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编号:P.2002v

名称:人物白描画稿集

年代:10世纪

尺寸:23.4 × 446cm

材质:纸质

原始保存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

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

P.2002为一长卷,正面《无上金玄上妙道德玄经》,背面即为人物白描画稿,此长卷人物画按各自画面内容与特征从左至右分为可独立之十一部分,可参见下图示:

各部分画面内容如下:

1、画二赤裸男子正在摔跤,是为古代之相扑。二人头发束起来,只穿极简之犊鼻裤,全身赤裸。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2、画一头戴长软脚幞头,身着交领缺胯袍衫,双手叉胸前之正面男子像,旁边有三身相同人物头像,侧向前面之男子。头饰完全一样,面相上是同一人,均为略胖圆脸,八字络缌胡,为一中老年男子像。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3、画一金刚力士正面站立像,左手执一剑类武器,右手五指伸开胸前,身着战裙,身体其余部分裸露,着一长条飘带一周,人物面目愤怒像。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4、画一相同男子像三身,头戴长软脚幞头,身着圆领直袖衫,或裤褶,皮革束腰一圈。男子头饰完全一样,面相上也较为相近似,浓眉大眼,络缌胡,略胖冬瓜脸,为一中老年像。三身像分别作行走讲话状、坐一墩与前一拄杖者讲话状。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5、画一金刚力士抱头而坐状,身着战裙飘带。

6、杂画涂鸦一男子二马,顺序刚好与前后画面相互颠倒,画法极为拙劣,纯为不会绘画者所为,并有一题记:“辛巳年五月六夕余庆(?)千勾并记”一行。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7、画一菩萨立像,有头光,花冠长发,长裙天衣飘带。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8、画一立菩萨大像,人物画法方向不是为前各部分之上下方向,而是长卷之右左方向,即读法为从长卷之从右向左。菩萨像画法极为精美细致,为敦煌壁画中常见之供养菩萨像等画法,也是藏经洞绘画中菩萨像常见者。上部并画一与此菩萨像相同之头像和手姿,表明是画工们的临写作品。并在左下侧画一天王像头像。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9、方向同8,上下画二头戴化佛冠之观音菩萨头像,冠饰复杂,画法精致,二身头像大同而小异,一简单一复杂,与敦煌石窟壁画中之唐五代观音菩萨像极为相似。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10、方向大多同7以前者,上下画法,也有个别同8、9者为左右画法。主要画的是世俗妇女或女供养人像十二身,并头像三身。女像均为高髻似莲花冠,身着直袖衫裙,披帛。人物以肥胖表现。有坐像、有屈膝像、有站立像、有供养像、有侍从像等,或画五官或不画。从人物的服饰特征与画法神情上可以看出是五代前作品,极为可能是盛唐者,也有中唐晚唐的可能性。从画法可以看出是壁画中女供养人或经变画中女像的画稿。其中有二身与4部分中男子一样的男子像,似在向女像作动作,笔者认为是后来4部分的画师作画时的游戏之作,与诸女像非同一时代者。画稿中还有一无头之上身全裸下身着长裙之菩萨像草图,也应是后来人们的杂画游戏之作。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11、方向非上下读法,而是长卷之从左至右,画二身力士像。二身力士像画法极为精致逼真,极力表现出力士护法形象,孔武有力,威严可怕。二身力士均短裙帔带,赤裸上半身与膝盖以下部分,肌肉健美。第一身张口大吼,一手上扬一手执一人骨;第二身怒目圆睁,双脚踩一女像,并花。第一身头像练习草稿画在了10部分中;第二身头像草稿、脚法、脚下女像头部草稿画在头上部以上是画稿的主要内容。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该画稿中6部分有题记“辛巳年五月六夕余庆(?)千勾并记”,但该题记是写在极为拙劣之杂画一人二马的旁边,画法上表明为一完。

全非画人所为,属随意涂鸦作品。由于该题记一是与此一人三马顺序一致,而与旁边的一菩萨好像和一力士好像相互颠倒,且覆盖了该力士像,表明非为同一时代作品,而且该力士像是与画稿中其它大多数好像的时代相一致的。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很少见到如同画稿中反映的单身力士画像,但在彩塑中却多有见到,更多更有特征性或者说与画稿联系最紧密的是大量见于藏经洞之绢幡类力士造像。因此该画稿作为洞窟壁画底稿的可能性不大,而应是敦煌绢幡类绘画之画稿。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画稿与莫高窟第194窟比较

画稿中之力士像在形态上也是与莫高窟盛唐第46窟、第148窟、中唐第194窟等彩塑力士像特别之相似,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甚至于在隋代第292窟前室二身彩塑力士大像中也可以看到画稿中造像的影子。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画稿与莫高窟第45窟比较

在同一画稿当中,与11部分时代相近或一致有8、9二部分,均有可能上溯到盛唐时期,三者的画法、技法、表现形式等各方面都相一致,非一般之草图设计稿。而且8、9中之菩萨像、观世音菩萨头像,是与我们在唐代洞窟壁画如莫高窟45窟之南壁观音菩萨像、并盛唐、中唐大量洞窟壁画中的观音菩萨像或其它菩萨像相似,因此时代上不会太晚。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画稿与莫高窟第359窟比较

此外画稿中之10部分众女像,服饰与神态均为盛唐以来的洞窟壁画中女供养人或女像之常见画法,不会晚于晚唐,画法也是相当之成熟,可与莫高窟盛唐103窟、中唐359窟、159窟、晚唐9窟等女供养人画像比较。因此或疑与8、9、11三部分时代接近,当不会晚于晚唐时期,盛唐、中唐的可能性更大。

作为绢画之画稿,与洞窟壁画草稿在绘画特征上有一个明确之区别,绢画稿不象洞窟壁画底稿那样只是一个草图与大概,而是十分精美完整之一丝不苟之白画形式与造像特征,这一点正好与该白描画稿所反映的相一致。画稿8、9、11三部分从其绘画方法与技法并表现形式上可以认为是绢画之画稿。

综上所述,P2002v白描画稿之时代可早到盛唐,一直使用至归义军时期。从多幅作品的性质上来看,既有绢画的画稿,也有洞窟壁画之草稿,还有画家们的娱乐之作,也有一般人的涂鸦杂画,还有可能留存有较早的敦煌人物邈真像画。表明了P2002v是典型的敦煌画稿集的性质。延续时间之长、使用范围之广、经手之画人之多等均是敦煌画稿所仅见,由此可见此画稿之弥足珍贵。

P2002v白描画稿,与我们见到的诸敦煌壁画草稿有所不同。敦煌各类画稿,无论是作为某一类经变画设计草稿,或是尊像画草稿,或者说其它内容如说法图、粉本刺孔、坛城曼荼罗设计草图等,都有一个主题或明确的内容情节,而该白描画稿则是个例外。P2002v为一长卷式画稿,其中的人物大大小小,或完全或部分,约有近四十个不同人物之造像草图画稿;从人物类型特征上分有世俗男女像、佛教护法神金刚力士、菩萨像等,不尽一致;各人物的绘画方向杂乱不一,只在局部与小范围相一致外,大的整体上来讲没有统一性;各人物的画法画技上也是层次不一,出入较大,或有极精致上乘之作者,有较好者,也有一般者,更有极拙劣者;各人物相互之间没有关系,也找不到他们之间的故事情节联系,应属不同内容情节之人物画稿。

由此完全可以认为P2002v就是画工们进行设计一些人物画的底稿集,并不是在一个时间一个特定的场合由相同的画家一次性完成,而是经过不同的时间在不一样的场合由不同的画家多次完成的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敦煌画稿制作的又一种情形,即画稿集的形式。由此我们发现了在一部分敦煌卷子中,如果作为画家们起草画稿使用,经变画因为包括的人物、场面多而大,又情节复杂,因此一般一写本卷子只画一幅或一类;而要起草个别人物像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一写本卷子要作为画家起稿使用,为了更为充分地利用和节约纸张,就必然要画入更多不同的人物,而且如果考虑到绘画的组织如行会、画行等组织特点,并画师与徒弟之师承关系,加上敦煌地区的集中性,又佛教绘画十分兴盛于历史,这样一幅卷本上如同P2002v的情况就不足为奇,当属极为正常之现象。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画稿集》

今日鉴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