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中你最喜欢谁?

鹏友程


他们的思想,在我们的意识河流中,依然流淌延续。在我们的生活中指引着我们:迎接朝阳,开启无限欣喜。作为一道开放题,他们必然与我们所感到的一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才能打开脑洞去思前人之思,考虑当下之所想。

书写的历史让我们知道,在那个道德沦丧,礼崩乐坏的时代。几大家的“子”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持方,不遗余力的否定对立方。要富国强兵,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只能有一条出路。 由此,百家争鸣、百家争辨、谁也不服谁。这一场世纪大辩论,最后谁能胜出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呢?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不重要,历史有真相。 不过,要问我们最喜欢哪一个?我们大可从各自的生活体会中去找寻想要的那部分。在百家争鸣过去几千年的今天,带给人们宝贵的经验是:社会发展至今,作为后来人有幸能看到他们不再一较高下、 大打口水仗, 而是可以一起席地坐在一张饭桌前,推杯换盏、把酒言欢, 为着构建和谐社会,在不同领域,自由自在的展现其思想成果而为我们所用。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会跟喜欢哪一个呢?

喜欢你没道理!简单举一二个例子。

“一毛不拔” 是自私自利,错了吗?

错了!

为什么要一毛不拔?事情是这样的。

甲问: 如果有人提出痛打你一顿给你一笔巨款,你干吗?

乙说: 干!

甲又问:砍你一条腿给你一个国家,干吗?

乙不说话。

于是甲说:与肌肤相比毫毛微不足道,与肢体相比肌肤又微不足道,这道理谁都懂, 但没有毫毛就没肌肤,没有肌肤就没有肢体,难道因为毫毛微小就可以不当回事吗?

乙表示无话可说。因为乙清楚,后面等着他的问题必定是—— 砍掉你的脑袋给你整个天下, 干吗?

这就是一毛不拔的逻辑!相对于国家个人犹如毫毛,毫毛也是命,小人也是人,随随便便就拔吗?

NO WAY!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道家杨朱学派创始人——杨子

讲的是人权。

庄子,诡辩。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桥上闲庭信步,河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楚看见水里游泳的鱼儿。于是庄子便说:你看那浪里白条,从从容容、 游来游去, 这就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也不是我,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说:这就对了!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也当然不知道鱼。

庄子说:不对!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你一开始就问我:"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 那我现在就告诉你,我就是在这里! 在这桥上和水里知


河北国际庄


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战国时期的道家集大成者——庄子。



对庄子的喜爱,主要是来源于《庄子》一书。该书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为晋代郭象所删定。我喜欢《庄子》书中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对人生都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比如,自己走投无路时,就戏称“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接近自然时,就想象如何梦见蝴蝶。不想读书时,就说书是古人的糟粕。

庄子的思想,体现着道家的思想精髓,告诉人们,人生总是有路可走。有的表面看起来很困顿,内心却可能越是自在。庄子认为,人的认知有偏差,引发层出不穷的欲望,使人追逐外物而无法自拔,终身劳苦难以快乐。就像与自己的身影赛跑,没有取胜的机会。



应该说,庄子很好地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如果说老子的道家思想高深莫测,是总纲。那么,庄子的思想就是将老子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变得通俗易懂。



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要求老一辈推荐传统文化读物,可以肯定地说,《庄子》一书必定入选其中,这就是庄子思想的生命力所在。


富春叶语


喜欢道家,因为庄子。

庄子又叫庄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市)人,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二人合称“老庄”。

庄子早年做过漆园吏,后来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他虽然穷困潦倒,却淡泊名利,著有《庄子》一书,书中运用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


庄子的想象力丰富,才华横溢,作品充满浪漫色彩。庄子和惠子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布,辩论起“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可谓妙趣横生。他还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飘飘洒洒,好不快活,等醒来之后,庄子竟然迷茫,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这种物我两忘的情怀,引人神思。



庄子写鲲鹏之志,直击自然大道,逍遥之境,让人的思维纵横天地九万里,挑战自我,冲破天际,仿佛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他这种超脱自然,潇洒自在的情怀,令人心驰神往!


剑胆琴心01


诸子百家,我最喜欢商鞅,也最认可法家。


【01】

从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看,儒、墨、法是当时最大的三大学派。儒家推崇无为而治,希望施行仁政,以道德感化人。墨家则以机关、工艺为主,但在当时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上不得大堂。而法家追求的,则是以规矩管理国家管理人事。


【02】

在当时的成就来看,运用法家思想的国家,都得到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一跃成为诸国最强。为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3】

法家思想为现代的法制社会提供了最初的启蒙,虽然在中国历史长河,儒家一直是主流,但法家的思想也跟着儒家流传至今。仁政的背后,也需要法理的扶持。


【04】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家提供了画方圆的规矩,所有人遵照着这个规矩来要求自己,社会的稳定发展都会不断向前。更重要的是法提供了个人利益不能受到损害的观念,就如同一个人手里的鸡跑了,只有丢鸡的人去追,别的人不回去。因为,别人知道这只鸡不是他的,追到了也不能占为己有。这就是法,做出的最大贡献。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帮到你,如果你还有不同的观点,欢迎点赞留言,相互交流


老刘读书汇,持续分享读书心得感受,欢迎【关注】,一起读书,一起分享


断刺飘雪


高兴悟空先生邀请。

首先给大家科普下什么是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只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我们比较熟知的有法家、道家、墨家跟儒家,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儒家,仁义礼智孝作为其思想体系,也就是如今常挂在嘴巴的孔孟之道。

而我最喜欢法家,法家提倡依法治天下,我们熟知的管仲、吴起、商鞅均是其代表人物。后来战国韩非将法家集大成。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管理、社会改革、金融、货币等等,对治国平天下很有帮助。

但法家也有不足的地方,特别强调用重型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没什么道德标准可言,相比于儒家行仁政施人道形成极大反差。但毕竟法治大于人治,只要一切以法作为基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行。

综上所述,法家过于强势,儒家过于内敛,各有千秋,需要互相融合,才能集大成。





挣钱养艳艳


诸子里最喜欢庄子,百家里最喜欢道家。


 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最早见于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当初也叫道德家。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其中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等。

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市),生卒于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据《史记》所记载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庄子早年曾在蒙作过漆园吏,后一直隐居。他生活贫困,但淡泊名利,楚王闻其贤德,曾派使者赠以千金并请他作宰相,被他拒绝。遂终身不复仕,隐居于抱犊山中。留下持节不顾的美谈。

  庄子学识渊博,交游很广,着有《庄子》一书,大旨本于《老子》,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老庄派认为现实中充满了束缚和限制,大至鲲鹏,小至蜩鸠,都需要凭借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活动,即它们都是“有所恃”的。为了摆脱所有的束缚,达到完全“无所恃”的精神自由, 就需要“齐物”“逍遥”的生活态度。另外,老庄派还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以实现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以实现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同时,老庄派还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


觉得道家这种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想法其实是非常洒脱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所以也希望自己对待一切尽力而为,怀着平常心,而不是太过于情绪化。


近代如梦令


我最喜欢孔子和老子。诸子别家零散看到读得少,像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我特别特喜欢的句子,诸子都挺好的,也会喜欢,以后诸子读得更多了,有所了解熟悉的孔老之最仍不会变。

《论语》我觉得是最温暖感性的“人性论”,是学习为人处世的“北辰之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己知之,患不知人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贫而乐,富而好礼。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君子不器:并不成为一个定型的人,上下古中外无所不通。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把实际的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先做用不着你说,做完了,大家都会跟从你,顺从你。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

虽然老子哲学我也没有系统的研读过整本书,老乡和老乡的朋友对老子比较有研究,年轻时听老乡讲到过很多老子的智慧,孩子初中母校西山书香家园,读国学时我们三人读书分享志愿者,夏斯伟老师负责分享每日《论语》,书杰书香好姐妹分享老子,我分享诗经,我跟着读了点老子。

我特别喜欢老子的无为无不为和与世无争,上善若水的智慧。

无为无不为:热爱的东西,不刻意为之而无不为。

老子的上善若水,水无形,可容各种器,圆的杯子盛水,水是圆形的;方的器皿盛水则形为方。

水遇山绕向前流动,水柔弱的智慧,在各种境况之中保全自己,背后蕴含着深意,遇到事情关注的是如何保全自己,意味着不要求世界如何,不抱怨外界,只着重做好自己就好。水的智慧,绕阻而过,还在当真理、善和美遇到强势阻碍时,绕过障碍物,不是只避开、退让完事,而是朝着自己的目标换一种方式继续向前。







夏薇496




我要是贵族,想维持秩序,我喜欢儒家;


我要是想出人头地的庶人,我喜欢法家;

我是个手工业者,我需要安心生产有人罩着,我喜欢墨家;

我是个有思想有追求暂时还不愁吃饭的破落贵族,我装逼我卖弄我就是看不起你们这些俗人,我喜欢道家;

我是个祖传的神棍,我可以用神棍的手艺讨好统治者,我喜欢阴阳家;

我是个想出人头地却懒得实干的小贵族,又需要装逼卖弄,但我又比较务实不会去像道家那样破罐子破摔,我喜欢名家;

我是个流氓赌徒,虽然手无缚鸡之力

,但我很狡猾很会忽悠人,我觉得我会选择当一个纵横家;

我家世代为将,我自幼受到军事领域的专业教育,我可能会成为兵家;

我是个忧天悯人的小贵族,我一生致力于农业,我觉得全世界人都应该种地,这样才公平,别人叫我农家……


我已非昨日


你竟然问这样的问题!

春秋时代,诸子百家。我怎么可以用这么小的文章来说请所有呢?

在那个中国历史上文化最辉煌的时期。诸子百家(形容,不是正好一百家的意思)真的是各有所长。

甚至,我之前在读过杨朱的理论之后,还有一段时间认为还有这么xx的理论。

后来,随着年龄和大脑的发育。

我x,这人的理论简直太牛啦。原来是我不懂深层次的问题,才导致不懂,曲解了他的理论。

具体的不分析了,以后会写吧。

反正,如果说诸子百家分为强弱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集百家之长了。

我有这样一种认识,

倘若有人将春秋时期的所有理论能够融会贯通,

这个人简直就无敌了。(形容词,)

那就能够跨越阶层。(我现在的水平处在可以按步骤提升,还谈不上跨越)

你说说,这有多厉害。

所以,我不会给诸子百家(形容,其实是很多家的意思),分个高低贵贱。

当然,孔孟庄子之流可能过于突兀,这个是无可厚非。圣人之名也当之无愧,但是,并不是说这套理论就绝对的凌驾于其他。

其实,它们都是一个完整拼图的一部分。

所以,没有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之分。


被UFO改造过的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