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大字不识,为什么能做“东北王”?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用户68590185


“江湖,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说起张作霖,笔者不禁要夸他一声厉害。张作霖的出身其实非常的普通,他的父母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他能够在这种出身下打拼出怎么大的一份家业,确实让人佩服。

其实在他之前,东北势力最强的人是冯德麟,就连张作霖早年的时候也在他手下当过差,但是那个时候肯定没人会相信这样一个没有名气的人将来会如此厉害。

张作霖从自己独自一个人开始,慢慢的打拼出一支部队甚至还打败了比自己发家还早的冯德麟成为东北王,到底是靠着什么,他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呢?我们从他经历的几件事情里面找找答案!

第一件事是在他幼年发生的事情,这件事和他的父亲有关系。

他的父亲名字叫做张有财,他是个很正直的人,为了补贴家用他开了一个杂货铺,并且经常在店里面组织赌局。

有一次一个姓王的人出千赢了另一个人很多钱,但是另一个人没有足够的钱偿还了。当时他识破了王姓男子出千,就劝告王姓男子见好就收,不然就把他出千的事情说出来。

后来这个姓王的男的怀恨在心,就在他回家的路上打了他一顿,而当时已经五十岁的张有财就死在了这一场毒打中。消息传回张作霖家里之后,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张作霖和他的二哥拿起土枪就跑到了王家,想要当场打死那个姓王的男的,但是一不小心枪走火误杀了王家的一个老太太。

而当时的王家因为有钱,所以在当地威望很大,他的二哥没有躲过抓捕,而他逃过了抓捕开始四处流浪。这件事情说明年幼的张作霖性格已经非常的狠辣了,而且年少杀人的经历也为他未来的军旅生涯埋下了伏笔。

第二件事是张作霖已经能够和冯德麟分庭抗礼时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是他彻底压倒冯德麟的导火索。

当时袁世凯已经接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位,他为了加强对东北的掌控,向东北地区派遣了一个“东三省巡按使”,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段芝贵。

段芝贵来到东北之后,冯德麟和张作霖都觉得段芝贵在东北非常的碍手碍脚。所以两个人一合计,打算暂时的联合起来,把段芝贵赶出东北。

两个人就偷偷的搞起了兵变,段芝贵背靠袁世凯这棵大树也没怕这两个人,一看要兵变就跑去冯德麟家里问他到底想干什么。这冯德麟也是草莽出身,脾气非常的火爆,和这个段芝贵一言不合就要囚禁他。

这时候本来和冯德麟一伙的张作霖忽然就帮起来了段芝贵,帮助他成功的逃离了冯德麟家。(都是张作霖的套路)

最后他还是被赶出了东北,但是他回到袁世凯身边之后,开始打冯德麟的小报告,并且处处针对冯德麟,而始作俑者之一的张作霖却没被段芝贵记恨,还给了段芝贵一个人情,就是因为这件事,让他彻底的压过了冯德麟。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做事情非常的“无赖”。但是却恰恰是他的这种无赖做法,让他每次都能让自己处于有利位置。

最后一件事完全奠定了他的在东北的地位。

袁世凯死后张勋妄想趁此机会发动政变复辟,所以邀请张作霖和冯德麟加入自己。但是张作霖完全没有理会他,而冯德麟却觉得这是个机会,带着自己的部队加入了复辟大军。

但是事实证明复辟只是他们自不量力的想法,他的复辟大军也没翻出多大的浪花。张作霖也瞅准机会彻底的打败了冯德麟,坐稳了东北王的地位。

从这件事情里面可以看出他识时务,能看清形势,明白自己什么时候应该行动,什么时候应该偃旗息鼓。一部描写张作霖的电视剧中有非常的贴切本次回答的这个问题,他说江湖并不是不是打打杀杀就能决定的,而是需要在人情世故里寻找出路,我相信历史上的张作霖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之所以能够以毫末之身成就大事,就是因为他的识时务,明形势。在该狠辣的时候他不会优柔寡断,在该无赖的时候也不会循规蹈矩。


小小嬴政


张作霖并不是一个文盲,清朝末年的土匪大部分都目不识丁,张作霖幼年的时候家庭富裕,在12岁的时候曾经上过几个月的私塾,算是一个比较“有学问”的土匪。


张作霖能够从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成为雄霸一方的“东北王”,主要是因为他非常善于做人,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每一次机会。

在张作霖13岁的时候,张作霖的父亲被人打死,张作霖随同母亲投奔到了外婆家。成年后的张作霖做过很多工作,也曾经参加过清军。


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张作霖卸甲还乡,在家乡做了一个兽医。因为张作霖精明能干,当时的大土匪头子冯德麟介绍张作霖加入了董大虎的匪帮,张作霖在董大虎手下干了一段时间,便回乡组织了“保险队”,自己拉杆子做了土匪头子。

张作霖的“保险队”成立不久,便遭到了其他土匪的袭击,张作霖带着几个亲信逃跑,投奔到了张景惠的手下,张景惠发现张作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了张作霖。之后张作霖果然在东北声名鹊起,清政府下旨招安张作霖,让他做了一个副营长。


张作霖在获得合法的身份后,凭借着自己左右逢源的本领一路平步青云。


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候,张作霖任二十七师师长,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两个最有实权的人之一。

张作霖担任二十七师师长的时候,在奉天附近还驻扎有一个二十八师,二十八师的师长是冯德麟,也就是张作霖加入董大虎匪帮的介绍人。冯德麟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年被自己介绍入伙的一个年轻后辈,现在竟然已经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冯德麟被张作霖反超,主要是因为冯德麟接受清朝招安的时间比较晚。在清朝灭亡之前,张作霖和冯德麟就已经结拜为兄弟,虽然名义上是兄弟,但是两个人为了争夺东北王的位置,仍然进行了很多明争暗斗。

冯德麟是一个粗人,在斗智方面根本不是张作霖的对手。段芝贵进入东北的时候,张作霖和冯德麟联手驱赶段芝贵,结果在段芝贵逃走的时候,冯德麟的土匪作风不改,竟然派人抢劫了段芝贵。


张作霖在赶走段芝贵的同时,不停地对段芝贵嘘寒问暖,让段芝贵感觉张作霖这个人很不错。


段芝贵是段祺瑞的亲信,段祺瑞对冯德麟非常的不满意,任命张作霖做了奉天省的督军,让冯德麟做了张作霖的副手。冯德麟不肯服从北洋政府的任命,在省城设立独立的办事处,同张作霖争夺“东北王”的权利。

张勋复辟的时候,冯德麟认为张勋一定成功,亲自领着代表朝见了宣统皇帝。结果张勋复辟失败,冯德麟被段祺瑞扣押,在张作霖的帮助下才被释放。


张作霖在两次斗争中都把握住了机会,彻底压倒了冯德麟,成为了“东北王”。从张作霖成功的过程来看,张作霖能够成为“东北王”,一方面是因为他擅长做人,另一方面是张作霖擅长把握机会。当然除了这两点之外,张作霖的成功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历史总探长


提起东北地区曾经的掌权者张作霖,大家估计都能说出他一大堆英雄事迹。张作霖小的时候就比较聪明,在家里排行老小。不过,他虽然聪明,却不喜欢好好学习,小时候上私塾总是喜欢逃课。。这要放在今天,很多家长肯定要说他聪明没用对地方,不过估计不少人要反驳,虽然没用对地方,但是人家后来到底成了大人物啊。话是这么说,可是连张作霖自己,都很后悔自己小时候没有努力学习。

张作霖后来非常喜欢听评书,他很后悔自己小时候太贪玩了,所以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弥补自己当年的遗憾。他长大之后识字不多,看不懂报纸,所以只好在每天早上"听"报纸,让别人讲给他听,日日都是如此,直到他的生命结束之前。张作霖自己没有太多文化,但是他却非常尊重那些有文化的人,也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一次,张作霖需要到军校里面去查访,当时的负责接待的人想让张作霖给学生们讲几句话。张作霖先让秘书提前写好了演讲稿。秘书知道张作霖没有太多文化,所以都是用大白话来写的,即使是这样,张作霖读着也非常费劲,花了大半夜的功夫,将这份演讲稿背了下来。

虽然张作霖一生多次征战沙场,但是面对着底下黑压压的学生,他还是忍不住紧张了,他在背完了第一句之后就忘词了,沉默了十几秒,气氛有些尴尬,然后他就拿出来了演讲稿,准备开始读。但是里面有很多字他都不认识,张作霖觉得太费劲了,直接把演讲稿丢在了一边,然后大笑了一声,对学生们说"你们都是好小伙,以后要好好干,等毕业了之后,就可以坐上排长的位置。做得好了,还可以继续往上升,甚至还能当上大帅。只要努力的话,什么都可以给你们,只有一样东西例外,就是我老婆,老婆是绝对不能给的",张作霖这么一说,学生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平时高高在上的人,说出的话这么接地气,这让军校的学生们大受鼓舞,都充满了干劲。在这次演讲中,大字不识的张作霖说的最后一句话还流传下来了呢,就是"什么都可以给你,但是自己的老婆除外",不得不说,这把狗粮撒的可以!


刘大妈说三农


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张作霖哪有“大字不识”?

虽然自幼家贫且父亲早逝,但清末辽宁海城县城西小洼村老张家的“张老疙瘩”,未来的民国枭雄张作霖,小时候还是读过私塾的。以张学良的口述回忆说,小张作霖每天上学,都扛着一柄寒光闪闪的扎枪,随时准备对抗老师的体罚。敢说他大字不识?没准一枪扎过去。

虽然这段读书生涯,前后不到一年时间。但张作霖肚子里,到底也灌进去不少墨水。放在粗人扎堆的东北枭雄里,那是公认的“文化人”。哪怕到了他后来乱世争锋的岁月里。虽然私下里他常把“妈了个巴子”挂嘴上。但在正式场合上,
张作霖往往举止分外优雅,还喜欢谈吐间引经据典。特别是每次给军士训话时,动辄就是一大段《孙子兵法》招呼。以当时好些文化名流的评价说,完全一幅“恂恂儒者”的模样。

但纵是如此,穷出身的“文化人”张作霖,那从“保险队队长”到“东北王”的发家历程,也堪称民国不可复制的“创业奇迹”。为何有此奇迹?还是他儿子张学良一句话概括:“我父亲(张作霖)这人有雄才”。

而下面这三项“雄才”,不但见证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的过人之处,甚至放在多年后的今天,也堪称是值得多少创业中人,反复回味思考的“宝典经验”。

“雄才”1:不按套路出牌

虽然没当过土匪(张作霖是“保险队”),但凭着打土匪起家的张作霖,也吃透了土匪们“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从此做人做事,全把这套活学活用。

比如在张作霖竞争“东北王”的关键时刻,他的两个对手段芝贵与冯德麟,也是吃够了这个血亏。先是袁世凯硬塞到东三省的“东三省巡按使”段芝贵,被张作霖和冯德麟串通搞兵变。但当冯德麟气势汹汹拦截段芝贵时,张作霖又突然做起和事佬,一顿说和后“捞”出了段芝贵。仓皇逃回北京的段芝贵,火气全撒到冯德麟身上,反而顺水推舟推荐张作霖接替自己。这下既吓跑了段芝贵,又踩掉了冯德麟,轻松坐上“东北王”位置。

而更见识张作霖这“不按套路出牌”风格的,当属日本人。

对日本人,张作霖一辈子都恨得咬牙。他当年还是个带领二百士兵的小管带时,部下有两个士兵被日本兵打死,事后日军只赔了一千两银子了事。三十出头的张作霖这下发了狠,接着派人打死了三个日本兵,然后派人给日方送了一千五百两白银:一条命五百两银子,你定的。

但纵是恨得咬牙,后来和日本人打交道,张作霖还是把他的无赖手腕用到极致。日俄战争时,他就一会帮日军一会帮俄军,两头捞好处壮大自己。成了“东北王”后,面对猴急要在东北捞好处的日本人,他一边拿着日本的军火援助,一边心安理得给日本人使坏:日本人控制南满铁路?坐拥旅顺港?那我也修铁路,捎带建个营口港。日本侨民在东北有居住权?那我就禁止老百姓租房给日本人,叫他们一间屋也租不着……

如此这般,弄的日本方面不停憋气,可这张作霖腰杆子也粗,就算憋气也得支持,所以就一边花钱一边被使坏。恨不得一口吞东北的日本人,就这么多年来被怼住。

“雄才”2:自虐式用人

打响抗战第一枪的东北军军官王铁汉,形象评价张作霖的用人风格:“敢用人,肯信人,能容人”。好些时候,张作霖的这风格,更近乎自虐:只要对己有用,哪怕是给他找不痛快的人,他也放手用。典型一位,就是王永江。

在张作霖的麾下,王永江是个常“找不痛快”的人。此人清正廉洁,做事却铁面无情,认准了的死理,天王老子也敢怼。因此也惹了不少风波,一度打算撂挑子走人。但张作霖亲自派人派车把王永江接回来,
一句“你就算是不为我,为东北老百姓着想”,把这硬汉感动的泪哗哗,坦然出任了奉天省长。

这以后的王永江,“铁面”风格依旧。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把张作霖的老兄弟甚至老亲戚都得罪光。就连张作霖本人找王永江“行方便”,都被王永江直接甩脸子。但即使这样,张作霖依旧力挺,敢跟王永江过不去的“老弟兄”,分分钟被张作霖骂的狗血淋头。在王永江的操持下,上世纪20年代,东三省经济高速发展,外贸额暴涨30倍,铁路长度一千五百公里。“奉天纺织厂”等民族工业红红火火。奉系军阀的雄厚家底,就这么打下来了!

“雄才”3:买不如造

其实,虽说在精英云集的北洋军阀里,特别是比起段祺瑞吴佩孚等“高学历”人物,张作霖确实念书少。但论发展眼光,他却高人一筹:当其他几位枭雄,成天瞪圆了眼睛买军火时,张作霖看到了更远——买来的玩意再好又能用几天?得自己造!

本着这样的认识,东三省兵工厂火热上马。

这个张作霖不惜血本打造的近代“超级工厂”,拥有五万工人和上万设备,每年生产火炮一百五十多门,步枪六万多支。在那积贫积弱的民国时代,漂亮撑起了中国民族重工业的脊梁,甚至给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也留下了雄厚家底。

也正是凭着这强大的核心技术与生产能力,奉系军阀才得以异军突起,一度成为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军政力量。而巅峰时代张作霖的昙花一现与黯然谢幕,不能掩盖的,却是他独有的发展眼光,还有撑起多少国人民族自信的,东北大地的崛起奇迹!

那一代人的雄心与恩怨,已成过往。但个中智慧,依然值得,几多回味。

参考资料:《张学良口述历史》、《张作霖大传》


历史风云录


张作霖是奉系军阀首领,号称东北王,但是,你知道吗,张作霖不识字,他的过人之处就是光交朋友,聪明勤奋,再说直白一点,就是会做人。

说起张作霖,在小雪的印象中,他就是一个会收买人心的大枭雄,这个人,他在军阀混战时期,在东北那一亩三分地上经营着自己的势力,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没有让东三省从中华民族的版图上独立出去,所以,小雪对于张作霖本人,还是比较佩服的。

张作霖白手起家,他一没有家庭背景,二没有好的机遇,就这样,自己拼出了一天地

张作霖小时候家里穷,根本没有钱去上学,所以,长大后的张作霖是一个个彻彻底底的泥腿子,但是,就这样一个泥腿子,在乱世民国,干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张作霖有一个优点,会做人。在满清时期,虽然他远在东北,但溥仪大婚的时候,他还行礼给溥仪,脸面上的事情做足了,自然对自己有好处,这可能就是张作霖能够称霸一方的原因。

张作霖自诩,他没有做过出卖祖宗的勾当,他也要求他的孩子这样做,事实证明,少帅张学良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爱国者。

他平生认了很多的干爹、老师,都对他的仕途有一定的帮助,后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于皇姑屯。

日本人里外兼施,对张作霖施压,希望他能够帮助日本关东军,但每次都吃闭门羹

张作霖和很多人都有过交情,比如,当时权倾一时的上海滩恒社大佬杜月笙,都对张作霖很尊敬,然而,就这样一个人,在面对日本人的里外兼施中却没有丝毫让不。

我们现在看来,张作霖是有贡献的,他和少帅两个人,归降了南京政府,没有造成东北独立的局面,这就是一件可以彪炳史册的事。

不过,说起张作霖的文化程度,确实不高,他每次在外演讲的时候,三句不离脏话,这可能也是当时的大环境造成的,不过,难能可贵的是,张作霖的身上,充满着绿林好汉的气息。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张作霖大字不识?别逗了!张作霖可不是一个大老粗,他一直都有秀才的称号!

张作霖出生在奉天海城县西90华里北小洼村,12岁时,他跟过一个叫做杨景镇的私塾先生学习。可惜,张作霖的父亲张有才被赌徒打死,张作霖和二哥去报仇,走火杀死了别人家的老太太。二哥因此被捕,张作霖只好随着母亲去黑山县投靠姥爷家。

张作霖14岁时,学过木匠、学过兽医、当过货郎,也卖过包子,但都不成功。最终在他19岁时,中日间爆发了甲午战争,张作霖投军,开始了传奇的一生。甲午战争中,清军一败涂地,辽东半岛差点割让出去。张作霖所属的军队作鸟兽散后,他只好回家继续当兽医,因为有兽医这个好技术又曾经在清军当过兵,经过好朋友冯德麟介绍成为董大虎的一个土匪。

相比同时代的军阀,张勋是淮军老油条、段祺瑞冯国璋是武备学堂的学霸、黎元洪则是甲午海战幸存者、阎锡山则直接是陆军士官学校的高材生。张作霖长期在土匪窝里打混,比起那些科班出身的军校生,更多一份灵气、多一份匪气。

张作霖当土匪当了几年,逐渐坐大了。恰好此时,八国联军侵华,沙皇俄国直接占领整个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张作霖虽然是土匪,却总比侵略者好多了。张作霖在沙皇侵华这段时间在老家赵家庙组织了保险队,保境安民维护治安,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支持。

沙俄撤军后,张作霖受招安,成了清军中的管带。1907年,东三省改制,徐世昌担任总督,在东北开展剿匪工作,张作霖受到重用,势力不断扩大。1911年,张作霖带兵进入沈阳镇压革命党,成为关外练兵大臣。民国成立后张作霖就成了27师中将师长。

别人都是“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而张作霖却反其道行之,在列强入侵的关键时刻组织民间力量保境安民。张作霖组织的保险队,虽然是土匪演化而来,却和地主自发的团练武装更相似。也正是这段经历,让老张更加重视老百姓的态度,也更了解抵御侵略者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张作霖当土匪是冯德麟介绍的,按理说冯德麟应该算是张作霖的前辈。可是张作霖有长远规划,早在1902年就接受招安,在正规军里面混,上升空间更大,这就是张作霖的想法。可是冯德麟并不这么看,他到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才接受招安,在清军中又成了张作霖的晚辈。

袁世凯让张作霖当27师师长,其实是不得已为之,因为除了清末官制改革中让亲信担任东三省的总督和巡抚,并没有建立起严密组织。东北改制时,徐世昌授东三省总督,唐绍仪授奉天巡抚,朱家宝署理吉林巡抚,段芝贵署理黑龙江巡抚。但仅仅一年后袁世凯就被赶下台,东北的北洋势力基本是空白的。

和阎锡山不同的是,张作霖因为实力比较小,始终没有公然打出反对袁世凯的旗号。即便如此,袁世凯也是始终想要找人取代张作霖,北洋系的段芝贵和孟恩远,都染指东北,却被张作霖一一驱逐。

张作霖在从奉天督军兼省长开始,一步步得到了吉林和黑龙江。冯德麟支持张勋复辟,张作霖再不顾兄弟情义,夺了他的28师和吉林省。张作霖让许兰州驱逐黑龙江护军史朱庆澜,自己则是假装调停把这两人干掉,让亲家鲍贵卿当黑龙江督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张作霖从一个土匪,变成了东北巡阅使,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张作霖的成功,和日本人的支持不无关系。自从清廷灭亡后,日本在东北的侵略野心越来越膨胀。日本人的计划是满蒙独立运动。在日本人的满蒙独立运动运动中,日本人给钱给枪,照单全收,可是日本人想要在东北安插其他势力,老张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宗社党人善耆等人在日本间谍川岛浪速支持下在开原、公主岭、怀德、宽甸、海城等地建立秘密基地,被张作霖捣毁;随后运送来的军火,也被悉数没收。川岛浪速费尽心机,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护国运动一片混乱之际,满人善耆和蒙古人巴布扎布组织数千人想要夺权,张作霖和热河都统姜桂题、黑龙江省毕桂芳一起打败了这些宵小之徒。日本人对张作霖十分纠结,正是日本人帮助张作霖赶走段芝贵掌握奉天军政大权,也正是日本人想要刺杀张作霖让善耆等宗社党取而代之。

张作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苦难就是财富”这个道理。张作霖年轻时候吃的苦,成了他后期不断崛起的大智慧;反观他的儿子,年纪轻轻顺风顺水,29岁当东北王,30岁当华北王加东北王,31岁就因为九一八事变身败名裂。如果张作霖不死,会有九一八吗?多半是两次满蒙独立运动那样的闹剧吧!


历史知事


东北王张作霖,出身贫苦,性格叛逆,十四岁离家出走,差点饿死,在乱世中他得到了众多好心人的帮助,成长起来。他很会做人,聪明勤奋,结交了一些绿林好汉。

张作霖白手起家,成立保安大队,从严治军,保境安民。当时辽西的土匪成百上千,再加上沙俄,小日本,以及清政府的镇压,百姓的生存环境恶劣。张作霖经营的保安大队,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可见张作霖有非常高超的处事能力。他曾借助奉天将军夫人的推荐,摇身变为一支正规军,这是张作霖一生的转折点。自此,张作霖统领军队,一直干到师长。

张为人豪爽、大方,对上级,认干爹、老师;对平级,与之结拜为兄弟,奉系的高级将领几乎都是张的把兄弟;他对下级,视为后辈,态度和气、出手大方。张作霖好打麻将,无论在奉天、北京、天津,身边总是聚集着一帮有头有脸的牌友。

张作霖虽然也做过错事、坏事。但张作霖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从来没有签订过丧权辱国的条约,对袁世凯、段祺瑞政府签订的损害中国主权的,张作霖一概不承认。张作霖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有日本军方的人请张作霖赐字,张作霖落款“张作霖手黑”,有人事后提醒,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墨”,少了一个“土”字。张作霖答复:“我要让日本人知道,我张作霖手黑,东北的土地我是寸土不让。”

日本人见拉拢张作霖不成,于是产生了杀机。

张作霖虽然没有太多文化 ,却足智多谋,他身边聚集很多有才学的人,他重视教育,出巨资兴办了很多学校,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时人皆称:“张大帅在,必不至此!”由此可见人们对张作霖的评价之高。时至今日,在许多东北人眼中,张大帅依旧是让人竖起大拇指的人物。




乐说古诗


张作霖大字不识一个,这是真正的大笑话,人家是上过私塾的,虽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但识字也是不少的,况且后面人家也是有不断学习的。

也许他认的字不如秀才们多,但懂的道理却比很多“知识分子”多。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做了东北王,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张作霖魄力非常

不得不说,张作霖是个很勇敢的人,小时候,他老爹张有财被人在赌场打死,他和二哥敢于去报仇。再大一些,十来岁时,张作霖在赌桌上输了钱,面对债主的抽打,张作霖骂声不绝,气势完全不落下风。

后来当了兵,由于长官回了关内,张作霖加入了冯德麟的绿林组织,说是绿林组织,其实就是一帮土匪,说是劫富济贫,实际上干的都是打家劫舍的勾当。于是,张作霖呆了一个多月后,就回了家。

因为当时很混乱,各村长深受各种骚扰,因此张作霖趁势拉起了一支队伍,成立了保险队,主要就是保护村庄。前面只是保护自己的村庄,做大后,最多时保护十几个村庄,成为了辽河两岸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进入二十世纪初,张作霖审时度势,加入了朝廷的队伍,他的投名状就是帮助官府灭了土匪杜立三,从此张作霖成为了朝廷最信任的一支队伍。

后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徐世昌,还是赵尔巽,无论是袁世凯,还是段祺瑞,张作霖关系都处理不错,因此得以一步步做大,最终成为了掌管东三省的“东北王”。

当然,“东北王”并不是张作霖的职业最巅峰,“全国海陆军大元帅”才是张作霖的巅峰,因为那时他成了全国最高统治者。

张作霖能当“东北王”,最重要的因素,首先得益于这份做事的“魄力”。

张作霖很懂人情世故

《少帅》当中,李雪健扮演的张作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这句话是张作霖的座右铭,也是张作霖的行为准则。


张作霖的起家是和大土匪冯德麟交往开始的,那时的冯德麟意气风发,英雄非常,这样的人物张作霖非常喜欢,因此,张作霖在当兵回来后,就加入了冯德麟的队伍。

由于冯德麟没时间带他,张作霖有些失望,再加上冯德麟的队伍做事不干净,因此张作霖呆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退了出去。但神奇的是,半路退出,却没有惹翻冯德麟,张作霖做得不错。

在自己老丈人所在村庄成立保险队后,张作霖慢慢扩大,这时候,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汤玉麟等人陆续加入,这五人成为了一个非常稳定的组织,由于张作霖做事情公道、稳重、大气,虽然年龄不是最大,但成了五人当中绝对的核心。

(剧照)

1907年,张作霖五兄弟和马龙潭、吴俊生、冯德麟义结金兰,这八人开始影响东北政局。

在兄弟接触过程当中,老三冯德麟和老四汤玉麟曾经和张作霖反目成仇,张作霖在两人投奔张勋失败后,并没有和两人继续冷战,而是处处帮着两兄长。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景惠投到了直系,后来在兄弟们的说情下,张作霖还是原谅了张景惠。虽然张景惠后来投奔了伪满洲国,但张作霖的遗体下葬,张景惠还是出了大力。

除了和兄弟们关系处理不错外,张作霖和东北政府各任长官的关系处理也很到位,比如徐世昌,比如赵尔巽,甚至和段芝贵关系处理的都不错,除此之外,张作霖去北京政府,和袁世凯,以及后来的段祺瑞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好。

可以说,张作霖处理人际关系非常好,既能和结义兄弟们处理好关系,也能和下属们处理好关系,最关键的是和上一级领导也能处理好关系,这样的人不发达,才是怪事。

张作霖很会审时度势

(剧照)

张作霖有一个高明的地方,那就是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总能审时度势,选择正确的方向,这是他成功的一大诀窍。

曾经的张作霖,在冯德麟处,看到土匪的所作所为,就判定没有前途,然后坚决离开了土匪窝。后来,土匪这个行业果然没有了前途和活路,如果张作霖没有离开土匪窝,那么他的人生可能就是一个小土匪的一生,终其一生也无法和冯德麟平起平坐。

看到各村庄被各土匪欺凌,官府又疲软无力,张作霖趁势拉起了保险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动,一来保卫了村庄,二来拉起了队伍,三来认识了很多人,这又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进入新世纪,张作霖面临选择,要么受招安,要么继续他的保险队,张作霖很坚定地倒向了政府的怀抱,这说明,在张作霖的意识中,和政府挂着才是正道。

1904年,两个不要脸的国家“日本和俄罗斯”在中国东北爆发大战,政府不敢支持任何一方。张作霖先是偷偷支持沙俄,获取好处,后来看沙俄力量不行,直接转向给日本人偷偷帮忙,最后是日本获胜,张作霖也获得了不少好处。

辛亥革命前,张作霖紧紧跟着清政府,甚至镇压过革命者,但袁世凯的新政府得势后,张作霖马上开始依靠徐世昌等人,坚决处理好和袁世凯的关系。

在后来的直皖战争爆发后,张作霖坚定地站到了直系方,后来直系胜利。但皖系垮台后不久,张作霖和直系彻底撕破了脸,两次直奉战争,一败一胜,张作霖入主了北京政府,成为了海陆军大元帅,成了国家最高权力掌控者。

能达到这个高度,对于文化不高的张作霖来说,还是靠了会审时度势。

但,遗憾的是,东北三省早已经被日本人所惦念,而张作霖一边利用着日本人的资源,一边忽悠着日本人,关于土地问题,张作霖从来都没有给过日本人。这是张作霖做人的高明之处,获得了无数中国人的支持和赞扬,同时,这也是张作霖失败的缘由,因为日本人恼羞成怒了,最后,日本人将张作霖炸死在皇姑屯。

(剧照)

张作霖能以三个月私塾的学习经历,最后成就“东北王”,就是因为以上三点:一是为人有魄力,二是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三是非常会审时度势。


蓝风破晓


张作霖生于1875年3月29日,他家境贫寒,13岁时得到村里私塾教师杨景镇的帮助,曾短暂在私塾读书,因此算不上大字不识,应该是粗通文墨。

1.土匪出身,主动接受招安完成华丽转身

张作霖投身过军营,做过兽医,后来张作霖拉起了一支30人左右的队伍成立了“保险队”,虽然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但是也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

尽管张作霖是土匪出身,但是他和一般的土匪不同,他是个有野心有梦想的土匪,他不想一辈子当土匪,为此他主动向朝廷官员伸出橄榄枝,请求招安。



可是张作霖并不认识达官贵人,该向谁投降呢?这点问题根本难不倒鬼点子多的他,很快他打听到盛京将军增祺的三姨太沈夫人要从他的地盘经过。

于是张作霖决定上演英雄救美的好戏,他让手下汤玉麟带领一伙人打劫沈夫人,然后张作霖带领手下将沈夫人救出。

之后张作霖向沈夫人表达了愿意接受招安的愿望,并且赠送了许多金银珠宝给沈夫人,张作霖还亲自护送沈夫人回盛京。

沈夫人回到增祺身边后,向他吹起枕头风,说张作霖愿意接受招安。1902年,增祺下令新民府知府增韫收编张作霖部。

尽管招安了张作霖,增祺对他还是不放心,于是增祺让张作霖纳投名状,负责剿匪,以表忠心。

张作霖在剿匪时有勇有谋,特别是智擒辽西巨匪杜立三,显示出张作霖过人的谋略。

杜立三是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势力很大,张作霖决定对他采用智取手段。

张作霖向杜立三发出了招安的信号,但是狡猾的杜立三没有上当。张作霖于是将杜立三十分信任的同宗叔叔杜泮林接到新民府。

张作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杜泮林相信朝廷招安的诚意,于是杜泮林写信让杜立三向朝廷投诚。

杜立三见到叔叔的亲笔信,放下防备,前往新民府与张作霖商谈招安之事,结果被张作霖设计杀死。

经过多年的剿匪,到1907年,张作霖先后清剿新民附近20余股土匪,战功赫赫。

1908年,张作霖任奉天前路巡防营统领,管辖7个营总共三千多人,张作霖已经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2.辛亥革命时借镇压革命发迹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东北革命军推举革命党人蓝天蔚为临时关东大都督,准备驱逐清政府任命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赵尔巽获悉这个消息后,急调后路巡防营吴俊升部回援奉天。

张作霖得知消息后,带领自己统领的部队星夜兼程,赶在吴俊升之前进入奉天。

赵尔巽当即任命张作霖兼任中路巡防营统领,兵力达到十五个营。

1911年11月12日,赵尔巽召开新旧军官会议,商讨如何应付局势。

会上革命党人要求响应武昌起义,宣布东三省独立。张作霖此时露出他的土匪习性,他用毛巾包着水杯假装成炸弹,同时掏出手枪,胁迫众人放弃东三省独立的打算。

接着张作霖在省城搜捕革命党人,杀死一百多名革命党人,由于张作霖的血腥镇压,清政府暂时保住了东三省。张作霖因功被封为关外练兵大臣。

3.瞒天过海,乱世奸雄袁世凯也上了张作霖的当

腐朽的清王朝不是张作霖能凭借一己之力挽救的,清政府被推翻后袁世凯就任民国总统。

因为奉军不属于北洋系,袁世凯玩了一招调虎离山,任命张作霖为护军使,赴蒙古任职。

此时张作霖兵强马壮,岂能让人如此摆布,他强硬地拒绝了袁世凯的调令。

但是张作霖也不是一味强硬,他也知道自己的实力和袁世凯相比差得太远,他带着厚礼送给此时回京就职的老上级赵尔巽。

赵尔巽对袁世凯说:“张作霖只是粗人,没有孙文那样的革命理想,只要给点甜头给他,他就会效忠大总统。”

袁世凯决定召张作霖进京以考察他。张作霖进京后,花重金打点了袁世凯的亲信,这些人收了好处都为张作霖说好话。


另外张作霖也没有闲着,他出钱把北京八大胡同的所有妓院包下来。

袁世凯知道后哈哈大笑,以为张作霖胸无大志,于是放心了,他任命张作霖为奉天军务兼奉天巡按使。

袁世凯复辟后,各地纷纷起兵反抗,袁世凯想到兵强马壮的张作霖,于是他下令让张作霖带兵去湖南镇压叛乱,并许诺事成之后有重赏。

张作霖拍着胸脯答应了,不过他说自己的部队装备差,需要补充装备。袁世凯这时有求于他,当场痛快地答应为张作霖的部队补充装备。

等装备运到奉天后,张作霖却以奉天局势不稳为由拒绝出兵。老奸巨猾的袁世凯被张作霖涮了两次,张作霖的心机和谋略让人叹服。

4.纵横捭阖,称霸东北

袁世凯病死后,张作霖在奉天还面临着冯德麟的挑战,冯德麟是张作霖做土匪时的前辈,兵力雄厚,因此他不把张作霖放在眼里。

张作霖一直在寻找机会扳倒冯德麟。1917年张勋复辟为驱逐冯德麟带来了良机。最初张作霖是复辟的支持者,但是等到张勋复辟时,张作霖看到复辟的支持者很少,而且冯德麟也参与复辟,于是墙头草张作霖见风使舵,发表讨伐张勋复辟的声明。



张勋复辟闹剧结束后,冯德麟被罚款罢官,张作霖乘机吞并了他的部队。此时张作霖成为奉天王。

1917年6月,与张作霖交好的许兰洲夺取黑龙江督军兼省长毕桂芳的权位,黑龙江境内两位旅长英顺和巴英额因为没有得到好处,于是起兵反对许兰洲。

张作霖派兵进入黑龙江并且致电总理段祺瑞,保举儿女亲家鲍贵卿鲍贵卿做黑龙江督军,从而取得了对黑龙江的实际控制权。

随后,张作霖将目标锁定为吉林,他利用吉林督军孟恩远曾经参与张勋复辟,致电北京政府,要求罢免孟恩远。

段祺瑞罢免了孟恩远的督军职务,并且委任自己的亲信田中玉担任黑龙江督军。

此时吉林以“宣布独立”抗议罢免孟恩远,加上张作霖担心田中玉的到来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将夺取吉林的计划暂时搁浅。

随后张作霖积极参加段祺瑞武装统一全国的行动,1918年7月,段祺瑞对张作霖的积极配合投桃报李,给了他东三省巡阅使的头衔。

之后张作霖一直寻找机会将吉林收归囊中。1919年的宽城子事件为张作霖吞并吉林提供了良机。

1919年7月15日,吉林陆军第三旅步兵二团驻扎在长春北郊,长春车站的日籍工作人员从该团警戒线穿过,引起吉林和日本士兵的相互斗殴。

之后日军向长春增兵,并向北京政府施压,要求罢免孟恩远。北京政府决定让孟恩远将所有事务移交给鲍贵卿。

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张作霖以讨逆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向吉林出兵,孟恩远看到大势已去,被迫交出权力,将吉林拱手相让。至此,张作霖实现了称霸东北的愿望,成为东北王。

5.张作霖为何能成为东北王?

5.1日本的扶持

张作霖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

1917年当张作霖和冯德麟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时,日本外务大臣本野一郎向张作霖表示,日本对张作霖的立场表示同情,支持张作霖与冯德麟斗争。

当时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他们急需在东北寻找代理人,张作霖也需要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壮大自己,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日本积极扶持张作霖发展。

日本在张作霖吞并吉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制造“宽城子事件”并向北京政府施压,要求罢免孟恩远,公开支持张作霖。

此外,日本还提供大量贷款给张作霖,日本在黑龙江和吉林的领事和顾问为张作霖提供大量情报。

正是有了日本的扶持,张作霖才逐步实现其东北王的伟业。

5.2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机遇

从张作霖人生的几个重要关头他的抉择来看,他是十分善于把握机遇的人。

做土匪时他就比一般的土匪眼界高,觉得土匪难成气候,于是主动创造条件接受朝廷招安。这次职业选择成为他事业腾飞的转折点。

辛亥革命后,他又抓住机遇第一个出现在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身边,赢得了他的信任,实现了自己兵力的扩充。

张勋复辟时,张作霖看到复辟不得人心后,马上摇身一变,成了反复辟的急先锋,为他后来吞并黑龙江和吉林打下坚实基础。

宽城子事件爆发后,张作霖抓住机遇,乘机出兵吉林,和日本人合作取得了吉林的控制权。

张作霖的每一次发展壮大,都显示出他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机会的特点。

5.3张作霖善于用人

尽管张作霖本身读书不多,但是他对知识分子十分重视,他招揽了许多文人和军官,文人有王永江、王树翰等人为其理财,军官则有郭松龄、杨宇霆、韩麟春等大批优秀将领帮他打天下。

张作霖用人的第一个特点是用人不疑,深受他信任的王永江是位理财高手。

王永江最初害怕有人对张作霖进谗言,做事畏手畏脚。张作霖鼓舞他说:“你只管干,我什么都不听。”

不久后张作霖手下的军官果然跑来打王永江的小报告,张作霖却破口大骂:“枪杆子能打天下,不能治天下,你们给王永江牵马扶镫都不配!”

正是在张作霖的大力支持下,王永江大展拳脚,为张作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从而称霸东北奠定了基础。

张作霖用人的第二个特点是宽容。郭松龄起兵反对张作霖,张作霖的一些手下写信和郭松龄秘密交往。

郭松龄被杀后,有人将这些信送到张作霖面前请示如何处置。

张作霖当场将这些信烧了,还宽慰手下:“过去的就过去了,以后大家好好干。”

看到这熟悉的一幕,我们就知道张作霖绝不是大字不识的大老粗,至少他是读过曹操的故事的,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也上演了类似的一幕。

因此张作霖能成功当上东北王,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他善于把握机会,会用人,外因则是与当时的乱世和日本的扶持有关。


雨夜读史


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生于奉天海城。甲午战争时,投入毅军当兵,官至哨长。清军移防东北时,张作霖离军返家。后来因生活所迫,投入了绿林,当上了土匪。那么大字不识、土匪出身的张作霖是怎么当上东北王的呢?


张作霖首先接受清廷的招安,辛亥革命时镇压革命党人,并与冯德麟等将领通电效忠清政府。袁世凯上台之后,张作霖投靠日本,并反对共和。当日本不信任时,他又转而投靠袁世凯。袁世凯任命张作霖为陆军第27师师长,张从此成为控制奉天省城军事大权的实力派人物。

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张作霖密电袁世凯称帝,获取了袁世凯的欢心。袁世凯称帝之后,封仅为一师之长的张作霖为二等子爵。袁世凯帝制失败后,张作霖乘机赶走了奉天督军段芝贵。袁世凯死后,新任总统黎元洪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并加陆军上将衔。“府院之争”时,张作霖站在段祺瑞一边,张勋复辟失败时,张作霖乘机扳倒了冯德麟,夺取了陆军第28师的军权。在此基础上,张作霖兼并了黑龙江和吉林两省。1918年,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