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自然》和《科学》可谓当今学术杂志领域的武当少林。

最早,《自然》是想将发明和发现介绍给公众,但是意外的,收获了科学家群体的偏爱。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这里面原因固然复杂,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两方面:

  • 读者。当时高校数量和科研人员数量都在稳步增长,这为《自然》提供了海量阅读人群;
  • 需求。整个世界都因为科学的快速发展而进步,科研成果层出不穷,需要交流的渠道。

《自然》可谓赶上好时期。

当然,一本杂志的命运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但绝对少不了自我奋斗。

在恪守本心的同时,《自然》一直自我迭代,它的模式风格就这样一步步越来越接近后来我们看到的样子。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自然》首位编辑 Norman Lockyer

在150周年特刊中,他们回顾过往一百多年发表在这本杂志上的论文,评选出最重要的10篇文章。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十大论文代表了当时最深刻的洞见,大多被写进教材成为经典案例,它们分别是:

1. 探测到新粒子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基本粒子的发现对基础物理理论贡献良多

文章: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New Unstable Elementary Particles

作者:G. D. ROCHESTER & C. C. BUTLER

1947年,曼彻斯特大学学者发表了两辐宇宙线引发反应的云室照片。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云室中新粒子的轨迹属于中性K介子,但是这种此前从未见过的粒子,开启了粒子物理学的新时代,并促成了标准模型的建立。

2. 单克隆抗体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文章: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of predefined specificity

作者:G. KÖHLER & C. MILSTEIN

1975年,《自然》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如何制备具有已知特异性的抗体,这篇文章提供了关于抗体、关于细胞融合的新观点,并促使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临床治疗的发展。

现在,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规模早已突破1000亿美元。

3. 关于人类演化的化石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非洲南方古猿化石

文章: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The Man-Ape of South Africa

作者:RAYMOND A. DART

1925年,《自然》报道了一种未知的生物化石,将这个标本命名为非洲南方古猿,文章作者认为指它是猿与人类的中间物种。

但当时英国学界认为人类是先演化大脑、后发展出直立姿势,事实上,这项由南非解剖学家发现的成果,颠覆了对于人类祖先与猿分化后的早期人类演化的认知。

4. 碳掀起的纳米革命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三个主要纳米级碳结构

文章:C60: Buckminsterfullerene

作者:H. W. Kroto, J. R. Heath, S. C. O'Brien, R. F. Curl & R. E. Smalley

1985年,一位英国化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合作,制备出了世界上第一个 C60,而后一维的碳纳米管和二维的石墨烯相继发现,和 C60 一起,掀起了全世界研究碳纳米材料的热潮 。

5. 南极臭氧层空洞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南极的臭氧层

作者:J. C. Farman, B. G. Gardiner & J. D. Shanklin

文章:Large losses of total ozone in Antarctica reveal seasonal ClOx/NOx interaction

1985年5月份英国南极勘测局的科学家在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最早正式公布南极臭氧层破洞的消息,在科学界引起震惊,同时卫星测量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

这篇文章不仅改变了科学认知,环境变化成为各个国家制定政策时的考虑因素之一。

6. 改变神经科学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膜片钳技术的各种用途

文章:Single-channel currents recorded from membrane of denervated frog muscle fibres

作者:ERWIN NEHER & BERT SAKMANN

神经冲动理论中,离子通道一直是一个经典的假设,而膜片钳技术的相关实验则证明了细胞膜内离子通道额存在,被生物学家称为:神经科学工具箱里的经典技术。

至今,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依然在推进着这一领域内的科学研究。

7. 一类全新材料的诞生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多孔固体MCM-41的合成

文章:Ordered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synthesized by a liquid-crystal template mechanism

作者:Kresge, C., Leonowicz, M., Roth, W. et al.

多孔材料由于排列整齐、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高的优点,在大分子催化、纳米材料的组装和生物合成等领域有最广阔的应用场景。

而这一切,起源于1992 年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合成大量多孔材料的简单方法,随后多孔材料的诸多进展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8. 关于细胞分化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细胞分化

文章:Sexually Mature Individuals of Xenopus laevis from the Transplantation of Single Somatic Nuclei

作者:J. B. GURDON, T. R. ELSDALE & M. FISCHBERG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中学生物常见的考点,但是最早,人们对细胞分化功能的理解并没有那么深。

而1958年发表的这篇文章则丰富了人们对细胞分化的理解,它不仅为现代细胞重编程技术奠定了基础,还为治愈一些顽固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9. 发现DNA结构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DNA双螺旋结构

作者:J. D. WATSON & F. H. C. CRICK

文章: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上世纪50年代初,对于遗传物质到底是什么存在争议,但是沃森和克里克的一次跨界合作改变了这一切,遗传物质 DNA 的双螺旋结构成为基本常识。

10. 特殊的系外行星

《自然》评选出150年来最重要十大论文,学霸:统统都看过

太阳和飞马座51的行星系统

作者:Mayor, M., Queloz, D.

文章:A Jupiter-mass companion to a solar-type star.

1995年,天文学家探测到了一颗行星,它竟然和地球一样围绕着一颗恒星运行,并且其轨道比水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更近,这一发现无疑满足了人类寻找类地行星的愿望。

往后,发现的系外类地行星越来越多,人类离第二家园的梦也更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