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編號:P.2002v

名稱:人物白描畫稿集

年代:10世紀

尺寸:23.4 × 446cm

材質:紙質

原始保存地: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現存:法國國家圖書館

P.2002為一長卷,正面《無上金玄上妙道德玄經》,背面即為人物白描畫稿,此長卷人物畫按各自畫面內容與特徵從左至右分為可獨立之十一部分,可參見下圖示:

各部分畫面內容如下:

1、畫二赤裸男子正在摔跤,是為古代之相撲。二人頭髮束起來,只穿極簡之犢鼻褲,全身赤裸。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2、畫一頭戴長軟腳幞頭,身著交領缺胯袍衫,雙手叉胸前之正面男子像,旁邊有三身相同人物頭像,側向前面之男子。頭飾完全一樣,面相上是同一人,均為略胖圓臉,八字絡緦胡,為一中老年男子像。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3、畫一金剛力士正面站立像,左手執一劍類武器,右手五指伸開胸前,身著戰裙,身體其餘部分裸露,著一長條飄帶一週,人物面目憤怒像。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4、畫一相同男子像三身,頭戴長軟腳幞頭,身著圓領直袖衫,或褲褶,皮革束腰一圈。男子頭飾完全一樣,面相上也較為相近似,濃眉大眼,絡緦胡,略胖冬瓜臉,為一中老年像。三身像分別作行走講話狀、坐一墩與前一拄杖者講話狀。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5、畫一金剛力士抱頭而坐狀,身著戰裙飄帶。

6、雜畫塗鴉一男子二馬,順序剛好與前後畫面相互顛倒,畫法極為拙劣,純為不會繪畫者所為,並有一題記:“辛巳年五月六夕餘慶(?)千勾並記”一行。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7、畫一菩薩立像,有頭光,花冠長髮,長裙天衣飄帶。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8、畫一立菩薩大像,人物畫法方向不是為前各部分之上下方向,而是長卷之右左方向,即讀法為從長卷之從右向左。菩薩像畫法極為精美細緻,為敦煌壁畫中常見之供養菩薩像等畫法,也是藏經洞繪畫中菩薩像常見者。上部並畫一與此菩薩像相同之頭像和手姿,表明是畫工們的臨寫作品。並在左下側畫一天王像頭像。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9、方向同8,上下畫二頭戴化佛冠之觀音菩薩頭像,冠飾複雜,畫法精緻,二身頭像大同而小異,一簡單一複雜,與敦煌石窟壁畫中之唐五代觀音菩薩像極為相似。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10、方向大多同7以前者,上下畫法,也有個別同8、9者為左右畫法。主要畫的是世俗婦女或女供養人像十二身,並頭像三身。女像均為高髻似蓮花冠,身著直袖衫裙,披帛。人物以肥胖表現。有坐像、有屈膝像、有站立像、有供養像、有侍從像等,或畫五官或不畫。從人物的服飾特徵與畫法神情上可以看出是五代前作品,極為可能是盛唐者,也有中唐晚唐的可能性。從畫法可以看出是壁畫中女供養人或經變畫中女像的畫稿。其中有二身與4部分中男子一樣的男子像,似在向女像作動作,筆者認為是後來4部分的畫師作畫時的遊戲之作,與諸女像非同一時代者。畫稿中還有一無頭之上身全裸下身著長裙之菩薩像草圖,也應是後來人們的雜畫遊戲之作。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11、方向非上下讀法,而是長卷之從左至右,畫二身力士像。二身力士像畫法極為精緻逼真,極力表現出力士護法形象,孔武有力,威嚴可怕。二身力士均短裙帔帶,赤裸上半身與膝蓋以下部分,肌肉健美。第一身張口大吼,一手上揚一手執一人骨;第二身怒目圓睜,雙腳踩一女像,並花。第一身頭像練習草稿畫在了10部分中;第二身頭像草稿、腳法、腳下女像頭部草稿畫在頭上部以上是畫稿的主要內容。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該畫稿中6部分有題記“辛巳年五月六夕餘慶(?)千勾並記”,但該題記是寫在極為拙劣之雜畫一人二馬的旁邊,畫法上表明為一完。

全非畫人所為,屬隨意塗鴉作品。由於該題記一是與此一人三馬順序一致,而與旁邊的一菩薩好像和一力士好像相互顛倒,且覆蓋了該力士像,表明非為同一時代作品,而且該力士像是與畫稿中其它大多數好像的時代相一致的。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在敦煌石窟壁畫中,很少見到如同畫稿中反映的單身力士畫像,但在彩塑中卻多有見到,更多更有特徵性或者說與畫稿聯繫最緊密的是大量見於藏經洞之絹幡類力士造像。因此該畫稿作為洞窟壁畫底稿的可能性不大,而應是敦煌絹幡類繪畫之畫稿。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畫稿與莫高窟第194窟比較

畫稿中之力士像在形態上也是與莫高窟盛唐第46窟、第148窟、中唐第194窟等彩塑力士像特別之相似,可以看到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的因素,甚至於在隋代第292窟前室二身彩塑力士大像中也可以看到畫稿中造像的影子。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畫稿與莫高窟第45窟比較

在同一畫稿當中,與11部分時代相近或一致有8、9二部分,均有可能上溯到盛唐時期,三者的畫法、技法、表現形式等各方面都相一致,非一般之草圖設計稿。而且8、9中之菩薩像、觀世音菩薩頭像,是與我們在唐代洞窟壁畫如莫高窟45窟之南壁觀音菩薩像、並盛唐、中唐大量洞窟壁畫中的觀音菩薩像或其它菩薩像相似,因此時代上不會太晚。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畫稿與莫高窟第359窟比較

此外畫稿中之10部分眾女像,服飾與神態均為盛唐以來的洞窟壁畫中女供養人或女像之常見畫法,不會晚於晚唐,畫法也是相當之成熟,可與莫高窟盛唐103窟、中唐359窟、159窟、晚唐9窟等女供養人畫像比較。因此或疑與8、9、11三部分時代接近,當不會晚於晚唐時期,盛唐、中唐的可能性更大。

作為絹畫之畫稿,與洞窟壁畫草稿在繪畫特徵上有一個明確之區別,絹畫稿不象洞窟壁畫底稿那樣只是一個草圖與大概,而是十分精美完整之一絲不苟之白畫形式與造像特徵,這一點正好與該白描畫稿所反映的相一致。畫稿8、9、11三部分從其繪畫方法與技法並表現形式上可以認為是絹畫之畫稿。

綜上所述,P2002v白描畫稿之時代可早到盛唐,一直使用至歸義軍時期。從多幅作品的性質上來看,既有絹畫的畫稿,也有洞窟壁畫之草稿,還有畫家們的娛樂之作,也有一般人的塗鴉雜畫,還有可能留存有較早的敦煌人物邈真像畫。表明了P2002v是典型的敦煌畫稿集的性質。延續時間之長、使用範圍之廣、經手之畫人之多等均是敦煌畫稿所僅見,由此可見此畫稿之彌足珍貴。

P2002v白描畫稿,與我們見到的諸敦煌壁畫草稿有所不同。敦煌各類畫稿,無論是作為某一類經變畫設計草稿,或是尊像畫草稿,或者說其它內容如說法圖、粉本刺孔、壇城曼荼羅設計草圖等,都有一個主題或明確的內容情節,而該白描畫稿則是個例外。P2002v為一長卷式畫稿,其中的人物大大小小,或完全或部分,約有近四十個不同人物之造像草圖畫稿;從人物類型特徵上分有世俗男女像、佛教護法神金剛力士、菩薩像等,不盡一致;各人物的繪畫方向雜亂不一,只在局部與小範圍相一致外,大的整體上來講沒有統一性;各人物的畫法畫技上也是層次不一,出入較大,或有極精緻上乘之作者,有較好者,也有一般者,更有極拙劣者;各人物相互之間沒有關係,也找不到他們之間的故事情節聯繫,應屬不同內容情節之人物畫稿。

由此完全可以認為P2002v就是畫工們進行設計一些人物畫的底稿集,並不是在一個時間一個特定的場合由相同的畫家一次性完成,而是經過不同的時間在不一樣的場合由不同的畫家多次完成的作品,也為我們提供了敦煌畫稿製作的又一種情形,即畫稿集的形式。由此我們發現了在一部分敦煌卷子中,如果作為畫家們起草畫稿使用,經變畫因為包括的人物、場面多而大,又情節複雜,因此一般一寫本卷子只畫一幅或一類;而要起草個別人物像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一寫本卷子要作為畫家起稿使用,為了更為充分地利用和節約紙張,就必然要畫入更多不同的人物,而且如果考慮到繪畫的組織如行會、畫行等組織特點,並畫師與徒弟之師承關係,加上敦煌地區的集中性,又佛教繪畫十分興盛於歷史,這樣一幅卷本上如同P2002v的情況就不足為奇,當屬極為正常之現象。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今日鑑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