區、1.1萬個網格,挨家挨戶走訪排查,登記外地返宜人員車輛,做好公共場所消毒,監測進出人員體溫,排除每一個隱患,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築起一道道防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明橋 柳 潔 周 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