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已跌去90%!非典期間異軍突起的這家行業龍頭,有了新麻煩


股價已跌去90%!非典期間異軍突起的這家行業龍頭,有了新麻煩

股價已跌去90%!非典期間異軍突起的這家行業龍頭,有了新麻煩


當一家連鎖企業的成本遞升速度超過開店速度時,它的管理系統中很可能有了各種跑冒滴漏。與動不動就大談特談的戰略相比,做好企業的核心還是在於管理。


文丨Rickzhang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


又到舉國戰“疫”時。


在人們沉浸於武漢疫情的進展和白衣天使的努力之際,也有中小企業的老闆們在紛紛哭訴。受到不確定的用工因素影響,很多企業下調了自己的盈利預期,甚至有老闆發出了兩個月不開工就可能破產的聲音。


正經社認為,經濟“黑天鵝”襲來之際,風險和機遇就一紙之隔。如果能把握住這樣的機遇,帶來的可能是一個行業競爭格局翻天覆地的變化。


來伊份就是這樣的典型。非典時期,這個成立時間還不到一年半的零食品牌,瘋狂籌資,大舉接盤別人經營不善的店鋪,由此異軍突起,迅速執掌零食經濟之牛耳。


2016年成功上市後,藉著主板零食第一股的光環,股價收穫了連續10多個漲停。


但17年後的今天,來伊份卻又走到了懸崖的邊緣。股價也從上市不到一個月就到達的最高峰82.37元(除權)開始,一路跌跌不休。按2020年2月4日收盤價9.38元計算,已經跌去 90%。


01

逆勢擴張迅速上位


如果沒有非典時期的賭性,鬱瑞芬和她的來伊份可能早就化作了歷史的塵土。


正經社梳理發現,鬱瑞芬以做冰淇淋起家,後來將生意聚焦到核桃仁上,1999年在上海淮海路租下一間20平米的店鋪,招牌就是“來伊份”。2002年成立公司,初步建立團隊,開始尋找各種小吃零食豐富產品線。


很快,世人熟知的非典襲來,市面迅速陷入一片蕭條之中。正經社查詢到的數據顯示,小吃聚集地上海城隍廟,關門的店鋪高達80%,來伊份的銷售額也斷崖式下滑。


最為困難的時候,鬱瑞芬敏銳地覺察到,如果來伊份能撐到最後,就肯定能佔據上海零食市場的最大份額。


她來了狠勁。不但不關門,反而開始大舉低價收購上海各個黃金地段的門店。非典過後,來伊份的門店從原來的4家猛增到了88家。 “即使4家門店沒有任何進賬,除去日常開銷,來伊份也可以支撐6個月。”後來,她對當時的決定做了這樣一個解釋。


鬱瑞芬賭贏了。2003年非典之前還名不見經傳的來伊份,僅用一年時間就將品牌牢牢地樹立在了上海市場。正經社甚至發現,當時在上海提及零食,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來伊份。


此後幾年,來伊份在天津、湖北等11省市開枝散葉,以每年20%-30%的速度進行擴張。2010年,門店數就躥升到了1786家。


2011年的上海世博會也給了鬱瑞芬新的機遇。從當年5月初到10月底共計184天,來伊份在世博園區內設置了50個特許產品零售點,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億遊客成了來伊份的活廣告。


就這樣,來伊份被推到了全國零食產業的龍頭寶座上,也就有了後面的一系列故事。


02

高光之後陷入怪圈


2011年,鬱瑞芬決定上市。聞風而動的投行,據說高達100多家,都快把她辦公室的門檻踏平了。


超過14億元人民幣的注入,也給來伊份的上市夢想奠定了基礎。2011年,門店又新增了800家,其中,北京高達80家。


2016年底,門店總數達到2269家,會員突破1700萬,產品覆蓋炒貨、肉製品、果蔬等9大類品類900個品種。


2016年10月12日上市後,連續收穫10多個漲停,市值最高曾經接近200億元,鬱瑞芬的身價也一躍達到數十億元,江湖雅號“零食女王”應運而生。


然而,短暫的高光之後,詭異的狀況卻不期而至。上市以後,來伊份很快就陷入了營業收入繼續增長,利潤水平卻持續下滑的怪圈。


2013年-2017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7.34%、47.91%、46.28%、45.37%、43.78%。2018年,營收283.91億元,同比增長7.01%,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卻僅為1010.9萬元,同比下降了90.03%之多,扣非後的淨利潤更是直接虧損了4652.51萬元。


2019年,仍然沒有太大起色。根據2019年三季報,1-9月營收29.1億元,同比微增2.39%,歸母淨利潤1506萬元,同比增長12.38%,扣非淨利潤仍然是虧損825萬元——非經常性損益約2332萬元,其中政府補貼達871萬元,銀行理財收益約1537萬元。這說明其主營業務盈利困難,只能依靠理財收入和政府補貼來“補血”。


資本市場上, 2016年11月11日股價達到82.37元(除權)的高峰之後,一路下滑至2020年2月4日的收盤價9.38元,跌幅高達90%。


有業內人士認為,無節制地高速擴張線下店面,很可能是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正經社梳理財報發現,這只是浮於表面的現象。


03

管理混亂支出詭異


根據財報,來伊份2018年的毛利率是43.64%,與2017年的43.87%相差不大,這說明2018年的盈利能力理論上沒有明顯變化。


但是,卻首次出現了歸母淨利潤下跌高達九成的極端情況,較為合理的解釋就是支出超出了預期。


其一,是所謂的管理費用的激增。2018年新增門店237家,其中,直營門店129家,加盟門店108家。銷售費用達到12.8億元,同比增長15.69%;管理費用為4.3億元,同比增加27.18%。僅這兩項費用合計就佔到了2018年營業收入的43.97%。


2019年三季報顯示,截止9月底銷售費用9.21億元,管理費用3.49億元,合計12.7億元,佔銷售收入29.06億元的比例仍然高達43.7%。


也就是說,高速擴張的線下店面成本,一舉就吃掉了近5成的銷售收入。再加上進貨成本和人工成本,成本之高令人咂舌。


在很多連鎖企業之中,這樣的比例無法想象。比如,迪卡儂等連鎖賣場,這個佔比一般會控制在20%以下,711更能控制到10%以下。


在這些連鎖企業看來,店面銷售和管理費用跟銷售收入的佔比,是衡量一家企業管理能力最核心的要素。


從這點上看,來伊份的線下店面擴張成本管理,並不合格。


其二,是人員費用的異常增加。2018年年報顯示,在銷售費用中,工資及社保費同比增加了5659萬元,管理費用中,工資及社保費同比增加了6736.4萬元,這兩項合計增加高達1.2億元。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伊份的員工總人數僅從2017年的9022人增加到了2018年的9033人,新增員工只有區區11名。


也就是說,這新增的區區11個人導致費用增加了1.2億元之巨,實在令人吃驚。在問詢函中,上交所也對這個現象提出了質疑。


到了2019年3季報,這個問題依然存在。在財務報表中,應付職工薪酬餘額是1189萬元,而年初這個額度只有368萬元,增長比例高達222.58%。來伊份給出的解釋是“系員工薪酬增加所致”。


股價已跌去90%!非典期間異軍突起的這家行業龍頭,有了新麻煩

畫外音就是,員工總數雖然沒有太大增加,單個員工的薪酬平均數卻大幅增加了。這個結論跟2018年財報表現很吻合,也很讓人摸不著頭腦。


一個連鎖零食商業企業,有什麼必要連續兩年給所有員工大範圍上漲工資?而且在2019年半年時間就幾乎上漲了兩倍?


其三,是員工結構變化明顯。2018年,來伊份的員工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動。其中,銷售人員新增52人,技術人員由2017年的110名增加至732名,增加了622人;財務人員由75名增加至275名;行政人員由893人下降至103人,減少了790人;物流人員由162名減少至89名。


股價已跌去90%!非典期間異軍突起的這家行業龍頭,有了新麻煩

正經社蒐集的信息顯示,來伊份物流人員的縮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裡面有三個讓人驚訝的問題。


一是技術人員的增加是否合理。來伊份只有自己的一個APP來作為網上銷售渠道,但這個號稱有680萬下載量的APP,到底能維持多大的網絡熱度,以及對引導客戶的購買習慣轉變能有多大作用,存在非常大的疑問。畢竟消費者如今習慣的是在京東、淘寶、天貓等平臺上購物。


二是物流人員的減少,也恰恰從側面說明這個APP的網絡銷售渠道並沒有自己所描述的那樣美好。


再加上2018年以來新增了近130多家直營店,卻只增加了52個銷售人員,就意味著一個銷售人員要盯2-3家店,這幾乎是一個很荒謬的狀況。


從這三點看,來伊份的用工數據變化顯得異常詭異。


有業內人士告訴正經社,當一家連鎖企業成本遞升速度超過開店速度時,它在成本控制上一定出現了問題和漏洞,管理系統中很可能存在各種跑冒滴漏。


縱觀連鎖商業史,那些成功的企業,無不將管理能力作為最核心的戰鬥力:711的管理哲學,被日本很多零售企業奉為聖經;依託強大管理能力的ZARA和迪卡儂,也在全球不斷攻城略地。


正經社認為,這個管理能力,主要表現在成本管控和員工管理方面。這對於來伊份而言,非常欠缺。【《正經社》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