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岁的王勃能写下气势磅礴的《滕王阁序》,而现在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一首打油诗都写不出来?

少侠一号


主要原因,在于日常训练。

参加过考试的都清楚,自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一小时)写一篇600/800字命题作文。过了若干年后,恐怕有这样底气的人,不多了。

再以吃“开口饭”的为例。一个脱口秀演员或者相声演员,能现场“砸挂”,见景生情,迅速说点儿应景的俏皮话。常人以为,好聪明!其实,不过是日常训练多的多罢了!

另一原因,知识摄入固化。

以王勃和吃“开口饭”的为例。日常浸淫,所以出口成章的概率极高。

有朋友说自己二十岁能做“微积分”,其他朋友用“导数”是你发明的吗?抬杠。其实,王勃用的那些典故,也不是自己“发明”的。一来整合,二来借鉴,都是有的。话说回来,可以用“数学王子”高斯来比较王勃。都是少年成就。从各个历史角度和贡献来看,高斯的成就远大于王勃吧……

没有王勃,唐朝还是唐朝;没有高斯,数学世界可能不是现在!

当然,我们要承认《滕王阁序》的伟大意义。

最后一个原因。一定程度的天赋和才华,还是重要的。落到文章上,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也很重要。敲黑板,审美能力,很难训练出来。常有人以为,两句话字数一样就是对联,四句话字数一样,就是诗,自古就有,现在更多。这,就是审美能力缺失。审美缺失,绝症无解。


闲味坛子


术业有专攻,努力可以常有,天赋无法复制!

中国上下几千年,也就出了一个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更何况,初唐四杰这几人,还都是出了名的神童,王勃不是二十多岁才厉害的,从一开始就很厉害。

王勃出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

其叔祖父是王绩,在讲到五言唐诗的时候,一个避不开的人物。王绩所写的《野望》,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好评:“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是不是很好?

王勃的祖父、父亲,也都是饱读诗书的人才。王勃本身出自书香门第,有读书写诗的家学渊源。

王勃自身,真的是有天赋。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王勃的早慧,人们也常用此来作为他是个神童的佐证:王勃9岁的时候,读完颜师古大师注解的《汉书》,写了十卷《指瑕》,指出其中的错误。

感受一下,《汉书》的风格是这样的:

《汉书》一向以艰深难懂著称,9岁小童能读懂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还能一口气指出大师注解中的瑕疵,可见这小孩能读书、会写字,懂思考问题,天赋极佳。

后来的王勃,早早地在成了名,并在16岁那年,科举及第。在长安这一时期,他就写下脍炙人口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在当时就常被认为是大唐的奇才。

唐时诗文蓬勃发展,读书人从小就要学习四书五经,学习如何写诗文。这是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以此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时代造就,加家学渊源,加天纵奇才,再加自身积累,才成就了《滕王阁序》。

现代年轻人20多岁不会写打油诗多正常,到老不会写诗的也大有人在呢。

如果哪天高考要开始考写诗作赋,说不定,大家都会写了呢!只不过能不能写得好,就还是看天赋咯。


读书灯下


毫无疑问,王勃的《滕王阁序》绝对称得上气势磅礴四个字,也可以看出王勃的文学造诣极高;但是现在的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写不出打油诗,并不是什么要被嘲讽的事,毕竟时代不同了,社会需求也不同了,若是比较知识面广博的话,恐怕现在的青年人大多都要超过王勃。

当然,王勃自身也是一个极为聪慧的人,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更是大多数年轻人所无法比拟的。

一、天资聪颖

《旧唐书》中记载,王勃六岁就能写诗、写文章,而且文笔通畅,被赞为“神童”。九岁的时候,读颜师古注《汉书》,找到大量错误的地方,王勃把这些错误点集中在一起,写成了《指瑕》十卷。

如果历史记载没有夸大的话,王勃被称为“神童”绝不为过,这样的天才极为少见,现在的年轻人比不上王勃也无可厚非。

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王勃是唐朝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所处的那个年代,平民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机会,基本就是靠科举,而科举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写诗、写文章,评时务,辩经义。

所以,那个时候的读书人,只专心读书、写文章就行了,而不像我们现代社会的学生,要学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等。

与现在的年轻人相比,王勃极为偏科,但也正因为偏科,才能在一个学科上深研下去,获得成就。

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力。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宋·陆游《剑南诗稿·文章》

大诗人陆游在诗中说,文章本是天然形成的,并不是依靠人创造而来,之所以会有人写出来好的文章,是因为那个人的运气好,在一个极其巧合的时间得到了天成的文章。

如果陆游的论点成立,那么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文章天成了。像《增光贤文》中所说,“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我想大概就是如此吧。


驿城异客忆乡人


这个与时代的发展要求有关。唐代也流行以文取士,各个阶层都以识文著章为荣。王勃也出身知识分子阶层,家庭环境本身就不错,而且自小也很有天赋,所以很年轻就能写出好文章。

而现在的学生,学习的科目很多,要求全面发展更多。而能写作就并不显得很重要了。而且现代写作的体裁更多,而且诗词歌赋更小众,所以大家也不提倡,写的人也更少了,所以大家不会写诗也不足为奇。毕竟,大家还可以发发头条,打打球,看看电影之类的,技能和娱乐选择性都很多。





惠读


其实我觉得不能这么比较。

古代人平均寿命短,那个年代20岁的人已经步入社会了,也很懂事了。就像古代皇帝大多20岁之前结婚,而现在接近30岁结婚也不算晚。

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ipad,没有五光十色的业余生活,人民的娱乐空间很狭小。“十岁时,王勃便饱览六经。”为什么呢?因为除去读书考科举,也找不出太多吸引眼球的事情。

另外,王勃出生于书香门第,哥哥们都颇有才气,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王勃自幼就被誉为神童。

最重要的是,古代人受环境影响,写的文章都是文言文,而如今写的文章都是白话文,我们学习文言文觉得古人很高深,其实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今天写的白话文,两者没有可比性。


好韫常来


还不是怪这些个垃圾媒体,为了钱,为了流量,净弄一群不男不女的死变态整日的炫耀,什么掏粪男孩啊、什么鹿含啦,什么菜许坤啦,什么奔跑吧,都尼玛什么狗东西,于社会于国家于人民无半点正能量,反而戕害了一代青少年,歪曲了他们的价值观,少年强则国强,如果少年都崇拜这些货色,我真不知道我的国能强到哪去!央视的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就很不错,弘扬传统文化,使全民都能在传统文化中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建议封杀那些不男不女的戏子,整日的蹦蹦跳跳嘻嘻唱唱,指望这些人做祖国花朵的榜样,国人再进化一万年也不如古人!


社科文化工作者


小编你来一首显摆一下。王勃20岁能写诗但王勃背不来九九乘法,王勃不知道yes和no,王勃还不知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勃现象是古代社会经济繁荣下的科举制度的产物。科举制度以来文学是繁荣,诞生了很多大家。但只是文学而已。政治,军事,哲学等社会科学就没有多大建树更不用说自然科学了。隋唐之前还出了祖冲之,张衡。隋唐之后有这样的人吗?宋应星,李时珍的著作也只是总结读物,没有突破!如果古代就重视自然科学,也许中华民族出几个牛顿又不是不可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个社会什么人才都有更合理!


用户111224046996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反映了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些问题,也反映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问题。王勃所处的时代,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社会基础建设设施低下,交通也不便利,资讯更不发达,娱乐产业更没有现在这么多样,古人的娱乐更多的基于两点,欲望和才情,人的选择和努力,不是去向更广,而是走向更深,时间精力也更容易集中,成才成为专家的几率更大,于是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都出来了。那么有一些好诗美文,也就不足为奇了。反观现代文明,有很多地方与之形成相反比照。科技发展与人性发挥的关系耐人寻味。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人如何充盈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时代的课题。


金鐘3


社会风气所致,很简单的道理,在封建社会,皇权至尊,大家凭文采考试,一旦高中,则全族得道,所以才会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黍,一句话,值钱。现在物质,财富,权利才是最实际的东西,人追求的是更高的物质生活,至于别的就显得那么低微了,而且是大家认同的一种成功方式,如果这个时候再来说精神需求就显得尴尬了,不值钱。我感觉谈仁义道德,谈诗词风雅,是得建立在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生活美满之后才能享受的精神生活,如果不是我们只需要做到最基本的人性善良就行了!个人想法,求同存异


文人墨客170


古代读书人从小就读的是儒家经典,传承的儒家思想。当然也有其他学派的文学经典,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儒家吧!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历朝历代都是儒家思想治国。读书人考取功名就得靠儒家学说,学子都是拜圣人孔子。仁义礼智信,都是从小灌输的,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那是古人。在基本的素质上,我们现代人不及古人。现在有的的人连四书五经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小孩子了。从小就是娇生惯养,上幼儿园学几个所谓的单词,小学也是糊里糊涂听着现代化父母的教化,成了他们的考试机器,初中高中更别说了,学科很多,别说学点经典儒学,把学校的这些科别学好就不错了。等上了大学就不小了,毕竟没人管了,就可以报复以前没玩的日子了,还谈什么国学经典?古人从小就是国学经典,我们现代人从小就是手机电视电脑,根本连个最普通的古代读书人都比不过,何谈比这些顶尖的文人墨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