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國藩,兩個字點破玄機,教你如何在困境中自救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曾國藩

第一次聽到曾公曾國藩的名字時,還是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中。曾國藩於民族危亡之時,而興辦洋務,於太平天國之時,而力挽狂瀾。曾公一生奉行,為政者以耐煩為第一要義,為官者不驕不躁是為不傲。對於個人更是嚴以律己,勤儉廉勞。另外還堅持以德求官,禮治為先,後以忠謀政。因而在晚清的官場上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然而對於曾國藩的評價一直都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古今第一完人,是治世大家。還有人說他是晚清的劊子手,血腥殘暴。其實無論哪一種評價,它都是對於曾國藩一面的評價。他既不全面也不客觀,當你讀過《曾國藩》這本書後,你會發現這本書中交織著複雜的人性,那裡有讓人尊敬的曾國藩,也有讓人氣氛的曾國藩。有愛太鑽牛角尖的曾國藩,還有聖賢曾國藩,一個人怎麼會如此的複雜。晚清名臣曾國藩又是如何從一個農家娃走上的歷史舞臺?看曾國藩如何用兩個字,在逆境中如何自救?

晚清名臣曾國藩,兩個字點破玄機,教你如何在困境中自救

曾國藩畫像

一為人有方,處事有道

曾公一生可由八個字概括,為人有道,處事有方。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會有那麼一段心酸的奮鬥史,曾國藩也不例外。出生普通的耕讀家庭,在這裡解釋一下耕讀家庭,耕讀家庭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二八回》:老夫耕讀傳家,止生此子,不務本業,惟以遊獵為事。是家門不幸也。其實就是既耕田,又讀書的意思,耕讀家庭其實就是農耕家庭的縮影,同時也是很多農耕家庭的美好願望,畢竟在古代不是每個農耕家庭都能讀書。

曾國藩從小就非常熱愛學習,6歲時進入私塾讀書。8歲的時候就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對於《周禮》《史記》等文選都不在話下。曾國藩之所以成功,與他的勤奮讀書有很大關係。關於曾國藩讀書還有一個小故事,曾國藩與賊,其實曾國藩小時候並不聰明,那他怎麼會讀那麼多書呢?就是兩個字勤奮,話說一天晚上曾國藩家裡進了一個賊,當然這個版本有很多,有的說賊躲在門外。

晚清名臣曾國藩,兩個字點破玄機,教你如何在困境中自救

曾國藩畫

有的說賊藏在房梁,小曾國藩就在屋裡讀書讀了很多遍,就是不會,不知不覺都到了後半夜。這可把賊急壞了,賊都會了曾國藩還在讀。賊人終於等不下去了,跑到屋子裡對曾國藩說:“就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聽幾遍就會背了!”於是賊人將那篇文章從頭到尾地背誦了一遍,然後揚長而去。聽著像一個小笑話,但是我們從中看出的卻是曾國藩的那種韌勁。敢問能有這種學習精神的人,這世上又能有幾人。

大多數人都是半途而廢,還會寬慰自己明天一定可以。無論是做人做事曾國藩都有自己一套堅持的方法,曾國藩認為在結交朋友的時候一定要有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對於朋友一定要坦誠相待,如果各懷鬼胎,心存猜疑,那這個朋友就交不成了。還有就是曾國藩認為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能輕易地收取別人的錢財。

晚清名臣曾國藩,兩個字點破玄機,教你如何在困境中自救

曾國藩家書

與朋友討論時,既要做到集思廣益,更要兼聽而不失聰。處世有道,曾國藩認為,身處亂世一定要窮,而且是越窮越好。當身居高位的時候,家產還是少一點為妙,以免引發不必要的嫌疑。曾國藩說“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一個人的品德往往會因為得意自滿而缺損,畢竟人如果太過自滿就會得意忘形。人的福澤也會因為驕傲導致減少,做人一定要不驕不躁,這樣你的品德和福澤就會越積越多。

曾國藩還提到功和名的看法,他認為,“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也就是說功無名都不要去正,當達到一定程度後,馬上退出來,並且越快越好。每當打了勝仗,論功行賞的時候,曾國藩總會大力推薦手下,把自己放在最後,而每遇到戰事失利,出現問題時,曾國藩總是自行承擔責任。曾國藩的推功攬過,不僅調動手下的積極性,還樹立了自己的威望,這樣既得到了功又得到了名。

晚清名臣曾國藩,兩個字點破玄機,教你如何在困境中自救

曾國藩,曾公

曾國藩從道光十八年考中進士後,被分配到翰林院,成為了當時軍機大臣穆彰阿的門生。在此之後,多次升遷擔任,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這都與曾國藩獨特的為人處世有著很大關係。我們都知道後來權傾朝野的李鴻章,李鴻章正是曾國藩的學生,雖然在後面因為各種原因,黨派之爭,師徒關係破裂。

但當曾國藩去世時,李鴻章給曾國藩的輓聯中寫到: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

其中李鴻章仍然是稱其為老師,足以看出李鴻章還是非常尊敬他的。儘管師生二人的關係不好,但李鴻章並沒有否認曾國藩對他的幫助。

晚清名臣曾國藩,兩個字點破玄機,教你如何在困境中自救

李鴻章照片

二兩字乾坤,逆境自救

曾國藩的為官,為人,交友,處事的方法,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曾國藩不僅自身修養非常高,同時對於子孫後代要求也非常嚴格。其中對於九弟曾國荃的教導,曾國藩也是十分的費心。人生如逆旅行舟,多時處於逆境,一代梟雄曹操感嘆,“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人的一生身處逆境和經歷苦難都是在正常不過的事。

同樣身處逆境,每個人的態度各有不同,當我們身處逆境時,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態度,穩住心態,然後在尋找解決的方法。曾國藩就曾經在給九弟曾國荃的家書中寫道,如何在困境中自救的方法。曾國藩在逆境中自救的方法,就兩個字,一個是硬,何為硬,我們可以理解為堅強和堅持。

晚清名臣曾國藩,兩個字點破玄機,教你如何在困境中自救

曾國荃畫像

當我們身處逆境時,調整心態,不拋棄,不放棄。切勿自暴自棄,常言道,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總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候,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堅持的情況下。凡事都會有困難之時,如果一個人沒有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很難走到最後取得成功。

曾國藩逆境自救第二個字,“悔”。我們常說過剛則折,大丈夫一定要能屈能伸,無論做什麼事一定要學會反思,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經常反思,悔悟錯誤,思想才能轉彎。有時候我們不一定非要一個思路走到底,白巖松曾在節目中說到他讀《道德經》的感悟。打開到《道德經》我們都知道,道可道,非常道。

晚清名臣曾國藩,兩個字點破玄機,教你如何在困境中自救

曾國藩湘軍大戰太平天國

但是有人告訴白巖松如果你換一個思維去理解,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說一件事有人說對,有人說錯,這是常理。其實有時候轉變思維,去思考問題,反而會帶來新的思路。這就是曾國藩口中的悔,經常反思錯誤,轉變思維方式。牢記“硬”和“悔”這兩個字,多想,多做,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青年講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