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老师们制定一个绩效工资呢?

用户6396286677043


绩效工资实行初衷是好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然而,因政策的制定方法是一校一文件,一校一精神,充满了功利。

1、绩效工资发放依据量化考核,量化考核有:工作量、考勤成绩、加权三大块。看似公平公正无私,然而,校长是最高量化分,主任是年级最高量化分,教导员是所管年级班主任量化分的前三分之一……布衣教师这学期第一,与领导持平,然而不可能每学期都第一,晋升高级职称需计算5年量化分,晋升中级职称需3年量化,结果不言而喻。

拼命工作也无晋职称的可能,你还有斗志吗?恐怕只有满腹牢骚满腹心酸。

2、绩效工资原本就是工资的组成部分,扣除半年发一次,无形之中已经损害了教师利益。工务员绩效为啥是工资之外的?不是说好的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吗?公务员有车补餐补,教师有吗?

3、绩效工资本就是个笑话。教育不是工厂,教室不是生产线,班级平均分高一分就一定比低一分工作努力吗?成绩里面有很多不定因素。再者,因要教学成绩滋生了多少暗淡?甚至于考场上给学生提示,监场监外不监内。

要不,绩效工资取消吧!


布衣教师


从2009年1月1日开始,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实施起了绩效工资。给广大的公办中小学教师制定一个绩效工资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至少要有以下诸多的考量和目的地:

  1. 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这个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原来工资里根本没有这一块工资的,这不就是增加了工资吗?
  2. 通过考核发放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还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也能够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谁的工作量大,业绩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谁的绩效工资就高。
  4.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地位。
  5.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关心。
  6. 实施绩效工资也是为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一项策略。
  7. 希望或者说是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纵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8. 有利于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同级政府公务员工资平均水平。
  9. 可以让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学校的教师得到更高的绩效工资。
  10. 为了提高老教师和职称比较高的教师及贡献比较大的教师的工资报酬,也是鼓励并奖励他们。
…………

对于这样的绩效工资,各人自有自己的理解,不过,也是大同小异的。

更加让人欣慰的是,从实施绩效工资以来,我们这里已经有三次上调绩效工资总量。我的这项7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已由当初的500多元提高的现在的1900多元。

延伸阅读:

下面是在2009年1月1日开始实行绩效工资时各类人员的7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图表:




把包括退休人员在内的所有的教育教学人员的绩效工资全部考虑到,确实体现了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中小学教育者


绩效工资是为了弥补职称评定的弊端而进行的改进。但是现在的问题同样比较严重,呼吁废除的声音也很大,也许,教师这个行业,可能不太适合实行绩效工资!

一、教师为什么要实行绩效工资?

“高级教师干后勤,干门卫”,这种怪现象在中小学并不少见。原因就是职称带来的弊端,老师一旦评上高级教师,就失去了工作的动力,虽然现在有正高级职称,但是那寥寥无几的名额和严苛的条件,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所以,一般来说,老师晋级高级职称之后,就有很多老师想尽办法“逃离”一线岗位。

为了弥补这种弊端,激发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国家开始实行绩效工资。

二、实行绩效工资后,产生了很多问题

可以说,绩效工资的实施,并没有如愿以偿的解决问题, 而是衍生出很多其他的问题,我听说很多地方的绩效工资已经不再实行,或者名存实亡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1、学校领导和高级教师反对绩效工资!首先反对的就是学校领导,因为根据绩效工资是和工作量挂钩的,很多中层干部早早就评上高级了,然后就不代课了,他们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现在如果实行绩效工资,他们要么选择带一部分课,要么选择少拿一部分钱,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你觉着他们愿意吗?一些不愿意代课的高级教师也是一样。

2、普通教师也反对绩效工资!对于普通老师来说,按说会支持绩效工资,因为他们是干活最多的。但是由于绩效工资不是额外的费用,而是从老师工资中扣发的部分工资作为奖励老师的资金,拿自己的钱奖励自己拼命干活,老师总感觉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3、教学成绩很难用绩效来评价。如果进行绩效考核,代课量和成绩是重要的标准,但是问题也就因此产生,一个人带的班级越多,就越有可能成绩越差,一个是因为精力达不到,一个是因为班与班之间不平衡,而那些带班少的老师反而成绩更好,如果给分个好班,就更无法弥补这种差距了,如此一来,代课多的老师还有可能拿的绩效工资少。

正因为这些原因,我听说有很多学校不再扣发老师的工资了,有的地方是把扣发的工资足额发放,绩效工资成了一种形式了。那么那里的绩效工资是如何发放的?如何才能破解这些难题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


赢在高三


比照当地公务员工资标准,根据教师法,比如某地教师平均月工资应该是10000元,按道理就该按月发这10000元工资,但学校本身没有收入,那么教师的加班费丶奖金等就没有来源.于是聪明人就想了个金点子:现在每月只发7000元叫工资,另外3000元放在学校,叫绩效.学校有了这笔钱后,解决了学校公共开支、奖金、加班费等来源,余下部分以绩效工资名义发给老师(人均通常不会达到1500元),那么教师的平均工资实际为8500元.虽然比本应得的工资10000少了,但有考核有激励了,有奖金了,有加班费了.说起来就好听了


梦幻256307568


首先了解一下绩效工资发放:

(一)绩效工资跟职称、职务工资制度是2个不同的概念,实行绩效工资后,废除原来的职务职称工资。
工资总额:基本工资(看学历)+工龄工资(看教龄)+岗位工资(具体的工作岗位)+工作业绩(考核结果)
(二)教师(含职工)举办经学校批准的讲座,每次发给讲座津贴100元。
(三)教师按规定进行早、晚自习辅导,并到班级认真答疑和治理,每辅导1次(早 晚)自习发给津贴10元。
(四)教师(含职工)参加由教务科正式排定的监考,每次发给监考津贴10元。
(五)职工兼课,每学时发给兼课津贴10元。
(六)学校将在教学质量,教书育人、教学治理、第二课堂、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论文撰写、实习、设计的预备和指导、文体活动的辅导和组织等方面设置一些单项奖,以奖励有突出表现和成绩的人员,其奖金额根据具体情况由校长决定。
社会要理解、关爱教师,要监督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做好绩效工资的发放;教师也要经得起绩效的检验,无愧于社会的厚爱与期待。

这是国家大方向,每个市区学校根据学校情况自己安排

我说说我们这边的情况吧,按照领导位置分配不同的基本任务量,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超任务量就是钱,然后本来是班主任津贴补助的也发放在绩效工资里面,其他包括考勤工资,教学成就奖等,还有一些比赛得奖之类,算来算去就是一线老师得到较少,怨恨很深!校长,主任拿的最多!


数学严老师


我想制定绩效工资的初衷是好的,激励老师们努力工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是绩效工资的发放政策已经变了味,本来绩效工资是从老师的工资中扣除的,到头来辛辛苦苦工作一年,连属于自己的工资都拿不回,老师们怨声载道。

绩效工资是用来奖励努力工作的老师的,大家没有意见,但是所有的奖励都从绩效出,就不公平。比如说,体育老师早起训练,训练费从绩效工资里出,获得好名次奖励资金从绩效工资里出,讲优质课获得好名次奖金从绩效工资里出,获得区优秀从绩效工资里出……,也就是说,用老师的工资来奖励这些获奖的老师,谁都会心里不舒服。



绩效工资有一部分是班主任补贴,班主任拿第一档,普通老师拿第二档,领导拿平均数,也就是说非班主任老师拿到的补贴是学校最低的,这也让老师们心里堵得慌,班主任补贴怎么能用老师的工资来发放。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这里最近两年,班主任补贴有了专项资金,已经不从绩效工资里出了。


因为老师的工资不完全相同,每个老师扣除的绩效都不一样,年纪大的老师扣除的绩效要比青年教师多的多,但是政策又不允许按职称等级发放,所以扣的多的老师拿到的绩效并不高,这也让一部分老教师不满。


三寸粉笔写人生


绩效工资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大部分。

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按职称拉开距离,占总绩效工资的70%,按月打到卡上。

因为职称与工资挂钩,官方也觉得不合理,很难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职称工资制度又过分地拉大了教师间的工资距离,某种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为了让工资更多地体现实际劳动的价值,就利用一部分款项与工作业绩联系上,既为了缩小工资差距,也为了充分地调动工作积极性。这部分款项占个人总工资的30%,但不直接归个人所有,拿出来,以学校或某片的名义进行归总,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工作实际重新分配。这部分重新分配的工资就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它主要是绕开职称,躲避职称工资制度的弊端,以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基础性绩效工资与职称挂钩,仍然受到大多数教师的反对,因为职称不能代表实际工作,其中的技术含量也不能完全反映到实际工作中。职称与工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以职称定工资,过于主观、武断,这自然会损伤教师的积极性。

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由于没有统一的分配标准或细则,人为因素很大,现实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不合理的分配情况。如按职称分配,不在一线工作的领导、后勤人员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多得、病休者仍参与分配等。这些不公正合理的现象,损伤教育躯体的健康,不利教育良性发展。

教师主要靠师德、靠自我约束和逐步成长来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教师需要静心,不能有太多的干扰,不能被师德师能以外的东西牵着鼻子,那样的话,师德师能就降格为次要的东西了,被弱化了,甚至被边缘化和被遗忘了。因此笔者认为,教育里少一点干扰为好,不要用职称主观地定基础性工资、也不要用难以量化的主观能动性很强的教师工作来艰难地分配奖励性工资。在工资分配上不适合拉大距离,不能在工资分配上让教师分心。相对均等的工资分配更适合教育,日本的教师工资就是用一个标准工资乘上教龄,简单、平等,他们的教师不存在工资上的困扰,只管静心工作就行了。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如果工资都高且均衡,国家无愧于教师,如果教师不努力工作,教师就有愧于人民。教育强,则国强,因此不必要在教师工资投入上有犹豫 ,不必要拉大距离,不要吝啬地考虑谁该多谁该少,为了教育振兴要有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让每位教师静心工作就是了。




百姓茶馆话人生


你们的奖励性绩效都是30%,这让实行50%的大广州情何以堪呀!




羊吃草根


1.绩效工资的来龙去脉。

  2009.1.1开始实施。国务院批准,先从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自此各地陆续实施。本意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弥补1994.1.1《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的相关规定。

  2、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症结所在)

  开始,大家听到的消息是:国家财政每年拿出120亿元,投入全国1200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人大约年均1000元。大家听了,自然欣喜。毕竟感觉是“多得”的,感觉是“额外”收入,或多或少,大家应该都高兴。

  结果,先是各地沉默了一段时间,并没有马上执行,例如,小王原工资2000,人人扣发30%,小王每月就领不到2000了,只有1700,扣了300,大家开始有怨言。

  3、钱怎样分的问题。(第二症结)

  绩效工资本来是好事,初衷是好的,为了调动在职员工的积极性,但没有切实可行的发放规则。于是,各地大显神通,各校各自为战,制定出五花八门的发放规则来,这种分蛋糕的规则,各校制定,决定了弊端重重。

  有的学校变成了官效工资,有的变成了大锅饭,有的变成了平均主义,有的变成了出勤工资,有的变成了投票工资,五花八门,被老师称之为“讥笑工资”。还是上面的小王,到了年底,小王忙了一年,没收回原数,怨言就更大了。

  4、改良建议。

  一是取消。教育是慢活,譬如你接了个烂班,多忙一年,不出成绩。快餐化、简单化成绩测量,难以准确。

  二是“额外获得感”。有钱就发,没钱不发,让老师感到忙一年,额外获得了一些,或多或少,都是额外收入,多收了三五斗。这样大家可能还有意见,但小些。

  三是发放制度粗线条,易操作,不能由学校订,起码一省一办法。广泛征求意见,最后敲定。


小小侃教育


绩效工资的作用是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当然第一等是校长,二等中层,三等关系户,然后按工作量,成绩排序。当然副科老师全部垫底。

绩效工资严重加剧了中小学课业负担,是减负的拦路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