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諷刺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陰霾冬天


我認為歷史上最諷刺的事情就是蘇秦拜相前後發生的事情了。(非常魔幻)

戰國時期,洛陽人蘇秦,學習縱橫之術。學成之後遊說秦王,發起戰爭,征討其他諸侯國,吞併天下。前前後後與秦王說了很多次,又上書數次,他的主張都沒有被採用。

時間一長,蘇秦的衣服都穿破了,百斤的黃金也用盡了,沒有了錢財和物資,蘇秦不得不離開秦國,返回故土。於是蘇秦腿上纏著布,腳上穿著草鞋,肩上揹著書箱,挑著扁擔,滿臉黑瘦,一臉滄桑和羞愧的神色回到了家中。

本以為如此落拓的回到家裡,滿腹韜略卻懷才不遇,這樣的際遇,家人肯定會安慰一番,再緩圖大計。結果不曾想,蘇秦前腳剛進家門,後腳妻子就不再織布了,嫂子也不給他做飯,更悲催的是連親生父母都不與他說話,不認他做兒子了。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戰國策》

蘇秦長嘆一聲,說到:“妻子不再把我當夫君,嫂子不把我當做小叔子,連父母都不把我當兒子了。這些都是我自己的錯啊。”

於是蘇秦發憤圖強,半夜起來找書,接連擺開數十隻大書箱,找到姜太公的陰符兵書,埋頭苦讀,反覆研究,熟爛於胸。每晚讀書讀到昏昏欲睡的時候,就拿著大錐子狠狠的刺自己的大腿,霎時間鮮血直流,直流到腳後跟。如此苦讀一年之後,境界更上了一層,蘇秦認為可以去遊說各個君王了。

蘇秦先到了趙國,對趙王說以縱橫之術,趙王大喜,封蘇秦為武安君,拜相印。給予一百輛,一千匹錦繡,一百對碧玉,一萬兩黃金列隊跟在他後面,遊六國,說以厲害,聯合起來抵禦秦國。

蘇秦每到一個國家,君主都被他的主張所吸引,決定加入合縱,並且都拜蘇秦為相。後來蘇秦去遊說楚王,路過洛陽的時候,他的父母聽說了這個消息,就把房子打掃的乾乾淨淨,準備好酒席,親自跑到三十里以外的郊野去迎接他。妻子都不敢正眼看蘇秦,而是站在一邊側著耳朵聽他講話。而蘇秦的嫂子更加誇張,像蛇一樣,趴在地上匍匐前進,跪在蘇秦面前不停的叩拜謝罪。

蘇秦問她:“我的嫂子啊,你怎麼啦?為什麼過去那麼的趾高氣揚,而今天又這麼的奴顏婢膝呢?”嫂子倒也實誠,說:“因為您現在貴為相國,地位尊貴,而且很有錢啊。”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戰國策》

蘇秦感嘆道:“窮的時候,連父母都不要看我,現在富貴了,連親戚都怕我。這個人啊,活在世界上,不能沒有的就是地位權勢還有榮華富貴啊。”


老文

:人性就是如此弔詭,事實就是這麼的諷刺。在你什麼也沒有的時候,血親和愛人都會離你遠去。當時你什麼都有了的時候,他們就好像不曾離開一樣,那麼得心安理得。最最好笑的就是那些跟蘇秦嫂子一樣的人,雖然面目可憎,倒也實誠,讓人既不可能去喜歡她,也沒辦法恨上她。


文森特看世界


我認為最諷刺的歷史事件應該就是“慈禧坐火車”了。

1888年,李鴻章從法國人那裡,花了6000兩白銀(法國人半賣半送,試圖打開中國市場),買了一輛蒸汽車頭、六節車廂的小型火車作為慈禧太后的“御用專車”。

這輛小型火車極為精巧,車廂刷成皇室專用的明黃色,遠遠看上去像一條小金龍。


1888年年底,慈禧終於要坐火車了。

但慈禧不知道火車的運行原理,更不知道火車是怎麼發起的,她只知道自己的命很金貴,於是,當火車開啟時,那震耳欲聾的汽笛聲和排氣聲把慈禧給嚇壞了。

接著,慈禧以大清皇宮有龍脈,火車的轟鳴聲太大會破壞風水為由,下令停止燃煤。

可這樣一來,火車就沒有了動力,但慈禧不愧是慈禧,她的想法異常驚人,而且還開創了“火車史上之最”。


慈禧怎麼做的呢?

首先下令撤掉火車的蒸汽機頭。

接著令人在火車上綁滿黃緞。

最後由一群太監拖著黃緞在鐵軌上“龜速”挪動。


此外,在火車的兩側,有一群太監手持幡旗指引;火車前面,有大群太監鳴鑼開道;火車後頭,也有一群太監跟著小跑,隨時等候慈禧的差遣。

慈禧把火車坐成了轎子,也“坐”出了火車史上最大的笑話。


金兔歷史


給大家講三個事吧。

一、

我相信大家小的時候都學過一首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紳。李紳在為官後日漸奢靡,一餐的耗費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並且他特別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耗費活雞三百多隻,院後宰殺的雞堆積如山。

在很多時候,如果小孩子浪費食物,大人們都會用這首詩教育。可是如果讓小孩子們知道詩作者的奢侈生活,恐怕要懷疑人生吧。

沒想到以憫農廣為人知的李紳竟然一點都不節約,真是諷刺!

二、

有一個典故叫作鑿壁偷光,講得是一個名叫匡衡的少年,家裡窮,晚上點不起燈,於是便把牆鑿開一個窟窿,借隔壁的光學習,最終成為了一個大官。

這很勵志,對不對。

可是偷光也是偷,讀書人的事情也不行。少年時候偷光,等到了晚年,匡衡居然偷到了國家頭上,他利用自己的權力,把屬於國家的幾百頃土地劃到了自己名下。

皇帝知道了這件事情勃然大怒,下旨剝奪匡衡的一切官職,貶為庶民。

沒想到因為偷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匡衡晚年偷到國家頭上了,真是諷刺!

三、

1910年,一個革命青年刺殺攝政王載灃未遂,不幸被捕。他為表自己革命的決心,在獄中賦詩一首,其中一句十分熱血,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其實看到這句詩,大家可能就已經猜到他是誰了——大漢奸汪精衛。

沒想到汪精衛這濃眉大眼的也叛變革命了,真是諷刺!


林杭之


他的慘狀嚇壞了一旁的介錯人,導致介錯人連續砍了五刀也沒能把三島殺死,簡直慘到不忍直視。

實際上呢,對於日本武士來說,切腹從來都沒那麼容易。現在一說起日本武士道,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估計是“分分鐘切腹自盡”了,作為一種大無畏的武士道精神,切腹自盡被日本人看做是光榮的行為。

日本人認為,人的靈魂居住在腹部之中,如果一個人想證明自己的清白,最好的方式就是切開腹部,讓眾人看看自己的靈魂。

後來這種方式被延伸到各個方面,比如證明對愛情的忠貞,可以切腹;證明對君主的忠誠,可以切腹;證明自己英勇不屈,可以切腹……這或許就是分分鐘切腹的由來。

真正意義上的切腹其實非常殘忍,一般切腹者身著盛裝,切腹人揭開衣服,首先拿刀從左到右切一刀,然後切第二刀,這種切法叫作十字切。

當然還有其它的一刀或是三刀不同的切法,切完讓內臟流出,再讓介錯人將自己的頭顱砍下。

這種清醒著在自己身上劃刀子的做法,光是看著就疼,日本武士卻樂此不疲,難道他們真不怕疼也不怕死?

當然不是,實際上他們怕的要命,很多武士在切腹的時候會因為疼痛難忍而大聲嚎叫,導致最終進行不下去。

因此在切腹過程中還安排了一個介錯人,類似於中國的劊子手,有他來終結切腹者的生命。

可能是因為切腹這種方式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實在太難了,因此在江戶時代後期,基本很少人採用真正的切腹手段自我了結。而大多是採用了一種叫做扇腹的方式。

所謂的扇腹,就是用木刀、主刀或者扇子在自己的腹部象徵性劃拉兩下,最多就是劃破一點點皮,然後就由旁邊的介錯人出手,將武士的頭砍下來,但對外會聲稱是真的切腹自盡。

到了後來一些武士覺得這樣也不好,介錯人萬一手法不過關,沒砍好,那不是疼得要命?這種事情還真發生過,就是前面說的三島由紀夫,簡直悲催到家了。

或許是擔心自己會變成三島那樣,有些武士就將扇腹進行改造,後期基本是服毒自殺或者開槍自殺,再由介錯人砍下頭顱,當然對外還是說是切腹自盡的。

也就是說,歷史上真正切腹自盡的日本人並不多,很多都是為了面子說的慌。並且實際上,日本的切腹自盡文化,其實也是中國人淘汰掉的。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切腹的記錄了,《莊子》中記載,周敬王有個大夫叫萇弘,因為遭讒言陷害被流放到蜀地。

他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剖腹開膛而死。三年後,他的血都化成了碧玉。而戰國時期,著名的刺客聶政也是剖腹而死的。

說明當時切腹自盡在中國一度流行,但後來因為這樣的方式太過野蠻和殘忍,漸漸被中國人拋棄。反而是日本人見了之後很喜歡,學回去當傳統文化了。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歷史知識和美食話題,請關注菲李哦~


菲李


最有諷刺意義的歷史事件,應該是臺灣控蘇案。臺灣控蘇案,本質來說,是外蒙古獨立問題。

1,假獨立真投敵

1911年,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南方十個省宣告獨立,祖國最北方的外蒙古,也宣告了獨立。但是這個獨立和南方各省的獨立是不一樣的,南方各省的獨立,是建立民主共和政權,擺脫清王朝的專制獨裁統治,外蒙古的獨立則是擺脫祖國,投入沙皇俄國懷抱,建立親俄貴族為獨裁者的新國家。

事實上,外蒙獨立不是孤立事件,在辛亥革命事前,土謝圖汗部親王杭達多爾濟、達喇嘛車林齊密特等貴族就和沙皇俄國眉來眼去勾三搭四,但是清朝並不能制止。辛亥革命後,外蒙活佛勢力更是在庫倫街頭和庫倫大臣的人發生鬥毆,更刺激了外蒙的獨立進程。

12月1日,外蒙古王公調集各旗蒙兵集合庫倫勾結俄羅斯軍隊圍攻庫倫大臣衙門,解除清軍武裝,宣告“將全土自行保護,定為大蒙古帝國,公推哲布尊丹巴為皇帝”。12月29日,博克多格根在庫倫登基,成為新的蒙古國皇帝。對此,清政府無能為力,駐外蒙清軍很快被驅逐出境,外蒙古完成事實上的獨立。

國內政局穩定下來後,袁世凱派孫寶琦與俄羅斯談判形成《中俄聲明文件》,不在外蒙駐兵、殖民、設官,承認外蒙自治,從而換取了俄羅斯對外蒙古的“宗主權”的承認。所以說,從某種程度上說,袁世凱放棄對蒙古的實際管轄權,是蒙古法理上獨立的開始。

2,最好的機會,沒有把握住。

第一次收回外蒙的機會在十月革命後,俄羅斯發生革命,同時也受到日美英等協約國干涉,遠東勢力一落千丈,因此曾在1917年和1919年兩次發表對華宣言,放棄在華一切權利,但仍然堅持蒙古是一個獨立國家。

俄羅斯發生的革命,讓蒙古貴族感到恐懼,於是我國外交官陳毅與蒙古貴族親王們進行

談判,主動請內地派兵進入蒙古。此時的外蒙古成了北洋政府、日本、白俄、蘇俄多方角逐的戰場。

一開始,我們近水樓臺先得月,數百年的蒙漢友誼讓蒙古取消獨立成了可能。可是關鍵時刻,皖系將領徐樹錚率兵進入外蒙古庫倫,挾持“內閣總理大臣”巴德瑪·多爾濟,軟禁哲布尊丹巴活佛,並召陳毅回京,全面否定《中俄聲明》。雖然這樣“收復”了外蒙的土地,卻失去了外蒙的人心。隨後,蘇聯共產黨的支持下,外蒙的牧民階級組成蒙古人民黨逐漸得勢,成了決定蒙古命運的重要力量。

皖系軍閥倒臺後,北洋政府任命張作霖為蒙疆經略使,但是張作霖對外蒙並無興趣,更熱衷於爭奪關內權利。

蘇聯內部穩定後,再一次和北洋政府進行談判,雙方依舊不承認外蒙古獨立。但是蘇聯說一套做一套,實際上在外蒙駐軍很多,外蒙是蘇聯實際上的保護國,北洋政府只有名義和法理上上的宗主權。

3,既成事實,依舊在掙扎。

外蒙獨立的問題,最終解決在於雅爾塔條約。美國和蘇聯的這份密約,事實上完成了對中國控制權的瓜分。蔣介石政府派出的外交團,被迫承認了外蒙古現狀,同意外蒙進行公投,外蒙在蘇聯操縱下完成獨立公投,國民黨政府也承認了外蒙古獨立的事實。

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同意外蒙獨立,不是蔣介石獨立做出的決定,而是“立法院”民主決定的結果。1946年8月6日,中華民國代表呼籲外蒙古作為獨立國家加入聯合國。但是緊跟著,國民黨政府再次和蘇聯交惡,尤其是外蒙軍隊在蘇聯支持下悍然入侵新疆,外蒙的加入聯合國行動宣告破產。

1953年,臺灣當局援引蘇聯並未做到不援助中共和公正投票等條件,在聯合國宣佈廢除條約,通過投票(聯大505號決議),絕大多數國家支持“中華民國”立場。在聯合國的戰場上,蔣介石暫時扳回一局,但很快笑不出來了。1961年,蔣介石為了不失去聯合國的席位,只好同意了蒙古加入聯合國的議案。蔣介石宣稱,這是一次“迂迴的勝利”。

仔細研究外蒙獨立的事情會發現,蔣介石“日記強國地圖開疆”的習慣真的和有趣。通過談判,想要把自己利益最大化,其結果反而是為了更核心的利益,不得不繼續讓步。所謂祈求來的和平和尊嚴,永遠是別人的殘羹冷炙。如果蔣介石真的能實現對內團結對外強硬,這樣的事情也不會發生了。


歷史知事


1.元朝時期,日本當時的天皇叫做秀仁,年號叫做四條,也叫四條天皇。 四條天皇兩歲登基,當然只是一個傀儡,被養在宮內,就這樣平平庸庸的到了12歲。因為是傀儡,沒人都自己開心,所以不甘寂寞的四條天皇想搞點事情,好讓自己開心。最後想到了一個整蠱宮女的辦法,在宮中的一些走廊上倒上滑石粉,就能看到宮女們走過來的時候狼狽滑倒的模樣,結果在撒滑石粉的時候不小心自己滑倒了,一頭磕到柱子上摔死了。

2.當初羅斯福掛了之後,杜魯門暫時當總統,還給了蔣介石很多援助,但是蔣介石認為,總統選舉的時候杜魯門不一定能選得上,於是就支持了另一個人當美國總統,我們的蔣公拿著杜魯門給的錢,支持另一個候選人。還用杜魯門給的錢給另一個人祈福,最重要的是,這個還讓杜魯門給知道了,至於結果嘛,大家想想就行了,不說了。到了幾十年後,差英文又幹了一檔子這事兒,果然國民黨這些都是一脈相承的。

3.崇禎徵集救國款,滿朝文武裝瘋賣傻,最終徵得白銀20萬兩,後李自成軍入京城,大肆拷掠,數日內搶得數千萬兩,達官貴人一個個嚴刑至死,送盡家財亦不能免。藻德輸萬金。“賊以為少,酷刑五日夜,腦裂而死。復逮其子追徵,訴言:“家已罄盡。父在,猶可丐諸門生故舊。今已死,復何所貸?”賊揮刃斬之。”
讀歷史就要以歷為鑑,前人犯的錯要引以為戒,也不要去嘲笑,誰知道自己會不會有一天成為警示後人的反例。


恰小年


錢玄同曾憤言:“人到40歲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

這話說的太早了,後來他自己大概忘了,盆友們沒有忘記。

1927年9月12日,錢玄同40歲生日。出於對錢玄同昔日說下海口大話的戲弄,胡適糾集了周作人等一大幫知名文人,欲在《語絲》雜誌上編一期“錢玄同先生成仁專號”。為此,他們煞有介事地寫訃告、撰輓聯、賦悼詞。後來,由於張作霖進京自稱大元帥,白色恐怖籠罩,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這個專號沒有刊行。錢玄同僥倖躲過一劫。誰知,一年後胡適再次舊事重提。



1928年9月12日,錢玄同41週歲壽辰,胡適特意作了一首言辭幽默的打油詩《亡友錢玄同先生週年紀念歌》寄給他,全詩如下:

該死的錢玄同,“怎會至今未死”!一生專殺古人,去年輪著自己。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恥,這樣那樣遲疑,過了九月十二。可惜我不在場,不曾來監斬你。今年忽然來信,要作“成仁紀念”。這個倒也不難,請先讀《封神傳》;回家去挖一坑,好好睡在裡面,用草蓋在身上,腳前點燈一盞,草上再撒把米,——瞞得閻王鬼判,瞞得四方學者,哀悼成仁大典,年年九月十二,到處唸經拜籤,度你早早昇天,免在地獄搗亂。



錢玄同過了四十歲,可是他並沒有死。非但沒有死,相反還活得很滋潤。為了不讓別人說他食言,此後錢玄同廢“錢”姓而以“疑古玄同”為名。


歷史伶俜者


要說諷刺,我覺得有以下幾件:

一、1959年6月,蘇聯撤走在華專家,中蘇關係破裂。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說,沒有蘇聯的幫助,中國人永遠都搞不出原子彈來。結果中國人不信邪,憋足勁,自力更生,攻艱克難,終於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爆炸了我們的原子彈。而那個斷言沒有蘇聯的幫助中國人永遠搞不出原子彈的赫魯曉夫卻在我們的原子彈爆炸前一天,被他的戰友搞下臺了。

二、我們的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美國人說咱們的原子彈笨重,沒有實戰意義。結果一年後,我們就進行了原子彈空投試驗,初步讓它實現了實戰能力。美國人預言破產後,還嘴硬的稱中國人是有彈無槍,結果又在下一年,也就是1966年,我們用東風2號彈道導彈搭載原子彈實打實的進行了一次實戰演練。又一次挫穿了美國的牛皮。

三、前幾年,我們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連續三次奪得世界超算500強第一名,美國受不了了。為了將天河二號從世界第一的寶座上拉下來,美國嚴令禁止英特爾公司向我們出售可用在天河二號的至強芯片。結果,天河二號真的被從世界第一的寶座上拉下來了。而取代它的是神威.太湖之光,還是中國的,使用的是國產的申威芯片,運算速度比天河二號還快三倍。結果中國超算連續三年雄霸世界超算500強第一第二名,直到今年才被美國超過。

四、美國前總統奧巴馬2009年上任沒多久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五、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售超過9噸級的火箭震動實驗臺。如今卻要跑來向我們中國購買50噸級的火箭震動實驗臺。

六、上世紀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熱血青年本.拉登放棄舒適安逸的生活,組織一群志願者到阿富汗幫助當地反蘇游擊隊抗擊蘇軍。他開著拖拉機端著AK47和蘇軍血戰的鏡頭入了美國的法眼。美國中情局把他接到美國本土培訓,教他怎樣竊取情報,怎樣跟蹤、暗殺,怎樣製造爆炸裝置……。後來他回到阿富汗,成立了一個叫蓋達的組織,也就是基地組織的前身,專門負責培訓反蘇武裝,美國和阿拉伯國家向這個組織輸送了很多武器裝備和資金。蘇軍撤出阿富汗後,本.拉登和美國反目成仇,本.拉登和基地組織把美國中情局教的那一套全部拿來對付美國,還製造了9.11事件。直到2011年,美國才在巴基斯坦把本拉登擊斃。


血染戰旗紅


說個蔣介石政府最丟人的事情,一眾高官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韓復榘)

1932年10月,當時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渠,向蔣介石彙報了一件事情。說是山東有一名商人,名叫梁作友,家裡很有錢,願意捐出來3000萬元給國家。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啊!

這事兒不僅國民政府知道了,各路媒體也都震驚了。大家紛紛議論,是怎麼一個商人,能一次性拿出3000萬元鉅款?

當時的國民政府財政緊張,真能拿到這麼一筆鉅款,絕對是雪中送炭。

所以,當梁作友拿著山東政府開的介紹信來到南京,立刻引起了極度重視。當時的財政部次長李儻接見了他,並且安排梁作友入住了當時最豪華的中央飯店301號。

得到消息的各路記者迅速湧了過來,紛紛要求採訪這個神秘富商。

梁作友穿著樸素,其貌不揚,而且腿稍微有一些瘸。32歲的梁作友談吐也比較豁達,自稱是山東黃縣梁家村人,是當地的大族。他曾祖父是前清的秀才,祖上一直做生意,東三省、俄國海參崴、西伯利亞,都有他們的商號。

梁作友本人從17歲開始繼承祖業,經過努力,家族產業劇增,財產約有七八千萬元。

而且,梁作友告訴記者,自己這次只為了救國,不為做官。

不僅如此,梁作友還非常簡樸,雖然政府要求中央飯店,只要梁作友需要的飲食,都要供應。但是,梁作友每餐只吃一菜一湯,葷菜也不過是炒肉絲而已。


所有人都相信,這個梁作友就是個隱藏富豪。

(宋子文)

財政部長宋子文在家中見了梁作友,商談了捐款的原則。梁作友說,兩個月就可以匯出3000萬元。

談完之後,宋子文還親自陪同他遊覽了中山陵,合影留念。

緊接著,國民黨元老張靜江,實業部長陳公博,以及蔣介石心腹陳果夫等人,都會見了梁作友。

東北義勇軍後援會還專門設宴款待梁作友,送給了他刻有“毀家紓難”四個字的銀盾一枚。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他的捐款,就連蔣介石,都專門見了梁作友一面,希望他能先拿出1000萬元,救濟災民。梁作友承諾,7天時間,就能匯錢。

但是,一直沒人見到梁作友的錢。

很多人開始懷疑,蔣介石特命漢口特別市公安局局長陳希曾調查,結果發現,這個梁作友就是個大騙子,他家中只有幾畝薄田而已。

但是,梁作友居然辯解說:“我建議國民政府下一個命令,全國每人都準備一個存錢罐。每年每人最少放進去5角,全部捐給國家。這樣的話,一年之內就是2萬萬元。”


國民政府蒙圈了……

(蔣介石)

這麼大張旗鼓的鬧了一通,就這麼被騙了,很尷尬啊!最關鍵的是,沒辦法處理梁作友,真要是再繼續鬧下去,更丟人了。

於是,只能低調處理,當時的漢口市公安局發佈了一個簡單的公告:“關於梁作友冒充鉅富行騙一案,本應重懲,姑念鄉愚,不予深究,著即驅逐出境。”

但是,梁作友居然主動投案自首了……他難道不想回家嗎?原來是他沒錢了,路費都沒了……

於是,政府給了路費,把他趕回家了。

回到山東之後,梁作友不但沒有消停,還專門跑去見韓復榘,又提出了一個“十年節約救國計劃”,同樣是全國存錢,捐贈國家這一套。

韓復榘居然沒有趕走他,還設宴合影,讚賞他。

難道韓復榘不知道梁作友是在瞎鬧?他當然知道,只不過他想借著梁作友的事情,打打蔣介石的臉。原因很簡單,之前韓復榘找蔣介石要軍餉,蔣介石不給,讓他自己籌集。

於是,弄出個梁作友,噁心一把蔣介石。


七追風


我不得不說一下蔣介石曾經許過的愛情誓言。

蔣委員長一生有四位妻子:髮妻毛福梅,也是蔣介石的同村,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封建婚姻,兩人婚後生活還算和睦,並有一子,也就是長子蔣經國。



第二任妻子是姚冶誠,或者不算妻子只能稱為侍妾,因為她出身低微,蔣家一直沒有給予她正式的名分,但蔣介石終生都對她十分敬愛。

陳潔如,蔣介石第三任妻子,兩人成親時,蔣介石已經34歲,陳潔如僅有15歲。但在張靜江和孫中山的撮合下,得到了陳潔如母親的首肯。在婚禮上,蔣介石鄭重的向陳潔如表示:你已經是我親愛的妻子了,我唯一的愛人,除了你之外,我永遠不會愛上別的女人。


當然這種話是男人慣用的說辭,當不得真,而且蔣介石很快就迷上了宋家三小姐宋美齡。

但宋家對蔣提了要求,根據基督教的教義,一個人不能同時擁有幾位妻子。所以蔣介石必須和其他幾位夫人撇清關係。

為了能迎娶宋美齡為妻,也為了能得到宋家的支持,蔣介石告訴陳潔如:他與宋美齡的婚姻只是政治的需要,為表決心,他還向陳潔如發下誓言:若五年內我不能與陳潔如復婚,則讓我佛滅我南京之政府,我蔣介石流亡海外,終生不得踏入國門一步。


1927年,蔣介石便在報紙上公開表示與幾位前妻脫離夫妻關係,並在同一年,迎娶了宋美齡。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蔣介石背棄了自己的愛情誓言,沒有與陳潔如復婚,南京國民政府也在後來土崩瓦解,蔣介石本人也兵敗逃亡臺灣,直到去世都不曾回到過大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