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養金魚野外放生為什麼會破壞生態環境?

sbwsw


家養金魚野外放生為什麼會破壞生態環境?

很多家庭都養有金魚,有時養一段時間後不想養了有些人會選擇將魚放生,人心向善這樣做本無可非議,但有時我們在將魚放生前一定要注意一些細節,否則很可能會是好心辦壞事。


首先對於放生的魚的一定是健康的,如果魚身上帶有寄生蟲(特別是一些大型的寄生蟲)或是些嚴重的細菌性魚病的話,這個是一定不能拿去放生的,特別是那些水體較為封閉的池塘之類的地方。這種水體只要你將那些帶病的魚放下去塘裡的魚很快會傳染,自然水體中的魚如果水體本來沒有這些病原那魚對這一病原的抗病力相對來說都比較弱,這時你放下去的病魚很可以會給原來水體裡的魚帶來災難性的危害,因此在放生前一定要將帶病的魚處理好才行。

另外一個在金魚當中,生命力強的品種只有草金魚和和金這兩類魚,這兩類魚通常在一般的河流中和大水面中可以存活下來,但是別的金魚要是放在這種水體中幾乎是不可能生存的,一個是水面大了魚找不到吃的,另外金魚本身就遊的慢遲早是其它魚的餌料,因此如你選擇將金魚放生最好是選擇放在水體小且是那種較為封閉的水體最好,如公園的池塘,寺院的放生池等。

綜上,如果家養的金魚不想再養時,一定要保證魚是健康的才能放生,並且水體一定要適合金魚的生存才行,同時不要隨便將會放入河流、水庫或是大水面的水體中去,而儘量選擇較為封閉的小水體去放生,這樣才能保證魚的成活。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不管是市場買的各種魚類還是家養的觀賞魚,切記放生應該注意事項,要是不注意就是殺生,養過魚的人都知道,養魚先養水,最重要的是溫度和氧氣,市場魚缸和家養的各種魚類所在的水溫比較高,但是春秋冬季的水溫溫度過低,買來的魚類直接認到大自然或者公園的河湖裡由於水的溫差大,魚類沒有適應過來,很快就會身體出現白色病變,接著就會陸續出現魚類死亡,然後就是腐爛,最後促使整個水域水質變質,不光放生的魚類會死掉,連原先附近的魚類也會病變死亡,從而放生變殺生,大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環。有以下建議,放生前把魚類連同養魚的水一起放到塑料袋裡衝上氧氣封口,到放生水域把塑料袋連同魚類一起放到放生水域,等塑料袋內水溫與放生水域水溫相同後再打開袋子口,慢慢把魚類放出,如果是死水放生,條件允許請聯繫相關部門增氧。希望有助於放生的好心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