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是塑料:被外賣害慘的年輕一代

01

鄭州有條街,原來有4家羊肉燴麵館,現在整條街就剩一家,其他都變成賣武漢熱乾麵。

不是說熱乾麵不好,不好的是人們選擇熱乾麵原因,一是因為沒有湯,二是走在路上就能吃。

人們面對海量物質選擇時,方便成了第一選擇,味道、質量變得不再重要。

這是來自白巖松老師在《對白》的演講,他說,“我以51歲高齡,非常同情的看著現在的年輕人,每天都在吃塑料。”

你吃的是塑料:被外賣害慘的年輕一代

外賣堪稱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它解決了很多年輕人的吃飯問題。物流配送在這幾年迅速發展,我們手機這頭一點,商家那頭塑料袋一裹,半小時外賣小哥就到了樓下。

我們打開塑料包裝,打開視頻軟件,刷抖音的刷抖音,看劇的看劇,吃雞的吃雞,無暇顧及往自己嘴巴里送的啥。

現代人工作時間那麼長,根本沒心思做飯,十幾塊的外賣,看起來有肉有菜,何樂而不為?

我們貪圖方便,做外賣的也在貪圖方便。

梨視頻多次曝光外賣內幕,比如這家,工作人員把一包包做好的,塑料包裝的包裝食品放到飯上。他直言自己不會做飯,所以就用這種冷凍蓋飯,然後放進微波爐。

你吃的是塑料:被外賣害慘的年輕一代

這些包裝食品來源於安徽合肥一家大型的調料包生產廠家,日銷40萬份,主要用於外賣。而他們用的原料,都是很便宜的肉,來源不明,常年放在冷庫上。

加工過程有多噁心就不說了,他們總有辦法讓你覺察不出肉壞了。

安徽的工人說,因為炒菜太麻煩了,用這種方法生產出來的包裝食品快,銷量也大。

要快,要生產量大,要效率,要花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這幾乎是21世紀很多人的做事目標。這種節奏下,方便一定是最佳選擇。

人們被方便思維牽著鼻子走,變得越來越沒耐心。

02

微信絕對是近十年內中國最閃亮的互聯網產物,10億多用戶背後,意味著它把70%的中國人都鏈接了起來。

於是,各位領導們解放了。以前想開個會,得助理給部門負責人打電話,或者一個個辦公室通知,現在多方便:在微信群裡@所有人,發個群公告通知X點在XX室開會就可以了。要是放假,視頻會議解決一切。

看看自己的微信,多少人把工作群置頂,不置頂的又有多少是項目群、臨時討論群、合作群。

解放日報一項調查顯示,34.3%的受訪者都被要求第一時間響應微信群中的指令。

2018年,寧波某飲品店的店長王女士因為睡得較早,沒有按照單位負責人的要求在10分鐘內回覆微信,10分鐘後就遭到辭退。

算沒有明確的要求,也有近一半的人表示,會爭取第一時間回覆,給上司留下好印象。

微信真的很方便 ,回一條信息只需要0.1s,因為這麼方便,只要有它,就有工作。

你吃的是塑料:被外賣害慘的年輕一代

因為過分方便,微信綁架了所有人的工作,也同樣綁架了生活。

以前沒那麼流行斜槓青年,自由職業,有一天微商出現了,有人在微信上做起來自己的生意。

人們在朋友圈看到了DIY翻糖蛋糕、意大利定製襯衫,看到了限量版蘭博基尼和無人駕駛特斯拉。曾需要翻山越嶺才能看到的風景,你卻在同一時間和同一空間中看到了。於是,腦袋凌亂,物慾膨脹 —— 你完蛋了,你也想擁有這些,至少產生了羨慕妒忌恨。

於是,你業餘時間也想幹點別的,微商也好,網紅也好。你想做生意,不再需要投個幾十萬開實體店,還有各種冗雜的手續,只需要想想怎麼在朋友圈折騰點事來,甚至現在還有抖音、快手等等。

你不要龐大的資金投入,你只是每天要想怎麼主動拉客,怎麼拉新留存轉化,怎麼曬自己。慢慢的,你每天想的是如何更快一點,學多一點,有限時間內能做多一點。

因為方便,你總想做多一點,總想走在這個時代的前沿。

當你做不到那麼多,你就愧疚、自卑,急躁,好像2小時沒完成這個工作,接下來就真的完蛋了,你也容不得自己犯錯。

細思極恐,這還只是4G時代,當5G來臨,那時人們的交流更方便、更流暢,所有人可能都要適應隔著一塊屏交流,那就更離不開手機“外掛器官”。

03

現在我們獲取信息也很方便,還沒邊界。

過去信息有限,報紙有版面限制,5000字就只有5000字,你獲取的信息是各大傳媒機構精心篩選發佈出來的。電視也有頻道限制,你追《流星花園》就只能每晚定時定點等著更新,因為沒什麼好劇。

可現在的信息沒有邊際,非常方便。百度一搜,公眾號一刷,啥都能看到;網劇層出不窮,彈幕裡盡是“你更新再這麼慢,會失去我們的”,

網劇棄劇率前所未有的高,四成的人看不完三集,你不更新別的更新,觀眾的注意力隨時就會被搶走。

內容的篩選權從特定的人,交給了讀者觀眾,聽著好像很好。

錯,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大數據技術日漸成熟,很多信息平臺開始投其所好。像你刷抖音,只要點某個視頻喜歡,接下來刷到的全是同一類型的。

很多信息同質化嚴重,因為做內容的人不在乎創新和別緻,在乎的是他們有寫我們也要寫,他們做我們也得做。

當代青年人以為自己在前進,實則在某個廣場十字路口,始終沒離開過。



你吃的是塑料:被外賣害慘的年輕一代

《能力陷阱》揭秘人性裡的侷限性,人做擅長的事情,越擅長越做。當方便思維成了習慣,你就不會去花大量時間去搜索一個新信息,或者探索新領域,別說做,你連想一下都覺得麻煩。

到了四五十歲,人到中年,你就會知道,習慣方便的人有多悲哀。

他們活在舒適區裡,不敢改變,不敢嘗試新事物,焦慮得不行。左走怕撞炸彈,右走怕撞牆,只得停在原地逃避問題,偶爾曬一下自己曾經的風光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一下自己的優越感,彌補內心無限的空虛和恐懼。

每當有年輕人跟我說,人生老病死,都是一張床,一個屋子,何必追求更好的生活?

我就覺得很可惜,不是說他們錯,而只是覺得假。明明人性裡誰都有貪嗔痴,卻還要自我欺騙不想要。再說了,你從未見過更好的風景,哪來資格談人人生老病死都一樣。

04


就像白巖松老師說的,“華語音樂並沒有因為做音樂變得方便,質量變得好。過去一個CD不聽幾遍就覺得虧,現在聽音樂這麼方便,不好聽就下一首,沒有耐心去看第二眼美女,創作者也沒有耐心去創作第二眼美女的音樂。”

我們並沒有因為訂外賣方便,而提高生活品質,反倒是失去了品嚐食物的耐心,甚至大部人暴飲暴食而肥胖,還要花更多時間去減肥。

我們也沒有因為互聯網帶來的方便而減少了工作時間,反倒是徒增了更多煩惱和焦慮,還得多花時間去為壓力買單。

我們更沒有因為獲取海量信息的方便而得到更好的成長,很可能只是原地焦慮,看到的只是別人想給你看到的。

你吃的是塑料:被外賣害慘的年輕一代

每個人都沒有耐心,就沒意識去覺知自己在幹什麼,去思考每天為什麼忙。

當食物營養素遠遠不能給細胞供給重要的能量,人們就在“健康”和“疾病”這條線段中迅速挪向疾病。

當年輕人24小時都想著如何高效率完成工作,想著隨時stand by,肝臟就悄然發生病變。但他們沒感覺,因為肝沒有神經。

當獲取信息如此方便,人們越來越沒耐心去欣賞好的東西,創作者也沒有耐心去打磨作品,年輕人只是在原地急速打轉,但從沒前進。

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方便著方便著,就成機器人了。

我建議大家思考幾個問題,再去修繕一些行為:

1.掙多少錢才夠

錢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是權力還是能力,是資源資本還是物質基礎。這種財富觀,是要你在年輕時樹立起來的。

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品質?穿人字拖,白背心,大褲衩,住在廣州某個小洋樓,夜晚泡泡酒吧看美女的衣食無憂,還是意大利量身定製襯衫,好年份的波爾多紅酒,藝術家設計的水景豪宅,蘭博基尼最新版跑車的衣食無憂。

明確自己要的是什麼,量出為入,想一下要花多少時間達成才合理,就不會心那麼急,還忽略周遭風景。

2.怎麼吃飯才叫吃飯

《學會吃飯》提出四顆葡萄乾練習正念飲食:

閉上眼睛,靜坐讓自己變得專注;張開眼睛選擇一顆葡萄乾,留意它的大小、質地,就如同從未見過和吃過它一樣。

再閉上眼睛,將葡萄乾放進嘴裡,先不要咀嚼,用舌頭觸碰,讓它在嘴裡滾動,留意它帶給你的感覺和味道。充分體驗每一口葡萄乾的味道:味道有什麼變化?什麼時候有吞嚥的衝動?

用同樣的方法吃第二顆和第三顆,感受它們有什麼不同,想象它們在哪裡生產,如何採收和包裝,又是如何從產地到你的面前。

準備吃第四顆葡萄乾前,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想吃它。然後再決定吃還是不吃。

這叫做正念飲食法。聽著這個流程可能有點矯揉造作,但在你焦躁時不妨試試飲食上慢下來,不加批判地品嚐食物,真正和這些東西產生鏈接。

3.什麼樣的學習才是學習

學習不應是獲取知識、信息後沒了下文的一件事。現在很多人都陶醉於獲取大量信息的感覺,很少說把知道的東西貫徹到底,主動搜尋信息解決。

我讀幼兒園時看到書中有燈泡發亮的實驗,特別想知道燈泡怎麼發亮的,會想方設法在家裡挖到燈泡,然後又去鄰居家找電池,再去問隔了一條巷子那個當老師的阿姨。問了什麼也不記得了,但我每天放學回來琢磨了一個星期,燈泡發亮了,真的開心死了。

可現在,你想知道一個事物的邏輯,第一時間是百度。得不到也算了,得到了答案後也不想知道更多,太方便了,你根本不會產生那種求知慾,搜索渠道複雜點都沒有耐心。

你早就失去了掌控信息資源的能力,還以為現在學了很多東西。

現在人工智能已經來到了這個時代,很明顯比效率你比不過機器人。你是一個人,人活著從來不是為了方便,也不是為了快快走完人生這段路程。

至於為了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我的答案是,活著一定要豐富,要去品味風景,酸甜苦辣都嚐了一遍,才叫人生。

反正,絕對不是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