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寶玉說“這個妹妹我見過”,她回了什麼?

情感育兒萬寶囊


要知黛玉將如何回答,我們得先弄清一個這樣的問題:寶玉為什麼會這麼說?

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在夢中聽到一僧一道的對話內容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答案,從中可以看出問題的端倪來。

只聽得道人問道:“你攜了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現有一段風流公案正該了結。這一干風流冤家,尚未投人入世,趁此機會,就將此蠢物夾帶於中,使他去經歷經歷。”這幾句對話,道出了兩個意思:一是這蠢物就是這塊無材補天,幻形入世的石頭,它就是賈寶玉的前世;二是“一干風流冤家”就暗示了會有這麼些像這無材補天的石頭一樣的俗物,會投人入世,落入紅塵,相遇人間。其目的就是了結一段風流公案。

這段風流公案是什麼呢?那僧人已告知:那就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一株絳珠草因受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天長地久,得天地之精華,脫卻了草胎木質,得換人形,並修成女體。後神瑛侍者欲下凡造歷幻緣。絳珠仙子便也下世為人,用一生的眼淚來報這灌溉之恩,這便是黛玉的前世。因她下世來償還灌溉之情的公案,便勾出多少風流冤家陪著他們,這其中就有寶玉。

寶玉的前世和黛玉的前世或許相遇過。書中有過這樣的一些交代:在第一回,僧人和道人是這麼說的。

“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脫幾個,豈不是一場功德?”那僧道:“正合我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宮中將蠢物交割清楚,待這一干風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這美玉等一干俗物下世為人,為何先要到警幻仙子宮中走一遭。原來這警幻仙子的職責就是司人間之風流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痴。這在第五回中有過說明。而黛玉也曾到過此地。第五回中,有一句這樣的話,“姐姐曾說今日今時必有絳珠妹子的生魂前來遊玩舊景。”可見,寶黛二人的在下世為人前都來過此地,相遇過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寶玉和黛玉第一次見面時,黛玉也大吃一驚,心想:“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這更說明他們曾經遇見過。並且二人第一次見面,對他們都外形神態都做過描述。寶玉就借黛玉的眼,有過兩次從頭到腳對他進行詳細的描寫,突出一個“外貌極好”;黛玉就借寶玉的眼,有過神態的描摹,突出她那柔弱、嬌羞、愁結之態。這樣的外貌,這樣的嬌愁之態都是他們二人下世為人前的那段經歷而成的。一個是美玉才如此容貌;一個是飲灌愁海水為湯才如此嬌愁。

初見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大概就來源於此吧。

至於黛玉聽到寶玉這樣說後會如何回答。書中並沒有把這個答案告訴我們,而是選擇了不直接回答。但其實她在見寶玉第一眼已經有了回答,就是這句與寶玉相似的話,“好生奇怪,倒像在在哪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平姐悅書


林黛玉在寶玉說“這個妹妹我見過”之前,一見寶玉,便大吃一驚“好生奇怪,倒象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此!”,可見寶黛初會,兩個人心有靈犀,都感覺似曾相識,切合了木石前盟。

接著寶玉說道“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當做遠別重逢,未為不可”寶玉便走近黛玉身邊坐下,仔細打量一番,問道:“妹妹可曾讀書?“黛玉這時才回答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這之前,賈母也曾問她讀哪些書,黛玉回答,只剛唸了四書。此時黛玉的回答和之前回答賈母的,顯然不同。寶玉又問黛玉有沒有字,黛玉說”沒有“黛玉在這裡說話很謹慎,基本是不多說一句話。所以寶玉問她,她回答什麼。面對寶玉的問題”妹妹可也有玉?“黛玉思考之後才謹慎地回答”我沒有那個,想來那玉是一件罕物,豈能人人都有的。“寶玉卻發起痴狂來,登時就要摔那個玉。引得場面是一度混亂。

晚上,黛玉在自己房間裡淌眼抹淚,心想”今兒才來,就惹出哥兒的狂病,倘若摔壞了,那豈不是我的過錯“。

看起來黛玉還是謹小慎微的,因為之前聽母親說過,外祖母家與別人不同。所以她不肯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



木槿談文化




黛玉的驚天之美,只有擅長的寶玉來形容了: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淚目。態生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樣的美,是寶玉所激賞的,熱愛的,所以寶玉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其實在寶玉說這句話前,黛玉看寶玉有兩段描寫,第一段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如刀裁,眉如墨畫,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第二段換了冠帶後:越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黛玉也是大吃一驚:好生奇怪,倒好象哪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兩個人似曾相識的感嘆以及內心的波動,一是說明兩人外貌俊美。相互傾倒。男女間第一次相見,展現的是外表。相互動心的也是外表。二是說明兩個人之間“心有靈犀一點通”,兩人之間有緣分。三是引發讀者的聯想,主人公初次見面,一見驚豔的語言和心理活動,激發進一步閱讀的興趣。


每天讀名著


《紅樓夢》裡寶玉初見黛玉便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對此賈母當即接話,黛玉未答話,實質是默認了,因為她見到寶玉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一、初次見面黛玉的感覺

因為有王夫人關於寶玉“孽根禍胎”、“混世魔王”的說法,又有聽母親說內侄“銜玉而生,頑劣異常,不喜讀書”的印象,聽見丫鬟報道:“寶玉來了。”黛玉心想:“這個寶玉不知是怎樣個憊懶人呢!”這是黛玉原先的設想。

當見到寶玉富貴耀眼的裝扮、“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的青年公子的風采時,不禁大吃一驚,心中想到:“好生奇怪,倒象在那裡見過的,何等眼熟!……”

第1回開篇便有所交待,黛玉在仙界是靈河岸上三生石畔得神瑛侍者甘露灌溉的絳珠仙子,寶玉正是在仙界無才補天頑石修成的赤霞宮神瑛侍者,絳珠仙子是追隨神瑛侍者來凡間“還淚”報恩來的。

所以黛玉見到寶玉的似曾相識的感覺很正常,只是寶玉和傳聞中的形象、和王夫人口中的形象也相距太大的,一個仙一個魔,完全相反,這樣的反差反而令黛玉對寶玉一見鍾情。


二、初次見面寶玉的說法

黛玉初到賈府時,寶玉往廟裡還願,兩人並未見著。待晚上寶玉回來時,印象中知道有姑媽之女來了家裡,見一個嫋嫋婷婷的女兒也並不很重視,而是急著去換衣服,待歸坐細看時,才知道與眾不同: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所以才脫口而出“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並對賈母的質疑回應說:“雖未見過,卻看著面善,心裡倒象是遠別重逢的一般。”

這也表明,寶玉對黛玉亦是一見鍾情,其實是兩人再續“木石前緣”。


三、黛玉對寶玉的回應

寶玉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黛玉的回應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因為一開始只是她單方面的感覺,驚覺“何等眼熟”,及至得知寶玉也有同樣感覺時,又聽見寶玉“遠別重逢”的話,她與寶玉初次見面的生疏感和誤導印象已全消,所以她默認了,彼此就是久別重逢的朋友、親人。

寶黛初次見面的描繪實在太精彩,重在突出黛玉的心理活動和寶玉的語言表達,一明一暗、一裡一外,互相襯托形成了強大的磁場和交集,“木石前盟”故事拉開序幕。


方哲健康生活


寶玉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黛玉沒有回答。雖然沒有回答,但她聽到寶玉這樣講,心中一定會感到驚訝又奇怪。

在此之前,寶玉剛從外面回府,匆匆進來向祖母請安,二人還未被介紹正式相見的時候,黛玉“只見從外面進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子”,書中寫黛玉:

“一見之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可見,黛玉也是直覺似乎是見過的,“眼熟到如此”!

可見二人是同感。只是她不會明說。

而寶玉卻沒有任何顧忌,一見之下就驚喜直言“這個妹妹我見過”。

林黛玉是大家閨秀,家教極好,這時又初到外祖母家,第一次表兄妹相見,有什麼想法自然只會放在心裡面。但當她聽到寶玉竟然跟自己一樣,也有著“似曾相識”的感覺之後,心中一定會覺得奇怪、驚異、相惜又欣喜吧。


千年前的月光


黛玉沒有回答他,只是也覺得奇怪,好面熟,似在哪裡見過似的。也就是我們說的似曾相識,一見如故。其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兩個曾未見過的人,第一次相見,便覺得彼此熟悉。這是一種心靈的共振與感應;也是一種緣份。人家常說的前世五百年修來的緣份,註定今生的相遇,相知,相識。

所以,曹公在《紅樓夢》中以《木石前盟》神瑛侍者澆灌絳珠仙草成長,絳珠仙草來感恩;這樣一個虛構,神化,夢幻前世修來的緣份,為寶黛相見一個似曾相識的最好註解。


雲廬煮酒


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當時,黛玉並未曾回答,只賈母接過話茬說,可又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賈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寶玉當時說這句話時,黛玉並未回答他,一直都是賈母在和他說話,直到寶玉走到黛玉身邊坐下,細細打量一番,問黛玉可曾讀書,這時黛玉因回答他才和寶玉說話,可見,林黛玉才是真正的侯門千金,大家閨秀,稱得上是德才兼備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