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雨后的山坡上,在农村叫"地骨廉",你吃过吗?在你们哪儿叫什么?

山人的情感


只有在雨后才可以看到的“地骨廉”,它有好几个叫法,地耳,地衣,地木耳,地软儿,虽然名字不一样,但都是同一个藻类菜,学名叫地皮.


地皮菜肯定吃过,但不是经常吃到,它喜欢生长在潮湿的土壤表面,有时混杂在杂草根的茎叶之间,大树的基部或者是长在苔藓植物群中,只有下了雨以后才能找到,它没有根也没有叶,颜色是墨绿色,下雨后看到的就是外皮像胶物质,呈一片状,看起来像木耳一样.


这是我在重庆区县的农村池塘边拍到的.

在我们老家北方,叫地软,在长荒草的山坡上,还有经常放羊的地方,夏秋雨季过后,就能看到,一簇簇,一朵朵,黑里透着绿色有铜钱般大小的地皮菜丛草的根部长出来,软软的,贴在地皮上,这个时候最好采,把它捡回去后,要淘洗好多遍,要不然碜牙,影响口感.

在老家吃地皮菜,一般情况都是用来包包子,韭菜,鸡蛋,地皮菜,三种和在一起.
妹妹用地皮菜包的包子,吃着好吃就是没有拍到馅儿.

也可以与葱,辣椒,鸡蛋搭配炒了吃,凉拌的时候,要把地软用开水焯一下,加入精盐,葱花,酱油,香油搅拌均匀就可以了,有清热明目的功效。还可以炖食,地软豆腐搭配在一起.

也有人捡回地皮菜晒干了,保存起来,吃的时候再泡一下,不过不下雨也可以吃到了,好多平台都可以买到的.

一说到到野菜,就提醒大家,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不宜食用。


黄晓红果果


我是一名“三农”创业者,关注“三农”,心系乡村,一枝一叶总关情,欢迎互相交流。


生态潮人


这个东西我们村叫鸡蛋皮。反正老人们都这么叫,至于名字是怎么来的,我也不知道。因为老是看见它和羊粪在一起,认为是羊粪变成的,抵触了好长时间,当看到别人有吃的,我才慢慢接受了它。


我村有座山,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夏天阴雨天也多,这个东西阴雨天长得很快,当干旱的时候它又缩成一个小团。

下连阴雨的时候有时去捡,但总是感觉弄不干净,上面有许多草,得仔细地有耐心地把草去掉。

食用方法可以炒鸡蛋,也可以做汤喝,听说营养很丰富。现在我们山东雨水少了,鸡蛋皮也少了,已经没有人再去捡了。

今年在遵义一个工地上干活,又看见许多鸡蛋皮,个挺大,非常诱人。我抽时间去捡了点,洗干净,晒干,往家里寄了一些。


剩下的我没有炒鸡蛋,而是加上调料放在蒸箱里蒸吃了。感觉味道真鲜美,有海鲜的味道,工友们都说好吃。以后有时间我再去捡。

如果你那里也有这个东西,不防也蒸着吃,尝尝味道如何。


晋阳居士


我们这里叫“地软”,这个东西作为80后的回忆,儿时我们经常上山放牛放羊,采摘酸枣,每当下过雨后,地上湿润就会有这个东西,那时候家里穷,我们都会采摘回家,母亲会用这个蒸包子给我们吃,还能包饺子吃,还可以做汤,现在想起来满满的全是回忆,回忆那份童真和美味。等到下雨过后,地上湿润,现在山上依然会有这个东西,只是很少有人再去捡这个东西了,也许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我们幸福感没那么强烈了。



灞河边上种樱桃


题主所说的“地骨廉”,是农村地里生长的一种藻类,学名叫普通念珠藻。不同的地方给它取的名字不一样,有叫地皮菜、地木耳或者地软等。其中,有一个名字比较俗,但是被使用最多,即“雷公屎”。可别小看了这个“雷公屎”,它可是农村一到非常难得的佳肴。



雷公屎的生长环境

雷公屎,生长能力、适应能力非常强,能够忍受高温少雨、较强的太阳辐射、大风等恶劣气候环境。比如对温度的忍受能力,38℃以内的高温可以继续生存,-10℃的低温能够忍受。不过,高温多雨气候是非常适合其生长。通常情况下,下雨之后,村民都会上山采摘雷公屎,因为此时湿度大,雷公屎会吸水膨胀,粘滑,肉质呈现橄榄色片状,很容易找到采收。

此外,对于雷公屎对于土壤的要求不高,喜欢在地势较高的向阳坡地和丘顶等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甚至在岩石的凹处积水的地方生长。



雷公屎营养高,味道好吃

雷公屎,不仅可食用,还可以入药。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超过鸡蛋;还含有超过木耳的氨基酸以及钙铁等微量元素,给儿童食用可补铁补钙。

那么,在食用方面,首先将采摘回来的雷公屎清洗干净,可以这么说,雷公屎在整个采收到食用的工程之中,清洗是最麻烦的一个环节,总感觉有洗不完的泥土。洗完之后,可以有两种吃法,可把起鲜美的特点发挥出来,一是,作为肉汤的配料;二是,单独炒着吃。



好了,以上关于“地骨廉”的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探讨交流。


终归农村


一哥“新密美食印象”之——

地皮菜丑陋味佳美

中原暑气渐炽,大地烈烈生烟,偶有东南风起,乌云逼来凉风,天边雨线斜射,一时暑气全消,浅山丘陵淹没于雨雾之中,着实让人舒畅,至于天晴气润,多有美食者出动于山野之间寻觅。密人对野菜之至爱中难以迴避的当属地皮菜无疑,当地人称之为“地曲连”,这种又菌又藻的精灵出现在夏日雨后,田间地头不少,然而密人最爱的还是山坡石板上的,干净好洗,不像其他地方的要用淘米水加盐反复清洗。地皮菜的采撷讲究的是时间,雨中尚未成型,采之如水,淌而无形,若是过以时日,则是石板上的一片黑色,晴后次日最好,不老不流,手感嫩润,采来清洗速食或尽快晾干备用。

地皮菜鲜食最好,干贮后要提前发开,烧鸡蛋是家常人家的吃法,不用太多佐料,地皮菜本身的鲜香足以提味,也可直接清炒,肉丝炒来也行。用于饺子、包子、炸春卷馅料浓香,鸡蛋搭配是首选食材,韭菜豆腐也实在清素可口,五花肉泥拌匀更加享受,若或有些许虾仁,食之尤为鲜美。要做一盆鲜汤更是增色不少,类如紫菜蛋花。如今用于地皮菜蒸蛋,确实有些创意,至于酸菜同炒同烩,多有东北口味。密人借鉴南北美食的料理之法融入山野之趣,紧追考究的味蕾,不失一颗美食者的匠心。

 





一哥于一


我们这边很多!大家叫它——地软。

是一种土地皮表面生长的菌类。一般生长在节气“小署”收割麦的地带!

我们平时不捡,只是在冬尽初春的那段时间捡回家做菜吃。或拿到城市市㘯去卖。一般都用在做包子吃。里边再混合包些其它好的菜。

它生长在土坡上,在比较矮,底的小草周边的地表皮,人,畜踩踏不到的地方。

在冬季下一场雪后,天气转晴,在雪刚容化后,地面非常潮湿时,它就变得又大又软,非常好捡。如果土坡表皮已干了不潮湿,它变的小而碎,是不好捡上手的。

捡回家后,细细的捡去杂质。放到鍋里煮,煮的时间应大些,(约二十几分钟)就变的又厚又大。它本身是土色带黑。为了让它的艳色变得好看些,煮时放些食用碱,它就会变成微黄的土色。

到了初春的节气——惊蛰后,就不捡了。捡不上手了,它变得又小又碎,而且里面就有很多不知名小虫。及就捡些回家也不好吃了,变得“棉,沾,”。所以就再不捡了。

你们有吗?


liujianweng


题主好,你说的“地骨廉”在我们这里叫“地软儿”。

它的名称很多,大多数地方叫地皮菜,它是蓝藻科念珠藻属的片状藻类和真菌的复合体。由于它生长在地面上,形状像木耳,又叫地木耳、地耳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菜。

“地骨廉”的生长环境,为土壤气生藻,紧贴地面生长,常平卧在荒地、岩石周围的表土或草丛中。干者为浅黑色,

下雨湿润后膨大为绿带黑色。



它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瘠薄土壤上正常生长。向阳处颇多。

“地骨廉”的利用,古往今来,它都是人们特别是农村人的喜爱野菜,味道鲜嫩,有特殊香味,吃法有凉拌、

热炒、


熘烩、做汤、做馅等,可荤可素,味道均佳。

“地骨廉”的营养成分:根据有关单位研究测定,它主要含有灰分、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蛋白、钾、钠、钙、铁、镁、锰、锌、铜、磷、硒等营养物质。食用它对人体有增加营养和很好的保健作用。

题主问你吃过吗,我肯定吃过,到现在还在吃呢。


老姚谈植物


题主所说的“地骨廉”,在我们这叫“地木耳”,有些地方叫“雷公屎”、“地皮菜”等,其实是一种名叫念珠藻的藻类,在农村地区常见。

地耳菜营养丰富,根据相关测定结果:每100克地耳菜含蛋白质15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51.2克、粗纤维3.9克、钙406毫克、磷157毫克和铁290毫克等。其中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蛋,钙、铁含量也较高,是补钙补铁的好食品。同时,地木耳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地耳性寒而滑,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经常食用还能降脂减肥。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雨后去山坡上找地木耳,翻开杂草就可以看到一簇簇的地木耳,用手捡起放进袋子里就可以了。回来用水冲洗干净,可以用来做蛋花汤、也可以用来做大包子吃,都很美味。吃不完的还可以晒干,等吃的时候用水泡开就可以了。


首都农业人


山东枣庄及徐州一带称此“地蕨皮”蕨是哪一个字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按照老百姓的说法把它和蕨菜相比较,所以我就采用了这个字。

以前下过雨的小树林下面的黄土地上一定会有这个,收回来以后洗干净配点肉馅包大包子特别好吃。现在应该是人工培植的,因为在枣庄,地蕨皮炒鸡蛋可是一道饭店必备的家常菜。

起锅烧油,把葱姜蒜和切成段的干辣椒在油锅里炸出香味,把和油蛋液的地蕨皮一起入锅翻炒,出锅。枣庄人喜欢它淡淡的清香味道,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点这道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